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五日早晨,登州軍管會的第一次公職人員招錄考試如期舉行了,也就是科舉考試。 科舉考試,從隋朝開始,一直持續到清末,差不多延續了1300年。 隋朝時,科舉製度創建,但還很不完善,也不是普通平民的玩的,想參與科舉很多時候需要高官推薦。 到唐朝情況好了一些,至少平民也可以參與了,武則天的時候還有了武科舉,文武兩條路都有了上升通道。 但總體來說那時的社會仍然是門閥政治為主,這麼大的國家,一次科舉平均的進士錄取人數可能隻有幾十人。 唐朝政府基本還是被大的貴族集團和門閥世家把持朝政,不信可以查查唐代特別是唐初的時候,朝廷裡有多少姓裴的,有多少姓崔的。 到了宋朝情況有了改觀,一次科舉的進士錄取人數可達上千人,科舉作為選拔官員和社會階層流動渠道,才算真正發揮了一些作用。 後來到了明清,科舉製度越來越僵化,八股文成了主流,對社會的作用逐漸由正麵轉向了負麵。到了清末,科舉在各種改革的浪潮中被徹底廢除了。 不過令人尷尬的是,清朝廢除的科舉製度,反而被某些西方國家學了去,在此基礎上做了改造,產生了適配自己國家的官員選拔製度。 到了二十世紀末,我國再次把這個老方法啟用了回來,但做了大幅修改,成為後來的公務員考試。 林浩文一直覺得,科舉的問題並不在於製度本身,而是考試的內容和製度的執行。所有的事務都要適配當時的社會,並且要與時俱進。 現在登州軍管會舉辦的第一次科舉考試,基本還是按照明代舊製,考試科目和考試內容也還在四書五經等等經典的內容範圍內。 畢竟這些東西當時的讀書人讀了一輩子,如果突然換成別的,那乾脆就別考了。 改革不能太過突飛猛進,必須平衡各個群體的利益。 當然,具體的考題還是做了一些調整,內容包括東海義軍現在麵臨的形勢、社會改革的諸多舉措、軍管會的某些做法是否合理等等,很多方麵都有涉及。 隻是這次報名參加考試的讀書人不算太多,很多人還在持觀望態度。 原因嘛,也很簡單。第一,很多讀書人對東海義軍的信心不足。 參加科舉就意味著“入朝為官”,這和那些接受軍管會招募、拿錢打工可不一樣。當了東海義軍的官,那可就和東海義軍深度綁定了,萬一哪天清軍再打回來,他們不就成了“附逆”嘛! 畢竟“天兵”攜帶“神器”攻城略地的時候,這幫讀書人多數都在書房裡之乎者也,並沒有直觀地看到“天兵神器”的威力。 東海義軍的現代武器,打擊目標非常精準,多數時候都是直接“斬首”,消滅敵人領導機構,直接讓敵全軍崩潰。 所以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可能真的僅僅是聽到了幾聲爆炸,自家附近駐守的清軍就突然崩潰了,然後自家附近就被義軍占領。 直白點說,很多讀書人壓根就沒見過所謂“天兵神器”發威的樣子,全都是聽別人的傳說,自然也就沒有對他們形成強大威懾,不知道東海義軍有多厲害。 第二點,東海義軍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也觸犯了一些地主官紳階層出身的讀書人,所以他們內心也不太願意與軍管會合作。 一些讀書人可能還在幻想某一天,清兵或者南明的軍隊能打回來,幫他們把分給農民的土地再奪回來呢! 丁兮曾經向林浩文請示,是不是要派人專門做做工作,讓當地一些有名望的讀書人參考,以此來帶動其他的讀書人。 不過這個提議被林浩文否決了,他覺得這種事情最好不要勉強。隨著東海義軍逐漸發展壯大,那些讀書人自然會來投靠,甚至會有大儒來為東海義軍建言獻策。 某些所謂讀書人的“風骨”,林浩文是相當了解的。 於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登州軍管會的第一次科舉考試開始了。 考試全程都比較順利,因為參考的人不多,幾天時間閱卷工作就完成了,幾十個參考的讀書人入圍,成為了軍管會的公職人員。 軍管會統轄了登州全境和萊州、青州的部分地區,人口接近二百萬,第一次科舉考試隻招到幾十個人,確實尷尬了一些。 但林浩文很有信心,他知道這隻是開始。 以後隨著教育體係的完善,除了科舉以外,社會還會提供更多的上升渠道,會有高等教育體係、職業教育體係等等多種發展方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 等到過渡期之後,科舉考試也會正式改名為公職人員招錄考試,從教育係統中分離,劃歸的到行政係統中。 總之,有關第一次科舉考試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中。 隻是這次的科舉考試隻有“文科舉”,沒有“武科舉”,這讓很多沒讀過書但有武藝的人略感失望。 不過他們沒有失望太久,因為就在“文科舉”放榜的第二天,“武科舉”就來了。 首先是東海義軍發布了征兵通知,登萊地區16-45歲的人都可以報名,如果有特殊技能,或者豐富的經驗,比如軍戶出身,或者當過募兵,那年齡要求還可以適當放寬。 緊接著,更重磅的消息來了,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登州軍事學院也發布了招生公告。 是的,現在的“登州軍事學院”就是之前的“登州軍事學校”。 在完成了兩萬多人的思想改造後,九月下旬,它就從“登州軍事學校”更名為“登州軍事學院”,它的使命也從一所思想改造學校,轉變為一所真正的軍官學校。 登州軍事學院分步兵科、炮科、工程兵科、海軍科、軍醫科、後勤科等多個專業,每個專業大類下麵還會有不同的專業方向,比如海軍就又可以細分為艦艇、海軍武器、輪機動力、武器修造維護等等。 不過軍事學院的招收標準要窄很多,隻招收登萊地區16-24歲的青年,而且招的人也要少很多。畢竟軍事學院的主要任務是培養軍官,現階段軍官的需求量並不多。 比起普通士兵,軍事學院招人還有更多的要求,首先要讀過書,不能大字不識一個。此外身體素質要達標,走路都喘的那種肯定不行。 都滿足條件,還要參加選拔考試,甚至還有一些現代的測試智商和認知能力的測試。 當然,不論是軍事學院還是普通士兵,這次東海義軍的招募不限製出身,不論是地主富戶還是農民都可以報名,但在相同條件下,越是底層苦出身,越優先。 林浩文腦子很清楚,東海義軍必須依靠社會占大多數的底層人民。再者,苦出身的軍人往往更能吃苦,也更容易形成戰鬥力。而且進入軍隊,也是給底層謀了一個還算不錯的出路。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所有的應征者都是“良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