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老6間的大亂鬥(1 / 1)

蜀地全師雄叛亂,率眾攻打劍州。刺史張仁謙想要棄城逃走,下屬董樞堅持要求戰鬥,結果取得勝利,還招降了很多人。   此時張仁謙盡顯老六本色,不僅不感激董樞,還在慶功宴上把董樞灌醉,然後秘密殺害降卒幾百人,上奏汙蔑董樞與叛軍勾結。   宋太祖直接讓兩人當庭打辯論賽,董樞勝出,張仁謙詞窮,走禦史臺程序後被貶官。   開寶年間,董樞在廣西任桂陽監,然後是左贊善大夫孔璘接任桂陽監。等到下一任趙瑜來接任桂陽監時,趙剛到任就稱病,之前還自詡熟悉邊境事務。   緊接著高潮就來了,朝廷派遣著作郎張侃就任桂陽監。過了幾個月,張侃查到董樞、孔璘兩任貪了巨額白銀,具體數目得收了兩人才知道。   趙瑜一來就稱病的原因一下就清楚了,到任上發現前兩任有嚴重貪墨行為,自己肯定不敢得罪這兩人,董樞有平吳伐蜀取廣南的功績,董和孔又都有在京城任職的背景,是有後臺的,趙之前做太子洗馬是再清楚不過的,但是自己一直任職下去,很有可能要為兩人挖的窟窿背鍋,索性稱病不乾了。   趙瑜蹊蹺的上任就稱病行為,肯定會被朝中政治嗅覺敏銳的人懷疑,故意派了一個不起眼的著作郎就任,量他也不敢揭發前麵兩人的事,但他偏偏就掀桌子了,掀桌子很明顯是有人給他撐腰的,他是明顯帶著查案任務來的,壓根沒在意桂陽監的本職工作,幾個月就查得明明白白。   證據確鑿,董樞和孔璘處死。宋太祖沒有忘記還剩一個老六,表示趙瑜雖然沒有貪墨,但也沒有揭發。這句話的後果就是趙瑜挨了棍子,隨後被流放海島。太祖專門的提醒和在意,很難讓人不懷疑他就是暗地裡指示查案的幕後最終大佬,畢竟兩人貪了老趙家那麼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