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宮內之謀(1 / 1)

包括小皇帝楚禾在內的全部人全都自覺退出了未央宮,將皇帝的寢宮留給劉知進。   這時皇宮中的另一股勢力也來拜見新皇帝。宦官首領內侍監總管徐恩和副總管陳賜帶領內宮十二監管事和各個宮女尚宮站在殿外恭迎新皇帝。   總管徐恩掌管著皇宮內宦官、宮女等一應事務,而副總管陳賜則替皇帝掌管著皇城司專為皇帝刺探情報。   徐恩善文采,學識精深,又與朝廷官員交好,常在身邊勸誡皇帝,因此被人稱為宮中首腦,而陳賜則陰鷙狠辣,監視官員,刺探情報,為朝廷官員所不恥,被人稱為宮中爪牙。   未央宮外,晚風吹過,劉知進看著這宮中的一乾人等,不禁打了個寒顫,難道這就是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禁軍已經完全控製住了上京城,隻待獲得朝廷諸位大臣的認可,他便能夠名正言順的掌握帝國的最高權力,可看著這匍匐在自己腳下的烏泱泱的一群人,劉知進不僅沒有預想中的高興,卻更顯惆悵。   “陛下,夜深了,寒意未減,還請保重身體。”人群中徐恩站起身來,悄悄往前一步,小心的對這位新皇帝提醒到。   “徐常侍留下,其他人就各自回去。”劉知進看著凍得瑟瑟發抖的人們說道。   “徐常侍,你從太祖時代便在這宮裡,你說我這是不是謀逆篡位。”   寒風之中,君臣二人沉默良久。徐恩沒想到剛剛掌握帝國最高權力的劉知進一開口竟對自己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徐恩先是一愣,隨即開口說道:“成王敗寇,史書永遠都是勝利者書寫的,但即使是皇帝也堵不住悠悠眾口,我想陛下史書上躲不開篡這個字的。”   “你倒是直白。”劉知進哈哈大笑,既然做了篡位的事,他自然也不在乎史書上怎麼寫自己,但劉知進也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他可不想篡位是他在史書上留下的最有名的一筆,隨即問到:“你看我能不能成為一個好皇帝。”   “陛下當然可以成為一個好皇帝,但陛下僅僅成為一個好皇帝是遠遠不夠的。陛下要能夠忍人人之不能忍,做常人不能做的事,成就要超過楚國的歷任皇帝,還要創造一個足以被人傳頌的盛世。”   徐恩在宮中多年,伺候過數位皇帝,揣摩人心最是拿手,他一聽便知劉知進是想要做出功業,堵住天下人對他篡位的口誅筆伐。   “真不愧為宮中首腦之名,我心中所想竟都被你看透了。”   “陛下說笑了,我一個宮中之人,隻能被困在這宮墻之中,我們不能選擇坐在皇帝寶座之上的人是誰,隻會伺候那上麵的人,陛下想做昏君,我們就以昏君來伺候您,陛下想要做明君,我們就以明君來伺候您。”   “您太自謙了,在我看來,您比朝中大多數大臣都要強,在你看來我應如何做。”   劉知進是有政治抱負的,聽了徐恩的回答,劉知進內心更堅定了成為一個明君的決心。史書之上雖然會寫我劉知進篡位,但史書上的字哪比得上人們的交口稱贊。   劉知進暗暗下定了決心,在我治理下的國家要有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強盛,當上皇帝並不是他的目的,能夠成為一個人人敬仰的皇帝才是他的追求。   “陛下,當務之急是如何處理與上京城中士族的關係。”   劉知進點點頭表示贊同,示意徐恩繼續說下去。   “陛下也明白,對付士族無外乎兩種手段,一種迅速,一種緩慢。第一種,陛下手握禁軍,便是握住了刀子,將上京城中的皇室、士族集中到城外,派三千鐵騎一沖,整個士族便能覆滅,那時,陛下在上京城中便是說一不二了。第二種便是與士族妥協,保證他們的權利,讓他們轉而支持陛下,繼續為陛下收稅牧民。”   宮外風寒,二人來到宮內,宮內的內侍點亮油燈,劉知進揮揮手讓其下去,“依你之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我應該用那種手段,”   徐恩不語良久,躬身一拜:“臣是宮中之人,不得乾政,若陛下有疑,可以問一問陳將軍。”   “陳元禮,他一定會讓我屠盡士族。”劉知進語氣中盡是不屑。   “陛下也可以問一問劉參軍。”   “劉湧,他一定會勸我依仗士族。”劉知進語氣中盡是無奈。   “看來,陛下已經早有決斷了。”徐恩又是躬身一拜。   “你可真是滑頭。”其實在劉知進對陳元禮和劉湧建議的態度中便可看出他的態度。   劉知進笑著說道,“我若按第一種做了,雖然敵人是被消滅了,但也得罪了所有的人,消滅了眼前的敵人,卻製造了天下的敵人,楚國各地的封王和各地士族會視我為仇敵,上京城內也會發生大規模的恐慌和騷亂,官吏百姓紛紛出逃,上京城昔日的繁華蕩然無存,我也不敢再待在上京城中。而若按第二種來,豈不是又被士族套上了枷鎖,但我與楚國皇帝相比還有一個得位不正的先天劣勢。”   第一種不可取,第二種不甘但無奈,但其實劉知進也早有決斷,那就是兼而有之,以執行第二種政策為主,但讓第一種政策的支持者來執行,這樣既可以在保證拉攏士族的基礎上給與他們震懾。   劉知進其實還有第三類人可以依靠,但可能是由於外朝重臣出身的影響,他打心底裡看不起宮內人,認為他們都是一群溜須拍馬,內心陰鷙,禍亂朝政的人,對徐恩的好感也僅僅隻是停留在個人層麵。眼光就隻局限於老牌士族和新興的軍事貴族這兩種勢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