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爺就是有大誌(1 / 1)

元守旻身長八尺餘,足足有兩米多高,很有力氣,擅長射箭。但是元巨人被環境所限製,家裡務農,元巨人另有大誌,扔掉農具,不想一輩子在田裡打轉轉,嘆息一聲後就離家出走了。   原以為要仗劍走天涯,結果元守旻就在方圓十裡內晃蕩,說好聽點是講義氣、有擔當的任俠之士,不給麵子那就是個混道上的。   元守旻愛喝酒,有次醉了,看見路旁的槐樹,直接拔劍砍樹,樹立刻斷了。元當場借著酒意就樂了,“李廣把草叢中的石頭當成老虎一箭射入,現在樹被我砍斷,原來神都在助我一臂之力。”言下之意就是自己注定不凡,為此沾沾自喜。   元守旻糾集了幾十個不良少年就想成立個大盜團夥,自主創業還沒有賺得第一桶金時,家鄉父老接連阻止勸誡他,元慫了,應該是在麵對大家的威脅時深刻感受到自己力量不足,看來神幫自己幫得還不夠。   郡縣對待這種不安生的麻煩人物,就是給他口飯,安排點事做,免得到處惹是生非。有一次郡縣安排人員去京城服苦役,讓元守旻負責沿途押送,防止苦役人員逃跑。走了幾舍(一舍三十裡),元守旻直接把人全放了。這個距離剛好保證郡縣來不及追,也保證苦役們有力氣逃走活命。元守旻對大家說,“我看你們這些也是大丈夫,怎麼會樂意乾苦役?現在你們自謀出路,我也準備跑路了。”   元守旻私自放跑勞役,自己肯定也得跑,不然就要被官府問罪。當年漢高祖是因為完成不了按期押送勞役的任務,才索性帶著大家上山落草為寇,屬於被迫沒得選擇。而元守旻是純粹想這麼乾,心甘情願為大家做犧牲,當了回活菩薩。   官府果然不會善罷甘休,派人抓捕元菩薩,既然敢做菩薩那肯定也有霹靂手段,元守旻張弓拉箭等著,追捕的人不敢靠近,都是混口飯吃不值得互相拚命。於是元在山上落草為寇,再一次成了鄉裡的禍患。   元守旻經歷了這麼多,折騰了這麼久,人生依舊沒有什麼起色,素有大誌的他不得不開始思考,光等著神來相助也不是辦法,於是跑到還在當王爺的趙匡義府邸求見。   然後成了,元得以在趙匡義手下做事,在沒有任何介紹和引薦的情況下,元這回靠的是自己兩米多的巨人形象成功上崗。趙匡義走在前麵,元跟在後麵那確實相當威風。   元僅有的一個閃光技能點就是善射,在趙匡義練習射箭時終於等到機會展示下自己的才能。老板讓元射箭,元故意連射四次不中,吊足老板胃口,正以為是個繡花枕頭時,元馬上開始連中表演。趙匡義高興極了,把元守旻的名字改為元達,意思為箭總能到達靶心。   趙匡義繼位後,元達終於有官做了。雍熙年間,元達做到了州刺史和團練使。有次元達負責把州內的逃亡者們送到朝廷,皇帝的近臣都建議殺了逃亡的人,已經做了大官的元達依舊是菩薩心腸,上奏道,“這類四處逃亡隱藏的人很多,不可能都殺了,不如赦免他們,留給他們一條改過自新的活路,成全皇帝的大德。”   元達打小就在鄉裡混,民間疾苦他能不知道嗎?百姓逃亡的原因自然與朝廷脫不了關係,元達第二次救人隻能閉口不談人們逃亡的原因,反而強調給他們一條活路可以作為朝廷的政績和形象工程,站在朝廷的利益角度去勸說打動統治者,這是元達的成熟與仁義,年少時的草野英雄此刻依舊住在元達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