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誌才賺田豐,文和亂長安(2 / 2)

  好在董卓也甚愛呂布勇武,根本沒有殺掉他的心思,方才的所作所為,不過是一時沒有控製住情緒罷了。

  想了一下,董卓說道:“賞其金銀財物如何?”

  李儒搖頭說道:“以吾觀之,奉先心中已有懼意。若是太師不當麵向他解釋、道歉,其心中必定難以安定。”

  董卓怫然不悅的說道:“奉先乃孤之義子,孤又豈能向他道歉?此事文優休要再提!”

  李儒張了張嘴,想要繼續說些是什麼,但是他忽然想到,此時位高權重喜怒無常的太師,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董卓了。

  哪怕李儒深得董卓器重,卻也不敢出言頂撞,畢竟此前頂撞過董卓的那些將領下場,可都歷歷在目。

  李儒當即閉嘴不語,眼中卻是閃過了一絲迷茫。

  恍惚間,他似乎想起了周琦給自己的那封書信。

  不過很快,他就用力搖了搖腦袋,將那個想法剔除腦海。

  無論如何,董卓對其都有知遇之恩,李儒此生絕不會背叛。

  卻說呂布回到家中以後,心中一直難安。他思來想去,仍舊以為,董卓是知道了自己與對方婢女私通之事,這才要殺自己。

  直到董卓派人賞賜了他很多的財物,呂布心中才稍微有些安定。但是每當想起,董卓殺氣騰騰將武器扔向自己的樣子,呂布心中都不禁有些發寒。

  就這樣,呂布提心吊膽的過了一段時間。

  這日,家仆來報,說是溫侯請呂布前往府中一敘。

  “溫侯?”

  呂布低聲呢喃了一下,才猛然驚醒:“那不是王司徒麼?”

  董卓把持朝政,雖然很多士人都與董卓為敵。但也有像王允這樣的士人,曲意逢迎董卓,追求榮華富貴。

  對於這樣的士人,董卓自然是封官賜爵,所待甚厚。

  董卓見王允不僅很有才華,而且對自己忠心耿耿,就破格提拔王允為當朝司徒。去歲,他更是封王允為溫侯,食邑五千戶。

  呂布雖然也被封為都亭侯,但他的這個爵位隻是亭侯,與食邑五千戶的溫侯之間,根本沒有絲毫可比性。

  可以說,現在的王允,在董卓麵前非常得勢,董卓對他也極為信任。

  呂布聽到王允相邀,不敢怠慢,就攜帶了禮物,前去拜訪。

  為了款待呂布,王允亦是擺下了豐盛的宴席。

  一方有心拉攏,一方曲意奉承。就這樣,雙方推杯換盞,關係極為融洽。

  王允這個官場的老狐貍,自然是把呂布哄得高高興興。酒過三巡之後,呂布已經稍微有了一絲醉意。

  王允不經意間問道:“奉先,我聽聞前段時間,太師想要殺你,可有其事?”

  呂布這段時間一直為此事心煩,猛然聽到王允的話,再加上他已經有了一絲醉意,當即一拍案幾,怒聲說道:“某殺掉丁建陽,率領並州士卒投奔於他。”

  “但有戰事,某必定沖鋒向前,為其立下了多少戰功?卻不想,隻是為了一個婢女,董卓就想要殺我!”

  直到現在,呂布仍舊以為,董卓是知道了他的婢女自己私通,才起了殺心。

  王允聽到呂布的話,心中一喜,臉上卻裝作憤怒的樣子,說道:“好你個呂奉先,太師待汝不薄,不想汝卻對太師滿懷恨意。”

  “今日,我就要拉著伱去見太師。”

  話畢,他拉住了呂布的手臂,就要帶他出門。

  呂布見狀,心中大駭。那些喝進腹中的酒,頓時化作冷汗全部流了出來,頭腦也變得清醒了起來。

  呂布眼中兇光一閃,就要殺人滅口。但是略一思索,就知道不能如此行事。

  於是乎,他急忙向王允哀求道:“某方才隻是酒後胡言,司徒可千萬不要告訴義父啊!”

  王允鬆開了拉著呂布的手,打量了他一番,幽幽說道:“將軍身材奇偉,相貌堂堂,又怎會成為他人螟蛉之子?”

