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的動物房又稱為“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室”,飼養的都是“SPF動物”,即“無特定病原體動物”,表明它們不攜帶特定的感染源、致病菌、寄生蟲、病毒等。 三人來到SPF室門口,做好登記,再換上防護服,戴好護帽、口罩、手套。一切準備完畢,方準許進入。剛進門,就發覺裡邊的空氣“與眾不同”——這味道真算不得好聞啊。 陳幸引著二人向右轉,然後徑直往深處走。待來到自家鼠籠前,她就指著籠子介紹道:“這幾隻還小呢,都不到3周齡。” “籠中鼠”仿佛聽見了召喚,往外探了探頭,誰知剛露出“真麵目”,師妹就開了口: “我還以為……哺乳動物的崽子都很萌呢。” 師妹平時總愛刷些小視頻,喜歡看博主們在網上“曬”自己養的小動物,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時候,看看這些寵物的活潑日常,特別有治愈力,簡直可以“萌化了老夫的少女心”。就拿“寵物鼠”舉例,其種類五花八門,有倉鼠、豚鼠、沙鼠、跳鼠、毛絲鼠、緞子鼠、花枝鼠等等。雖然網友們養的大多是倉鼠,可它好歹也和普通的老鼠是近親呀——倉鼠長得都是圓潤可愛的,俏皮又貪吃,十分討喜。但這眼前鼠籠中的“另類”,長得皺巴巴的,實在是不符合人類的審美。 就連師弟也忍不住吐槽:“有點像剛生出來的小老鼠,淡粉色,沒有毛。隻不過啊,這是放大版的……”頓了頓,他仿佛想起了什麼,“對了,它更像裸濱鼠。” 師妹並不關心“裸濱鼠”是何物,隻是繼續心塞無語,一臉嫌棄:“哪怕是無毛犬、無毛貓,那也是有萌點的呀!可這——” “那些小白鼠、大白鼠之類的,我用得比較少。”陳幸無奈苦笑,進一步解釋道,“其他課題組倒是養得多……我這些是BALB/c無胸腺裸小鼠——可以用來構建乳腺癌‘裸鼠模型’,研究腫瘤的生長、轉移,以及治療過程中的耐藥機理。” 無胸腺裸鼠,由其字麵意思來看,即小鼠沒有胸腺、赤身無毛。 胸腺,是機體十分重要的淋巴器官——具有免疫功能的T淋巴細胞,便是淋巴乾細胞遷移至胸腺內,經胸腺激素的誘導,進一步分化、成熟,繼而產生免疫活性的。這些“免疫衛士”能夠抵禦病原體以及細胞異常,在免疫反應過程中起關鍵作用。 “BALB/c裸鼠的胸腺發育不良,僅有胸腺殘留的痕跡或異常的胸腺上皮,導致免疫T細胞缺失,故其免疫力低下,生長發育遲緩。”陳幸給兩人做起了介紹,“它們的毛乾萎縮、毛囊角化,不過有些裸鼠,偶爾也會長出稀疏的短毛。隨著年齡增長,它們的皮膚還會逐漸變薄,頭頸部出現褶皺,所以看起來總是‘皺巴巴’的。” “師弟說的那個‘裸濱鼠’啊,是一種生活在東非的穴居哺乳動物,它不見光,全身沒幾根毛,皮膚也是皺皺的。不過呢,裸濱鼠的壽命可長達30年,大約是其它鼠類的十倍,平均產崽一窩有七、八十隻。而且它體內富含高分子量的透明質酸,形成了獨特的‘細胞微環境’,使得它們自身具有很強的免疫力,極少患癌癥。”陳幸不免有些羨慕這些‘奇特’的鼠類,“自然界的裸濱鼠雖然長得醜,但是活得久。可實驗室裡的這些無胸腺的裸大鼠、裸小鼠啊,就沒這麼幸運了。” BALB/c無胸腺裸鼠的抵抗力很差,極易患肺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病毒性肝炎、淋巴瘤、肺癌也時有發生。如果按常規方式飼養,隻有少數群體成員能活過4周,但通常不超過4個月。因此,必須首先將它們置於動物隔離器中繁殖。在無病原條件的屏障係統中,裸鼠大約可存活一年以上。 “動物房右手邊的屋子裡,養的都是裸鼠,它們均關在帶有空氣過濾裝置的鼠籠裡。所有的食物、水和容器,都要經過高溫滅菌、紫外線照射消毒。室溫大概在二十七、八度,保證每天10個小時的光照,14個小時的黑暗時間。”陳幸繼續介紹道,“因為裸鼠的發育不健全,所以關於它們的繁育問題,也得多花點心思——為了保證後代存活率,需要用純合型裸雄鼠(BALB/c-nu/nu)與雜合型雌鼠(BALB/c-nu/+)進行繁殖。‘nu’便是‘nude’的縮寫。” 純合子,即同一位點上兩個等位基因皆相同的基因型個體;而雜合子則有兩個不一樣的等位基因。“nu”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純合子表示為“nu/nu”,雜合子表示為“nu/+”。雜合子便是有毛個體。 “如果父母雙方都用純合的裸鼠,那麼生出來的崽子會被‘斷糧’——裸雌鼠的乳腺天生發育欠佳,即使在妊娠期,它們的乳腺也不會繼續發育,導致後代缺乏母乳。但若將雌性雜合子與純合的裸雄鼠隨機進行繁殖,會得到1/2的純合型無胸腺裸鼠後代,也不用擔心它們一生出來就沒有‘口糧’。這樣的一對鼠父母,一窩平均產崽子8隻左右,其中一半為裸小鼠。” 師妹聽了許久,再和那奇特的裸濱鼠作比較,頓時感嘆道:“所以這實驗室裡的裸鼠是長得醜、壽命短、子嗣也不豐咯……” 關在籠裡的一隻裸雌鼠,仿佛知道自己被嫌棄了,睜著一雙“紅寶石”般的眼睛,“吱吱”地叫了兩聲,發泄著不滿。 