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孔子後人今何在(1 / 1)

宋真宗在封禪泰山時,抽空順道去拜訪了孔子祠堂。皇帝問宰相現在孔子的後人誰比較知名,皇帝有意通過提拔孔子後人來產生政治影響,表明朝廷尊崇孔子和儒家,進而贏得廣大讀書人的支持。   宰相內心是崩潰的,自己又不是百科全書般的博士,這時有人提出孔勖(孔子四十四代孫)為官有政績,但實際上孔家此時沒有人做大官,隻能找人湊數,於是就地召見孔勖任命為太常博士、曲阜知縣,負責禮儀和管理孔子故裡曲阜。   孔勖之前在遙遠的廣州任職,以為官清廉知名。舉薦孔勖的人消息非常靈通,人在京城皇帝身邊混,卻能知曉三千裡外廣州的纖末小事。孔勖要被召見的消息傳來,廣州本地的少數民族首領們爭著給孔勖獻上珍寶,大家都知道孔勖馬上要起飛了,孔勖隻能表示好意心領,禮物不收。   孔勖果然一路升遷,作為朝廷的一塊金字招牌向世人展示,所任的官職名譽重於實質,遠離核心的權力鬥爭,自然也沒人彈劾,順風順水的做到退休並以八十九的高齡去世。   孔勖的兒子孔道輔則是仕途坎坷,因其直言不諱,不懼權貴,是個隻認死理的人。考中進士剛步入仕途,就在寧州幾次因公與上司起沖突。當地的道觀大殿中出現一條蛇,州郡都認為是神明顯靈,上司甚至帶著下屬們去祭拜,還要把顯靈的事上報朝廷。孔道輔看不下去了,這些人丟臉丟到家了,直接上前拿著笏板把蛇腦袋拍碎,大家最開始被這一幕驚呆,隨後嘆服,道觀的蛇能被打死就說明蛇不是神明。   作為孔子後人,孔道輔又被安排管理曲阜和孔廟這檔子事。孔家有很多不守法的人,之前的官員考慮到如果處理傳出去有損孔家的名聲,所以采取放任態度,孔道輔來了一律繩之以法,正好孔家人治孔家人。   章獻太後攝政時,孔道輔被太後召見任命為左正言,當天孔道輔就上奏彈劾樞密使曹利用等人弄權,太後本來也是要借機收拾曹利用,不過孔道輔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太後認可孔道輔的上奏,順勢免了曹利用的樞密使職務。   孔道輔出使契丹,契丹宴會接待使者時,安排了一出表演文宣王的戲,文宣王是孔子諸多稱號中的一個,這是公然不尊重宋朝使者,孔聖人是高居廟堂供奉的,怎麼能出現在戲子的表演裡?更何況孔道輔本就是孔子第四十五代孫,契丹屬於騎臉輸出,孔輔道直接離席走了,契丹人趕緊又把孔輔道請回來賠罪,孔輔道狠狠教育了對方,場麵一度非常尷尬。   契丹的君臣為了打破令人窒息的安靜,給孔輔道倒了一大杯酒,勸酒說天氣寒冷喝酒身體暖和,結果孔道輔不買賬。   孔道輔出使回來後,就有人打他的小報告,說他在契丹期間生事挑起爭端。宋仁宗就問孔道輔,孔道輔表示自己就是故意的,因為契丹剛剛打了敗仗,沒有以前威風,過去的使節到契丹就被怠慢侮辱,現在要是不計較這些,契丹會更加看不起中原。   明道二年,郭皇後被廢,擔任右諫議大夫、禦史中丞的孔道輔組織起十人的上訪隊伍,到皇宮找皇帝,十人中除孔以外有四個諫官、五個禦史,範仲淹作為諫官也參與其中。   宋仁宗一看這架勢,直接推給了宰相呂夷簡,讓宰相做孔輔道等人的思想工作。以下是孔與呂的辯論賽實錄:   孔:皇帝皇後猶如大臣的父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出現問題可以勸諫阻止,為什麼要休了母親?   呂:漢朝、唐朝有廢後的先例。   孔:皇帝應該以堯舜為榜樣,怎麼能把漢朝、唐朝的過錯作為例子?(言下之意你們好的不學,竟然明目張膽比爛)   呂夷簡被懟得沒法回答了,於是直接上奏,要求收拾孔輔道,隨後孔被安排去泰州做知州,第二天又改為徐州,最後定為兗州。過了三年,孔道輔重新被召回朝廷當禦史中丞,乾自己的老本行。   孔道輔依舊毫無顧忌的彈劾權貴,得罪了很多人。於是就有老六出招了,給皇帝說孔家住在太廟附近,打擾了祖先們的清靜,是不尊重神明的體現。孔家的宅子之前是大臣郭贄的舊宅,郭贄在時咋沒人投訴呢?明顯是針對孔道輔。   皇帝下詔讓孔道輔搬家,這時有官員看不下去站出來上奏,太廟中有官員修建私人住宅,為什麼不處理?隨後皇帝把提出問題的人處理了,把他外放去萊州做通判。   孔道輔後來受命審理馮士元的案子,案子牽連到參知政事程琳,程琳在案中沒有大的過失,但因為宰相對程琳不爽,想讓孔道輔依附自己重判程琳,結果孔道輔不買賬。   宰相決定借刀殺人,先收拾孔道輔,在明知皇帝也對程琳有意見的情況下,騙孔道輔去皇帝那為程琳辯解開罪,孔道輔真就去了,辯解說程琳罪過輕不需要重罰,結果皇帝大怒,一頂結黨的帽子扣在孔道輔頭上,外派孔道輔去鄆州上任,此時路上非常寒冷,孔道輔走到中途就發病去世,死前知道被宰相擺了一道也隻能無奈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