  呂布以為王允還在試探自己,頓時說道:“義父威震四海,待我亦是很好。成為他的義子,某深感榮幸。”

  奈何王允是個老狐貍,又怎麼聽不出呂布的言不由衷?

  他當即跪在呂布麵前,悲泣到:“大漢江山,黎明百姓的命運,都在將軍身上。”

  “某觀將軍臉有正氣,鐵骨錚錚。還請將軍看在天下百姓的麵子上,助我誅殺亂國逆賊董卓吧!”

  呂布驟然聽聞王允之言,駭得麵無人色。他指著王允說道:“王司徒,你不是非常擁護我義父麼?”

  王允卻是咬牙切齒的說道:“董卓壞事做盡,吾恨不能生啖其肉,又豈會與其同流合汙?”

  “這段時間某之作為,隻是為了迷惑董賊,取得他的信任,好再尋機為國除賊而已。”

  “將軍若是願意助我誅殺董賊,匡扶社稷,必定能夠名揚天下。豈不好過屈居人下,認賊作父,每日擔驚受怕的活著?”

  呂布聞言,心中有些動搖,口中仍舊說道:“並非我不願幫助司徒,奈何我與他有著父子名分,不忍殺之。”

  這個時候,王允卻是起身說道:“將軍自姓呂,董賊卻姓董,又哪來的父子關係?若是董賊顧念父子情義,那日又豈會將武器扔向將軍?”

  呂布想到自己那日差點被董卓殺掉,頓時惡向膽邊生,怨恨的說道:“某願意為國除賊,奈何董賊勢大,急切之間難以圖之!”

  王允卻是大笑起來,將嘴巴湊到呂布的耳朵旁邊,小聲說了些什麼。

  呂布聞言,頓時麵露喜色。

  初平三年四月,正逢天子大病初愈。朝廷百官在未央宮集合,恭祝天子龍體安康。

  事前,呂布派同郡騎都尉李肅等人,帶領十多名心腹親兵,讓他們穿上宮廷侍衛的服裝,潛伏在宮殿側門兩邊。

  董卓出現在側門外時,立即遭到李肅等人的突然襲擊。

  董卓急呼呂布,呂布手捧聖旨,大呼:“奉旨殺賊!”

  隨後,董卓被呂布所殺,且誅連三族。

  長安城,李府。

  李儒這兩日,總是感到心緒不安,每日亦是有些昏昏沉沉。

  忽然之間,他聽到了門外的喧嘩之聲,頓時臉色一變。

  李儒的一個家仆,跌跌撞撞的跑了進來,臉上帶著驚慌的神色。他對李儒喊道:“主人,呂布聯合王允反叛,已經殺掉了太師。”

  “現如今,李肅又帶著兵丁前來李府,要抓走主人啊。”

  李儒聞言,先是一愣,而後嘆息一聲:“我早知會有今日,卻不想這一天來的如此之快。”

  話畢,他整理了一下衣著,對那個家奴說道:“某之頭顱在此,汝可以將其取走,拿到呂布那裡請賞。”

  那個家奴聞言,駭得麵無人色,急忙跪在地上,說道:“主人待我恩重如山,吾又豈能做出如此事情?”

  “還請主人喬裝打扮一番,我這就率領家中的奴仆,為主公斷後。”

  李儒聽到家奴的話,欣慰的笑了起來,隨後搖頭道:“真要如此,咱們誰都活不了,你還是拿著我的腦袋獻給呂布吧!”

  長安城中,亂成了一鍋粥。

  這次誅殺了董卓,李肅心中感到十分興奮。當初他投奔董卓,說降呂布,本來以為是件大功,能夠得到董卓的重用。

  卻沒想到,之後的董卓,並沒有重用他,這不禁使得李肅一直鬱鬱不平。

  “這次幫奉先殺掉董卓,為國除賊,我一定能夠聞名天下。若能再抓到李儒,必定又是大功一件。”

  想到了以前高高在上的李儒,將會被他狠狠踩在地上,李肅的臉上,就忍不住露出了猙獰的笑容。

  “將軍,前麵就是李府!”

  一個士卒來到李肅麵前,向他匯報。

  李肅揮了揮手,說道:“爾等將李府團團圍住,休要放走了一人!”

