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處都是流民,你知道哪個是流寇的探子? “或者,就是聯合城池中的百姓,在戰鬥關鍵的時候,打開城門。” 明末,活不下去的底層百姓太多了!小冰河的氣候,貪婪的地主,腐朽的朝廷,遍地的土匪。總之,明末有很多人,都在【生死線】上掙紮。試問,這些就要餓死的人,聽說流寇來了,會做什麼? 積極的抵抗流寇,和流寇大戰? 還是投靠流寇,打開城門,將那些富豪貴族全部殺死!搶走他們的糧食金銀和女子? 自然是後者! 我踏馬的都活不下去了,憑什麼為你們這些老爺,抵抗流寇的入侵?平時的時候,你們作威作福,騎在我們的頭上欺壓我們,我們吃不飽穿不暖,幾乎要餓死。所以,流寇來了,我就打開城門,迎接流寇大軍。 所謂:吃他娘,穿他娘!打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明末,有很多城池,都是被底層百姓打開城門,由此被輕易攻破。 “又比如流寇之中,屢試不爽的一招:丟銀子。” 哦? 比如【老營騎兵】,被明軍騎兵追擊,眼看無法逃走,就用經典的一招:遍地丟銀子!流寇將搶來的銀子,隨意丟在地麵上。而明軍騎兵看到遍地的金銀珠寶,哪裡還顧得上追擊?他們紛紛爭奪地上的銀子,最終讓流寇老營輕易逃走。 “甚至,還有更邪惡的。”高帆道:“當流寇的老營騎兵,被包圍的時候,他們會和明軍騎兵談價錢。” “所謂,買路錢。” 阿? “比如,流寇騎兵會將搶來的金銀珠寶,都給明軍,隻要明軍讓開一條路,讓他們能逃走就行。” “比如明末的左良玉,就經常乾這種事情。隻要流寇掏錢,他們就放流寇逃走。” 為何無法剿滅? 就算有剿滅的機會,明軍也不會下死手。 試問:徹底剿滅了流寇,明軍還去哪裡發財?而留著流寇呢,流寇在前麵搶,他們在後麵追,也可以發財!或者就是和流寇一樣,搶普通的百姓。或者就是前麵說的,流寇用錢買路。由此,明軍就獲得了大量的財富。 試問,剿滅了流寇,我們還去哪裡發財? “所以,就算能徹底剿滅,明軍自己也不願意。” 這屬於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當然,並非說所有的明軍,都是如此。但左良玉、賀人隆這些敗類,就經常做這種事情。 “還有,”高帆道:“流寇,經常聯合,又經常分開。” “明末,大大小小有幾十股的流寇。” “他們相互之間,沒有上下的關係。他們時而相遇,就聯合作戰。時而分散,各打各的。” 比如,今天,我明明是追著一股流寇打,可轉眼間,這流寇遇到了同夥,幾股流寇就聯合起來,對著追擊的明軍,狠狠反擊!流寇的兵力突然增加了幾倍,頓時讓明軍吃了大虧。 偏偏,過幾天,他們又分開了,又向不同的方向而去。 等等。 “明末,無法徹底剿滅流寇的原因,有很多很多。” “比如,戰爭的初期,明軍屢次獲得重大勝利,但就是無法徹底消滅流寇。那,就是因為老營騎兵。” “又比如,地方州縣的武力太差,被流寇輕易攻破。” 總體軍力的腐朽。 “又比如,流寇的奸詐。” “等等。” 那明末的流寇,就對付不了了?任由他們流竄各地,破壞了大明的根基? “也不是。”高帆道:“比如,針對流寇老營騎兵的問題,明軍,也可以組建精銳騎兵,專門針對老營騎兵。爭取在戰鬥中,重創流寇的老營騎兵。” 比如大名鼎鼎的【大小曹】,曹文詔,曹變蛟叔侄。他們的手下,就是精銳的騎兵。他們的機動性,不弱於流寇的老營騎兵。所以,他們一次次重創流寇。 你有騎兵? 我也有騎兵。 但是,明軍總體上騎兵不多啊,大部分還是步卒,所以,往往是跟在流寇的後麵追。 “其次,”高帆道:“針對流寇任意流竄的方式,明朝需要各地聯合,而不能【各自為戰】!” “需要有高階臣子,統合各地的軍力,最終將流寇封鎖在一定的範圍內,接著,漸漸收縮包圍圈,最終將流寇消滅在某個地方。” 總督。 明末,就出現了【五省總督】,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你流寇,不是到處亂走麼?那我就將你所有可能去的地方,都統籌規劃起來,調動所有地方的軍力,徹底圍堵你! “而最後,”高帆嘆了一口氣,道:“我們說流寇無法消滅的最根本原因。” 阿? 說了半天,還沒有說到根子上呢。 “最根本的問題,還是糧食和物資。” 哦? “明末的流寇,起源於小冰河氣候的大範圍乾旱!” “在我們中原,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南方的降雨量大於北方,所以遭遇小冰河氣候,南方百姓還能勉強生存。可北方,遭遇大範圍的旱災和寒冷,就徹底無法生活了。百姓要不活活餓死,要不就當流寇造反。” “或者說,就是我們之前說過的:人口數量對糧食產量,形成了巨大壓力。” “如果你有足夠的糧食和物資,可以喂飽所有人,那自然不會有人當流寇。” 是呀。 能吃飽穿暖,誰願意刀頭舔血? 相反,大部分人都吃不飽,麵對餓死的危機,那自然是要造反! 你就算擊敗流寇一萬次,都沒有用!因為,各地都有要餓死的百姓,他們會一次次揭竿而起! 為何流寇不缺人? 為何那些流寇首領,比如李自成張獻忠,都曾經被打得隻剩下幾十個騎兵,卻能再次翻盤? 流寇一次次被擊敗,卻一次次翻盤? 為何? “因為到處都是嗷嗷待哺的百姓。” “因為到處都是活不下去的底層人。” “因為皇族和大地主,瘋狂的壓榨百姓。” “因為腐朽的朝廷,和文恬武嬉的大臣。” “因為這該死的天命,因為那致命的小冰河氣候!” “比如,擊敗流寇後,俘虜了幾萬甚至十幾萬的流民百姓,怎麼辦?” 安置? 沒有足夠的糧食! 明末,麵對內憂外患,連明軍都無法保證足夠的軍餉和糧食。朝廷哪裡有錢,安置幾萬、十幾萬、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流民?
第一十九章 根本問題(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