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升之死。 劉縯,字伯升,南陽郡蔡陽縣即今天的湖北省棗陽市人。他是光武帝劉秀的親哥哥。 劉伯升個性剛毅,慷慨豪爽,喜歡結交豪傑英雄和仁人誌士。地皇三年公元22年,他與劉秀等發動起義,就是舂陵軍,稱為“柱天都部”。舂陵軍與綠林軍結盟。他們的義軍打敗了新軍。他很會帶兵打仗,有勇有謀,深受士兵們愛戴。因他屢立戰功,有很高的威望,受到綠林軍將領和更始帝劉玄猜忌。更始元年也就是公元23年,更始帝劉玄在李軼和朱鮪的鼓動下,殺害了劉伯升。 這是一位英豪氣概冠絕天下,神武聰睿,壓倒群雄的人,本來也是萬眾歸心的“真命天子”,最終卻被出生入死的至交好友所賣,竟命喪於含冤血泊之中,成為千載之下讓後世之人最為痛惜的一代雄傑! 起初還在家鄉的時候,自從外戚權臣安漢公王莽篡位稱帝,建立大新王朝之後,劉伯升就時常表現出無比激憤,他的內心一直深懷著匡復大漢社稷的誌向。平時他豪爽大方,傾盡家財,交結和招攬天下英雄俊傑。 王莽當政了十幾年,老百姓的生活卻越來越差。民不聊生,怨聲沸騰。出現多個造反的隊伍。比較有名的就有綠林軍和赤眉軍等。 再此情形之下,劉伯升召集了平時結交的豪傑計議說,王莽為政暴虐,百姓生活艱難,早就怨聲載道。現在連年大旱,又有瘟疫流行,到處有起兵造反的隊伍。這是上天要滅亡他們王家的新朝。我們漢室子弟,要恢復高祖的江山,重立漢朝,恢復漢室,為大漢的萬世大業起兵! 大家群情激昂,紛紛贊同,表示要聽從劉伯升的號令,推舉他帶領大家起兵。 劉伯升立即派出親信,四下聯絡各地準備起事的人馬。他的姐夫鄧晨在新野起兵,劉秀和李通、李軼在宛城起兵。 李通和李軼是堂兄弟。王莽末年,百姓生活困苦,怨聲載道,李通曾聽見他父親說過圖讖上講“劉氏復興,李氏為輔”,心裡常想著這件事。他因為家裡很富足,是鄉中第一,因此不想做官,就自動辭職回家。後來王常的下江兵和王匡的新市兵興起,南陽為之騷動,李通的堂弟李軼,就共同商議說:“現在四方擾亂,王莽政權眼看就要垮臺,漢朝當興起。南陽的劉氏宗室,隻有劉伯升兄弟能仁愛並容納群眾,可以與他們共謀滅王莽興漢朝的大事。”。他們和劉秀聯係交往,向劉秀詳細陳述了他們的計劃。劉秀經過深思熟慮,決定一起起兵,劉秀與李通一起號令大眾宣布舉事。他們利用圖讖上的“劉氏復興,李氏為輔”的預言,到處宣傳,很快,他們就聚集起來了很多人馬。 劉伯升在家鄉舂陵聚集了劉姓親族的子弟七八千人,他自任柱天都部大統領。 劉玄本是劉氏皇室中一個平庸的成員,毫無雄才大略和帝王資質。年輕時他的弟弟被人殺害,他就結交賓客,想為弟弟報仇。賓客犯了法,他避開官府捕捉逃到了平林。官府把他的父親劉子張捉去。劉玄假裝死了,派人將靈柩送回舂陵,官府於是釋放了劉子張,劉玄因此自己在外逃匿。王莽末年,南方發生饑荒,百姓成群擁入野澤之中,挖掘荸薺吃,而且還互相搶奪。新市人王匡、王鳳為他們評理爭訟,被推舉為大帥,擁有數百人。於是諸多亡命之徒馬武、王常、成丹等也投奔他們;藏於綠林山中,數月間發展到七八千人。 地皇三年也就是公元22年,發生了瘟疫大流行,死者很多,於是綠林軍各部隊伍分散而去。王常、成丹西入南郡,號為下江兵;王匡、王鳳、馬武及其分支朱鮪等向北進入南陽,號為新市兵;他們都自稱將軍。七月,王匡等進攻隨州,沒有攻下來。平林人陳牧、廖湛又聚眾千餘人,號為平林兵,以為響應。劉玄於是就投奔陳牧等,做了陳牧的手下。 新市、平林的勢力在主要南陽的南部邊緣活動。劉伯升明白,自己的隊伍力量還比較薄弱,行動稍有不慎,就有被消滅的危險。