  眾軍士聽令,頓時將李府圍得水泄不通。

  “哐當!”

  李肅一腳踹開了李府的大門,帶著一些士卒沖了進去。

  他正要讓眾人散開捉拿李儒,卻發現有人提著一個血淋淋的腦袋,向自己走了過來。

  來人正是方才李儒身旁的那個家奴,他跪到李肅麵前,說道:“將軍,李儒這廝助紂為虐,方才還想著逃走。”

  “好在小人眼尖手快,這才一刀結果了那廝的性命。”

  “還請將軍念在小人識相的份上,放過府中的仆人,他們都是無辜的。”

  李肅接過李儒的腦袋,細細打量了一陣。

  雖說死者的臉龐顯得非常猙獰,但是依稀之間,仍舊能夠看到李儒的模樣。

  既然李儒已死,李肅的任務自然就已經完成。

  他揮了揮手,說道:“就依你所言,除了李儒親人,餘者皆可保全性命。”

  而後,李肅猛然拔出腰中的佩劍,將那個家奴的腦袋砍了下來。

  那個家奴絲毫沒有防備,被殺死的時候,眼睛仍舊睜得很大,一臉的不可思議。

  李肅將劍上的鮮血在那個家奴身上擦了幾下,不屑的說道:“其他人我可以放過,但是像你這種賣主求榮之輩,卻沒必要活在這個世上。”

  話畢,他對著身後的士卒高聲喝道:“誅殺李儒家眷,拿走他家中的財物。至於其他的人,且放他們一條生路!”

  一時間,整個李府之中,李儒家眷被誅殺一空。

  誅殺掉了長安城所有的董卓黨羽,王允為了撇清與董卓的關係,辭掉了董卓封給他的所有職務。,且將溫侯的爵位封給了呂布。

  他自己卻是領著錄尚書事的職位,總攬朝政大權。

  錄尚書事是漢昭帝時期設立,當時大將軍霍光柄政,與金日磾、上官桀共領尚書事。歷史上三國時期,蜀丞相諸葛亮,也曾擔任錄尚書事的職務。

  由此可見,錄尚書事的職位,是何等的顯赫。可以說,王允現在的職位,哪怕比起當初獨斷朝綱的董卓,亦是不逞多讓。

  大權在握,以及百姓、士人們的稱贊,使得王允有些飄飄然。

  以前王允為了圖謀董卓,所以不管麵對何人,總是一副折節下交的態度。但是現在,每逢在別人麵前,他總是擺著架子,板著一張臉。

  下麵的人稍微有些不如他的心意,他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好言撫慰,反而肆意責罰。

  與他人議事,王允甚至連做下樣子都不願意,一直都是正襟危坐,麵無和悅之色。慢慢的,所有人都開始疏遠王允,並不像以前那麼親善他。

  王允的行事,越發飛揚跋扈。以前,就連董卓都不敢擅殺那些德高望重之輩。但是王允,卻因為蔡邕的一句話,就將他斬殺。

  時蔡邕與王允對坐,談到董卓被殺之事。

  蔡邕想起了董卓對自己的器重與尊敬,嘆息了幾聲,臉上露出不忍的神色。

  王允見狀,頓時勃然大怒,斥責蔡邕道:“董卓國之大賊,幾傾漢室。君為王臣,所宜同忿,而懷其私遇,以忘大節!今天誅有罪,而反相傷痛,豈不共為逆哉?”

  王允隨即將蔡邕收付廷尉治罪,想要殺他。

  蔡邕乃當世大儒,滿腹才華,在士林之中頗有名望。就連董卓這個出身西涼的武夫,都對他敬重有加,更何況是其他士人?

  蔡邕雖然不怕死,但他當時正在撰寫《後漢書》,不想半途而廢。所以就遞上辭表道歉,請求受到刻額染墨、截斷雙腳的刑罰,以求繼續完成漢史。

  卻不想,王允斷然拒絕了蔡邕的請求。

  太尉馬日磾對王允說:“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續成後史,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無名,誅之無乃失人望乎?”

