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小陸相公(1 / 1)

南宋有仙 陸追潮 4253 字 2024-03-17

王璟山持劍站到趙昺的左斜方,輕聲發問:   “還是說,賜下《小術通曉》的真君,便是著者?”   “劍仙此問,不免叫朕為難。”   趙昺角勾起一抹無奈的微笑。   但在烏雲密布、月色朦朧的夜晚,這微笑顯得格外模糊。   “唉,到底是朕有求於劍仙。作為有求之人,自當額外付出。”   聞言,王璟山心道:   ‘趙昺長期把持《修士常識》,免不了會將其中的情報,作為珍貴的資源對外置換……’   此時,趙昺正巧妙折疊手中的紙錢,將其折成一把掃帚。   “劍仙猜的不錯,真君並非《小術通曉》的著者。”   更確切地說,除了《正道練氣功》,其他四部修真秘籍的編撰者,均另有其人。   “隻因真君是伶道仙人,而《小術通曉》的著者——厝謬【世尊】,卻是一名釋道修士。”   “釋道?是指佛家修士?”   趙昺動作遲鈍了一下,似是在思考如何以最少的語句,解答少年的疑問:   “釋修的理念和行為準則,與這個世界的佛門頗為相似。   “它們都蘊含著四諦與十二因緣的哲理……缺處則在於命道與劫道的神異……   “多的……朕也記不大清。   “總之,真君當年並未在崖山賜下釋道功法,因而這世上並沒有真正的釋修存在,劍仙無需額外關注。”   趙昺含混不清地說完上述話語之後,左手拉寬衣袖,將眼前的餘燼輕輕攏起,仔細地收進了袖袋之中,這才繼續道:   “說回厝謬世尊。   “他雖是《小術通曉》的編撰者,卻鮮少在書中提及自身。朕也是通過《修士常識》,才間接梳理出他的生平。   “從證道【摩訶】至緣滅身死,厝謬世尊享壽至少三千九百五十一載——摩訶之前的歲數不詳。   “生平唯一的嗜好,便是收集各種我養性延命道的法術。   “無論中洲的正道、偏洲的修真百藝,還是極北的魔道、西荒的妖術……他都有所涉獵。   “《小術通曉》便是以這些法術為基礎,精心編撰的首部集大成之作。   “盡管書名為‘通曉’,但厝謬世尊本身擁有天火靈根,對火法有著特殊的偏愛,在命道的加持下,總能輕易地尋找到該類法術。   “這便是《小術通曉》流傳到我界之後,那些難以修煉、威力甚巨的小術,為何大多為火法的緣故。”   講到這裡,趙昺徹底沒了下文,隻專心致誌地以明目訣,檢查土壤中是否有殘留的紙錢灰燼。   王璟山則在愣神之際,將趙昺的一番話,在腦海中反反復復揣摩了許久。   要知道,除了三個月前在仙仁堂內暗室逢燈,他很少有機會接觸與舊日修真界密切相關的信息。   “緣滅身死,究竟是何意?莫非是指壽命已至盡頭?”   趙昺緩緩站起身來,雙手輕拍膝蓋,拂去上麵的泥土,搖頭道:   “釋修者,一旦證得【善逝】之身,理論上便能借助轉世之法,永恒地徘徊於陽世之間,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   “不過是理論上的可能罷了,實際上……”   然而,話及此處,他卻陡然收住了聲音,仿佛無意中觸及了某種禁地。   “扯遠了些,還望劍仙海涵。”   他微微蹙眉,隨即釋然一笑,帶著些許歉意對王璟山說道:   “朕原是要向劍仙展示愛民之心,不料祭拜故人,竟費時久矣。”   趙昺伸手向竹林深處一指。   隨著烏雲漸漸散去,月輪重新露出臉龐,視野內隱約可見一條蜿蜒曲折的小徑,   “劍仙,這邊請。”   ‘雖已明白火法強勢的原因,然趙昺所言,除此之外再無他物……’   王璟山暗自輕嘆一聲,隻能收斂思緒,隨趙昺的腳步向前。   但叫少年意外的是,兩人在竹林中穿行不過片刻,趙昺便表示“我們到了”。   透過並不深沉的黑暗,王璟山凝視前方,隻見一堵高約兩人的院墻,正靜靜地佇立在夜色之中。   他側耳傾聽了一會兒。   從風聲的變化來判斷,整座宅院似乎都處在消音訣的籠罩之下。   ‘如此大範圍的消音訣,加之仍位於保和坊,此地應是另一士修家族的居所。’   王璟山暗自思忖:   ‘趙昺口稱江南士修危及皇權,但在成都之時,他留下的殿前司後手中,卻有留明達這樣的士家子弟……若留家與江南士修並非鐵板一塊,那麼其他士家,想來也有持不同立場者。’   趙昺在附近經過一番搜尋,走到一棵枯萎的竹子下。   他俯下身子,在厚厚的竹葉堆積中摸索,不一會兒,便摸出一根沉重的鐵鏈。   他用力將鐵鏈拉開,一個隱藏的地道入口隨即顯露出來。   見到地道入口被打開,王璟山沒有貿然行動,而是等待趙昺先行下去之後,方才緊跟其後進入其中。   俯身穿行約半炷香後,二人終於抵達出口。   王璟山先是等待趙昺攀上地麵,旋即,他身形一動,劍法“風馳電掣”瞬間施展,身若疾風,勢如閃電,輕盈地降落在小院之內。   他的目的明確而果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破任何潛在的埋伏圈,確保自身安全無虞。   然而,與竹林中的情況如出一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此地依舊平靜無波,未見任何埋伏跡象。   正當王璟山準備進一步探查時,一道陌生的聲音突然從房間內傳來,打破了這寧靜的氛圍:   “雖說防患之心不可無,但劍仙這樣對官家,著實過分了些。”   聲音雖不大,卻清晰可辨地透露出一股沉穩與威嚴。   王璟山眉頭微皺,正欲出聲詢問,卻見那扇雕花木門緩緩向兩側推開。   隨著門扉的開啟,一名身披竹綠色道袍、滿頭銀發的中年男子飄然而出,舉止間流露出不凡的氣度。   男子首先對趙昺行了臣子之禮,畢恭畢敬;   而後轉向王璟山,態度則顯得隨意許多,僅是簡單地拱了拱手。   這微妙的差別待遇,讓王璟山不禁多看了他一眼。   “陸叔,師父他老人家可歇息了?”   趙昺開口詢問,語氣中透露出對這中年男子的尊敬與親近。   “父親以為,劍仙年輕氣盛,許會記恨越州往事,不信官家言辭。”被稱為陸叔的男子淡然一笑,接著說道,   “因此他早已將東西擺放齊整,隻等劍仙大駕光臨查驗。”   聞聽此言,王璟山心中豁然開朗:   ‘能讓趙昺如此恭敬有加,且姓陸的人物,在這仙朝之中,非德高望重的帝師陸秀夫莫屬。’   一想到陸秀夫乃是與文相公齊名,曾共同主持正源變法的真正賢臣,王璟山自覺斂起外放的鋒芒,態度變得極為恭敬,拱手施禮道:   “越州王璟山,見過小陸相公。敢問左相身體可還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