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人性的把握(1 / 1)

今天分享幾個簡短的小故事,既涉及大人物,也有小角色,講的都是在關鍵時刻做的抉擇,故事裡無一不體現著對人性的把握。   宋朝剛建立時,很多大臣都是履歷豐富,經歷了五代的更迭,魏仁浦就是其中一位。   魏仁浦從後周時便開始任職,而在後漢時,小魏成了地方大員郭威的心腹,皇帝後來秘密下詔誅殺大臣,郭威也在名單上。負責刺殺的人給郭威通風報信,把詔書也給了郭威作為證據。   小魏建議修改詔書,把誅殺郭威改成誅殺隊伍裡的所有將士,畢竟密詔外人又不知道內容,具有可行性。這樣一來,就把郭威的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捆綁在一起,這件事與己是否有關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積極性。   後來果然如小魏所料,大夥又恐懼又憤怒,積極性直接拉滿,被逼著一條路走到黑,最後造反成功,後周建立。   皇帝是不可能要盡誅所有將士,他要的是軍隊的掌控權,消滅自己的軍隊是不可能的。混亂是上升的階梯,就算軍隊裡有明白人,也會裝糊塗,畢竟富貴險中求,而且老大是不是能成事的人,大家心裡都有數。   小魏在後漢時與一個地方官鄭元昭有過節,後來地方叛亂,剛好小魏的小舅子在叛軍控製的城內,李元昭就把老丈人綁了送到京城。這件事的關鍵點是小舅子到底參與叛亂沒有,鄭元昭的操作也沒有問題,但朝廷可操作的空間就很大,皇帝最敏感的事情就是造反,不上稱不值一提,一上稱千斤都打不住,幸好此事歸小魏的老上司郭威管,躲過一劫。   丞相趙普從後周開始就跟著宋太祖打拚,等到宋朝建立,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後,太祖又想著讓大臣符彥卿掌管軍隊,趙普極力反對,太祖表示自己對符彥卿很好,符彥卿不會辜負自己,趙普直接一句擊穿太祖,“陛下何以能負周世宗?”。然後就是一陣沉默,趙普是懂人性的。   有一年,西夏攻打北宋的一座城池,守城的將領直接把官府的錢分發給士兵,以此提高士兵作戰積極性,管事的人不同意,將領直接表示如果守城成功,追究的話他來還錢,如果城破這些錢也不可能留下。城池最終保住了,皇帝也沒有追究,這個將領本身是老功臣石守信的兒子,有一定的底氣做到將在外規矩有所不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