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夜晚,鄧駒他們在大帳休息。 鄧駒坐在帳篷裡看著火堆上的水壺,不一會兒水壺就咕咕咕叫起來。 “蒸汽火車如果有的話我們就不會挨餓了,可是工業體係根本不可能靠農業社會或者一個人的意誌發展出來。”鄧駒喃喃自語。 帳篷突然被打開,冷風呼嘯著刮進鄧駒的身體裡,鄧駒抬頭看向挺著大肚子的高和平。 “鄧駒別念叨那些東西了,管後勤那些人給我們開了小灶。鄧駒你快來拿,這才出鍋,非常燙。”高和平火急火燎的說道。 鄧駒起身就看向他的大肚子,那裡放了十個左右的雜糧窩窩頭,鄧駒伸手就拿了兩個。鄧駒拿完,其他人才敢起身拿一個。 鄧駒狼吞虎咽吃下去一個,窩窩頭的硬度和沙石多的超乎想象,他隻好去喝熱水。 高和平看見鄧駒要喝熱水,下意識的就去幫鄧駒倒熱水。隻見高和平把一半的窩窩頭叼在嘴裡,就把熱水碗遞給鄧駒。 “你為什麼叫和平?”鄧駒喝口水問。 “噗……”高和平把沙石和小樹枝吐出去說,“我父母沒有知識,但是他們希望我生活在一個安全穩定的地方,就給我起了個這個名字。嗨!在邊塞起這個名字不就是相當於我能當上總兵。” “也許……噗……你真的可以。”鄧駒吐出小樹棍說。 “咱們走運,是提督大人的家丁,換成不是遼東薊鎮的家丁,現在還在外麵喝著大風巡邏,有口吃的就滿足啦!” 高和平把最後一塊窩窩頭放進嘴裡接過鄧駒遞來的熱水,他一飲而盡碗裡最後一口水,躺在地上就睡。 戰場。 小西行長驚恐萬狀的望著這些如同瘋狗一樣的明軍。 “主公快走!他們可不能白死!”一個高級武士用力甩動馬鞭朝馬屁股打去。 鄧駒發現小西行長逃竄的是如此之快,他越想追趕,越是被眼前的倭寇武士給打的節節敗退。 “可惡啊!”鄧駒的長槍被武士的長槍給挑飛發出怒吼。 突然一支弓箭射來,射中武士麵龐,鄧駒轉頭一看是郭誌勇射箭,郭誌勇揮了揮手示意鄧駒快去追殺,鄧駒向他點頭表示感謝,揚鞭彎腰撿起自己長槍就去追趕小西行長。 鄧駒看見小西行長身邊的衛士不過兩人,鄧駒拿起弓,上半身在馬背上一動不動。 “冷靜……冷靜……冷靜……”鄧駒的雙手不在抖動,鄧駒閉一隻眼鬆手,這一套流程一氣嗬成。 “啊!!!”小西行長痛苦的摸著左肩後麵,他回頭一扭發現就一個年輕明軍,他怒從心中起,火向膽邊生,惡狠狠地說,“返回乾掉他!!!” 黃海道,黃州城外二十裡。 李如柏在李寧的陪伴下看著距離一百步左右的敵軍。 黑壓壓的人頭擠滿了小山坡,漫山遍野的旌旗蔽日,但李如柏沒有絲毫害怕。 “你輸了,李寧。”李如柏伸出手說道。 “我現在沒錢,回去在給,可以嗎二爺?”李寧難過的回答。 “可以。” 一個倭寇武士騎著馬,拿著倭寇長槍騎馬往李如柏這裡狂奔而來,李如柏問沈惟敬說:“他們是不是腦袋被馬踢了,為什麼在兩軍對峙時派大將沖殺?” “這是他們看《三國演義》習慣。”沈惟敬無奈道。 “祖大壽!祖大壽!祖大壽!過來把他射下去!傳令兵,告訴所有參將,遊擊,把總準備撤退了!”李如柏吼著說完這些,調轉馬頭就要溜。 祖大壽鎧甲上滴著血,汗水順著眉毛不停的流著,這個年輕人聽見命令,架馬拿著連珠棍就殺向倭寇武士,他看著眼前這個嘰哩哇啦亂說的倭寇,他感到一陣陣的惡心,正當他要沖殺時,他發現後麵的人都開始瘋狂逃竄,這把祖大壽嚇壞了,祖大壽惡狠狠地看向倭寇武士,一個瞬間調轉馬頭也瘋狂逃竄起來。 郭誌勇他們嘎完人頭就往鄧駒這裡匆匆忙忙的趕著,郭誌勇也害怕鄧駒戰死沙場,這樣遼軍會識字的好苗子那就沒有多少了。 “你們這樣亂搶首級我會向提督大人稟報的!!!”鄧駒對這一隊人馬吼道。 “你小子差點被那兩個倭寇擊殺是不是我救了你?你可不要不會感恩!”兇神惡煞的隊長回答。 “我可沒有求你救我!這是我的首級!!!” 隊長上去對著鄧駒就是框框兩巴掌,打的鄧駒雙眼冒金星,感覺天旋地轉直接倒地不起。 “你們打我的人,是不是太過分了?”郭誌勇吼道。 “秀才……鄧駒……”高和平下馬摟著鄧駒就掐著他的人中。 “郭誌勇?你們隊的?那這軍功我不要了,我可救了你的人,不用感謝我!”這隊隊長說完調轉馬頭就跑。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別裝死,滾起來!” 郭誌勇說著就踢了鄧駒幾腳,鄧駒笑著起身拍了拍鎧甲上的雪,就開始拿出解首刀,走向倭寇。 “大人,他們怎麼這麼怕你?”高和平和鄧駒一起噶頭問道。 “那是因為我是提督大人的親丁,快乾活哪有那麼多為什麼?” “大人,這一次我們收成可不少,等把這些首級帶回去,讓沈惟敬認識一下,我們豈不是可是高升了?”黃誌剛問。 “錢有,升級別不知道。”郭誌勇看著鄧駒他們把首級捆紮帶在身體旁,吆喝一聲也原路返回。 平壤戰爭結束的第二日,明軍進駐平壤城。 “大哥,我們在城裡搜集合格首級一共是一千二百八十五顆,明軍追殺隊伍一共搜集合格首級三百六十二顆,這些首級加起來一共有一千六百四十七顆。”李如柏戰戰兢兢的向李如鬆匯報這些工作。 “怎麼這麼少?這麼少宋大人會寫信說我的!”李如鬆急躁的吼道。 “首級有被大火燒壞的,有跳城墻摔壞的,有掉河裡無法搜集的等等。這些損耗大約在一萬多。”李如柏小心翼翼回答。 李如柏的統計數據是差不多正確的的。根據中朝史料來看,這一戰倭寇戰死人數有一萬多人。加藤清正第二軍團損失有八千人,小西行長逃出生天收攏殘軍人數六千多人。後世的日本學者估計就是因為這一戰的連鎖反應導致關原合大戰小西行長的敗北。 “大人,不好了,戚家軍與北軍打起來了!”李友升急匆匆向院子裡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