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諸侯並起(2 / 2)

  孫堅虎目圓瞪,臉上青筋暴起,可是想到了家中妻兒,最終也隻能深深一嘆,道:“吾願奉上傳國玉璽。”

  胡珍出身涼州,統禦不了並州的驕兵悍將,再加上呂布等人故意搗亂,這才讓孫堅撿了個便宜,大破胡珍。

  孫堅軍中無糧,焦慮萬分。

  就算打不下來,袁術也沒有什麼損失,他自己反而可以占據豫州,何樂而不為?

  或許就連董卓都沒與想到,勇猛善戰,所向披靡的孫文臺,居然會被袁術這個紈絝子弟死死拿捏。

  孫堅遭此大敗,幾乎喪生,卻並未灰心喪誌。

  周琦轉頭看向戲誌才,問道:“有何蹊蹺?”

  董卓雖撤,其兵未損。

  周琦嘆道:“此戰過後,無論誰勝誰負,天下都會進入諸侯並起的時代。”

  “況山東承平日久,民不習戰;關西頃遭羌寇,婦女皆能挾弓而鬥。並、涼之人與羌、胡義從,皆邊塞悍勇之輩,董卓爪牙也。”

  孫堅移兵梁東途中,與徐榮等人相遇。

  周琦隨後將目光放在全柔身上,道:“全中郎自雒陽回返不久,應該最了解當前雒陽局勢,可有高見?”

  孫堅此時要官職有官職,要爵位有爵位,要地盤有地盤,要軍隊有軍隊。

  此次諸侯討董,已經使得朝廷威信盡喪,諸侯擁兵割據已經必不可免。

  張邈素來義氣,心中不忍,遂遣將衛茲分兵隨之。

  黑夜之中,不明真假,軍士擾亂奔逃,棄盔甲,失鞍馬,十分狼狽。

  全柔略作沉吟,繼而說道:“董卓出自西州,少為將帥,閑習軍事,南征北戰,驍勇異常,又扼守要地,易守難攻。”

  他所缺乏的,正是名望。

  於是乎,董卓親自引兵,與孫堅戰於諸陵墓間,卓敗走,屯黽池,聚兵於陜,命呂布屯雒陽以禦孫堅。

  孫堅令部隊整頓陣容,不得妄動,自己則飲酒談笑自若。

  此時胡珍本來應該養精蓄銳,等到拂曉再去攻城,奈何麾下諸將都非常厭惡胡珍,不願其建立奇功。

  祖茂被追得人困馬乏,隻能被迫下馬,看到旁邊墳墓前的燒柱,卻是忽然心生一計。

  堅乃進軍大穀,距離雒陽九十裡。

  看到曹操因為討伐董卓,哪怕兵敗以後都能獲得如此名望,孫堅也不禁有些心動,打算學習曹操,哪怕孤軍奮戰,也要與董卓廝殺。

  諸侯畏懼董卓兵強馬壯,又有心保存實力,不願充當討董先鋒,紹等諸軍皆莫敢先進。

  他一路收集散兵,進占太穀陽人,隨後嚴加戒備,準備伺機再戰,以雪前恥。

  袁紹惱怒,再加上因為擁立新帝一事上,與袁術交惡。

  見孫堅戴著紅色頭巾,徐榮麾下士卒皆大喊:“戴赤巾者為孫堅。”

  周琦思量半晌,而後神情微動,笑道:“吾本就是為了保護他們,既然後將軍親自派人來取,自當應允!”

  “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

  諸將聞言,皆對胡珍心生惡感。

   PS1:徐榮沒有輕易擊敗曹操,在占據兵力、兵種優勢的情況下,還與曹操戰了一日。包括孫堅那次,也算是出其不意吧.。兩場勝利,徐榮都是在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本人沒有其他特別亮眼的表現,所以沒必要特別吹徐榮。

  孫堅臉色微沉,道:“後將軍不相信我?”

