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判決
  送走戲忠以後,諸葛亮臉上的醉意迅速消散,眼中露出了清明的神色。
  他站在門口,眺望著楚王府所在的方向,最終微微嘆息。
  諸葛亮剛剛擔任荊州治中,就被迅速推上了風口浪尖,先是在楚王殿下的暗示下,不得不嚴格審查地方官吏所察舉的人才。
  如此做,不僅會得罪那些被刷下去的士子,也會交惡他們所在的家族,以及那些舉薦他們的地方官吏。
  要知道,有資格能夠舉薦孝廉名額者,都是德高望重的地方高官,這些人在荊州的影響力極其驚人。
  諸葛亮正在思索如何走出當今困局,荊州士族接踵而至的發難就已經來了。
  他雖不願入局,奈何刺史邊讓卻故意讓其經辦此案。
  哪怕諸葛亮多智如妖,在毫無背景的情況下,也仿佛是在大海中飄搖的孤舟,隨時都有傾覆的可能。
  未曾想,就在正緊要關頭,戲忠這位二代之中最難招惹之人,居然主動來到了自己府中。
  戲忠根本沒有掩飾自己此行目的,不僅是在傳遞楚王殿下對於此案的看法,甚至還暗示諸葛亮行事無需太過墨守成規。
  “呼!”
  諸葛亮站在門口沉思許久,最終長長吐出了一口氣,目光逐漸變得銳利起來。
  他本來還想著在擔任荊州治中期間,以學習蟄伏為主,等到未來周繼繼承了楚國基業以後,再大展拳腳不遲。
  可是現在,周琦這位楚國的掌權者,卻以如此粗暴的手段,逼得諸葛亮掉進了漩渦之中。
  既然被迫入局。
  要麼披荊斬浪,殺出一個朗朗乾坤,從此名揚天下。
  要麼就隻能被艱難所吞沒,最終黯然隱退。
  雖然有著周繼的這層關係,沒有人會真的拿諸葛亮怎麼辦,可一旦在政治鬥爭上失敗,未來就很難起來了。
  好在諸葛亮並不是在孤軍作戰。
  楚王殿下既然將其推到了風口浪尖,顯然圖謀甚大,不會讓這枚棋子輕易失去作用。
  事實也的確如此。
  戲忠今日前來麵見諸葛亮,也就代表了楚王殿下的態度。
  有了楚王殿下在背後支持,隻要諸葛亮把案子辦得漂漂亮亮,在明麵上讓人挑不出任何毛病,就不會出現太大問題。
  心中吃了一顆定心丸以後,諸葛亮一麵繼續翻閱所有關於強奸案的卷宗,一麵前去拜訪諸位令史,向他們請教問題。
  所謂令史,也就是後來的仵作與法醫。
  早在戰國後期就有令史一職,專門帶領隸臣從事屍體檢驗和活體檢測,其中自然也包括查驗傷情。
  仵作一詞,最早出現在隋唐,而且當時指的是殯葬行業人員,直到宋朝以後,其職責才逐漸類似於後世的法醫。
  因此在漢代,尚不能稱呼查驗傷情者為仵作。
  諸葛亮在刺史府等待多日,卻始終沒有等到相關人員抵達襄陽,不由心中起疑,當即派人前去查驗。
  不多時,負責查驗的差役返回,稟報道:“被告傷情嚴重,並不適合長途跋涉,如今正在地方縣衙調理身體。”
  諸葛亮聞言,不由眉頭微皺。
  差役雖然說得隱晦,諸葛亮卻也已經猜到了事情原委,應該是犯人被拷打過。
  漢代並不禁止拷打犯人,就好比歷史上陽球抓捕王甫父子,以及曹操抓捕楊彪,都曾經對他們進行嚴刑拷打。
  法不禁止,卻不意味著可以肆意妄為。
  若按照正規流程,官員審理案件應該還是以反復詰問,繼而從中尋找破綻,逼迫罪犯認罪為主。
  至於嚴刑拷打,隻有在各種證據鏈齊全,犯人卻仍舊拒不認罪的情況下,才能對其用刑。
  而且漢代對於各種刑訊的工具、尺寸以及方式,都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不得濫用私刑。
  隻不過,除非是在太平盛世,地方官吏為了快速破案,經常違規拷問犯人。
  歷史上那些有名的酷吏,基本都是違規操作,甚至對犯人屈打成招,也因此受人詬病,大多不得善終。
  周琦在治理楚國的時候,並沒有照搬後世律法,反而在整體上繼承了漢朝的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