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紅情綠意 現在苦兒經常幫範遙處理公文,下達指令,所以江湖上很多事情範遙都會跟她說。 範遙沉吟道:“曹粲死後,原本是由其長子曹山雄繼位。但在他繼位當日,周政忽然帶人包圍了明遠峰,在眾目睽睽之下,殺死了曹山雄,驅逐了支持曹山雄的梁俊釗,擁立曹婷登宗主之位,還自居副宗主一職。” 這件事早前震動江湖,苦兒也有所耳聞,隻聽範遙擔心道:“原本梁俊釗和曹山雄掌權,對我們明教來講是件好事。這兩個人都沒什麼能耐,我們絲毫不放在眼裡。但周政就不一樣了,此人武功極高,又精通戰陣兵法,而且深謀遠慮,野心勃勃,是個很難對付的人。他一開始先向梁俊釗示弱,然後暗中勾結曹婷和曹珊瑚,又拉攏了鰲山五鬼,還遊說了一幫元老支持他發動叛亂。聽說在他奪位當日,他巧借東風,用火攻之術,圍殲梁俊釗,以少勝多,很多弟子攝於其怪陣妖法的威力,都不戰而降。他隻費了不到兩千兵馬,就將整個明遠峰控製住,可見他的才智謀略,遠勝常人。今後彌勒宗由此人領導,必成我明教的心腹大患啊。” 苦兒聽見巧借東風,用火攻之術,以少勝多,又想到之前他布下的天狼七星陣,覺得這個人真的很有謀略,遙想那場奪位戰役,一定十分精彩。 範遙又道:“周政擔任副宗主後,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之前曹粲用武力招降了昆侖派、雪花派、伏虎幫、千毒門、玄晶宮等十八個西域門派,但那些幫派一直口服心不服。周政上任後,將領地全數歸還他們,還賞給他們的掌門大批金銀珠寶。後來這十八個幫派,都自願與彌勒宗結為聯盟。” 苦兒吃驚道:“他好會收買人心!” 範遙續道:“此外,周政命人私自屯田,又發展一些秘密的產業,目的是為了積累財富,加強戰備。相信不用多久,彌勒宗就能恢復元氣了。” 苦兒不解道:“屯田?秘密產業?用來做什麼?” 範遙沒好氣道:“你以為江湖幫派手底下養著那麼多人,不用花錢的呀?幫派之間的鬥爭,光靠兩個拳頭就能打仗麼?沒有糧草的給養,誰敢輕易攻打別人?不屯田、不發展自己的產業,銀子和糧食都是天上掉下來的嗎?” 苦兒乾笑了兩聲,覺得自己問的問題好幼稚,於是扯開話題,說道:“換防這麼重要的事,你可以去跟楊左使他們商量嘛。我給你做了一碗蓮子羹,炎炎夏日,給你清心火呢!”說著將蓮子羹放在他的書案上。 範遙微惱:“樓蘭古陵換防的策略想不出來,我什麼都不想吃,什麼都不想喝!你把蓮子羹倒掉吧。”說罷不理苦兒,不停地翻看兵書。 “倒掉多浪費呀!那你等一會兒再吃吧。”她放下湯碗,體貼地給他磨墨。 範遙寫了幾個字,聞到蓮子羹的陣陣清香,便對苦兒說:“你不想浪費,就拿去給黛綺絲吧,她喜歡甜食。” “啊?這是我特地為你做的,光是剝蓮子我都剝了一個上午。”苦兒有點不情願。 範遙冷道:“叫你拿去,你就拿去。” “好吧。”苦兒隻好放下墨條,端起那碗蓮子羹,心裡有點吃醋:這個範右使,什麼好東西都隻惦記著小姐。 走了兩步,範遙又道:“慢著!” 苦兒一樂,以為他改變主意了,豈知範遙卻說:“還有一件東西,你幫我一並帶給她。”他取了一張白紙出來,提筆寫了一封信: 五黃六月,唯恐伊人炎炎難眠,特奉上蓮子羹一碗,養心安神,保重身體。遙。 但那“羹”字一時忘了怎麼寫,就讓苦兒過來幫他寫。 苦兒提筆,幫他寫了個“羹”字,看著碗裡漂浮的蓮子,靈機一動,俏皮地說:“範右使,我也要給你寫一封信!”取過另一張白紙,一臉壞笑地在上麵寫道: 船動湖光灩灩秋,貪看年少信船流。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 範遙一看,這是唐代皇甫鬆的詩《采蓮子》,詩文意思大概是: 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蕩著小船來采蓮。她聽憑小船隨波漂流,原來是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姑娘沒來由地抓起一把蓮子,向那少年拋擲過去,猛然覺得被人遠遠地看到了,她因此害羞了半天。 