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這成語,竟然是真的!黃河長江,帶著大量的泥沙,最終在入海口,形成了大片大片的陸地。六千年前,沒有魔都。那個時候,繁華的魔都還是一片大海!幾千年的時間,長江的泥沙漸漸的堆積,由此形成了陸地。 “滄海桑田啊。”秦始皇感嘆道。 漢武帝:“咳咳,我對這個問題沒有太大興趣,我,還是更關心向西南擴張的問題。” 唐玄宗:“我看世界地圖,跨過西南的崇山峻嶺之後,有橫河大平原?最適合農耕的區域之一?” 明朝永樂:“征討西南,水路並進!鄭和從水路,攻擊沿海區域!沐英,你從彩雲之南,從陸路發動進攻!” “我們大明,一定要獲得【印渡之洋】的出海口!” “是!” 水路:鄭和! 陸路:大名鼎鼎的雲南沐王府:沐英! //////// 清朝雍正帝:“繼續改土歸流!是我朝,最後完成了對西南地區的治理!對於西南地區,軍事上擊敗容易,消化統治卻很難。” 哦? 的確如此。 大家以為,秦漢時代我們就完全控製西南了?地圖上囊括西南,就真的控製西南大地? 非也! 那時候的西南土地上,遍布大大小小的【土司】。改土歸流,是歷朝歷代接力一般的進行著······最終在清代,徹底完成對西南的控製。 “好的。”係統繼續道:“回答今天第四個歷史問題。” 係統道:“說一說明末【火器】。” 又是一個大問題。 高帆喝了一口水,潤了潤嗓子,道:“好的。” 這一刻,明末位麵,清朝位麵都萬分關心起來,看著天幕解答問題。 “明末,”高帆道:“使用火器的明軍,最終被主要使用冷兵器的清軍擊敗。” “但是,在同時期,歐羅巴洲,卻是火器部隊橫掃冷兵器的騎兵啊。” “這是為何?” “在我們中原,是使用火器的明軍被清軍擊敗。而在歐羅巴洲,卻是使用火器的軍隊,橫掃遊牧民族的騎兵?” “為何如此?” 高帆道:“這個問題很復雜,我們從多個角度闡述。” “首先,就是質量問題。”高帆道:“明末,整個朝廷腐朽無比,在製造兵器的方麵,尤其如此。” “如果是冷兵器,製造的差一些,也許還能勉強使用。” “但是對於火器,卻是致命的缺陷。” 哦? 就說大刀長矛吧,製造的差一些,也能勉強的使用。可火器呢? 高帆道:“火器,對於原料和工藝,要求很嚴格。” “明末,因為火器原料的錢,被工部的大臣大量克扣,所以,火器的搶管,製作得很薄很薄。” “為了省鐵料麼。” “或者,就是‘搶管’打造得不合格。” “這倒是明軍的火器,很容易【炸膛】!”高帆嘆了一口氣,道:“因為造火器的錢,被大量的克扣,導致明末的火器,質量很差。甚至,戰爭中,有明軍拒絕使用朝廷發的火器。因為這火器質量太差,往往一發射,就炸到了自己。” 的確如此。 冷兵器製造的再差,大不了無法使用。 可火器呢?克扣了原料,克扣了工匠的工錢,就會導致它炸膛! 最終的結果,就是敵人沒有打到,反而炸到了自己人!所以,明軍自己,就不願意使用火器。或者,就是使用自己私自打造的火器,絕對不用朝廷發的!因為朝廷發的,質量太差!但是,有錢的軍鎮,還能自己打造一些火器,那沒有錢的呢? 第一個問題:質量太差,士卒反而不願意使用火器。 “第二個問題,”高帆道:“就是訓練,需要太多的金錢。” 他繼續道:“使用冷兵器,訓練幾乎不需要錢。” 的確。 士卒拿著刀槍,練習攻擊就好。 “但是火器呢?”高帆道:“在明末,火藥是很貴的!” “火藥的主要成分中,碳不貴,但硫磺和硝卻很貴。” “而要讓一個火器士卒,熟練的操控火器,就需要幾十次甚至上百次的練習,需要反復的發射。” 明白了吧? 使用冷兵器,訓練不要錢,就是揮舞刀槍而已。可練習使用火器呢?每一個士卒,每一次發射,都需要很多錢。 “而明末,”高帆搖頭道:“軍餉,被朝廷各級的大臣,大量的克扣,到了底層士卒手中,連一半都沒有。” 甚至更少。 有的營伍,連軍餉的三分之一都得不到。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花費重金,讓士卒訓練火器?” 不可能的。 已經說了兩個原因了:第一,火器質量太差。比起冷兵器,火器對於原料和打造工藝的要求更高。但是,明末那腐朽的大環境······第二,火器的訓練成本太高。同樣是明末腐朽的大環境,軍餉都不夠,哪裡有錢讓士卒訓練昂貴的火器? “比如,”高帆嘆了一口氣,道:“大名鼎鼎的【三段擊】,其實在明初,我們中原就出現了。” 什麼? 明初就有三段擊? 是的!明初的戰鬥中,就記錄,有火器營使用了三段擊。 “所謂三段擊,就是當時的火器,發射速度比較慢。” “我發射了一次後,來不及裝填彈藥,而敵人趁機攻過來,怎麼辦?” “這個時候,就讓三排火器手,輪流發射。” 第一排發射後,開始裝填火藥。而第二排火器發射,同理,第二排火器發射後,開始裝填火藥,第三排火器手發射。當第三排火器手發射後,第一排的火器手,已經裝填完畢。由此,又可以發射。 “由此,火器攻擊,連綿不絕!”高帆道。 “但是,如此訓練方法,並沒有流傳下來,到了明末,中原已經沒有了三段擊。” 古代對軍事歷史,本來就記載不詳。所以,明初就有的三段擊,在明末卻已經消失。 “哦?”此時,明末位麵的崇禎,聽到三段擊的講解,眼睛一亮。 “在明末,”高帆繼續道:“清軍和明軍大戰的時候,清軍往往是派出少量的騎兵,引誘明軍射擊。” 派出少量的騎兵,進攻明軍的大陣。明軍那些缺少訓練的火器手,看到清軍來了,就驚慌失措,全部發射。 對於清軍的畏懼,讓他們看到少量的清軍騎兵,就發射手中的火器。 可發射之後,因為訓練不足,慌亂之間,他們來不及再次裝填火藥。 “而接著,清軍就趁著明軍的火器,全部發射,來不及裝填的時候,發動總攻!” 就是如此簡單的一招! 可偏偏,清軍屢試不爽! 都是先派出少量的騎兵,引誘明軍射擊,等明軍驚慌中發射,來不及裝填的時候,清軍騎兵發動大規模進攻,由此輕易擊敗明軍。 “所以,明軍如果能學會三段擊,那意義還是很大的。”高帆道。 三段擊,讓火器隊,源源不斷的火力輸出! “但是,”高帆搖頭道:“三段擊,需要大量的訓練,需要嚴格的紀律,明末那些軍隊,估計訓練不成。” 三段擊,說起來簡單,但訓練起來卻很難。他需要大量的隊列訓練,射擊訓練,等等。明末? 高帆繼續道:“明末,基本是依靠【家丁】作戰,哪裡能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訓練普通士兵,發出三段擊?” 哦? 家丁? 高帆繼續道:“這裡的家丁,說的不是大戶人家的家丁仆從,說的是明末武將的護衛。” 哦? “在明朝中後期,漸漸興起了所謂:家丁。” “簡單說,就是武將擁有隻屬於自己的私兵。” 私兵? “家丁的出現,開始的階段,是因為要保證武將的權///威。”高帆道:“比如,某個武將,空降到了一支營伍中。但這支營伍中的普通士兵,不服這個武將的管理,怎麼辦?” “那武將,就可以帶著自己的幾百家丁!這些家丁,不屬於朝廷,隻屬於武將個人!” “由此,武將就可以依靠家丁,壓服普通士卒。” 原來如此。 就是武將,召集一些武力強悍的人,作為自己的【私兵】。自己調到哪裡,這些私兵就跟到哪裡。他們,屬於武將自己的人,不屬於朝廷。 “可到了明末的時候,”高帆道:“這,已經徹底變質了。” “因為之前提過的,軍餉被大量的克扣,到了武將手中,可能連一半都沒有。” “武將怎麼選擇呢?” “是將僅有的軍餉,平攤給所有的士兵?