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流寇的精銳老營騎兵,逃到了新的地方,飛速破壞當地的經濟,製造出大量的流民來,輕易又組建幾萬大軍! 明軍追擊,流寇大軍再次遭遇沉重打擊? “依舊沒有關係。” “那些普通饑民和步卒,全部損失也不要緊!隻要流寇首領,帶著【老營騎兵】成功逃走,逃到一個新的地方,就能再次輕易的組建幾萬大軍。” 關鍵:老營騎兵。 戰爭初期,明軍獲得多次大勝,但是,就是無法徹底剿滅流寇。因為流寇中的根本,流寇的精華,在於那些老營騎兵。偏偏,明朝沒有那樣多的騎兵,所以,往往讓老營騎兵輕易逃走。 這些老營騎兵,來到新的地方,大肆燒殺搶掠,破壞當地的經濟。當地的老百姓流離失所,就要餓死,隻能選擇加入流寇。 由此,輕易又形成幾萬流寇大軍。 明軍再次打擊? 隻要老營騎兵能逃走,問題就不大。找一個沒有搶過的地方,繼續【燒殺搶掠】就是了!他們故意破壞當地的經濟,破壞當地的農業生產,當地的百姓失去家園和糧食後,要不活活餓死,要不就選擇加入流寇。 由此,流寇又輕易組建幾萬大軍······所以,對抗流寇的戰爭初期,明軍贏得無數次巨大勝利,但就是無法徹底剿滅流寇。 獨特的構成:老營騎兵。 “他們失敗一萬次都沒有關係,隻要帶著老營騎兵逃走,來到一個還沒有被破壞過的新地方,燒殺搶掠,當地的百姓失去家園,就不得不加入他們。” 幾萬大軍,輕易就恢復了。 由此,明軍總是無法徹底剿滅流寇。 “而明末,除了【九邊重鎮】,普通的州縣的營伍,戰鬥力幾乎為零。所以,逃出來的幾百騎兵,就能輕易橫掃地方州縣,燒殺搶掠。” “除了邊軍,普通地方的明軍,戰鬥力幾乎為零。” “而明軍的機動性,不如流寇的老營騎兵,隻能往往隻能在後麵追。” “要知道,明末,流寇最在意的東西是什麼?” “不是金銀珠寶。” “而是戰馬和戰馬飼料。” “在流寇搶掠的過程中,戰馬和戰馬飼料放在第一位,其次是金銀珠寶,其次是糧食布匹。” 搶掠中,流寇最忠實的就是戰馬和馱馬。 金銀,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這,就是流寇總是無法剿滅的第一個原因:獨特構成。明末的流寇,核心在於老營騎兵。這些流寇頭領,一旦遭遇失敗,就拋棄幾萬大軍,帶著幾百精銳老營,逃之夭夭。因為到了新地方,大肆燒殺搶掠後,當地就會產生幾萬十幾萬的災民。他們,可以再次輕易的組建幾萬大軍。 戰敗了? 打不過明軍? 我帶著老營騎兵逃,逃到一個還沒有被破壞過的新地方就好。由此,流寇流竄在中原大地,破壞了一個又一個地方,最終摧毀了明朝的根基。 明末,因為流寇,中原甚至【百裡無人煙】!都被流寇燒殺搶掠光了!而明軍,因為機動性不如流寇老營騎兵,往往是跟在後麵追,卻追不上!明軍取得過無數大勝,每一次都擊殺、俘虜幾萬流寇,但根本沒有用。 因為精銳的老營騎兵逃走了,他們逃去一個新地方,然後燒殺搶掠······ 明末,除了邊軍,普通州縣的武力廢弛,幾百精銳的老營騎兵,也足以破壞一切。 其實,就算邊軍的戰鬥力,也是不斷下滑中······ “這,就是第一個原因。”高帆道:“明末流寇獨特的構成。” 老營騎兵。 老營騎兵,兵器好,戰鬥力強,吃得飽穿得暖,關鍵是都有戰馬!戰敗了?老營騎兵一溜煙就逃走了。 “而這,僅僅是第一個原因。”高帆道。 “而第二個原因,就是:流寇的進軍方向,完全沒有任何【目的性】。” 哦? “簡單說,”高帆道:“比如麵對某個敵國的入侵,敵人起碼有一個目標,有一個行軍的路線。敵人需要攻克某個城池,然後一路直指京師。那我們重點防禦某個城池就行,知道對方的目的。” “可流寇,沒有任何目的性。” “他們就是一路搶,哪裡有糧食,他們就去哪裡搶。” “今天,發現流寇向東走?明天,他們就可以去西邊。” “他們沒有任何目的,單純的破壞和搶掠,就算一代戰神來了,也頭疼無比。” 就說麵對後金,明朝也有一些應對措施。比如,從遼東進攻中原,山海關很重要。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以,明朝就對山海關很重視,大名鼎鼎的【白桿兵】,就駐紮在山海關。防止後金攻破山海關,直接殺到京師來。” “但是流寇,木有任何目的性,隨便走!” “他們,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今天計劃向東,發現東邊有比較厲害的邊軍後,明天就向西逃。” “他們,似乎要向南走,可發現北麵有糧食可以搶,掉頭就去北麵。” 他們沒有任何目的。 比如,要推翻朝廷,那自然是向京師進攻。明軍,可以判斷出對方的目的來,由此防禦。可流寇呢?完全沒有任何目標,他們就是一路搶,哪裡有糧食我們去哪裡。哪裡有邊軍?我們就不去那裡。 今天向東,明天向西,能搶一天是一天,能活一天是一天。對於瀕臨餓死的流寇,能快活一天是一天! 他們,就仿佛蝗蟲,一路破壞各地的農業生產,最終造成明朝的總崩潰。 根基都被腐蝕了! 其中的老營騎兵,一次次逃了出來,逃到新的地方,再次燒殺搶掠,最終,十幾年的混戰後,北方真的出現百裡無人煙的情況。 “這,又是一個原因。”高帆道。 流寇流寇,就是流動性很大的賊寇。 忽東忽西。 忽南忽北。 加上其中的老營騎兵,機動性很快,明軍想徹底消滅他們? 難如登天。 因為明末,就算最精銳的邊軍,戰鬥力也就那樣。最精銳的邊軍,麵對清軍,還不是一次次戰敗潰逃? 總體軍力的腐朽,加上流寇的高度機動性。 “其次,流寇還很奸詐。”高帆繼續道:“比如,流寇最擅長的就是扮做普通百姓,觀察明軍的動向。或者說,流寇本身就是普通百姓。” “由此,一次次成功伏擊明軍。”
第一十八章 0裡無人煙(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