這明顯就是采蓮姑娘撩撥男子的曖昧詩句,範遙臉上一紅,隨即將紙揉成一團,扔回給苦兒,沒好氣地說:“采蓮的姑娘看到美少年,尚且知道害羞半天,你倒好,女兒家的臉麵都不要了!” 苦兒爽朗地笑起來:“你能給黛綺絲寫情信,怎麼就不許我給你寫?” 範遙急道:“我……我哪有給她寫情信?不過是朋友間的關心問候罷了。” 苦兒道:“你別不承認!” 範遙佯怒道:“好了,不和你貧嘴了。快點送去吧,別打擾我。” 苦兒嘻嘻一笑,便退下了…… 曉芙的身子已經大好,和楊逍繼續上路。自她答允與楊逍同行,楊逍心花怒放,時時流露出不勝感激之情,一路上對她噓寒問暖,百般遷就,關懷備至。曉芙追思自與他相見以來的種種經過,他是明教的光明左使,對自己一個峨嵋派的普通弟子如此低聲下氣,心中反覺過意不去,於是收起了先前的敵對之意。 其時蒙古人統治中土,社會階層分化嚴重。元朝實行“四等人製”,將人們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其中,蒙古人和色目人屬於最高等級,漢人和南人則屬於最低等級。這一路上,遇到不少蒙古人橫行不法、欺侮漢人的事情,而楊逍經常出手幫助那些受欺淩的人,這又讓她對楊逍的品行刮目相看,甚至敬佩他的俠義之舉。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曉芙終於放下成見。偶爾也會與楊逍閑談幾句,當得知楊逍畢生的誌願乃是驅逐蒙古韃子、恢復漢人河山時,這似乎與峨嵋派的宗旨是一致的。漸漸地,曉芙覺得他沒那麼討厭了,還跟自己有點誌同道合。 這日,二人來到一個驛站,烈日當空,就坐下來喝茶歇息。 正自閑聊,聽見旁邊桌子的兩名旅客小聲談論道:“引靈山上有幾座道觀,裡麵的道士精通煉丹之術,每年夏至都會下山做善事積功德,向村民贈送治病的丹藥。但今年不知是何原因,過了夏至那些道士還沒有來派藥。有老百姓上道觀去求藥,發現裡頭的道士全都不知所蹤。” “這些道士被神秘人帶走了。”另一個旅客鬼祟地說。 “什麼神秘人?” “你就別問了,這事情恐怕不簡單,咱不要多管閑事,免得招來殺身之禍。” 二人再不多說,隻喝著茶。 等他們離開後,楊逍好像想到了什麼,喃喃自語道:“引靈山?神秘人?” 曉芙問:“你聽說過這個地方?” 楊逍點頭:“引靈山盛產硝石,吸引了一大批精通煉丹之術的道士在那裡設立道觀。” 曉芙有點不懂了,問道:“盛產硝石,跟設立道觀有何關係?” 楊逍解釋道:“唐代有位煉丹師,名叫孫思邈,他曾在著作中提到,將硝石、木炭、硫磺混合在一起,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就能夠發火煉丹。後來這種煉丹方法被用於配製火藥。五代十國時期,戰爭頻發,火藥常用於行軍打仗,而懂得煉丹的道士,常被朝廷招攬,煉丹道士設立的道觀,也可以得到朝廷的獎賞和經費資助。” 曉芙恍然道:“我懂了,引靈山硝石多,煉丹的數量便多,數量越多,利潤就越豐厚,所以煉丹的道士喜歡在那裡設立道觀。” 楊逍道:“正是這樣。” 曉芙緊擰眉頭,思索道:“不過這幾年,朝廷為了防範爪哇國的入侵,早就囤積了不少火藥,現在各地軍器庫的火藥都十分充足,今年已經沒有頒令製造火藥了,那這些道士是被誰帶走的呢?” 楊逍沉下臉色,道:“奇就奇在這裡。” 曉芙驚呼:“莫非你是懷疑,民間有人招攬這些道士,秘密煉製火藥?” 楊逍擔憂地點了點頭。 曉芙更加吃驚:“沒有朝廷的批準,誰敢私下煉製火藥?” 楊逍失笑:“若人人都聽朝廷的話,哪裡還有江湖爭鬥?” 曉芙臉上一窘:“呃……” 楊逍道:“不瞞你說,我們明教起義,所用的火藥都是民間私製的……啊!莫非……” 曉芙見他的神色突然變得十分緊張,急問:“莫非什麼?” “有人想挑起戰事?”楊逍一驚,道:“紀姑娘,事關重大,我想去查探一下。” 曉芙知道,楊逍是在懷疑彌勒宗暗中製造火藥,企圖再次挑起對明教的戰爭!她頓時起了同仇敵愾之心,道:“好,我和你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