  雒陽既破,諸侯心思各異。

  徐榮麾下全是騎兵,兩軍交戰,孫堅大敗,僅與數十騎突圍逃走,被董卓的騎兵追捕。

  眼看諸侯皆畏懼董卓兵鋒,不敢貿然出兵,孫堅這貨居然敢大張旗鼓來攻打自己。

  呂布就故意告知胡珍:“陽人城中賊已走,當追尋之,否則悔之晚矣。”

  他們反倒慶幸自己位於揚州,有了手握重兵且雄才大略的周琦在此,揚州可以穩定許多年。

  想當初,曹操乃是官宦子弟,前途遠大,何等威風。

  戰亂一起,不管是高高在上的世家大族,還是雄踞一地的地方豪強,隻要沒有站好隊,都有可能會被清洗。

  曹操聞言,卻是眉頭微皺。

  眾軍聞言,皆朝著頭戴赤巾的孫堅追去。

  隻因漢代平民沒資格建立墓碑,所以隻能立燒柱,簡單寫上死者的名字,代替墓碑。

  戲誌才略微沉吟,而後說道:“袁公路表孫文臺為豫州刺史之時,或許也未曾想到,孫文臺會在討伐董卓之中,博得如此大名望吧。”

  此時。

  由於天色昏暗,徐榮麾下士卒還以為那根燒柱乃是孫堅,緩緩包圍過來,待發現乃是赤巾以後,才罵罵咧咧的散去,祖茂也因此逃得性命。

  徐榮麾下騎兵果然爭相追殺祖茂,孫堅這才能夠從小道之中逃得性命。

  說到這裡,徐榮臉色非常凝重,道:“吾本奉國相之命引兵攻酸棗,曹操兵少尚難取勝,酸棗恐不易攻也。”

  董卓得知孫堅進占陽人,封胡軫為大都護、呂布為騎督,帶五千人馬,前往迎擊。

  反觀曹操,現在隻是一個臨時的雜號將軍,還是袁紹所冊封,又敗給徐榮,損兵折將,無比落魄。

  “且諸侯雖舉袁本初為盟主,終究未得朝廷冊封。諸侯雖眾,卻尊卑無序,各懷心思,若恃眾怙力,恐會各自擁兵,以觀成敗,不肯同心共膽,與齊進退也。”

  使者笑道:“孫破虜領兵在外,尚未返回,後將軍顧念其久未歸家,這才親自派我去其家眷,也好給孫破虜一個驚喜。”

  送走使者以後,戲誌才說道:“明公,依我之見,此間或有蹊蹺。”

  袁術聞言,不由心中懷愧。

  隨後,孫堅率豫州諸郡兵討伐董卓,進軍梁東。

  又想到了孫堅當初勸說張溫殺掉自己,董卓當即惱怒不已,命麾下將領東郡太守胡軫,主動引兵赴魯陽與孫堅交戰。

  孫堅乘勢出城追擊,胡軫全軍潰敗,部下督華雄被斬。

  對於周琦的這番話,眾人卻沒有出言反駁。

  十數萬大軍在酸棗吃喝玩樂,對於糧草的消耗十分巨大,沒過多久便糧草耗盡。

  卻見諸侯麾下之兵十餘萬,每日置酒高會,不圖進取。

  時孫堅受袁術節製,屯兵魯陽,被袁術表為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史。

  說到這裡,全柔略作遲疑,繼而說道:“唯二能與董卓交戰者,必曹孟德與孫文臺是也。二人都曾領兵,頗通兵事。”

  孫堅知道,這是袁術忌憚自己,不想讓自己擔任豫州刺史了,這才改任自己為荊州刺史。

  袁紹乃表周昂為豫州刺史,想要與袁術、孫堅爭奪地盤。

  袁術卻沒有接話,反而說道:“我幫你把家眷接到汝南,不應該謝謝我嗎?”

