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良家子”,就是指那些家世背景清白,本人也奉公守法、沒有犯罪行為被記錄在案的良家子弟。 軍隊最重要的就是紀律性、團結性,不是好勇鬥狠,更不能逞個人英雄。 良家子恰好就符合這樣的用人標準,他們可能“怯於私鬥”,但是經過嚴格訓練後,絕對可以做到“勇於公戰”。 良家子跟那些好勇鬥狠的小混混正相反,那些“精神小夥”可能私鬥兇狠,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派頭,但這種小混混要是上了戰場為國家公戰,大概率會拉胯。 良家子當兵,也是後世大多數正常國家的選擇。 當然,明末清初正逢亂世,迫於生存壓力,人們難免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所以林浩文下令,在審查應征者時,某些方麵可以靈活處理。 比如某個青年,在遭遇饑荒父母就要餓死的時候,不得已去偷了富戶糧食,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惡劣行為,為人也不壞,那麼同樣認為是符合條件的。 再比如,有家人被惡人迫害致死,自己憤而暴起復仇,除此無其他惡行,也認為是符合條件的。 如此一來,征召的範圍就很廣了,登州萊州等地也迅速熱鬧起來,幾乎所有符合條件的年輕人都躍躍欲試。 現在,東海義軍對於農民和其他處於社會底層的人來說,無異於救世主,每個底層出身的年輕人幾乎都想加入東海義軍,成為“天兵”。 對了,本次東海義軍的征召還有一條相當重要的原則,可以說打破了那個時代所有人的認知。 那就是招收對象不限性別,男女皆可,原來一直被主流社會排除在女孩子們,現在也有機會穿上軍裝了。 這應該也是也是繼所有普通學校公開招收女生後,軍管會另一項非常炸鍋的舉動,一經公布,就在登萊地區掀起了軒然大波。 其實自東海義軍占領登州成立軍管會那天起,就一直在宣傳男女平等,同時廢除了裹腳等一係列陋習,並且不斷進行各種改革,為各類女性提供工作的機會。 將社會一半的人口解放出來,參與社會生產,這對於一個社會來說有多大意義就不用多說了。不過改變社會風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本來之前軍管會教育部讓男童和女童一起上學,就已經讓不少老頑固破防,這回可好,更進一步,女人居然也有渠道獲得“軍功爵位”了。 不論是縣城還是鄉野,對這項政策的質疑反對甚至謾罵此起彼伏。 不過,老頑固們的反對完全無效。 之前土地改革以及實行商稅的時候,大地主和大富戶們麵對“天兵”都哆嗦呢,他們這幫老頑固能有什麼辦法? 何況“天兵”中就有女兵和女軍官,有能耐你去反對她們啊! 所以最多最多,這幫老頑固唯一的反抗方式,也隻能不讓自家的女兒去應征報名而已。 不過這貌似沒什麼卵用,仍然有很多女孩偷跑出來,來到軍管會和軍事學院設在各地的報名點報名。 當然有一說一,軍隊中的大部分崗位並不適合女性。即使是現代軍隊,也有相當多的“力氣活”,更別說直接短兵相接的古代戰場了。 古往今來,戰爭都一直是男人的遊戲。平心而論,軍隊中的多數崗位男性確實有天然優勢。 但是對於某些特殊崗位,女性不一定比男性差,某些情況反而更有優勢,比如醫務兵、一些技術崗位如海軍舵手,亦或者需要冷靜沉穩的狙擊手,等等。 人類歷史上女兵比例最高的軍隊,應該就是二戰時的蘇軍了,一度達到了四分之一。當然這有一些客觀原因,要不是德軍的巴巴羅薩計劃讓蘇軍損兵數百萬,可能蘇軍也不至於征召如此大量的女性入伍。 不過二戰蘇軍女兵的表現絕對是可圈可點,有沖鋒的步兵,有裝甲兵,有飛行員,有狙擊手,立下了赫赫戰功。 林浩文現在麵臨的情況當然沒那麼糟糕,但是他相信,憑借科學的訓練方法和顛覆時代的軍隊組織形式,女兵完全可以發揮出相當強大的戰鬥力。 而且這也直接讓東海義軍可以征召的兵源數量大幅提升,更會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總之一舉多得。 最終,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篩選,東海義軍最終征召了一萬名新兵,登州軍事學院招收了600名新學員,女兵大約占了7%左右。 當然登萊地區報名應征的人遠比這個數字多,隻要林浩文願意,他甚至能直接擴編出十萬大軍。但是,林浩文的目標很明確,他要的是質量,不是數量。 一萬擁有先進裝備的高組織度軍隊,其戰鬥力要遠勝於十萬封建式軍隊。另外還有一點,大規模的擴軍,很容易引起其他勢力如滿清、南明各政權的注意,於大勢不利。 玩成了新兵的征召,重頭戲就要開始了,那就是練兵。 首先有一點是所有人的共識,不論是普通士兵還是軍事學院的學員,培養和訓練的周期一定要短,特別是軍事學院的學員。 現在不是和平年代,不可能長時間練兵,軍事學院的學員們更不可能像和平時期一樣,悠哉悠哉地在學校讀四年的書,所有進程都必須加快。 林浩文上學的時候曾經細致研究過當年的黃埔軍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黃埔軍校廣州本部最開始辦學的時候,學製就隻有七個月,但是課程量卻一點都不少,基本就是把正常軍校3-4年的課程壓縮到了半年。 這次林浩文也打算這麼乾,學員的學習周期不應該超過半年,最好能3-4個月就能完成。 在這個大原則下,林浩文和一種軍官製定了詳細的軍隊訓練方案。 可以預期,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東海義軍麵臨的敵人估計都在陸地上,所以目前必須以發展陸軍為主。 尷尬的是,林浩文和驅逐艦官兵都是海軍出身,現在必須“跨界”搞陸軍。 還好,雖然穿越前那些年林浩文主要都在研究海軍,但陸軍的書他也讀了不少,包括冷兵器時代的各種軍隊作戰,所以麵對各種陸軍問題時也不至於抓瞎。 不少被東海義軍俘虜的清軍將領,比如柯永盛、楊遇明等人,這時候也發揮了作用,提了不少有價值的建議。 不過有一個問題,不論是柯永盛還是楊遇明,這些清軍降將雖然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但是都對東海義軍接下來馬上就會裝備的大威力火器缺乏認知。 火器在他們眼中,威力小,故障率高,作戰效能非常有限,所以他們的建議基本還都是以冷兵器為核心。這也是正常的,每個人都不可能跳出時代的局限。 但林浩文非常清楚,隨著蒸汽機、各種機床等工業設備成功落地,黃色炸藥的成功量產,最多三個月,東海義軍的裝備就會提升到一個全新的維度,火器的威力也將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