僅靠自己這支隊伍單槍匹馬地發展,顯然是不行的,必須投到綠林軍中去,走共同發展的道路,才有自己這支隊伍的前途。他於是派遣隨同自己起事的族兄劉嘉前往新市、平林軍中聯絡。劉嘉的父親去世早,劉伯升的父親視他如已出,資助他與劉伯升一起到長安求學,所以他與劉伯升一家有著特殊感情。劉嘉到新市、平林軍中,和他們的領袖王鳳、陳牧等聯係,表示了聯合對敵的願望。新市、平林正急於向北發展,以便在南陽打開新的局麵,對在南陽地區頗有影響的劉氏宗族的合作自然竭誠歡迎。雙方合軍一處。 綠林軍在連續取得對官軍的勝利後,隊伍發展到了10多萬人。起義軍領袖們多數認為,為了便於對整個義軍的統一領導,增強對廣大百姓的號召力,在更大規模上推進對王莽政權的鬥爭,應該擁立一位劉氏宗室為皇帝。當時,起義軍中的漢宗室基本上都是舂陵侯的後代,其中以劉伯升與劉玄為代表。起義軍將領們在立兩者中何人為皇帝的問題上產生了嚴重分歧。南陽豪傑與王常等希望擁立劉伯升,因為在幾次對官軍的戰鬥中劉伯升已經展示了超人的謀略和卓越的指揮才能。但綠林軍的其他將領則屬意於劉玄。他們對劉伯升的威名有點害怕,擔心一旦被立為皇帝就不易控製,而劉玄性格怯弱,立他為皇帝較易控製。 李通和王常密謀商議,派騎兵找來劉伯升。 李通對劉伯升說:“如今您柱天大將軍威名顯赫,戰功卓著,令諸將佩服。劉玄膽小懦弱,無能。我們想欲推舉大人您主宰江山。” 劉伯升說:“諸位將軍尊立宗室,恢復漢室,實在是有德啊。但是對於你們剛才的提議,我有不同看法。現在赤眉軍在青州和徐州起事,有軍隊好幾十萬人,他們要是聽說了南陽又立了一個皇帝,恐怕赤眉軍也要立一個,這樣一來,必然內部打起來。現在王莽還沒滅,而內部互相爭鬥打起來,這時自己做損害自己人的事啊,而不是去對付王莽。況且首先打著旗號起事的,很少有能成功的。當年陳勝、項羽,不就是這樣嗎,最後他們都失敗了,江山還是到了我們高祖劉家的天下。我們現在控製的地盤隻有舂陵到宛城這三百裡地而已,不能說成就了大功,要是冒然稱帝立國,這必定會招天下所嫉的,如果事敗,我們哪還有退路可言?不如暫時推一人稱王以號令三軍,如果赤眉軍那邊所立者是天下賢主,我們還能有資格稱臣歸附,如果他們那邊沒有賢主,等到大破王莽,收服他們之後,再擇立賢明天子,也不遲嘛!請各位再仔細想想。” 諸將聽了之後,都說這個辦法好。 到了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二月初一,義軍在縮水邊的沙灘上設立壇場,陳列軍隊、舉行大會。更始即皇帝位,南麵而立,接受群臣朝拜。更始向來懦弱,見到這種場麵,羞愧流汗,舉著手連話都說不出來了。登基之後,大赦天下,建年號為更始元年。並且封了諸多的封號,以族父劉良為國三老,王匡為定國上公,王鳳為成國上公,朱鮪為大司馬,伯升為大司徒,陳牧為大司空,其餘都拜為九卿或將軍。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更始帝劉玄似乎越來越感到不安,他感覺到有些人對他不服。而劉伯升的威望在軍中越來越高。 大臣朱鮪、李軼也看出來了劉玄的擔憂。他們給劉玄出主意設計誅殺劉伯升。 更始帝聽了以後,覺得他們的辦法很好。於是不久之後,他宴請群臣,參加的人有王鳳、陳牧、廖湛、李軼、劉伯升、朱鮪、李通、王常、張卬等。在宴會上繡衣禦史申屠建上前說:臣有一玉玨,獻給聖上,說著捧上了一塊玉玨獻給更始帝。 劉玄把玩了一番玉玦,說到:不錯不錯,真是一塊好玉啊。又對劉伯升說,伯升啊,你這寶劍是上陣時用的吧,給我也觀賞一下吧。