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詠年輕時意氣用事,不拘小節。大臣們連連給皇帝推薦張詠,被宋太宗越級提拔。 剛到邊境就任的張永德因為手下犯法,把對方鞭笞至死,宋太宗準備治罪。本來是按章辦事,張詠提出異議,陛下剛對張永德委以重任,治罪會損害主帥的權威,下級就不會再尊敬維護上級。皇帝沒有聽勸,沒過多久,正如張詠所料,果然又有士兵投訴將校,因為權威的受損將領對士卒的領導力在下降。 張詠永遠都是按實際情況考慮,時常有不遵守規定的情況,但卻得到大家的認可,這也說明宋代律法的漏洞和世俗的復雜,同時也說明官員自主的權力和操作性很大。 張詠在做杭州知州時,當年糧食歉收,很多老百姓為了活下去開始私自賣鹽賺取收入,鹽鐵一向都是朝廷專賣,所以違法的老百姓被抓了好幾百人,畢竟是動了朝廷的蛋糕。張詠對這些人判得很輕並且都釋放了,屬下非常不理解,表示不重重處罰以後就禁止不了,張詠就看得很遠,現在杭州這片的老百姓有十萬戶,絕大多數都在餓肚子,如果不通過賣鹽活命,一旦逼急了在一起做匪盜,那問題就更大。 有一起財主兒子起訴女婿的案子告到張詠這裡。女婿自稱老丈人臨終前,老丈人的兒子才三歲,所以讓他掌管家裡的家業和資產,而且還有遺書,以後三成家產歸兒子,七成歸女婿。張詠知道後,立刻明白了老丈人的良苦用心,拿酒灑在地上祭奠去世的老人家,對女婿說,你家老丈人是個聰明人,因為兒子年幼托付給你,七成要是給兒子,兒子肯定死在你手上。然後張詠無視遺書,把七成判給了兒子,三成給了女婿。 有一個士人在遠方任職,被仆人控製,仆人還想把士人的女兒霸占為妻。張詠恰好在附近的驛站聽說了這件事,假裝要替士人答應仆人,把仆人單獨騙到郊外的樹林裡給斬殺。張詠本身還是一名擊劍愛好者,除了做一名讀書人,還略懂些武藝,對付不講理的地痞流氓之類還是有些直截了當的辦法。 張詠的脾氣也很古怪,以至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有下屬頂撞他被上了枷鎖,下屬也惱了,對張詠說,除非斬了我不然枷鎖不用取下來,張詠一氣之下就斬了下屬。 張詠年少時曾經與傅霖做過同學。傅霖一直隱居不做官,張詠做了達官顯貴後,一直想與傅霖相見都沒有成功,就這樣過了三十年,然後傅霖來見張詠。門吏上報傅霖來見,張詠責備門吏,傅霖是天下賢士,我尚且成不了他的朋友,你管直呼他的名?傅霖謙虛的笑著表示世間不知道自己很正常,而傅霖同學在張詠的心裡一直占據著重要位置,三十年來都沒有放棄見老同學,這次老同學不請自來,張詠問原因,傅霖很直接的表示你要走了,來見你最後一麵。張詠也很淡定,自己也知道命不久矣,傅霖 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知復何言。”傅霖第二天就離開了,一個月後張詠去世,死前也算完成了一個長年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