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文戰巴靈臺(1 / 1)

“那麼,在下就沿著張師君的問題,請張師君開悟我眾生,我們一個普通的人,要怎麼樣做,才能得道。”   這個問題,在座的觀摩裁判尤其感興趣,要不要給你們裁判或者其他好像都不重要,如果在現場聽張師君講如何能夠得道,那可謂是滿滿的收獲呀。   張魯起身就回答,猶如他平時布道一般,“人若修為,須順應天、地、水三官,人若胡為,天必譴之,使人得病,要解其業,則需要靜思其過,說服罪之意,報意三官。皆校以誠信,不聽欺妄,需量腹取食,不可浪費,外服丹藥,內修精氣,調和陰陽,無思欲、無為無名不貪榮求寵不爭強好勝不為惡事,尊奉道戒,積著成功,積精成神,積神成仙。”這段話,基本就是他日常布道的內容,但是沒有說燒符等具體形式,他認為出這個題目是萬州對他的回報,可以看得出來,觀摩裁判多少有些失望,他們更希望張師君今天的這個場合能夠有一些秘而不宣的教化。   於是,我起身補充張魯的回答,“方才張師君講了,得道需要修行,修行需要靜心以及一個人具體應當如何做。在下不才再補充一二。所謂,眾人皆有道,人人能得到,聖人言,人之初性本善,張師君方才說的為人誠信、量腹取食人在作為嬰兒的階段都是這樣的,餓了就哭,食飽就睡,所以每個人的初生之時是最容易得道的,一切眾人初生之時皆顯道心,但後來人在成長過程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後來這些貪嗔癡慢疑蒙蔽了大家的道心,所謂修道,即是張師君所謂煉其丹修其精畫其符靜其神為的是為大家消除孽障,顯現道心,從而漸悟,頓悟得道。”   張魯見我並沒有宣布他直接得分,脫口就問,“何為漸悟,何為頓悟。”不知道這是本次對局張路的第二個問題呢,還是前麵一個問題的繼續,但是看得出來觀摩裁判也是願意知道這個“何為漸悟,何為頓悟。”的回答,誰也沒有提計分的事。   “漸悟是指在覺悟的過程中,需要逐漸地領悟和理解事物的本質和真相。這種領悟方式通常需要經過長時間的修行和思考,逐漸地深入了解事物的內在含義和意義。漸悟的過程可能比較緩慢,但是相對來說比較紮實和穩定。頓悟則是指在某一瞬間,突然領悟到事物的真相和本質,達到一種超越常人的境界。這種領悟方式通常需要有一定的基礎和準備,但是一旦達到頓悟的境界,就可以獲得一種超越常人的智慧和洞見。但是,實質上所有的開悟屆是頓悟,漸悟隻是頓悟的積累。舉個例子,我一頓飯,如果需要吃五個餅才才能吃飽,前麵四個餅就是漸悟,最後一個餅的最後一口就是頓悟。為了省糧錢,我也還是不能隻吃最後那一個餅的最後一口,節約前麵四個餅。”   眾人哈哈的笑,突然我想起一個笑話,說一個人谘詢律師。“找你問一個問題多少錢?”“一百元。”律師答道,“請問第二個問題。”   “接下來,該我方提問了吧。”我正色言語道,“我們的第二個問題是,人能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能。”   “不能。”   “哦,如何不能。”   “世間是,無時無刻不是漸進運動的漸進變化的,此乃道,人在第二次踏入時,河中的水流已經不再是當初的水流,因為水具有流動性,流水已經不是當初的流水了,水裡的魚也不再是當時那一條魚了。比如今日之你與昨日之你是否相同,如果時間太短不明確,那麼現世的你與上一世的你是否同一人,今身的你與來世的你又是否同一人,得道前的你與得道後的你又是否是同一人,都不是,河流也一樣,人也一樣,雖然名字一樣,但是無時無刻不在變化,再比如,蘇固時代的漢中,與閣下時代的漢中,雖然都名為漢中,但是百姓的生活,官吏的治理皆完全不同,難道不承認這個變化麼。”   李延慶發言,“關於劉郡守提問人能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張師君臣謂之能,劉郡守認為不能,現在請各位觀摩裁判投票,你們認為能還是不能。”   監票員點數,三十六票能,四十五票不能。雖然這是古希臘的哲學問題,但是三國時候很多讀書人也知道公孫龍白馬非馬的論點,故對於這種玄之又玄的辯論也接受。   “下麵請張師君提問。”   “請閣下解釋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奧義。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於淺薄;存心樸實,不居於虛華。所謂,上仁之人做事,順應自然。上義之人做事,是有意為之。上禮之人有意為之,沒人回應,於是就揚著胳膊強引別人。所以,具備上德的人不表現為外在的有德,因此實際上是有德。正如常言道,開水不響,響水未開。”   這個回答中規中矩,張魯亦無異議,但是張魯加了一個追問,“如何達到上德的世界。”   “五條,即可實現。”   “哪五條?”包括張魯,在場的人似乎都有些好奇。   “簡言之,一是開市場經濟,二是發展民主政治,讓百姓參與到國家的建設與治理中來;三是推行法治社會,用規則與製度保障長治久安;四是發展科學技術,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五是堅持個人本位,政府保障和尊重人的基本權利。”一語作答,眾人陷入沉思。   稍頃,李延慶說,“請劉郡守提問。”   “請張師君試論,漢中萬州的異同。”   張魯言簡意賅,“沒甚異同。”   “哦。”我自問自答,“萬州與漢中,確實沒甚異同,雖然一地在北,一地在南,雖然一地鄰山,一地靠江,但是都是華夏神州的組成部分,漢中提倡無分等級,人人平等,廢除嚴刑峻法,追求太平;萬州提倡惟人萬物之靈,權利屬於人民,概括來看,兩地當下都崇尚平等、自由、誠信,故沒什麼異同。”   說完這段,我請主持人宣布暫停辯論,請各位用午餐。然後拉著李平、霍峻,請張師君以及他的副手出帳大堂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