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驕橫跋扈呂奉先(1 / 2)

  第176章 驕橫跋扈呂奉先

  揚州,壽春。

  周琦看著手中的書信,忍不住對田豐笑道:“袁公路果然乃識大體之人,已經答應與荊州罷兵言和。”

  田豐接過書信,看完裡麵的內容以後,忍不住微微一嘆,暗道:“看來此番挑起周琦與袁術相爭之的算計,已然落空。”

  “不過袁術生性高傲,今日被周子異如此逼迫,必然懷恨在心,二人早晚會有一戰。”

  念及於此,田豐反倒是放下了心。

  他對著周琦微微一拜,道:“吾此來,正是為了解荊州之危。今戰事已消,就不便繼續叨擾車騎將軍了。”

  言畢,田豐就打算就此返回冀州。

  戲誌才卻是笑道:“元皓先生此後就留在揚州吧,沒必要返回冀州了。”

  田豐眉頭微皺,有些疑惑的問道:“戲長史此言何意?”

  “驃騎將軍已經下令讓先生於揚州任職,因為擔心先生思念家人,特意讓我帶家眷前來與先生一會。”

  就在此時,魯肅忽然走了出來,滿臉笑意的看著田豐。

  在其身後,還跟著田豐的妻兒。

  田豐見狀,卻沒有看到親人的喜悅之情,臉上反而充斥著震驚以及憤怒。

  以田豐的智慧,很快就想通了其中關鍵。

  他沒想到,自己不遠千裡前來為袁紹充當說客,轉眼之間就被賣給了揚州,甚至都沒有征求過自己的意見。

  他本以為,袁紹有雄主之資,還打算好好輔佐一番,助其成就大業。

  可今日看來,對方也不過如此。

  哀莫大於心。

  眼看家眷都已經抵達揚州,田豐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當即有些臉色灰敗。

  周琦也能理解田豐的心情,急忙出聲安慰道:“無論身處何地,都是為民請命,為朝廷做事。”

  “先生名聲在外,智計不凡,若蒙不棄,琦願拜先生為軍師祭酒。”

  田豐卻是頹然嘆道:“在下才疏學淺,恐怕難以擔此大任。”

  周琦繼續問道:“先生想任何職,盡量道來,隻要周琦能夠做到,無有不允。”

  看到滿臉真誠熱切的周琦,又想起了將自己賣給揚州的袁紹,田豐轉頭看了看自己的妻兒,最終微微一嘆,說道:“隻願為郡中一小史,能夠養活妻兒即可。”

  現在的田豐,心裡的疙瘩還沒有被解開,並不願意為周琦效命,卻不願受其恩惠,讓周琦幫忙養自己家眷,所以才打算隻擔任一小史,賺取一點生活費補貼家用。

  周琦略作沉吟,繼而轉頭看向戲誌才,道:“就讓元皓跟在誌才身旁,如何?”

  戲誌才笑道:“求之不得!”

  對於田豐的舉動,周琦與戲誌才都有些不以為意。

  隻要對方能夠留在揚州,哪怕隻是在郡中擔任一小吏,早晚也會為周琦所有。

  至於多久能夠讓田豐歸心,卻要看周琦的表現了。

  周琦的這次調停袁術與劉表,可謂賺的盆滿缽滿。

  不僅留下了田豐這樣一位大才,還從荊州那裡獲取到了百萬石糧草,足以解決揚州的燃眉之急。

  如今揚州各地都在按計劃發展,短則兩三年,多則四五載,必然會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周琦命令周承領兵返回江夏郡,然後又打算繼續茍著發育。

