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當為天下計! 嬴政轉頭看向劉三姐和月華仙子,臉上露出輕鬆的笑容,調侃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位姐姐,我要先回秦國了,你們可得保重啊!” 劉三姐笑著回應:“‘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政弟,你也一樣要保重。秦國的事情固然重要,但也別忘了我們這些老朋友。” 月華仙子則眨了眨眼,調皮地說:“‘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嬴政弟弟,等你處理好秦國的事情,我們再一起遊歷江湖,共賞美景,如何?” 嬴政哈哈一笑,點了點頭:“‘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姐姐所言極是,等我安定好秦國,必定再來找你們,共謀一醉!” 說罷,嬴政轉身,向著新世界的入口踏步而去。他的身影在眾人眼中逐漸消失,隻留下一句話回蕩在空中:“‘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秦國,我來了!” 眾人目送著嬴政離去,心中都充滿了期待和祝福。他們知道,嬴政將會帶著他們的祝福和期望,去創造屬於他自己的輝煌。而他們也將會繼續在新世界中探索和挑戰,期待著下一次的相聚。 嬴政踏入秦國的新世界,眼前頓時一亮。他感受到了一股熟悉而又陌生的氣息,那是他久違的故土,也是他即將大展宏圖的舞臺。 他首先來到了父親秦異人的宮殿。秦異人見到兒子歸來,眼中閃過一絲激動和自豪。他拍了拍嬴政的肩膀,笑道:“‘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政兒,你回來了,秦國需要你!” 嬴政點頭,堅定地說:“‘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父親,您放心,我一定會帶領秦國走向更加繁榮昌盛的未來!” 秦異人哈哈大笑,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我兒有此壯誌,我秦國何愁不興!” 隨後,嬴政又來到了母後趙姬的寢宮。趙姬見到兒子,眼中滿是慈愛和關切。她拉著嬴政的手,輕聲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政兒,你辛苦了,這些年你在外麵一定受了很多苦吧?” 嬴政微微一笑,搖了搖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母後,我不覺得苦,因為我知道自己在為了什麼而奮鬥。” 趙姬聽了,眼中閃過一絲欣慰和驕傲。她拍了拍兒子的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政兒,你長大了,也變得更加出色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夠為秦國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嬴政深情地看著母後,點了點頭:“‘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後,您的養育之恩,我永遠銘記在心。我一定會為秦國,為我們一家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秦國團聚的歡樂氣氛中,嬴政與家人度過了一段溫馨而難忘的時光。他知道,自己即將肩負起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責任。但他也相信,在家人的支持和祝福下,他一定能夠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 當宮殿中的喜慶氛圍還未完全消散,一位滿臉喜色的太史令急匆匆地闖入,他的聲音如同春風拂麵:“恭喜大王,恭喜王後,恭喜公子政!” 秦異人和趙姬對視一笑,秦異人調侃道:“太史令,你這般急匆匆,莫不是要告訴我們宮殿的屋頂上長出了一朵金蓮花?” 太史令聞言,搖了搖頭,笑著回應:“非也,非也。而是天上的星辰為公子政排列成‘太子’二字,此乃吉兆,預示公子政將成為秦國未來的太子。” 嬴政聽罷,臉上露出淡淡的笑容,他站起身來,向秦異人和趙姬深深地鞠了一躬:“父王、母後,兒臣受之有愧!但‘天生我材必有用’,今日得此殊榮,全賴父王和母後的教誨與庇護。既然天意如此,兒臣定當不負眾望,為秦國盡忠職守,守護秦國的安寧與繁榮。” 秦異人哈哈大笑,指著嬴政道:“你這小子,倒是挺會說話的。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我兒有此誌向,我秦國何愁不興!從今以後,你便是秦國的太子。但你要記住,太子的身份不僅意味著榮耀,更意味著責任。” 趙姬則溫柔地撫摸著嬴政的頭:“‘玉不琢,不成器’,政兒,你從小就聰明過人,如今又得到這樣的重任,我為你感到自豪。政兒,你要記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未來的道路還很漫長,你要時刻保持謙遜和勤奮,不可驕傲自滿。” 嬴政深深地鞠了一躬:“兒臣謹遵父王、母後教誨。定當以國為重,以民為本,不負秦國百姓的期望。” 此時,宮殿外傳來了鼓樂之聲,原來是冊立大典的儀式即將開始。秦異人站起身來,拍了拍嬴政的肩膀:“走吧,我們的太子,讓全秦國的百姓都來見證你的榮耀。” 