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1 / 1)

直到高一的一節語文課上,浪漫多情的美女語文老師,在講課中插入了一段關於武漢大學的描述,她說她有幸去過一次武漢大學,可惜不是在櫻花開放的季節,但即便是這樣,武漢大學依然是很美很美的。究竟怎麼美呢?她是這麼形容的:最差的一個景點,就是“戀愛路”,走上那條路的時候,會看到地麵上用石子組成的一句話“請上戀愛路”,往前走,每走幾步,就會看到地麵上同樣用石子組成的情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或者“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等等,走到盡頭,跟剛走上的時候一樣,出現用石子組成的一句話“請下戀愛路”。   就是語文老師的這番描述,讓武漢大學在寒雪心裡生了根。後來文理分科後,這位語文老師便不再教她。但是新的班級裡麵,有好幾個同學也同樣癡迷武漢大學,甚至有一個同學還在黑板的一側豎著寫上了“我要上武大!”,並在下麵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受這種氛圍的帶動,武漢大學那顆種子迅速地發芽,最主要的推動因素,還是張巍,他也是武漢大學的迷弟之一。   理想,大部分總是會敗給現實的,武漢大學的迷弟迷妹們,都沒有考出足夠自己擇城擇校的分數,有的去復讀,有的去了省內的學校。寒雪和張巍也沒能幸運地一起去武大,寒雪去了武漢七所211中的一所,而張巍,去了很遠的一所學校,是他的第二誌願。   所以武漢,成了寒雪最難以割舍的一個情結。青春年少的時期,她和張巍約定的櫻花樹下漫步、江上遊輪旅行、黃鶴樓的登高遠眺、長江大橋上一起看過往船隻……在高考分數出來的那一瞬間,全部成了煙花泡影,成了一生永遠的遺憾。   對此,張巍總有一種負罪的情緒在,他認為是他對不住寒雪,雖然大學期間他們分手了,但是張巍並沒有放棄對武漢的執念。大三上學期,大家開始準備考研的事情,張巍跟寒雪說他要考財大的研究生,寒雪並不感到震驚,畢竟財大也算是他們讀的那個專業非常對口的學校,但是寒雪對於張巍對武漢的執念,有點驚奇,這麼多年,依然未減。   “暑假我打算去財大附近租個房子,在財大上自習,你覺得怎麼樣?”跟寒雪說了要考財大之後,因為寒雪本身也要考研,兩個人的信息往來漸漸多了起來。臨近暑假的時候,正在圖書館上晚自習的寒雪,收到張巍發來的QQ消息。   “是不是在你們學校比較方便一些,這裡人生地不熟的。”寒雪回復。   “我是想著,去武漢咱倆可以一起自習,反正咱倆學的科目都一樣,還可以互相討論。”   不管張巍真正的意圖是什麼,寒雪覺得必須“自作多情”了,那時她早就跟吳辛在一起了,不方便跟張巍有過多的接觸。   “我暑假打算回家,在家裡學習,不在武漢。”寒雪回復。   “那行吧,我也在我們學校跟室友在一塊算了,不折騰了。”說完這句,寒雪沒有再回,張巍也沒有再發。   之後,張巍和寒雪就極少聯係了。   至於後來發生的一切,到現在,寒雪甚至在想,如果當時自己做了另外一個決定,現在的生活和心情會不會不同?可惜歷史沒有假設,每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選擇,其實,都是關乎我們的一生。可以後悔,但極少改變的可能。   武漢,在寒雪心裡的地位太重要了。   可惜,無人能懂,也無人可說。   劉勝酒桌上的那幾句話,深深地刻在了寒雪的心裡,讓她增添了幾分對劉勝的好感,是知己的那種好感。對於他,寒雪認為是可以一起聊曾經的夢想,聊現在的遺憾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