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咄咄怪事(1 / 1)

呂布命魏續率兵,協助李鄒繼續進攻劉偕部的左翼。   與此同時,又令宋憲集合夾道周邊的戟盾兵和弓箭手,依托障墻,擋住劉偕部的前軍。   而他自己,則率騎兵打擊劉偕部的後軍。   魏越見呂布趕到,原本頹廢的心情,一下子又振奮起來了。   這一次,他學聰明了一點。   不再跟那些著火的草車較勁。   而是與呂布合兵一處,對劉偕部的後軍,實施了風箏戰術。   劉偕見三麵受敵,不免有些緊張。   人影綽綽之中,他望見有一人,胯下赤兔馬,手中寶雕弓,攻則疾如閃電,退則奔逸絕塵,知道此人乃飛將呂布,小心臟頓時撲通撲通亂跳起來。   但他仗著人多,依然負隅頑抗。   他與樂就一樣,心中所恃,皆在後衛部隊。   然而,當他回身觀望之時,驚訝之情,與樂就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的後衛部隊,也同樣不見了蹤影。   人一旦沒有了希望,心氣瞬間就會跌到穀底。   劉偕望著紛亂的戰局,心亂如麻,不知道如何是好。   騎兵像狗皮膏藥一樣黏著他的部隊。   打吧,夠不著。   追吧,追不上。   隻能原地結陣防守,不敢有絲毫鬆懈。   可他也知道,這麼相持下去,失敗隻是早晚的事情。   一旦士兵的體力枯竭,神仙也挽救不了他的命運。   幾經思量,他最終選擇了和樂就一樣的道路。   跑吧。   結陣跑。   於是,他變換陣形,率兵從大火燒過的地麵上,瘋狂逃竄,宛如決堤的洪水一般。   呂布見他逃跑時,也弄個了顧頭不顧腚的陣形,心道,夾道西側那邊僥幸跑了個樂就,這個劉偕,絕不能讓他再跑了。   於是,他集合部隊,準備追殲殘敵。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   率兵駐防小山大營的章誑派人傳來了不好的消息。   嶧陽裡的李豐部,出動了。   他兵分兩路,一路劍指小山大營,一路直撲葛嶧山西南峰。   呂布知道,這個李豐是想趁其分身乏術之時,給他來個釜底抽薪。   這一招真是又毒又辣。   要是這兩座山頭都丟了,那要夾道還有什麼用。   他就算把劉偕和樂就都打死,也彌補不了這個損失。   思量再三,他決定率兵回援。   臨行之前,他命魏續、李鄒二人繼續率兵追擊敵軍。   能擴大戰果最好,不能,就及時撤兵回城。   至於宋憲部,則繼續留守夾道四周,保護施工人員的安全,同時督促他們,盡快完工。   回營途中,魏越擔憂道:   “小山大營隻有三百人。   若李豐真的來攻,其兵力必數倍於吾軍,如之奈何?”   呂布道:   “且休焦躁。   待吾觀敵之後,再作定奪。”   騎兵馬快,早於敵軍,先行入營。   呂布帶著魏越等人,策馬上了小山。   山上瞭望塔中的斥候,指著西南方向,道:   “報君侯。   敵兵距此已不足兩裡。   不過,他們停在那邊,已經很長時間了。   不知道什麼原因,一直沒有再往前走。”   呂布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隻見旌旗招展,一眼望不到邊。   在敵軍北麵約一裡處,還有一支騎兵。   騎兵身後,煙塵四起。   一看就知道,那是成廉的部隊。   魏越道:   “君侯,敵軍少說也有兩千多人,吾等當如何?”   呂布沒有作答,隻是麵朝敵軍的方向,一動不動,陷入了沉思。   他看到了一個讓他恐懼的東西:武剛車。   武剛車長約兩丈,寬約一丈四尺,四周和頂蓋都蒙有皮革。   車身四麵甚至還開有射擊孔,藏在車內的弩手可以隱蔽其間,發動攻擊。   此外,車身還綁有長矛或刀劍,足以對付近距離沖擊而來的步騎兵。   若將武剛車首尾相連,結成車陣,內伏弓弩手,那將是所有騎兵的夢魘。   麵對這種陣勢,騎兵無論是騎射還是沖陣,都是找死。   想當年,大將軍衛青在漠北決戰中,就利用武剛車自環為營,成功擋住了匈奴騎兵的攻擊,並最終擊破了單於主力。   要是李豐也給他來這麼一手,那他的並州鐵騎將淪為廢柴,隻能靠步兵硬剛了。   可是靠區區幾百人的丹陽軍,要想取勝,談何容易。   呂布絞盡腦汁,倒是想到了一些破敵之策,可是苦於兵少或沒有相應的武器,都無法解決燃眉之急。   他正無奈之時,魏越忽然一蹦多高,哈哈大笑道:   “君侯快看!   李豐退兵了!”   呂布從沉思中驚醒,定睛一看,李豐的軍隊,前隊變後隊,後隊變前隊,正緩緩撤離。   這可真是大大出乎他的預料。   先前,樂就和劉偕的後衛部隊,就已經莫名其妙地退兵了。   現在,李豐也是如此。   真咄咄怪事。   魏越見他麵露疑惑之色,道:   “君侯,這有什麼想不通的?   彼定是聽聞樂就、劉偕大敗而歸,嚇破了膽子,不敢來了唄。”   呂布道:   “那樂就、劉偕的後衛部隊,無故退兵,又當作何解釋?”   魏越支吾了一下,道:   “這你還不明白嗎?   肯定是後衛部隊看到前軍吃了敗仗,嚇跑了唄。”   呂布笑道:   “要是敵兵這麼容易就被嚇跑了,吾等早就可以縱橫天下了。”   二人正說著,成廉縱馬跑了過來,哈哈大笑道:   “君侯,李豐跑了!”   呂布見他來了,忙問道:   “汝在山下與李豐部對峙良久,可知彼不戰而退,究是何故?”   成廉跳下戰馬,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一鞭子抽飛一朵粉紅色野花,眉飛色舞道:   “君侯,瞧你這話說得。   李豐為何退兵?   當然是被我老成的威名嚇住了唄。   我分兵兩路,一路揚起漫天煙塵,使其不知吾軍之多寡,一路在其周邊一裡處遊弋,時不時縱兵襲擊一番,唬裂其心膽。   彼見吾用兵之妙,不亞孫吳,不走何待?”   魏越見他臉皮之厚,賽過夾道之圍墻,嘿嘿笑道:   “佩服!佩服!   前些日,君侯百騎折千軍,吾已大為震撼。   今汝領百騎,未戰而退五千之敵,較之君侯,更勝一籌。   來日若遇此類眾寡懸殊之戰,則領兵之將,舍汝其誰?”   成廉聽出來了。   魏越這是在挖坑,等他將來往裡跳呢。   他正要反擊,呂布一擺手,笑道:   “不管怎樣,敵兵已退。   此山和夾道可暫保無虞了。   吾料敵不戰而退,定是其營中發生了變故。   至於何種變故,尚不得而知。   然敵兵放棄進攻此山和夾道,必另有圖謀。   吾當回城,謹防其變。   我走後,汝等當謹守各營和夾道,切勿為敵所趁。   騎兵連續征戰,亟待休整。   汝二人留守山中,當分外留意此事,馬要喂好,人要歇足。   袁術誌在滅吾,來日必有大戰。   彼時,騎兵仍為吾等破敵之倚仗,汝等休得敷衍,壞吾大事!”   成廉、魏越齊道: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