嬴政跟隨著秦異人和趙姬走出宮殿,隻見廣場上早已人山人海,百姓們歡呼雀躍,為秦國的未來太子歡呼喝彩。嬴政站在高高的臺上,感受著這份榮耀與責任,他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與決心。 秦異人高聲宣布:“今日,我們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歷史性時刻。公子政,被天命所選中,將成為秦國的太子。讓我們共同為他歡呼,為秦國的未來祝福!” 廣場上的人群沸騰起來,歡呼聲此起彼伏。嬴政站在臺上,微笑著向百姓們揮手致意。他知道,這份榮耀與責任將伴隨著他的一生,但他有信心,有決心,為秦國創造一個更加輝煌的未來。 在嬴政被冊立為秦國太子的喜慶日子裡,宮殿裡洋溢著歡樂和祝福。嬴政還沉浸在被眾人祝賀的喜悅中,秦異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著說:“政兒,你現在可是太子了,有沒有想過以後怎麼治理國家?” 嬴政撓了撓頭,露出一副思考的樣子:“父王,兒臣一直在想,治理國家就像駕馭一頭大象,需要沉穩和智慧。隻有真正掌握了它的習性,才能讓它乖乖聽話,為天下百姓謀福利。” 秦異人聽了哈哈大笑:“有趣,有趣!政兒,你把治理國家比作駕馭大象,倒是挺有新意的。不過話說回來,要駕馭好這頭大象,確實需要智慧和勇氣。” 趙姬也忍不住插話道:“政兒,你父王說得對。治國如治家,需要用心和耐心。你要像對待家人一樣對待百姓,讓他們感受到你的關愛和溫暖。” 嬴政點頭稱是,突然他眼睛一亮,說道:“父王、母後,我聽說治理國家還要注重‘道’的運用。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這就是說,治理國家的道理並不是靠嘴巴說出來的,而是要用心去體會和實踐。” 秦異人和趙姬聽了都感到十分欣慰。他們知道嬴政是一個聰明好學、善於思考的年輕人,他對治理國家的理解已經超出了許多同齡人。他們相信,在嬴政的帶領下,秦國一定會迎來更加繁榮昌盛的未來。 在這個喜慶的時刻,嬴政忽然想到了一個有趣的念頭。他微笑著對大家說:“各位,我剛剛想到了一段有趣的話,想與大家分享一下。你們知道‘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是什麼意思嗎?” 秦異人笑著回答:“這不是道家哲學中的名言嗎?意思是誰掌握了偉大的真理或道,普天下的人們都會向他靠攏。而且,這種靠攏並不會帶來傷害,反而會讓大家和平安泰。” 嬴政點了點頭:“沒錯,父王理解得很透徹。那麼,接下來的這句‘樂與餌,過客止’又該如何理解呢?” 趙姬接過話題:“這應該是說,音樂和美食能吸引過路的人停下腳步。就像我們現在這樣,因為嬴政的冊立而歡聚一堂,享受這歡樂的氣氛。” 嬴政笑著點頭:“母後說得極是。那麼最後一句‘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呢?” 太史令思考了一下,然後說:“這應該是指,真正的道理或智慧,在說出來的時候往往平淡無奇,看似無足輕重。但實際上,它的作用卻是無窮無盡的。” 嬴政聽後大笑:“哈哈,太史令真是聰明絕頂!這正是我想表達的意思。” 嬴政環視了一下周圍的人群,然後繼續說道:“各位,你們誰知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秦異人眉頭一挑,笑著回答:“這不是道德經中的名言嗎?意思是最高尚的德行不在於表麵的形式,而是自然而然地表現出德性。而下等的德行則過於執著於表現德性,反而失去了真正的德。” 嬴政點頭稱贊:“父王理解得透徹。那麼,接下來的這句‘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又該如何解讀呢?” 趙姬笑著接過話題:“這應該是指,最高尚的德行是順應自然,無所作為,而下等的德行則是強行作為,有所圖謀。” 嬴政聽後哈哈大笑:“母後真是聰明絕頂!這正是我想表達的意思。”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稱是。嬴政又接著說:“接下來的一句‘上仁為之而無以為’,我覺得應該是指,真正的仁愛之心是出於內心,而不是刻意表現出來的。” “殿下理解得極是。那麼最後一句‘故去彼取此’呢?”畢凡化身的呂不韋聽後深有同感。 嬴政微微一笑:“這應該是告訴我們,要舍棄那些虛華不實的東西,而追求樸實敦厚。”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贊同。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裡,嬴政不僅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想法,更是展示了自己的治國理念,還讓大家對道德經的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整個宴會因此變得更加歡樂而有意義。 畢凡所化身的呂不韋,盡管如今在秦國已官至宰相,位高權重,但對於那位未來的千古一帝嬴政,內心始終保持著一份難以言喻的好奇。因此,他決定親自去拜訪那位如今還是太子的年輕人。 兩人相見,呂不韋首先打破了沉默,他微笑著說:“太子殿下,聽聞您天資聰穎,能屈能伸,實乃國之棟梁。不知殿下對於治國理政有何高見?” 嬴政聞言,微微一笑,謙遜地回應道:“呂相過獎了。嬴政尚年輕,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向呂相請教。