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異固然算我袁氏門生,卻未免升遷太快,又能征善戰,屢立奇功,為父擔心伱未來壓製不住對方。”
  袁紹問道:“既然如此,父親當日為何極力舉薦其為右中郎將?”
  袁逢捋了捋胡須,道:“汝叔父欲借周子異之勢,再次角逐三公之位,如此袁氏才能長盛不衰。”
  袁紹聞言眉頭微皺,道:“父親雖有計較,亦當略作壓製。”
  “宦官素來仇視周子異,若張讓、趙忠等人再到陛下麵前進讒言,父親可酌情置之不理,如此亦能製衡一二。”
  “子異畢竟太過年輕,驟然身居高位,立下太多功勞,並非好事。”
  “多多磨煉,方能有大成就。”
  袁逢深以為然。
  兩人正考慮著如何才能讓周琦多磨煉一下,前線卻是傳來周琦病倒,請辭右中郎將職位之事。
  袁紹得到消息以後,不由嘆道:“吾本以為子異能夠繼續建功立業,未曾想遭逢此事,真是可惜可嘆啊!”
  天子本來因為周琦復克長社,大破杜遠之事,還準備嘉獎一番。
  未曾想,很快就傳來了周琦病倒,請辭右中郎將職位之事,卻是打亂了天子的計劃。
  “諸卿以為,周子異請辭,朕是否應當準奏?”
  朝中公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都將目光放在了袁氏兄弟身上。
  天子看到眾人表情,遂向袁逢問道:“周將軍乃袁卿舉薦之人,卿以為當如何處置?”
  袁逢出班奏道:“周子異雖有統兵之才,如今卻正值討伐黃巾關鍵時期,彼重病不能理事,臣以為當準其所奏,可令其暫時返回安豐,先以養病為主。”
  天子若有所思的看了袁逢一眼,繼續問道:“袁卿以為,何人能領其麾下之兵?”
  袁逢奏道:“騎都尉曹孟德已然領兵抵達長社,不如令其暫領周子異麾下之兵。”
  天子略作沉吟,最終說道:“準奏!”
  長社。
  臥床不起的周琦,得到了來自朝廷的詔書。
  周琦得知,天子果然準奏,讓曹操帶領其麾下兵馬繼續討伐黃巾。
  甚至於。
  朝廷罷免了周琦假右中郎將官職,卻沒有任何其餘賞賜,周琦心中頓時閃過了些許寒意。
  俗話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黃巾現在尚未平定,周琦也隻是生病而已,朝廷居然就如對待有功之臣,豈不令人心寒?
  要知道,哪怕周琦現在生病不能領兵,仍舊立下了汗馬功勞,多少也應該給些其他賞賜吧。
  現在呢,就這樣輕飄飄打發他返回安豐縣,豈不可笑?
  更重要的是。
  包括袁氏在內的滿朝公卿,居然沒有人為周琦說話,這才是最可怕之事。
  周琦深吸口氣,強壓住心中的憤怒,終究還是收起了最後一絲僥幸心理。
  戲誌才嘆道:“看來我所料不差,明公以微末之出身屢立奇功,置滿朝公卿、世家大族於何地?”
  “若非明公早日收手,日後必然滿朝皆敵。”
  好似看出了周琦心中的憤怒,戲誌才勸道:“袁氏所為,亦乃常理。”
  “若明公之名望皆遠超袁本初,此乃主弱臣強之勢,必會招致袁氏猜忌。”
  “明公有名望、才學,袁氏也絕不會輕易放棄,否則其餘世家欲結交明公者不知幾何。”
  戲誌才之言,倒也並非無的放矢。
  遠的不說。
  如果袁氏真的放棄周琦,恐怕汝南太守趙謙馬上就會對其進行拉攏,將周琦納入麾下。
  周琦已經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才學,完全有能力興盛一個家族。
  士人雖會嫉妒甚至忌憚周琦,卻不會否認他的才能。
  那些想要更進一步的世家,也不介意利用周琦的才能,讓自己家族走得更遠。
  “既如此,待交接完畢,就返回安豐縣吧。”
  說完這些話,周琦就感到了深深的疲憊,對於這個朝廷也是失望透頂。
  縣衙之內。
  當皇甫嵩、曹操得知,周琦辭掉右中郎將職位,返回安豐養病的消息以後,都無比吃驚。
  “子異並非得了大病,怎會請辭?”
  “且子異此前討伐黃巾立下汗馬功勞,就算請辭朝廷也應該給予其餘賞賜才對,為何如此吝嗇?”
  看著憤憤不平的曹操,皇甫嵩卻是深深嘆了口氣。
  相比起曹操,皇甫嵩更加了解朝中公卿的心思。
  事實上,他此前對於周琦這位年輕人,都起了些許嫉妒心理。
  不過皇甫嵩畢竟出身將門世家,也敬佩周琦的領兵之才,隻是心中多少有些失落。
  皇甫嵩都如此,更不用說那些高高在上的公卿了。
  在皇甫嵩看來,周琦懂得急流勇退,未嘗不是一個好的抉擇。
  交接完畢以後,周琦喚來典韋、許褚、周瑾、黃邵等人,說道:“吾已請辭,準備返回安豐縣養病。”
  “你們是想要與我一同前往安豐,還是繼續留在此地建功立業?”
  周琦話音剛落,許褚當即喝道:“明公立下如此功勞,尚未得朝廷半分賞賜,吾等隻是跟隨明公沖鋒陷陣之馬前卒,想必朝廷也不會將某放在眼中。”
  “某願隨明公返回安豐縣,哪怕僅為縣中一小吏,亦好過在此受那些鳥氣!”
  有了許褚帶頭,包括黃邵在內的其餘人,也都紛紛應和。
  就這樣,周琦在自己最高光的時刻,帶著不足兩千人返回安豐。
  皇甫嵩本來還想留下許褚、典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以及黃邵麾下千餘黃巾,可是沒有了周琦,這些人都不願意繼續留下。
  皇甫嵩也不好強求,隻得放任他們離去。
  說到底,這些人的性質仍舊屬於義軍與部曲,並不受軍中管製。
   這是本月最後一天,更了十八萬字,平均每天六千,比不上日萬的大佬,不也算太拉垮,感謝有大家的陪伴。黃巾之亂劇情差不多也要結束了,之所以這麼突兀,原因有二。
   一:主角刷了不少名望與戰功,還收了個小弟,再爭剩下的功勞吃相太難看,他頂不住。
   二:一直刷黃巾軍,劇情推動太慢,沒這個必要。俺寫書,該細寫就細寫,該略寫就略寫,不水文。
   至於主角的去處,這個不需要擔心,很早以前就有伏筆,不會留在安豐,他會參與到下一個歷史事件中。
   具體是哪個歷史事件,兄弟們可以猜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