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漢徽,生於唐朝末年,京兆長安人,父親是太原威勝軍使,有可能當年李克用自山西攻進陜西時,杜的父親帶著杜投奔了李克用的軍隊。杜漢徽從小有臂力,擅長騎射,十七歲時就成為李克用的廳直隊長,李克用據記載於908年去世,推斷杜漢徽出生不晚於890年,杜於建隆三年冬病逝,也就是962年,可以推測杜一直活到八十歲上下,在動亂的年代實屬不易。 關鍵杜的一生是在不停的征戰,而且有很多硬仗,受傷都是家常便飯,杜的血條不僅僅長,還特別厚。在這種情況下還能高壽,且最後是因為生病後拒絕服藥死去的,不然血條還要拉長,原話為“我在戎行四十年,大小百餘戰,不死幸矣,安用藥為?”杜的總結是軍旅生涯四十年,打了上百次仗,已經生死看淡,能活到現在靠的就是運氣。 回顧杜漢徽的高光時刻:後漢初,杜跟隨高行周征討鄴城的杜重威,杜重威作為當時中原政權最大的地方實力派,這仗有多慘烈可想而知。杜屢次被箭射中,身受重傷,還能力戰。“觀者壯之!”觀者是誰?還不是交戰雙方的將士,都是在死人堆裡摸爬滾打的,啥場麵沒見過,連他們都為杜漢徽豎起大拇指,哥們你夠硬!挨了一箭你居然站起來了,又挨了一箭你竟然還能站起來,而且還要戰鬥! 後唐時期杜漢徽還在積攢經驗和本事,雖然小有名氣,也在順利升官,但還沒有達到在戰場上閃亮登場的水平。 到了後晉時期,杜開始聲名鵲起。討伐李金全時,生擒指揮使孫厚,戰鬥中的杜漢徽危險性不低,侮辱性也極高。兩年後征討安重榮,杜的戰功從側麵得到反映,戰後杜已去世的父親被贈左贊善大夫,看來戰功立的也不小。 在戍守深州的時候打贏了契丹,而且不是契丹撤退逃跑所取得的小勝,是大勝,戰果就四個字,“殺獲甚眾”。征討完杜重威後,戍守鎮州,期間再次成為契丹的克星,“獲車馬甚眾”,契丹人學聰明了,優先保命,車馬乃身外之物。 後周時期,杜漢徽跟隨周世宗討伐北漢的劉崇,立了戰功升官,杜屯兵在安平縣,隨後第三次擊破契丹,“獲器甲車帳”,每次打完契丹,杜都收獲滿滿。 宋朝建立後,杜漢徽從平李筠,又從平李重進,功勞簿上又增加了厚厚的一筆。但用宋太祖的話來講,給前朝立的功皇帝不想細聽,隻有給老趙家打的工可以娓娓道來。 久經沙場的老杜沒過多久便生了重病,隻得把符印交給下屬,隻身離開駐地回到京城報告。家人們勸他醫治,他笑著用一句話總結了自己豪邁的一生,沒過多久血條值就降到了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