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今天很忙。 中午和福叔接待了張家堡家主張貴。張貴是帶著張家堡全堡子三千多人前來投奔的。 驢駒寨大火燒了韃子圍攻濠州城大軍的糧草,濠州城趁勢夜襲韃子中軍大營,韃子大敗。本來張家堡還在虛與委蛇,夾縫中求生存。 可濠州城大張旗鼓的宣傳,張家堡有內應的事也被韃子偵知,驢駒寨的寨主張謙被韃子一刀砍了,張貴跑的快,躲了起來。 可韃子殘兵借機報復,殺害張家堡留守的三百多男丁,擄走婦孺五百多人。還一把火燒了張家堡。沒辦法,張貴帶著收羅的張家堡子弟兵和驢駒寨剩餘土匪共三千多人前來投奔。 這三千人也沒來清風鎮,隻是暫時在張家堡的廢墟附近安置。隻是沒有住處,沒有糧食,這麼多人這麼多張嘴,濠州城張貴是不願意去的,“黑石寨”還算是有點香火情,張貴是前來求援和投奔的。 這個事情因周林到張家堡找貨而起,張謙賣“驢駒寨”求榮,沒想到最後把自己的小命都搭進去了,韃子的殘忍再一次顯現。張家堡現在遇到困難,周林和“黑石寨”沒有理由不幫。 福叔親自帶人趕著馬車馱著幾十車糧食趕往張家堡,常遇春和徐達湯和花雲還在會議室推演滁州的攻防。周林是被叫來幫他們查缺補漏的。 其實,周林很想告訴他們,滁州能被這樣兩個戰將重視,湯和花雲還有鐵牛這些人的共同參謀,是滁州守城元將的榮幸。 會議室最顯眼的是大大小小的地圖,而今天的主角卻是一角的沙盤,滁州的沙盤。 開始之前,周林還讓文武兩兄弟的阿武背誦了一段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阿武:醉翁亭記宋歐陽修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能文能武這兩兄弟,叫阿文的卻對舞刀弄棒感興趣,給阿武布置的古文背誦絕對可以放心。背誦到這裡,周林叫停了。 周林先給在場的人翻譯了一下古文。 環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穀尤其優美。遠遠望過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 沿著山路走六七裡,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歐陽修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隻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 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托在酒上。 然後周林講起了這個《醉翁亭記》創作的背後故事。 北宋慶歷六年,智仙和尚建亭於瑯琊山,作為遊息的地方,歐陽修登亭於“飲少輒醉”,故取名“醉翁亭記”,並寫下了《醉翁亭記》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文中前麵五個字:“環滁皆山也。”開始歐陽修並不是這樣寫的。 歐陽修寫作有個習慣,文章寫成後貼在自己房間墻上,一邊看一邊修改。這次寫成《醉翁亭記》後,打破習慣,卻貼到大街上征人修改。 有個砍柴的不識字,叫歐陽修讀給他聽。歐陽修讀,瑯琊山東邊有烏龍山,西邊有大豐山,南麵有花山,北麵有白米山。 砍柴的人說:“停”,歐陽修問,“怎麼啦?”砍柴的人說,我上瑯琊山砍柴,看見的四麵都是山,什麼山什麼山根本分不清楚,您寫得太囉嗦了。一語警醒醉翁人,歐陽修認為砍柴人講得有道理,回家後,他把前麵的幾句概括為五個字:“環滁皆山也。” 這個是山野故事,事實是否如此得不到考證。 周林從這個故事引出滁州的多山,然後就轉到沙盤。 這個滁州簡易沙盤是用泥沙和三角旗構成。 這時,周林把阿文就叫上場了。這個滁州沙盤包括前期的實地測量,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城內情報的搜集,標注。都是阿文帶人弄的。 這個地貌的堆積,地物的設置都是阿文反復考證,前出到滁州實地偵察,阿文去的次數已經記不清了,包括周林,鐵牛都秘密潛伏到滁州的附近仔細觀察過。 阿文的前線情報員也隔兩三天有最新的消息傳回。如果有重大的消息比如城內增兵,或者兵力外調,就會有信鴿即時傳回。 阿文首先介紹了方位,就是指北的箭頭,和比例尺。 然後介紹了附近城市的的距離,和兵力部署。特別強調了和州,這個離滁州比較近,兵力有兩萬的大城。不過這個近也有一百五十裡。 不過金陵到滁州也有差不多一百多裡,不過隔著長江,沒有水師,那就是長江天險。 然後就是重頭戲,滁州的兵力部署。滁州有兵六千,分散駐守在東西兩個較場。這裡麵元軍的朝廷精銳是元將也先貼木兒的五百親兵。 徐達湯和花雲是第一次看到滁州的沙盤,沙盤雖然不是第一次見,上次見到還是在準備夜襲驢駒寨時,看到的驢駒寨張家堡的沙盤。 上次情況緊急,沒來得及仔細看,並且驢駒寨張家堡畢竟地方小,又有內應,他們驚奇,也沒往深處想。 現在再次出現一個有快十萬人的大城的詳細地形沙盤,城裡敵軍的詳細部署。怎能不讓它們驚訝。 這種根據實地地形,情報匯總用泥沙堆積出地貌走向,用三角旗標注出兵力部署。 真是上帝視角看世界,其立體感,形象直觀,讓這些天生戰將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脈。
第26章謀劃(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