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張藏英全家族都被賊人孫居道殺害,隻有年僅十七歲的張藏英僥幸逃脫,從此踏上復仇之路。 後來在幽州城內路遇仇人孫居道,果斷拿佩刀去刺,還沒殺死孫居道,自己就被官吏抓住了。 幽州節度使趙德鈞知道後認為張藏英是個勇士,直接釋放他並讓其在自己手下任職。此時已是後唐同光年間,張第一次復仇足足花了二十年左右。 趙大帥沒有處置張的仇人,但張沒有放棄,得知仇人躲到關南地區,申請到當地做都巡檢使,這次計劃很周全,再出手復仇時總沒有小吏阻止自己了吧,畢竟小吏都歸他管。 此次張藏英的武器也換成自己拿手的鐵楇,鐵楇屬於特別小眾的武器,屬於短兵器,推斷頭部有類似鷹爪的金屬部件,使用方法就是擊打。使用鐵楇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張藏英意識到不能讓仇人死得這麼痛快,用其他武器稍微一沖動就很有可能把對方弄死。 張藏英換了便裝攜帶鐵楇,埋伏在仇人家附近,等其出來後張藏英便把人擊倒在地,把對方耳朵咬下來吃掉,隨後把人綁了回去。 復仇儀式非常講究和血腥,張藏英先設好父母的牌位,陳列好酒肴,把被綁的仇人孫居道按在牌位前,一邊號泣一邊用鞭子抽打,隨後又把他的肉一塊塊割下,就這樣持續了三天,最後張藏英把孫居道的心挖了出來祭奠父母在天之靈。 這種極端折磨方式,如果不是劊子手這種專業人士,人恐怕第一天就已經沒氣了。 張藏英報仇以後,自己到官府自首,張本身就是當地官員,同僚就順水推舟朝上級報告,鑒於是為家人報仇,請求釋放張藏英。 要知道封建時代的忠孝理念的發揚光大要優先於對法律的維護,本質都是為了更好地讓皇權統治百姓,張藏英作為忠孝的典型,被燕、薊一帶的人取了個外號“報仇張孝子”,動用私刑乃至殺人在動亂的五代根本不算什麼。 張所在的地區被契丹統治,契丹給了他高官厚祿,張不為所動,準備好逃跑工作以後,他不僅帶著自己的所有親屬和軍隊合計一千多人,還帶著願意跟隨他的老百姓七千多人以及上萬的牛馬,靠幾百艘船,走海路投奔了中原後周政權,憑自己的本事最大程度做到不給契丹留下任何資源。 張帶隊成功到達宋遼邊境滄州,當地刺史立刻報告後周太祖郭威。郭威先是很懷疑,咱這麼多年第一回遇到這種事,得好好琢磨一下,後麵估計從契丹那邊的情報傳回來了,能證明張真的是來投奔的,郭威放心後開始重賞張藏英,要是當時有海軍高低也得給張藏英封個海軍節度使,派去從海路上打契丹。 幾個月後,周世宗繼位,將張藏英物盡其用,既然是契丹那頭跑來的,那就詢問一下契丹那邊的情況,然後就一直派張藏英去打契丹,行不行不重要,關鍵張藏英他熟啊,而且張藏英能帶領整個大船隊回歸,指揮能力是靠譜的。 張藏英在宋遼邊境一直穩定的發揮,在與契丹的較量中從來沒吃過虧,一直發光發熱到宋初,死在了鎮守邊境的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