  之所以如,並非周琦沒有進取心,乃是為事實所迫。

  別看他麾下兵馬眾多,但是分散到各個郡縣,就沒有多少了。

  如今流民尚不能自給自足,還有各地山越尚未平定,周琦真正能夠抽調的兵馬也並不多。

  若強行從各郡縣抽調兵馬,必然會影響地方的發展,甚至有可能招致山越的反撲,得不償失。

  隻有按照杜畿所製定的計策,在安定流民的同時,使用困守戰略,在數年之內徹底平定山越之亂,周琦才有餘力進行大規模擴張。

  否則一旦戰事進入僵局,極有可能將揚州拖垮。

  豫州,汝南,汝陽。

  汝陽本來並非汝南郡治,更非豫州州治。

  黃巾起義,汝南郡算是主戰場之一,郡治已經頗為殘破。

  作為汝南袁氏故鄉所在的汝陽,反倒被保存的非常完整,非但沒有遭受戰火的洗禮,反而因為許多有錢人以及流民的湧入,而變得空前繁華起來。

  說到底,這都是仰仗了汝南袁氏的威名。

  若按照原本歷史的發展,袁術應該居住於壽春才對,不過現在壽春被周琦所占據,袁術索性屯兵於自己的故鄉汝陽。

  在這裡,他也能真正得到汝南人士的全部支持。

  不過凡事有利必有弊。

  一旦某日袁術戰敗,汝陽必然遭受戰禍,汝南袁氏肯定也會被波及。

  至少從現在看來,屯兵汝陽的確給袁術帶來了很大好處。

  卻說呂布率領麾下兵馬,一路劫掠來到汝陽以後,已經從原來的數百人擴張到了一兩千人。

  不過絕大多數兵馬,都是呂布強行擄來的青壯,尚未形成戰鬥力。

  饒是如此,也讓呂布略微回了口血。

  奈何呂布野心勃勃,並不甘心麾下隻有這點人馬,於是隔三差五外出擄掠人口。

  騎都尉張遼勸道:“我等已經並非在董卓麾下,且此地乃是汝南袁氏根基之所在,將軍又寄人籬下。”

  “若繼續肆無忌憚抄掠人口,恐會引得袁術不快,還請將軍三思。”

  說起張遼與呂布之間的關係,並非像很多人想象的那般,張遼乃是呂布的鐵桿屬下。

  二人此前雖然都是丁原麾下將領,卻互不統屬。

  相反,張遼年少成名,十五六歲便在郡中擔任郡吏,以驍勇聞名郡內,尚未及冠便被丁原征辟為並州從事,還被舉薦給了大將軍何進,被何進派到河內募兵,可謂是仕途一路平坦。

  此時張遼歸大將軍何進統帥,麾下下又有兵馬,本來算得上是前途遠大。

  奈何張遼時運不濟,自己尚未借著何進騰飛,頂頭上司就被宦官所殺。

  恰巧丁原此時也被何進征召入京,張遼又回到了丁原麾下。

  本來丁原手握重兵,而且還都是並州較為善戰的士卒,跟著對方也未嘗不能在亂世建功立業。

  讓人沒想到的是,張遼復歸丁麾下沒多久,丁原就被呂布所殺。

  張遼無奈,隻得又被董卓收編。

  董卓的確是權傾朝野,奈何其嫡係兵馬乃是西涼軍,並州軍除了呂布以外,在董卓麾下也過得並不如意。

  未曾想,董卓又被呂布所殺,張遼再次成了無根浮萍,又隨大眾跟了呂布。

  不過由於張遼始終有自己的部曲,因此基本都是獨領一軍,哪怕名義上歸呂布統轄,呂布其實也未必能夠調動張遼麾下兵馬。

  呂布殺董卓得勢以後,為了拉攏張遼這位並州將領,拜其為騎都尉。

  至於呂布自己,卻是被封為奮威將軍。

  這隻是一個雜號將軍,品階雖然比騎都尉高,品秩卻是相同。

  後來長安被叛軍所破,緊急突圍之間,呂布、張遼麾下兵馬,都折損、走失了許多,出了長安隻剩下數百騎。

  現在的張遼,名義上的確是呂布麾下將領,但二者之間的統屬關係,卻並沒有那麼緊密。

  哪怕在歷史上呂布奪了徐州以後,張遼仍舊占據一郡之地,有著獨屬於自己的兵馬。

  麵對張遼的勸說,呂布自然不敢無視,卻還是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反而笑道:“吾殺掉董卓,為袁公路報了家仇,對袁氏有大恩,隻是擄掠一些精壯充實軍伍,彼怎會如此小氣?”

  張遼看著呂布滿臉無所謂的樣子,忍不住心中嘆息,卻也沒有再多說什麼。

  他現在跟了三個老板,結果三人都前後被殺,搞得張遼都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專門克上。

  對於呂布,張遼並沒有什麼好感,畢竟對方反復無常,忘恩負義,還殺了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丁原。

  奈何人活於世,很多時候隻能無奈的隨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