第三十五章 紙上談兵獲勝(1 / 1)

忠武天下 硯山觀月 4824 字 2024-03-17

譽王離開養心殿,繞過三兩座宮殿,迎麵碰見太子殿下,快步上前施禮道:“小弟拜見大哥。”   “大哥”二字,太子殿下多少時日前聽過,不記得了。今日從譽王口中聽來,倍感親切,好受不過。高興地扶起譽王雙臂,歡喜地問道:“九弟,荊湖剿匪之事,你母妃答應了?”   譽王笑答道:“不瞞大哥,母妃雖沒答應,卻也未出言反對。”   太子心歡意暢地說道:“那就好。想這荊湖平亂之人,於大哥心中,非咱九弟莫屬,極為期待。”   譽王對至尊之位因無覬覦之心,更不想卷入奪嫡之爭中,很少與兄長們交往。且太子殿下不討皇帝喜愛,日漸式微,有貴妃娘娘吹著耳邊風,更是少有往來。此時見太子殿下對自己心懷友好,不也為之感動,情不自禁地問道:“大哥,你也覺得小弟該去荊湖平亂?”   太子回道:“那是自然。想那荊襄官場早已勢力劃分均勻,由皇子領兵前往剿匪,要想戡平叛亂還能於國無害,唯有四邊不靠之人方能遊刃有餘。想九弟你文武全廢,兩袖清風,於國無功無過,六邊不靠,心中隻有朝廷,荊湖剿匪的統帥人選自當非九弟你莫屬。”   譽王笑道:“承蒙大哥看得起,小弟明日定全力以赴,爭取出征荊湖,戡平叛亂,為國建功。”   太子雙手一拱,歡聲說道:“預祝九弟明日獨占鰲頭,遠赴荊湖戡平叛亂,讓荊湖之地永享太平。凱旋歸來之日,大哥一定出城十裡相迎,為九弟把酒慶賀。”   譽王拱手還禮道:“多謝大哥好意。就此別過。”   太子道:“九弟好走。”   譽王告別太子,一陣好走,出得宮門,坐上馬車,趕回府邸。   薑山等人早已熟悉了房間,熟悉了王府,洗過澡,洗過衣服,喝著茶兒聊著天,其樂融融。見譽王到來,盛情相迎,侃侃而談,很快就迎來落日餘暉。   晚飯吃過,將荊湖剿匪之事閑聊一番,歡歡而散,各自漱洗一番,進入夢鄉。   翌日雞鳴鳥喚,薑山起床漱洗一番,倒上一杯茶水喝過,出得房門一番走動,發現其他人酣酣熟睡,呼嚕喧天,不便打擾,回到房門口。因無事可做,又見東邊太陽還沒從山那邊爬上來,便走進房間拿來寶刀,於院中揮舞起來。   陡然間刀身姓白,飛舞一團,泛起縷縷白光,像極了朵朵曇花,引來無數饑餓難耐的蜂蝶繞飛四周。   薑山耍的興起,步子進退有序,身形騰挪有度,出刀變幻莫測。   時而一陣狂風拂柳,時而一條白浪淘沙,時而一眼清泉映月,時而一群飛鳥投林,時而一縷情根深種,時而一曲有鳳來儀......再加一套“回環往復”,日光揮灑,金光四溢,終於引來了兩個觀眾,手握書本的宋良玉,驚異滿眼的譽王。   宋良玉早已多見不怪,一旁醺醺笑。   譽王罕見多怪,一旁笑醺醺,興趣臨頭鼓掌喝彩。   薑山聽過掌聲、喝彩聲,收住寶刀,從那曼妙的舞姿中退了出來,掛上笑臉。   譽王笑著道:“薑山,你身手如此敏捷,今日定是心想事成了。”   薑山拱手道:“隻要殿下有心於荊湖建功,小可絕不拖殿下後腿。”   譽王笑道:“要的就是你這句話。”見薑山滿頭大汗,說道:“換身行頭,吃早餐去。”   薑山提刀回到房間,換上府兵服裝,同著譽王、宋良玉去的飯廳,將早餐吃好來。   為了彰顯氣派,譽王換上了郡王服,帶著薑山出得王府大門,坐上馬車,趕往校場。   馬兒一路疾行,來到校場外,兩人下得馬車。   薑山怕譽王淡忘了昨日的講解,問道:“殿下,昨日說的那些可還記得?”   譽王笑答道:“昨晚將其盡數寫於紙上,今早好好背了下來。你若不放心,可以背來聽聽。”   薑山微笑道:“那倒不用,隻要殿下心裡記得就行。”   守門兵士不識譽王,見兩人早早到來,問長問短,好不厭煩。   譽王自報家門,兵士不敢怠慢,行禮請安,將人迎入校場。   兩人將演武場好好觀覽一番,譽王為求安心,要薑山試演一番。   薑山承譽王之請,跳上身前橫木一端,張開雙臂化成一隻燕子,滑翔到另一端。接著一個起跑,從一丈來高的木墻上淩空翻躍而過,落到一根橫木前。緊接著蹲下身,一聲爆喝而起,兩百來斤的橫木橫躺空中。高舉片刻,扔下橫木,幾個快跑,輕輕一躍,將手一伸,轉瞬間就從一根十節橫梯的這端過到那端,試演完畢,迎來譽王幾個歡快的鼓掌聲。   剛等薑山走回譽王身邊,一位禁軍將領疾步走來,朝譽王行禮道:“殿下,中軍大帳有請。”   