不!” “他們的選擇,是繼續克扣軍餉,他們用軍餉的一部分,培養精銳的家丁,讓家丁吃得飽穿得暖,待遇很好。同時,家丁擁有最好的兵器和鎧甲!” “而普通的士兵,軍餉被一層層的克扣,最後,待遇簡直和叫花子乞丐一樣。” 明末,就是如此。 軍餉,被朝廷文官一層層的克扣,到了武將手中,本來就隻有一部分而已。而他們,一方麵自己再克扣一些,另一方麵,他們花費軍餉,培養自己的私兵,也就是家丁。這導致,明末的家丁十分精銳。 家丁吃得飽,穿得暖,兵器和鎧甲都很好,一般還都有武功。 “需要打仗的時候,”高帆道:“武將,就將自己精銳的家丁擺在前麵,一舉擊敗敵人,然後,普通的明軍,跟在後麵就好。” 哦? “但是,”高帆繼續道:“這種模式,對付【流民軍】還好,但對付清軍就不行了。” “因為,八旗軍的普通士卒,幾乎都有明軍家丁的戰鬥力。” 明末,家丁勉強可以和清軍野戰。 但問題是,之前說了,明軍中家丁的數量是很少的。統帥千人的千戶,可能隻有幾十個家丁而已。這,怎麼和清軍打? 清軍普通一個士卒,都有明軍家丁的戰鬥力。 “總之,”高帆道:“明末腐朽的大環境,讓火器敗給了冷兵器。” “清朝,因為用騎射戰勝了明朝,所以,以【騎射為本】!” “這,是大大錯誤的。”高帆搖頭道。 清朝以騎射戰勝了明朝,由此,以騎射為本! 但是,隨著時間過去,火器越來越精良,最終超過了冷兵器,超過了騎兵和弓箭。 “這,最終導致清末【壓片戰爭】的時候,”高帆嘆了一口氣道:“竟然出現了我方炮臺的大炮,夠不到敵軍戰船的事情。” 敵軍戰船上的火炮,射程遠,威力大。清軍炮臺上的大炮,射程近,威力小。結果,就是敵人的戰船,可以轟擊我方的炮臺,可我方炮臺上的大炮,卻根本夠不到敵軍的戰船。 清朝,火器的發展基本停滯。甚至出現了:太平天果時期,太平軍發現了三藩之亂時候,吳三桂留下的火器。他們獲得這些火器,由此大殺四方的事情。太平天果距離三藩之亂,已經足足有一百年左右了。也就是說,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一百年中,清朝的火器基本沒有變化。 清軍,的確也使用火器,但是,因為【騎射為本】,他們更重視冷兵器的騎兵。由此,火器的發展基本停滯。 “火器啊。”高帆道:“火器,才是立國之本!” 叮! 宿主完成歷史問題! 明末位麵。 崇禎看著天幕中,對明軍的解讀,已經徹底憤怒起來,他大聲咆哮道:“軍餉被一層層克扣?到了普通士卒手中,生活簡直和乞丐一般?我大明的武將,隻知道養家丁?” “火器?三段擊?” “朕,”崇禎道:“朕要動用【內帑】,重建一支新///軍。” “這支新///軍,保證充足的軍餉供應。” 所謂: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 “關鍵是,這支新///軍,要完全使用火器,練習仙人所說的三段擊!” “朕,要依靠這一支新///軍,內平流寇,外抗後金!” 清朝位麵。 康熙道:“本來,朕一生射死135頭猛虎,132頭野豬,20隻黑熊,25隻豹子,14隻麋鹿,96隻狼。” “朕驕傲!”(我驕傲!) “朕,本來認為騎射,的確是我八旗的根本。” “卻沒有想到,一百多年後,西洋的火器竟然如此強大。” “傳朕旨意,今後,騎射和火器,並為我大清的根本!!!” “重賞研發火器之人!” “我中原人的智慧,自然也不差,我們,未必不能發展出厲害的火器來!”
第九章 明朝家丁(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