不過,我始終認為,治國之道在於法治與民本,隻有讓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呂不韋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贊賞之色,他點頭贊同道:“太子殿下所言極是。法治與民本,乃立國之本。看來殿下對於國家大事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實乃我秦國之福。” 在兩人相談甚歡之際,呂不韋突然話題一轉,引述起古老的哲理:“太子殿下,您可知天下間最柔弱的莫過於水,然而卻能攻破最堅硬之物,這其中的道理,您如何看待?” 嬴政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思索之色,隨即笑道:“呂相所言極是。水雖柔弱,卻能穿石,這是因為它順應自然,隨方就圓,無堅不摧。治國之道亦是如此,隻有順應民心,才能長治久安。” 呂不韋聞言,不禁點頭贊嘆:“殿下真是聰明絕頂,一點即通。天下之事,往往柔能克剛,弱能勝強。這便是古人所說的‘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的道理。” 嬴政聞言,哈哈大笑:“呂相真是幽默,將治國之道與柔水相提並論,真是別出心裁。不過,嬴政受教了。日後定當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為秦國百姓謀求福祉。” 呂不韋又清了清嗓子,緩緩道:“殿下可知,天下間最柔弱之物為何能勝過堅硬之物?” 嬴政微微一愣,隨即陷入沉思。他回想起自己治國理政的理念,心中有了答案,但並未立即說出。 呂不韋見狀,繼續引導道:“太子殿下,水至柔,卻能穿石;柳至弱,卻能拂麵。這便是柔弱勝剛強的道理。” 嬴政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明亮,他笑著接口道:“呂相所言極是。水雖柔弱,卻能潤物無聲;柳雖纖細,卻能搖曳生姿。這便是天下之道,弱能勝強,柔能克剛。” 呂不韋聽後,不禁撫掌大笑,他贊嘆道:“太子殿下真是聰明絕頂,一點即通。這便是‘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的真諦。太子殿下能有此等見識,實乃我秦國之大幸。” 呂不韋和嬴政的對話逐漸深入,兩人的眼神中都閃爍著對彼此的欣賞。呂不韋微笑著說:“太子殿下,老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嬴政笑著回應:“呂相請講,嬴政願聞其詳。” 呂不韋輕輕地吟詠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嬴政聽後,嘴角勾起一抹會心的微笑,他點頭贊同道:“呂相所言極是。真實的話語往往樸實無華,而華麗辭藻背後未必真誠。善良的人不善於爭辯,因為他們更注重實際行動。” 呂不韋點頭表示贊同,繼續道:“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嬴政聽後陷入沉思,片刻後他開口說:“呂相所言深邃。真正有智慧的人不追求表麵的廣博,而博學的人未必真正理解。聖人從不為自己積累財富,而是無私奉獻給他人,最終自己也獲得更多。” 兩人相視而笑,心中充滿了惺惺相惜之情。呂不韋感慨道:“太子殿下真是聰明絕頂,對聖人之道領悟深刻。我秦國未來能有您這樣的明君,實乃萬民之福!” 嬴政謙虛地回應:“呂相過獎了。若無您等忠臣輔佐,嬴政豈能成就大業?我們一起努力,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共創秦國輝煌!” 兩人的對話還在繼續,彼此之間的尊重和欣賞則更加深厚。他們共同追求著“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的境界,致力於將秦國引向繁榮昌盛的未來。 在愉快的氛圍中,呂不韋突然轉了轉眼睛,對著嬴政眨了眨,開起了玩笑:“太子殿下,老臣有個問題想請教。” 嬴政笑著點頭:“呂相請說。” 呂不韋撓了撓頭,露出一副困惑的表情:“太子殿下,您知道什麼是‘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嗎?” 嬴政聽後,忍不住笑出聲來:“呂相,您這不是明知故問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知道自己還有所不知,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這就是很糟糕的。您這不是在誇自己高明,又在暗指我有些糟糕嗎?” 呂不韋聽後哈哈大笑:“太子殿下真是聰明過人,老臣這點小心思都被您看透了。不過,臣子所言,也是為了提醒殿下要時刻保持謙遜,不斷學習。” 嬴政也笑了起來:“呂相教訓的是,嬴政定當銘記在心。那麼,呂相,您又怎麼理解‘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呢?” 呂不韋思考片刻,然後回答:“這句話告訴我們,有道的聖人沒有缺點,是因為他把缺點當作缺點。正因為他把缺點當作缺點,所以,他沒有缺點。對於我們來說,也要勇於麵對自己的不足,不斷改進,才能成為更好的人。” 兩人相視而笑,在歡笑聲中,他們更加惺惺相惜,共同期待著秦國的未來。
第五十章:當為天下計!(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