  王允答道:“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於後世。方今國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執筆在幼主左右。既無益聖德,復使吾黨蒙其訕議。”

  馬日磾退去,而告知眾人曰:王允必不能長久於世。有道德的人,乃國之綱紀;著書立傳,乃國之典籍。廢棄綱紀與典籍,王允豈能長久?”

  依照蔡邕的所作所為,完全符合漢代士大夫的道德觀念。董卓雖然令人厭惡,卻對蔡邕有著知遇之恩。

  若董卓身死,蔡邕拍手稱快,那才會讓人瞧不起。

  一代大儒,就這樣死在獄中。他死的那日,滿朝公卿,以及長安士子,全都痛哭流涕,為蔡邕鳴不平。

  王允見狀,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追悔莫及。

  除此之外,王允在商議是否赦免董卓部曲的問題上,反復無常。

  當時呂布勸道;“此輩無罪,從其主耳。今若名為惡逆而特赦之,適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

  呂布又想以董卓的財物,賞賜給滿朝公卿、將校,好得到他們的支持。

  王允卻是不從。

  而且,王允認為呂布是一介武夫,心裡非常瞧不起他,常把呂布當成家中蓄養的劍客。

  呂布卻認為,這次能夠誅殺董卓,自己占據了首功,所以常常自誇自擂。

  王允與呂布之間有了矛盾,自然開始貌合神離。

  董卓被殺時,他的女婿牛輔屯兵於陜地。呂布派李肅前去征討牛輔,被牛輔擊敗。呂布心中大怒,就斬殺了李肅。

  卻不料,由於董卓的身死,牛輔營中軍心大亂,不少士兵半夜背叛出逃,造成內亂。

  牛輔以為整營皆叛,於是帶著金銀珠寶,獨與親信胡赤兒等五六人出逃。胡赤兒等人謀財害命,於途中將其斬首送往長安。

  呂布惱怒胡赤兒賣主求榮,將他斬首示眾。牛輔這一路的叛軍,就這樣被平定了。

  五月,李傕、郭汜,以及董卓以前的部曲,見董卓身亡,就向朝廷上表請降,希望朝廷能夠赦免他們的罪過。

  王允卻是執意要殺掉他們。

  董卓麾下部將,李傕、郭汜等人心懷不安,打算各自逃亡

  時賈詡為董卓舊部,若被朝廷通緝,彼亦不能獨善其身。

  就是在這種混亂的局勢中,賈詡為了保命挺身而出,主動出麵阻止了二人,勸道:“吾聞朝中欲盡誅涼州人,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束君矣。”

  “不如先率兵西進,收攏太師舊部,再攻長安,為董公報仇。事濟,可奉國家以正天下;若其不合,走未遲也。”

  李傕等以當然,各相謂曰:“京師不赦我,我當以死決之。若攻長安克,則得天下矣;不克,則抄三輔婦女財物,西歸鄉裡,尚可延命。”

  於是西涼諸將達成同盟,率軍數千,趁夜西行。

  二人在賈詡的建議下,沿途散播謠言,說王允要斬殺盡所有涼州士卒。

  涼州軍聞言,人心惶惶。

  李傕等人,趁機鼓動眾人反叛,收擾數萬兵馬,轉而前去圍困長安。

  六月,呂布軍中叛徒引李傕、郭汜入城,呂布率數百騎突圍沖出長安,王允身死。

  李傕等人攻陷長安,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俘獲天子。

  他們威逼當朝皇帝,加封李傕為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池陽侯;郭汜為後將軍、美陽侯。

  樊稠為右將軍、萬年侯;張濟被封為鎮東將軍、平陽侯,外出屯駐在弘農,又以賈詡為左馮翊。

  自此以後,李傕、郭汜把持朝政,欺淩天子。

  他們缺乏了董卓的那絲敬畏,其所作所為,相比起董卓,猶有過之。

  至此,大漢再次經歷浩劫,漢室越加威嚴掃地,再無復興可能。

   ps1:呂布溫侯的爵位是王允所封。

    ps2:蔡邕不是給董卓哭喪被殺,就是言語間為董卓嘆息,就被老王嘎了,這點老王比老董狠,哪怕沒有西涼軍作亂,老王也活不久。

    ps3:州牧可以稱孤,是一州之長的意思,袁紹在給公孫瓚的書信中,就這麼自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