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氣候和歷史(1 / 1)

“別墅是租的?”   “那這寶馬車是不是租的?”   “阿!老娘就感覺這包包不對,摸起來好像假的,果然是高仿!”王晨嘶吼道:“齊南,你騙我!老娘撓死你!”說著,一男一女在租來的寶馬車上吵鬧起來,最後,不歡而散。   接著,王晨沖向高帆的別墅,她大聲道:“高帆,我錯了,我還是愛你的。”   “高帆,我愛你,愛著你,就像老鼠愛大米!”   “高帆,我好愛你,你就原諒我吧。”   “高帆,我和那個齊南沒有什麼的。”   看著高帆的豪華別墅,王晨眼睛一亮。我死,也要死在高帆的大別墅裡!   高帆竟然有大別也了?   高帆!   “我愛你啊。”王晨嘶吼道,仿佛潑婦,打擾了別墅區的安靜。   聽到別墅外的吵鬧,高帆直接給保安室打電話:“保安,我別墅外這女人,我並不認識,請你們趕走她。”   “太擾民了。”   “好的,高先生。”保安隊長恭敬道。   一會兒,就來了一隊保安,強行將王晨拉走。王晨最後還道:“高帆,相信我,我愛你十八輩祖宗啊。”   高帆:······   第二天。   高帆,再次開啟直播。   此時,各個朝代的天幕上,就再次出現了高帆的身影。   “看,仙人又出現了。”紂王驚呼道。   “高仙人,今天又有什麼驚天的內容呢?”秦始皇張開【世界地圖】,正給蒙恬王賁,布置征討世界的任務。   “而我漢軍的目標,是東菲大裂穀!”西漢武帝位麵,劉徹激動道。   “給我演奏:秦王破陣樂!”李世民驕傲道:“用我大唐最激昂的音樂,歡迎高仙人。”   “二虎,”朱元璋道:“對高仙人在我明朝的祖先,可有調查清楚麼?”   “我真的還想再活500年!”康熙真誠道。   你就會這一句。   各個歷史位麵,眾人懷著不同的心情,期待的看著高帆。   而高帆開啟直播後,就看到今天第一個歷史問題出現:   叮!   “請回答:氣候對歷史的影響。”   哦?   這第一個問題,很復雜啊。高帆喝了一口水,開始道:   “嗯,大家怎麼看王朝的興衰呢?”   “是因為明君和昏君?”   “是因為奸臣和賢臣?”   “是因為梟雄和英雄?”   “都有關係!”高帆繼續道:“那今天,就說另一個重要因素:氣候!”   哦?   各個歷史位麵都好奇起來,古代,雖然有對氣候的記載,但沒有全麵分析過。此時,高帆就道:“氣候,對農業生產有巨大的影響,由此,對古代歷史,也有致命性的影響。”   哦?   致命性的影響?   “中原歷史上,有四次【小冰河】時期,”高帆道:“咱們就說最後一次小冰河時期,明末。”小冰河氣候,簡單來說就是氣溫急劇下降,導致冰凍災害和旱災頻繁爆發。高帆嘆了一口氣,道:“明末,就遭遇了小冰河氣候。”   “溫度下降,根據歷史記載,當時西湖都結冰了。”   西湖,可是在溫暖的東南。   西湖都結冰了?   “何止,”高帆繼續道:“當時,廣洲都有很多凍死人的記載。”   什麼?   廣洲?   那可是最溫暖的南方啊。   高帆繼續道:“明末,太陽黑子的異常活動,引爆了小冰河氣候。”   “這導致,中原北方遭遇大規模的冰凍災害和旱災,糧食大規模的減產。”   “而遭災的百姓,異子而食,大量的餓死。而不願意餓死的人,就:”   “揭竿而起!”   高帆道:“明末的【流民軍】大爆發,直接原因就是小冰河氣候!”   “因為氣溫降低,氣候乾旱,糧食減產,所以瀕臨餓死的百姓,紛紛開始反抗。”高帆道:“流民軍所過之處,就仿佛蝗蟲一般,搶掠當地的糧食和財富,又破壞了當地的經濟,產生更多的流民。”   “而朝廷,為了剿滅流民軍,不得不增加賦稅,又讓更多的普通百姓破產。”   “由此,形成了無法解決的【惡性循環】。”   “百姓遭災,形成流民軍的浪潮,攻略其他地方,導致當地的農民被搶掠後也破產。而朝廷,為了剿滅流民軍,征集更多的錢糧賦稅,又導致更多的農民破產。”   “最終,流民軍就仿佛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覆滅了明王朝!”   “根據現在對氣候的研究,”高帆嘆了一口氣,道:“明朝滅亡在1644年,而公元1644年,也正是那個世紀平均氣溫最冷的一年!”   “古人說天命,”高帆道:“也許,天命的確存在,那就是氣候。”   明末位麵。   崇禎才三十歲,可兩鬢已經都是白發,他痛苦得全身都在顫抖,道:“難道大明一定要亡麼?天命已不屬我大明?”   “陛下。”王承恩跪下來哭泣道。   1644年,崇禎自盡於煤山。死的時候,隻有忠心耿耿的太監王承恩陪在身邊,一同自縊。   “而同時,”天幕上,高帆則在繼續解釋道:“小冰河的冰冷氣候,影響的不僅僅是中原。”   哦?   “如此冰冷乾旱的氣候,同樣嚴重影響了遼東和草原。”高帆道:“冰冷的氣候,讓草原上白災爆發,大量的牲畜被凍死。乾旱的氣候,讓遼東遭遇糧荒,無數遼東後金人,同樣瀕臨餓死。”   “所以,冰冷的氣候,導致另一個影響:外敵頻繁入侵!”   的確。   冰冷乾旱的氣候,一方麵讓中原變得虛弱,活不下去的農民,紛紛揭竿而起。而同時,也讓草原遊民部落,遭遇巨大的危難。而他們為了生存,就開始大規模南下,入侵中原!   “所以,明末遭遇後金的連續入侵,也和這天災有關!”   明末,內外交困。   內部有流民軍、流寇,不斷的侵蝕大明的江山。外麵,又有後金連續的入侵,掠奪走大量的人口糧食。   而這內、外的因素,其實都和氣候有關!   氣候:天命!   “當然,”高帆解釋道:“不能將一切,都歸結到氣候上。”   “明末,腐朽的吏治,無能的明軍,沖動多疑的皇帝,也是明朝覆滅的重要因素。”高帆道:“但是,我們學習的歷史中,往往忽視【氣候】這個重要原因。”   過去,往往歸結是朝廷腐朽,昏君奸臣。   但其實呢?   氣候也很重要。   氣候溫暖而濕潤,那中原的農業生產,就會很發達,由此,中原王朝國力鼎盛!   同時,因為草原地區,氣候也溫暖濕潤,水草豐美,遊牧部落也不一定會入侵中原。遊牧部落如果吃得飽穿得暖,也不一定會入侵中原。   反之:   氣候乾旱而寒冷,讓中原農業生產受到重創,國力大大下降。   同時,草原也陷入絕境,由此,他們瘋狂的入侵中原。   “這裡,”高帆喝了一口水,繼續解釋道:“又比如,唐初,就經歷了氣候溫暖的時候。”   “唐初大約一百年的時間,氣候很溫暖,當時,楊貴妃不是喜歡吃荔枝麼?”   “因為氣候比現在溫暖,所以,荔枝種植的範圍,也比現在更靠北一些。”   “所以,楊貴妃能吃到荔枝。”   “所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高帆道。   “甚至根據歷史記載,唐初的長安,曾經連續有19個冬天,不下雪。”   哦?   長安冬天不下雪?連續19年?   那時的氣候,比現在還溫暖很多!   “可就到了唐朝建立100年左右,也就是唐玄宗後期,氣候開始變得乾燥、寒冷。”   “草原上,頻繁爆發白災,草原部落的生存壓力變大,由此,頻繁入侵唐朝。”   “而唐朝,為了抵抗草原民族的入侵,”高帆道:“就開始給【節度使】更大的全力。”   “唐朝設立節度使,是為了抵抗外敵入侵。而隨著外敵頻繁的入侵,朝廷就不斷的增加節度使的全力,比如募兵之權和財權。”   “由此,節度使開始【尾大不掉】,加上其他各種因素,最終爆發了:安史之亂。”高帆總結道:“安史之亂,一般歷史的看法,就是唐玄宗晚年的昏庸,加上李林甫、楊國忠等奸臣造成的。”   “但其實,也有氣候的因素。”   “唐朝的氣候,在天寶年間變得乾燥寒冷。”   “由此,遊民部落為了生存,頻繁入侵。”   “朝廷為了抵禦入侵,就增加了節度使的全力。”   “而最終,節度使尾大不掉,爆發了安史之亂。”   “當然,”高帆最後總結道:“氣候,僅僅是一個原因,並非是全部原因。”   “唐玄宗晚年怠政,朝廷上的奸臣,朝局動蕩也是重要原因。”   但是,很多歷史事件的背後,都有【氣候】這個無形的大手,在無聲無息的影響。   “又比如說,”高帆繼續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我們的西南高原,僅僅出過一個強大的【吐蕃帝國】?”   “在其他階段,西南的高原上,並沒有出過厲害的王國啊。”   的確。   隻有在唐朝時期,西南高原,吐蕃崛起,入侵唐朝。在其他階段,西南高原上,並沒有強大的王國啊。比如,兩宋的時候,西南高原呢?明清的時候,西南高原呢?兩漢的時候,西南高原呢?   為何隻有在唐朝,西南高原崛起了吐蕃王國?   其他時候呢?   “這,也和氣候有關。”高帆道:“唐朝初期,氣候變得溫暖濕潤,由此,在吐蕃很多地方,都出現了耕地。”   哦?   一般人印象中,吐蕃王國,隻是遊民部落罷了。但其實,吐蕃是【農耕+遊牧】的王國。吐蕃境內,也是有一小部分的耕地,可以種植青稞等農作物。而在唐朝初年,因為氣候溫熱濕潤,吐蕃境內的耕地就更多一些。   “關鍵時刻,”高帆解釋道:“吐蕃王國時期,就大量砍伐樹木森林,變成耕地。”   “但是,”高帆繼續道:“吐蕃這高原地區,土壤層,很薄很薄。”   哦?   土壤層?   “在我們一般的印象,似乎腳下大地中的土壤,是無窮無盡的。”   “但其實並非如此,”高帆道:“在高原地區,那土壤層很薄。”   “那高原的土壤層,是經過千萬年,高山巖石的緩慢風化,最終形成的淺薄的土壤。”   “而在吐蕃時期,因為砍伐森林,變成耕田,由此,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   “森林,可以保護淺薄的土壤層。而耕地,則會破壞生態,造成水土流失。”   “所以,在吐蕃之後,西南高原,再也沒有強大的王國出現。”   “因為吐蕃短短百年的開墾,破壞了高原僅有的土壤層,大量的水土流失,讓高原很多地方變成了荒漠戈壁!”   “所以,從物質條件上看,吐蕃之後,西南高原再也無法誕生強大的王國。”   因為吐蕃百年的農業開墾,讓很多地方水土流失,變成荒漠。   一個王國的崛起,是需要物質基礎的。   在吐蕃之後,西南高原,已經沒有物質條件,供應一個強大王國的崛起。   所以,西南高原,隻有在唐初的時候,崛起了吐蕃王國,甚至一度擊敗過唐朝。   “總結:”高帆最後道:“一般人認為,王朝的崛起,是因為明君、賢臣。”   “但其實,也是漢、唐遇到了氣候溫暖的階段。”   “一般人認為,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王朝的覆滅,是因為昏君和奸臣。”   “但其實,也是因為氣候變得寒冷乾燥,比如明末。”   “氣候,這一雙無形的大手,冷漠的影響著歷史的發展。”   “古人說【天命】,也許,這就是天命!”高帆總結道。   而聽到高仙人的說法,各個歷史位麵徹底驚呆了。   商朝位麵。   紂王抱著美麗的蘇妲己,仰天長嘆道:“說什麼孤是昏君,什麼妲己她是紅顏禍水,什麼上天懲罰商殷!”   封神榜?   上天的憤怒?   “其實,就是我商朝末年,遭遇一次【小冰河】的寒冷氣候而已。”紂王道。   蘇妲己:“大王,臣妾冤枉啊。”   狐貍精?   一切的一切,隻是因為氣候變得乾旱寒冷。   當然,還是那句話,氣候隻是因素之一,紂王的殘暴,商朝連年征戰也是重要因素。   總之,本來就激烈的矛盾,因為冰冷乾旱的氣候,由此爆發。   //////////   東漢末年。   張角大聲道:“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看,天幕仙人都說了,這是天命!”   東漢末年,同樣遭遇了寒冷的小冰河氣候!   這一刻,無數的百姓,他們頭紮黃巾,跟著張角大聲道:   “蒼天已死!”   “黃天當立!”   “歲在甲子!”   “天下大吉!”   “殺!!!”   浩浩蕩蕩的黃巾軍,爆發!旱災頻繁,民不聊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