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向陽村,最不習慣的除了旱廁便是結滿蜘蛛網的房梁了,當然,半夜偶爾聽到老鼠吱吱吱的叫聲也令人毛骨聳然。 看來得寫封信回家,讓家裡給寄頂蚊帳過來,否則這一天天的,怕是要神經衰弱了。 隻是這字跡怎麼辦?原主寫得一手清秀的小楷,而她,寫字從來不看質量,為了快速完成作業,向來寫得張牙舞爪,看來暫時不宜與原主家人聯絡,至少得等她收收性子,把字寫得規範些才行。 看了看旁邊斑駁的白石灰土墻和完全不隔音的木板隔墻,除了暫時忍耐,好像也沒有其它辦法。 這時,木質樓梯處傳來“咚,咚”的腳步聲,隨著“嘎吱”一聲響,門口處傳來李梅盡量壓低的聲音:“小魚姐,你睡了嗎?” “沒呢,剛吃飽,睡不著,你也快上床睡會吧。”來到向陽村後,因為口音的關係,李梅一直叫她小魚姐,其它人也叫她小魚,她反正無所謂,於是就有了一個小魚的昵稱。 “嗯,嗯,我也得抓緊時間睡會,待會咱們還得爬山呢,我可是主力。”李梅關上門,插上插鞘後脫了鞋爬上了右邊的床。 李怡借住的房間就在二樓的樓梯口,裡麵安放了兩張1米2的木架子床,她和李梅一人睡一張。 說起來這個木架子床也算是當地特色,完全是勞動人民應地製宜的智慧結晶,兩把帶靠背的長條凳,中間鋪上木板,村民自己編製的稻草墊子和同樣用稻草編成的席子,再把棉絮、床單、枕頭和被子往上一鋪,這就成了。 除了木板不平整,翻身時會發出“嘎吱”聲和稻草磨擦的聲音之外,這床睡起來感覺還不錯,就跟學校的棕墊床差不多。 向陽村雖然是漢族村,但山背後就有不少彝族村,所以不管是飲食和文化都有些少數民族的影子在,就好像稻草,就被村民們利用得很徹底,除了製作床墊和席子,村民們還會用來編製草帽,甑子蓋,和替代坐椅的草墩,當然,稻草還會被用來喂牛和積糞肥。 草墩很有些民族特色,講究些的人家會用舊衣服和舊床單縫成碎花墊把坐麵包起來,五顏六色的,十分好看,李怡也覺得比硬梆梆的木凳子坐著要舒服些。 向陽村地埋位置不錯,近些年風調雨順的,莊稼收成很好,交完公糧後,分到的糧食足夠吃了,當然,這其中除了穀子外,開荒的山地種的玉米,小麥和紅薯也包括在裡麵。 當地村民總說靠山吃山,山裡麵的野花野果也是食物的主要來源之一,不同於有些地方嚴格的山林管製,在這裡,隻要有本事,山裡的獵物和野花野果都可以取用,這也成了山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 雖然才來了幾天,但李怡也從村民和李梅口中打聽到很多消息,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當地的飲食,許多花和野菜都會被拿來食用,就像下午要去摘的棠梨花和苦刺花一樣,哦,聽說最近還有一種老白花,其實是杜鵑花的一個品種,也可以食用。 歇了一個小時左右的午覺,李梅帶著李怡和弟弟李洋一起進山了,她們今天的目標是黃果箐裡的棠梨花。 向陽村座落在一個小山溝裡,四麵環山,村前一條小河,村後便是黃果箐,據說因為箐裡有棵老黃果樹而得名,黃果箐裡有處小沼澤,裡麵的泉眼常年出水,形成了一條清澈的小溪,一直流經村裡匯向小河,村民們在村後麵挖了畜水池,引入溪水作為向陽村的飲用水和生活用水。 順著小溪一直往裡走便是黃果箐,因為那裡有幾十畝山地,所以村民們修了一條小路,小路依山而行,時不時要穿過小溪,小溪裡有很多大小不一的鵝卵石,清澈的水裡偶爾還能看到沙泥鰍的身影,今天是晴天,陽光透過樹蔭照到水麵上,為小溪注入了勃勃生機。 這時節,小溪兩邊的權木林中,時不時會遇到盛開的小杜鵑花和山茶花,紅色的小杜鵑開得十分妖嬈,和粉紅蓓蕾的山茶花將綠色權木林裝點得格外漂亮。 李怡背著小背籮踩在光滑的石塊上,認真的跟在同樣背著小背籮的李梅身後,她身後跟著李洋,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李洋沒背背籮,手裡拎著一把鐮刀,肩上還挎了一個綠色的軍用水壺。 雖然前後都有人,但李怡心裡還是有些怕怕的,主要是山路兩邊的權木林實在太密了,除了不時傳來幾聲不知名的鳥叫聲和蛙聲蟲鳴之外,感覺整個世界就隻剩下他們三個人,太幽靜了,就像闖入了不為人知的密境,害怕下一刻就會有怪物或者猛獸跳出來,特別是經過一片石崖時,李怡總會擔心石縫裡鉆出一條大蛇,整個人緊張到了極致,甚至有點後悔答應來黃果箐了。 為了緩解壓力,李怡除了跟緊李梅外,隻能不停地和姐弟倆沒話找話,然後在心底默默祈禱三人一路平安。 好在經過半個小時的山路後,終於到達了一片開括的小山穀,那裡有翻好的幾十畝山地,山地旁的小溪邊生長著幾叢龍竹,還有一棵落了葉的老黃果樹,這便是她們此行的目的地黃果箐了。 “小魚姐,快看,那些一棵棵開白色小花的就是棠梨花了,不過我們不要開花的,隻要那些沒開的花骨朵。”李梅指著山地兩旁的矮坡歡快地說道。 “那就是棠梨花啊,看起來不少呢。”李怡心情也變得舒朗起來。 “趕緊走,不要囉哩叭嗦呢。”李洋是個急性子,總覺得這些老娘們兒太麻煩,自顧向山坡走去。 李梅很快就找到了一棵好摘的棠梨花,全部是還沒有盛開的花骨呆,雖然樹冠有點小,不過也夠她們摘好一會了。 “小魚姐,你先摘這枝,你看,這樣把花摘下來就行,桿桿不要,不然炒之前還要揀一回。”李梅示範道。
第2章 黃果箐(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