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黃巾起義(2 / 2)

  就算討伐黃巾立下了功勞,想要升遷也並不容易。

  想想歷史上孫堅,被朱儁征調,每戰必先,甚至重傷險死生還,有了朱儁幫助上表其功,仍舊隻被象征性冊封了個別部司馬的職位。

  別部司馬何許官職也?

  說白了,就是朝廷為了安撫有功將士,使用的一種權宜之計,這種官職連正式編製都沒有。

  想想後世協警與正式警察的差距,就知道這個官職有多麼大水分了。

  吳國之主的父親孫堅沒有在黃巾起義中撈到好處,再看看季漢創始者劉備,在討伐黃巾起義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最終卻隻被封為安喜縣縣尉。

  從品秩上來講,安喜縣縣尉甚至還比不上周琦如今安豐縣長。

  再看看董卓這個三國前期的大boss,討伐黃巾非但沒有撈到足夠功勞,反而因久戰不克遭罷官接受廷尉審查,最終被判“減死罪一等”,等到天下大赦才被免罪。

  若非他拿錢賄賂宦官,恐怕已經人頭落地了。

  如果說孫堅、劉備都是草根出身,沒什麼背景,這才導致並未在黃巾起義中獲取到足夠利益的話。

  那麼董卓作為涼州豪強,又是袁家門生故吏,卻落得這個下場,隻能說黃巾軍並不好討伐,功勞也並不好撈取。

  就算果真立下戰功,若沒有相應的家世,在朝中沒有深厚背景的話,也未必能夠獲取應有的政治資本。

  漢末諸侯,真正在黃巾起義中撈取到足夠政治資本者,恐怕也隻有曹操了。

  他姍姍來遲,隻是協助皇甫嵩、朱儁攻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就因功被封為濟南國國相,成為了兩千石封疆大吏。

  隻能說,曹操出身好,後臺硬,朝中有人力挺,這才能夠擔任一國之相。

  周琦麾下兵馬不夠多,也沒有曹操的那種出身與後臺,撐死了能獲取多大功勞?就算有了功勞,也不可能像曹操那樣,成為兩千石封疆大吏。

  如果不能成為一方太守,反而要將周琦從安豐縣調走,對於他而言或許甚至有些得不償失。

  後世很多穿越小說,都把黃巾起義當做是刷功勞的副本,隨隨便便就能憑借功勞獲取高官,簡直有些癡人說夢。

  他們根本不知道,漢靈帝尚且在位之時,對於有功之士的賞賜究竟多麼吝嗇。

  整個大漢的黃巾軍,幾乎都被皇甫嵩所平定,卻也隻被封為左車騎將軍,槐裡侯,食邑共八千戶。

  最搞笑的莫過於,就在皇甫嵩平定黃巾之亂的次年,天子就隨便找了個借口,收其左車騎將軍印綬,削戶六千,更封都鄉侯,食邑二千戶。

  就連功勛卓絕名滿天下的皇甫嵩都如此,其餘人想要憑借功勞封侯升爵,不是異想天開嗎?

  周琦熟讀史書,深知這點,所以有些不太想趟這趟渾水。

  真正能讓周琦崛起的並非黃巾起義,而是董卓亂政。

  董卓當時為了拉攏那些地方有實權者,根本不顧後果的胡亂冊封官職,隻要能夠把握住機會,周琦弄個廬江太守的職位並不難。

  隻不過,現在距離董卓亂政實在太遠。

  戲誌才聽到了周琦的這番話,略作沉吟而後正色道:“明公此言差矣,安豐縣雖然經營許久,終究隻是一縣之地。”

  “典韋、許褚都乃當世猛將,他們於明公微末之時相隨,固然是因為忠義之故,卻也未嘗沒有建功立業之心。”

  “此次黃巾賊反,眾人皆摩拳擦掌,若明公不有所作為,豈不令部曲心寒?”

  周琦聞言,悚然而驚。

  他此前隻顧著茍發育,想要等到諸侯並起之時再一鳴驚人,卻是忽略了許褚等人的感受。

  安豐縣再怎麼發展,終究隻是一個小縣城,許褚等人跟隨周琦也隻能做一縣中小吏。

  對於胸懷大誌者而言,這樣的生活隻會消磨人的鬥誌。

  戲誌才繼續勸道:“且明公討伐黃巾,不僅為了獲取戰功,亦為揚名也。”

  “此番黃巾叛亂,吸引了天下人目光,若明公能夠嶄露頭角,縱不能升官封爵,亦可為天下人所知也。”

  “如此良機,豈容錯過?”

  “明公所以憂慮者,不過安豐縣爾。”

  “若明公不願舍此基業,可請沛國周氏疏通關係,花錢為周子清買得安豐縣長之職。”

  “周子清沉穩多智,學識不凡,治百裡之地易如反掌。”

  “縱明公被朝廷調往別處,安豐縣亦可為明公後盾,豈不美哉?”

  周琦聞言頓感茅塞頓開,而後拉著戲誌才的手說道:“若非先生提醒,吾恐釀成大錯矣。”

  戲誌才臉上浮現出了笑容。

  四年時間,他也能夠徹底認清周琦為人,曉得自己投奔的這位年輕人,絕對有潛龍之姿。

  最重要的是,周琦不僅心懷萬民,而且對於戲誌才非常器重,善於納諫。

  戲誌才的諫言,隻要能夠說出道理,哪怕與周琦本來的想法有所沖突,對方亦能欣然采納。

  對於戲誌才這樣的謀士而言,主上能力倒是其次。

  他們更看重胸懷以及能否納諫。

  胸懷寬廣之輩,可以海納百川,決定了這個勢力的上限。

  善於納諫的君主,不至於剛愎自用,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亦可讓手下謀士擁有存在感,這樣的人最招謀士喜歡。

  最為重要的是,周琦對於戲誌才的確是關懷備至。

  戲誌才能夠感覺到,對方並不僅僅為了做樣子,而是發自內心的真正關懷,不僅大方賞賜各種錢財、田地、房屋、婢女,甚至還花費巨大代價請來名醫,尋得良藥為自己調養身體。

  士為知己者死。

  戲誌才出身寒微且名聲不顯,卻能得周琦如此厚愛,雖百死而不能報此恩也,自然要為之盡心謀劃。

  周琦繼續說道:“吾意挑選五百縣中精銳,響應朝廷號召,北上潁川討伐黃巾,先生以為如何?”

  戲誌才卻是搖頭道:“雖說朝廷號召天下各地舉義軍討伐黃巾,然明公作為安豐縣長,貿然領兵跨郡擊賊,終究有所不妥。”

  “明公當先作書於袁本初,可如此如此,而後坐等中郎將征調即可。”

  周琦聞言大喜,遂納戲誌才之言,寫了一封書信,差人星夜兼程送往雒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