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輪箭射過,鐵鷂子軍突圍而出,兩側西夏步兵飛奔而下,將宋軍如砍瓜切菜一般收割。 三個兵種輪流作戰,就像一輛永不停歇的戰車,在宋軍陣中滾滾碾過。 戰鬥從早晨日出,一直廝殺到黃昏,西夏三個兵種輪流上陣,輪流休息。宋軍從早到晚一直在戰鬥,水米沒粘牙,有的戰馬都被渴死。劉法見戰局已經不可挽回,在夜色的掩護下悄悄突圍退走。 李霄帶著西夏一品堂一個小隊站在山頂,看著大宋同袍一個個倒下,目中含淚。 這時,一品堂眾人中有人指著劉字帥旗道:“劉法要逃。” 這三年間,李霄在一品堂征戰四方,已經升到了中品司的職位,可以帶隊執行任務,這次聽說劉法將軍再次領兵攻夏,主動請求掌門人讓他出征,領著小隊誅殺劉法。 李霄指揮六人一直跟著帥字旗,來到珠固峽,兩邊都是險峻的高山,隻有中間一條小道。 劉法領著殘部進入峽穀。剛想休息,隻聽四麵殺聲四起,西夏精銳步兵從兩邊殺出,宋軍連忙布陣迎敵。 李霄對六人說:“去,斬帥奪旗。” 七人直撲帥字旗,旗下一人威風凜凜,正是楊淵,一品堂眾人齊上,楊淵苦戰一天,早已疲累不堪,一看七名好手撲上,不禁心中叫苦,勉強提起一口真氣,擺開架勢。 直見七人中最後一人突然加速,身法快捷,在六人身邊一掠而過,長劍瞬時刺出六劍,六人身形一頓,轟然倒地。 楊淵一愣,那人直沖過來,對他說:“我是李霄。” 楊淵頓時心神一鬆,感覺疲累至極,李霄扶住楊淵道:“劉將軍呢?” 楊淵道:“剛還在我身後,現在不知何處去了。” 李霄道:“楊幫主,快隨大家殺出重圍,留得青山在,來日再戰江湖,我去找劉將軍。” 楊淵握住李霄的手:“李兄,劉將軍忠君愛國,可惜被童貫強令出征,以致有今日之敗。如果有可能,你一定要救他。” 李霄道:“你放心,我一定盡我所能。” 李霄抓過一匹無主戰馬,扶楊淵上馬,宋軍合兵一處,沖出穀去。 李霄返回西夏軍中,這時,一陣吶喊聲傳來,剛剛突圍出去的宋軍又返身殺回,左沖右突,勢不可擋。 眾軍一邊沖殺,一邊呼叫:“劉將軍!” 廝殺半晌,終無人應答,宋軍將領再次帶隊,突圍而去。 李霄隨手剝下一個傳令兵的衣甲穿上,矗立在峽穀邊的高山頂上。看著宋軍去而復返,心想:“也許劉將軍已經為國捐軀了。” 明月高懸,清冷的月光照著峽穀,旌旗遍地,到處是宋夏兩國的士兵屍體,無數的刀槍劍戟,散落在一地。西夏大軍已經追隨著突圍的宋軍去了,峽穀中一片寂靜。 忽然一聲馬的嘶鳴聲隱隱傳來。李霄心下一喜,連忙下山,在戰場四處搜尋,奇怪的是山穀中並無戰馬。他找遍整個戰場,一無所獲。心下疑惑:“難道剛剛是我心中所想?並無馬嘶?”正想時,耳邊又清楚的聽到一聲。聲音好像來自地下。 李霄尋聲找過去,隻見路邊樹枝有被踩踏折斷的痕跡。恍然大悟,難道劉將軍戰馬踏空,跌落山崖了?不及細想,連忙尋路小心翼翼的下到山腳,見山腳下臥著一匹戰馬,戰馬壓住一人的右腿。他慢慢走過去,輕聲呼喚:“劉將軍?劉將軍。” 那人見一個西夏兵卒走近,隨手拔出腰間寶劍,就要揮出。李霄後退兩步說道:“在下李霄,三年前曾經闖過將軍帥帳。” 劉法放下寶劍:“原來是你,楊淵幫主說你潛入西夏,必有所圖,不知你的目的是什麼?” 李霄說:“我到西夏是為了找一個人,劉將軍,我先扶你起來。” 李霄去牽馬韁。戰馬悲鳴一聲,劉法說:“估計馬摔傷了。” 李霄一手托住馬鞍,一手拉住劉法,雙手運力,把馬身向上一抬,將劉法將軍從馬下拉出來。 劉法坐在地上,李霄把水和乾糧遞過去,劉法接過,先喝了一陣水,再取過乾糧,慢慢吃起來:“我的雙腿已經斷了,估計難以回到大宋了。” 李霄道:“劉將軍不要說喪氣話,我就算背著你,也要把你背出西夏。” 劉法嘆了一口氣放下乾糧道:“敗軍之將,無顏見我大宋子民,雖出師未捷,但我之忠心,可昭日月。”忽然一指李霄身後喝道:“小兄弟,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小心後麵有人。” 李霄霍然轉身,身後空無一人,急忙回頭,劉法抬起寶劍,已經自刎身亡!李霄強忍淚水,對著劉法拜了三拜。 斬下他的頭顱,草草掩埋了劉法的身體,灑淚而去。 李霄回到西夏軍中,求見晉王察哥,晉王看到劉法的人頭,嘆道:“劉將軍真可以稱為天生神將,我見了他也要退避三舍,沒想到今日既然死在我西夏一個傳令兵手中,你是何人部下,想要什麼封賞?” 李霄回道:“在下是西夏一品堂的中品司李雨肖,僥幸遇到受傷的劉法將軍,才能打敗他,不敢要什麼封賞。”在西夏三年,他已經可以用西夏語流利對答了。 察哥說:“我西夏治軍,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我將稟明皇兄,封你為西夏第一勇士,升為上品司,為今年特品勇士。劉法雖為敵將,我也不忍讓他身首分離,你去將他厚葬,一切用度,由軍中支取。” “謝晉王。”李霄拜謝而退,辦完劉法將軍的身後事,回到一品堂,掌門人忽然召見他。 “李公子,你可知升為我西夏特品武士之後,有兩種獎賞,一是可以選擇一個二品以下的官職,二是可以上靈鷲宮學習一門武功,不知你是想做官,還是想學習一門武功?” 那掌門人道。 李霄道:“在下無心為官,願上靈鷲宮學習一門武功。” “那我們即刻啟程。”掌門人道。 二人打點行裝,非隻一日,來到天山飄渺峰。因為隻有兩人同行,路途寂寞,掌門人約略說了說自己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