陳幸點了點頭,接著給兩人進行科普:“這雜合的BALB/c雌小鼠啊,就和普通的BALB/c小鼠一樣,通身雪白——名字裡打頭的‘B’是指生物學家巴格博士(Dr. Halsey Joseph Bagg),他從經銷商手裡拿到了一批白色小鼠;‘ALB’就是‘albino白化體’的縮寫;而‘c’是指‘毛色隱性上位基因c’,表明該鼠含有隱性遺傳的毛色基因c,身上長的是白色的毛。” BALB/c小鼠,屬於我們通常所說的“小白鼠”——它是“近交”的產物,因無胸腺,故有免疫缺陷,易自發動脈硬化、高血壓等。 “裸鼠其實是自發突變產生的,隻不過它們被人們注意到之後,研究人員就對其開展了一係列的遺傳背景研究。我們現在用的這些BALB/c裸小鼠啊,就是經過不斷‘選育’才得到的。” 20世紀初,小鼠們就成了各路研究者的“新寵”。它們經歷過近親“亂倫”繁殖、跨洋“相親遠交”,甚至在研究免疫的進程中,遭遇過子代與親代的“回交”,更有後續的低劑量核輻射“誘變”鼠、“轉基因”鼠,直到如今大熱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鼠——“鼠輩”早已是科研界的“生力軍”。 “還有專門為各實驗室‘量體裁衣’,提供‘定製’小鼠的機構和公司。”陳幸補充道,“以滿足課題組的各種科研需求。” “這麼一想,它們是真的很可憐啊!”師妹不禁為這些“鼠輩”的命運感到難過。 陳幸嘆了口氣:“所以啊,我們必須要善待它們。” 我國出臺了《實驗動物福利倫理審查指南》國家標準,各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機構,也紛紛發布了審查規定——每一位使用實驗動物的項目負責人及操作人員,必須向審查委員會提交申請書,包括《基金申報動物倫理審查表》、《動物實驗方案倫理審查表》等。待申請人通過評審專家的審查,返回簽發意見及備案後,獲得《動物實驗項目審批文件》,方可開展動物實驗。 此外,實驗室還需要不時地接受審查委員會的監督和檢查,一旦飼養條件不達標,動物實驗環境不合格,或者操作者做出違反道德倫理的行為,例如虐待動物、活體解剖或手術不采取麻醉的、處死動物時無法有效減少動物痛苦的……課題組所有人員將會被禁止參與實驗動物的使用。 “鼠類是名副其實的科研‘功臣’,應該讓它們像家養的寵物那樣,‘無痛無災’地過完一輩子。”陳幸其實也很同情這些實驗動物,但無奈科研發展至今,早已體係完備,若不利用鼠類開展體內實驗,而僅僅依靠體外培養細胞,得到的結果恐怕很難服眾。 “對於已經完成實驗任務的小鼠,我們通常采取‘安樂死’的操作,以頸椎脫臼法處死——先將它們進行麻醉,一手提起鼠尾,另一隻手按住小鼠的頭頸部,再將鼠尾根部拉向後上方,使其頸椎脫臼。此法使脊髓與腦乾脫離,小鼠會立即死亡,不讓它們有多餘的痛苦。” 師妹不禁縮了縮脖子,反駁道:“但是在實驗過程中,譬如長腫瘤、接種病原等,它們生病了還是會痛啊。”她又搖了搖頭,“或許早一點死去,對它們來說才是解脫。” 可這些弱小的生靈又何其無辜? 終其短暫的一生,或許隻能成為文章裡的一個數據、一幅插圖…… 師弟倒沒有繼續關注這些,反而問道:“那這‘成瘤模型’應該怎麼構建呀?” “這個說起來並不復雜。”陳幸也順勢轉了話題,“其實各種癌癥的‘成瘤模型’,在本質上都是類似的。” 陳幸開始講起了實驗:“我通常做的是‘原位移植乳腺腫瘤模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大致上就是將培養好的腫瘤細胞,配置成一定濃度的細胞懸液,注射到已知體重的、4至6周齡‘裸雌鼠’胸壁的乳房脂肪墊中,之後要定時給它們稱量體重。等瘤體長到一定時期,將裸鼠處死,再剝取瘤體並稱重,做好數據分析……” 師弟大體上都聽懂了,於是點了點頭。而師妹卻覺得,這實驗場麵肯定異常“血腥”,頓時發了愣。 “當然了,還要設立一定的對照組。具體的操作步驟,我到時候帶你們做一遍。”陳幸發現師妹可能被嚇到了,隻好先岔開話題,“除了細胞實驗、裸鼠成瘤模型,我們老師還和醫院有合作,能夠獲取病房裡一些患者的數據——包括病人的年齡、性別、乳腺癌分期、術後或者化療等情況。增設對照組,經對比可以得出,病人對某一特定藥物或治療手段是否具有響應。” “如此,體內、體外的實驗,再加上醫院裡真實病患的數據,就構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體係——綜合這些結果,如能得出一致的結論,那麼此研究就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了……” 過了一會兒,陳幸看了看表,發現原來已經快到晚上八點了。 “這兒也快要熄燈了,你倆也忙了一天咯,快回宿舍休息吧。” 三人快步走出了動物房,師弟師妹卻發現陳幸邁向了實驗室的方位。 “師姐不一塊兒回宿舍嗎?” “我呀,離回宿舍還早著呢!” 對於陳幸而言,她這研究生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