譽王雖有所準備,卻是第一次為功業而戰,未免有些緊張。   薑山見譽王目光散亂,不見自信,出聲鼓勵道:“殿下,就昨天說的那點東西,記得多少是多少,謄寫出來完事。行軍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講究實地考察,從實際情況出來,因勢利導,因地製宜。上觀天象,下察地理,將士同德,軍民同心,戰無不勝。”繼而拳頭一舉,“必勝。”   譽王問道:“真能必勝?”   薑山亮出鐵拳說道:“大不了我將其他人全打趴下,一個都起不來,不必勝都不行。”   譽王洋洋一笑,邁開大步,隨著禁軍統領歡歡而去,背影自信滿滿。   中軍大帳裡,七人坐著,兩人站著。   嚴鬆跟楊懷寧坐於帥臺之上,兩個禁軍將領站立兩旁,齊王、寧王、端王、穎王、靖王分坐兩邊,身前一張桌子。最末端空著一席,該是留給譽王的。   八人見譽王到來,無一顏色,全部翻著白眼,好像譽王欠了他們個九七九八似的。   還好楊懷寧笑容暖暖,起身迎接一下,消除譽王心中不樂。   譽王也懶著跟其他人招呼,走到空位入座,專聽其他人言語。   楊懷寧見皇子們準備就緒,大聲說道:“遵照陛下的旨意,為公平起見,將先前定好的臺前陳述,改為用紙張寫下來,加以參照對比,分出優劣。”   嚴相覺得有必要補充一下,起身說道:“六位殿下,你們要是沒有意見,就請開始。”   六位皇子擺好紙張,拿起毛筆,筆尖沾上墨水,於紙麵上大書特書起來。   四皇子端王不溫不火,手腕輕巧靈活,筆尖龍飛鳳舞,邊想邊寫,一副慢工出細活的姿態。   其他五位皇子忙中求快,管它是對是錯,是好是壞,緊鑼密鼓地將他人傳授給他們的東西默寫出來了事。   譽王謄寫完從王猛嘴裡得來的那些東西後,將紙張看了一遍,見思路清晰,描述生動活潑,文采飛揚,讀來朗朗上口,很是滿意地起身,向楊懷寧交卷。   楊懷寧用目光送譽王出帳,迎來了靖王交卷。送走靖王,迎來寧王交卷。送走寧王,迎來齊王交卷。送走齊王,迎來穎王交卷。送走穎王,迎來端王交卷。送走端王,對嚴鬆笑著說道:“嚴相,要辛苦你了。”   嚴相笑著道:“那裡那裡,楊大人辛苦。”   兩人謙恭一番,四個眼睛忙碌一陣,閱卷完畢。   楊懷寧說道:“嚴相,其他五位皇子的作答相差不多,都是兵書上的心得,可謂紙上談兵,空乏其論。唯有譽王殿下的言論獨樹一幟,徑指荊湖剿匪一事,用心之良苦,可用滿分答復矣。”   嚴相微微點頭,笑著道:“還有什麼好說的,滿分十分。楊大人,開始打分吧。”   兩人相互對視一番,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打起分數來。   嚴相的評分是:二皇子齊王七分,三皇子寧王九分,四皇子端王八分,五皇子穎王八分,七皇子靖王八分,九皇子譽王九分。楊懷寧的評分是:二皇子齊王七分,三皇子寧王七分,四皇子端王八分,五皇子穎王八分,七皇子靖王七分,九皇子譽王十分。   每人的分數相加除二,最終成績如下:二皇子齊王七分,三皇子寧王八分,四皇子端王八分,五皇子穎王八分,七皇子靖王七分半,九皇子譽王九分半。   六位皇子聽完嚴相宣布考試成績,除了譽王,其他五位極為詫異,先後出聲。有人說:“咦!”有人說:“哦!”有人說:“呸!”有人說:“哼!”   “咦”者大出意外,“哦”者恍然有悟,“呸”者甚為憤怒,“哼”者意存輕蔑,均感失望,心中似有不服。   等到嚴相、楊懷寧離開,齊王走到譽王身前,出言譏諷道:“九弟,你文武全廢,怎就拔得了頭籌?不是從那裡抄襲來的歪理邪論吧?”   寧王、端王、寧王隨聲附和道:“二哥,若不是抄襲而來的歪理邪論,就憑他也能得到九分半?”   靖王就想譽王到荊襄去大鬧一場,哪管譽王是從那裡弄來的歪理邪論,出言幫腔道:“四位兄長,輸了就是輸了,何必言語相譏。輸了文韜還要輸了為人,傳出去可不好聽。”   譽王輕笑道:“還是七哥說的在理。輸了文韜,隻是學而無術。若是輸了為人之道,那可就極為要不得矣。爬的越高,害人越重。”衣袖一拂,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