  荊州刺史現在是劉表。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彼時,軍隊饑渴困頓,士氣低落。

  孫堅指著墻上的地圖,說:“如今大功將成,軍糧卻供應不上。此般形勢,豈不與吳起淚灑西河,樂毅功敗垂成同?望將軍明察、深思,早做決斷!”

  董卓認為,關東諸侯屢戰屢敗,唯有孫堅頗能用兵,若能擊敗孫堅,則關東軍必不戰自潰。

  由於孫堅的大肆宣傳,孫堅尚未進兵,就已經被董卓得知。

  胡軫性急,麾下又都是驕兵悍將,不怎麼服從調令,當即放言:“此去,要當斬一青綬,麾下部將才會聽令。”

  董卓見胡軫不能建功,又恰逢徐榮大破曹操,遂遣徐榮、李蒙四處擄掠。

  眾人聞言,皆麵麵相覷,大多數人都是斥責董卓亂政,卻沒有說出什麼有建設性的看法。

  諸侯見董卓被迫遷都,認為此次討董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袁紹質問孫堅,向其索要傳國玉璽,孫堅矢口否認,甚至發誓賭咒,最終雙方不歡而散。

  袁術召見孫堅,問道:“傳國玉璽在哪裡?”

  徐榮雖大破曹操,卻忍不住感嘆道:“曹操所將兵少,且麾下兵馬又征召不久。吾以涼州精兵攻之,數倍兵馬於操,仍與之力戰整日。”

  曹操大怒,喝道:“諸君若能聽吾計,使袁本初引河內之眾臨孟津;酸棗諸將守成皋,據敖倉,塞辳轅、太穀,全製其險;使袁公路率南陽之軍軍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

  猶豫許久,曹操終究還是嘆道:“罷了,回譙縣募兵吧,想必以曹氏在譙縣的威望,亦能招募一些兵馬。”

  揚州,壽春,州牧府。

  曹操、衛茲領兵進至滎陽汴水,忽遇董卓麾下將領玄菟人徐榮,兩軍交戰,果如全柔所言那般,新召之兵不敵百戰精銳。

  孫堅令人入井,探得漢傳國璽,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方圜四寸,上紐交五龍,上一角缺。

  “雙方若戰,猶驅虎狼以赴犬羊,鼓烈風以掃枯葉,諸侯恐難禦之!”

  有了全柔開頭,眾人當即也不再藏著掖著,開始暢所欲言。

  胡軫見孫堅兵馬整齊、紀律嚴明,鬥誌旺盛,不敢進攻,引兵撤退。

  奈何抵達陽人城以後,才知城中守備十分嚴密,偷襲不可能成功。

  此戰,孫堅不戰而屈人之兵,膽略可見一斑。

  卻說董卓忌憚孫堅勇猛,乃遣將軍李傕等來求和親,令孫堅開列族中子弟中能任刺史、郡守的名單,答應保舉任用他們。

  使者非常高興,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當即帶著孫堅家眷,返回汝南。

  曹操聞言,想到了如今殘破的大漢江山,以及麾下戰死的兒郎,不由潸然淚下,這才騎上了曹洪所贈戰馬。

  祖茂解下赤巾,將之綁在燒柱頂部位置,自己卻是遠離此地,悄悄躲在草堆裡。

    PS2:祖茂不是主動為孫堅引走追兵的,而是受了孫堅命令,也沒有被追兵殺死。

    PS3:孫堅私藏傳國玉璽這件事應該是真的,史料上的證據鏈非常完整,大概就是孫堅得到玉璽,交給妻子吳氏藏匿,袁術從吳氏手中奪得玉璽,等到袁術稱帝兵敗身死以後,又被人偷走送給了曹操。

    之所以有人覺得沒有這件事,是因為裴鬆之認為孫堅是大漢忠臣,所以不會私藏玉璽,認為那些史料不夠真實,這就有點主觀判斷了。

    ps4:諸侯討董敗多勝少,孫堅斬華雄這點算是撿漏,基本上也是諸侯最後的顏麵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