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如海回到家裡,便派人去叫來朱世英,與朱世英商量對策,直到深夜才散。 第二天,朱世英果然找來了三百多個分散在京城附近的舊時的士兵。梁如海和朱世英以及舊時的相識的流民領袖李黔一起在密室內商量反抗太子的事宜。 李黔道:“梁將軍,既然下定決心要反,就得為梁公子造勢。我們在坊間流傳的故事知道的人也不少了。早晚會傳到太子那裡。” 梁如海對李黔道:“看太子的樣子,已經打算在這場戰爭中對我動手。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你離開後派人加急去聯係梁璨和梁異,就說我會作為內應,我們一起裡應外合,打敗梁正綱。” 李黔道:“是。” 朱世英道:“既然要做兩王的內應。荊州王梁璨的實力更強,他一定要爭這皇位,梁異的實力雖不及梁璨,但為人陰險,怕是也想爭奪王位。我們怕是要想辦法在其中周旋,讓他們兩虎相爭。好趁機扶梁公子上位。” 梁如海道:“這是後話。對我們最好的情況是他們三人都元氣大傷。我們才好坐收漁翁之利。但有一點必須明確的就是一定要打敗梁正綱。” 朱世英露出輕蔑的神色:“梁正綱為人暴虐,不得民心,必敗無疑。” 梁如海道:“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李黔和朱世英都凝重地點了點頭。 朱世英擔心道:“隻是,小公子那,將軍,你可想好怎麼說?” 梁如海道:“我也愁這件事情,怕他一時不能接受。順勢而動便可,也不必提前告訴他。我打算讓他當個都尉,幫助訓練軍隊。之後的事都有我們在旁指點。吉昌一向聽話,後麵的事不必擔心。” 李黔和朱世英聽到梁如海的話,便露出幾分喜色。 梁如海對朱世英和李黔說這樣的話,也有穩住他們的意思。他還是要找梁吉昌來談一談,試一試他的態度。雖然梁如海一直讓師父教梁吉昌兵法,可梁吉昌對此並不感興趣,反而喜歡些花花草草,喜歡作畫,還願與那些無聊又窩囊的清談之士來往。梁如海雖對此不滿,但礙於梁吉昌的身份也不好說什麼。梁吉昌少了許多約束,因此性情略有乖張。 梁如海讓自己的貼身侍衛張滿成去叫梁吉昌來。梁吉昌聽到爹叫自己,便放下手中的書籍。那確乎是一本“孫子兵法”。 原來事態緊急,梁如海叫梁吉昌要熟讀兵書。不僅自己隨時抽查,還派人監督梁吉昌,。一但梁吉昌有走小差事宜,就會被打報告。梁如海隨後就會與他長談,有時語重心長,有時又聲淚俱下,有時又長籲短嘆。幾次三番下來,梁吉昌便經受不住,隻好認真讀了起來。好在梁吉昌是絕頂聰明的人,這一個月多的時間,竟熟悉了梁如海給的兵書的一大半。簡直就是一個能夠紙上談兵的高手了。梁如海找梁吉昌談了幾次,覺得很滿意。 見到梁如海,梁吉昌恭敬地道:“爹。” 原來,當今皇帝梁元聖一心向佛,十幾年前就已經不近女色了。一日,在寺廟裡見到一俗家女子,姿色艷麗,又有幾分佛氣。他便讓侍從去叫那女子,兩人一起談天說地了幾次。那女子也侍奉了梁元聖幾次。後來女子自己發現有了身孕。梁如海知道皇帝臨幸民間女子的事情,便派人去找來了這女子。這女子便說出自己懷有身孕的事情,希望大將軍幫他找到當今皇帝。 梁如海道:“皇上一心向佛,早已不近女色許多年,你這妖魅也不知道用什麼招數迷惑了皇上。還敢叫自己肚子裡的孩子認當今皇上?你隻要敢出去說一聲,立馬就會被拿下,告你一個妄圖汙蔑當今皇上的罪名。你很快就會被處死,你肚子裡的孩子也別想活了。” 那民婦一聽就嚇了一跳,趕緊下跪請求道:“大將軍,請你幫幫民婦和民婦肚子裡的孩子吧!” 梁如海把那民婦扶了起來:“你是宋燕是吧?” 宋燕一邊起身一邊道:“回將軍,是的。” 梁如海道:“我可以幫你,不過需要你受一些苦。我在京城二十裡外有一處秘密莊園,除了我的心腹之外沒有別人知道。你就在那裡居住產子,以後也在那裡生活,沒有我的命令不得離開莊園。李燕,你可能做到?” 李燕一聽,哪裡有不願意的道理,連連磕頭道:“願意。多謝將軍搭救。將軍福德無量。” 就這樣,李燕把孩子生了下來,長到三四歲時便被作為流民被梁如海收養了。梁如海叫身邊的人不告訴梁吉昌真相,坊間也流言也隻道是梁如海是個大善人,收養了流亡的孤兒。直到如今,受情勢所迫,才在外麵散布真相,說的有鼻子有眼的,十分詳實。流言重復了一千次就會變成真的,那麼真的重復一千次自然也會叫人慢慢相信。真相夾雜著添油加醋的一些說法,就成為了一些叫人興奮的八卦。何況這八卦還是與當今禮佛的皇上有關的八卦,那就更讓人興奮地欲罷不能了。雖然這事成為了坊間的閑談的對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但梁吉昌並不會因為人們相不相信他是皇上的兒子而獲得擁護與尊重。可以說,梁如海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這個錯誤讓他的計劃注定不能成功。人們對太子和其他在明麵上的王更能接受,而不會接受一直躲在暗處的私生子。除非這個私生子得到了當今皇上的認可與青睞,否則,梁如海所計劃的一切都不過隻是癡人說夢罷了。 梁如海道:“吉昌。其實有些事我一直沒有告訴你。我不知道你不能不能接受。但我相信要是爹出了事,你是一定會站在爹這一邊的。” 梁吉昌也不是傻子,對於現今的局勢,他也是知道的。梁吉昌問道:“是太子?” 梁如海道:“看太子的樣子是有趁著這次荊益兩王攻打京城的功夫對我動手的意思,但這是後話。我們的當務之急是要發展自己的勢力,打退荊益兩王的進攻。趁著民心歸附的功夫,再徐圖怎樣應對太子。” 梁吉昌問道:“太子的勢力太大,我們怎樣發展怕也一時難以應對。不知爹是打算怎樣應對太子?” 梁如海道:“打仗自然是靠兵力。” 梁吉昌道:“爹,你要造反?” 梁如海道:“不是造反,是順應天意民心。當今太子無道,殺害皇親大臣,早已不得民心。到時候,你也要領兵上戰場。不,這次與兩王打仗,你就要帶兵上陣,爭取士兵對自己的信任。明天你就去練兵場去練兵,熟悉熟悉陣型。” 梁吉昌楞楞地站在原地。 梁如海問道:“你可聽到?” 梁吉昌點了點頭:“是。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