劉伯升聽命把寶劍送到劉玄跟前,劉玄拿著寶劍欣賞了一番,隻聽得寶劍在劍鞘中發出龍鳴之聲,他卻如何使勁都拔不出此劍,因此大為驚駭。 宴會結束之後,劉伯升的舅舅樊宏對伯升說道:“從前鴻門宴上,範增給項羽舉玉玨,今天申屠建也獻玉玨,你難道看不出這裡麵是什麼意思?”劉伯升笑了笑,並沒有說話。 曾與劉秀一同起兵的李軼也就是李通的堂弟,開始的時候,李軼還是劉縯兄弟的好朋友,後來劉玄稱帝後,他就開始向更始帝曲意諂媚,疏遠了劉伯升和劉秀。已暗中倒向劉玄,並與劉玄的心腹朱鮪過從甚密。劉秀對他的行動十分懷疑,劉秀非常擔心李軼會變成他們的敵人,就警告劉伯升說道:“李軼這個人不可靠,以後可不能再信任他了!”劉伯升鑒於都是一同起事的好友,與李軼也有共同戰鬥的經歷,仍然對李軼深信不疑,沒有聽從劉秀的勸告。劉秀雖說是個書生,看人還是很準的。劉伯升雖然剛毅毫爽,但是還是疏忽了。 劉伯升的部下有一個勇猛的戰將叫劉稷,也屬於舂陵侯家族,在劉玄被立為皇帝時,他正在前線指揮作戰。得到這一消息後憤怒異常。在軍中說:“本來起兵謀求大事的,是伯升兄弟。現在怎麼更始成了天子了!” 更始帝劉玄和大臣們聽說了,很是慌張,怕有人鬧事。於是把劉伯升、劉稷招來,下詣說:“伯升的部將劉稷,幾次沖鋒陷陣,勇冠三軍,特封為抗威將軍。”於是命劉稷下跪受封。 劉稷不肯下拜,更始帝就下令,要把劉稷抓起來準備殺了。劉伯升上前爭辯:“憑什麼殺他,他是一名猛將功臣!”這時,李軼、朱鮪等將領站出來勸更始帝劉玄說:“已經定下來的事,堅決不容有變!。” 將軍張卬拔出劍來,用劍敲著地瞪著眼睛大聲喊道:“殺!” 更始帝劉玄陰狠地看了看劉稷和劉伯升,這兩個和他同族的兄弟,又看了看李軼、朱鮪,下了決心下令將劉稷和劉伯升同時問斬。 天空一片陰暗。殘陽如血。鮮血染紅了宮殿外麵的土地,滲入了泥土之中。 宛城全城陷入一片騷亂之中。人們都在驚恐的呼喊著:“劉伯升被斬!”、“劉伯升被斬!” 有後人評說:伯升的不忍,也是屬於婦人之仁。 古往今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做大事的人,常常有不忍負於他人而最終為人所負。有時情勢及其危急。劉秀領兵打仗不如劉伯升,但是判斷形勢和人心以及謀略就比他強多了。劉伯升有點像項羽。而劉秀有點像高祖劉邦,所以可以定天下以復興大業。 有士兵騎快馬報信給劉秀:“柱天大將軍劉伯升今日被誅殺!” 聽到此言,劉秀大吃一驚,不敢相信。 來人把詳細的情形告知了劉秀。 劉秀仰天大嘆一聲。眼淚止不住地流出來。 他不想吃飯,也不想說話。獨自一個人坐著發呆。眼裡全是淚水。 馮異見到如此情形,向他請安並勸解。劉秀阻止他說:“你啥也別說了。” 馮異進言道:“如今天下人都痛恨王莽,人心思漢啊。可是現在更始帝和他的部將橫行霸道,燒殺虜掠。老百姓失望啊!沒有了他們擁護愛戴的隊伍,沒有了希望。您要命令手下人施行恩德。這天下有桀紂這樣的昏君亂世,才顯出商湯和武王的功德。人們饑渴久了,就容易飽足啊。現在應該盡快派遣人,在您的地盤上各個地方為百姓伸冤和布施恩惠。 劉秀聽了此番話,一時陷入了沉思。是啊,恢復漢室為百姓謀福的大事還在等著他去做,哥哥劉伯升的大仇也要報。哥哥走了,自己要把這副重擔子擔起來啊,不能辜負了支持他們兄弟的將士們啊。 劉秀的心似乎冷靜了下來,他知道該怎麼做了。 他的眼神從空洞迷茫逐漸變得堅定起來。 劉秀看著馮異點點頭說:“我記在心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