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國號為唐(1 / 1)

奸宋 腦裡有個洞 4873 字 2024-03-17

一支數百人的隊伍,走在寬大的官道上。   張邦昌坐在四麵敞風的大轎上,指著遠處一座高山點評:   “那座山有龍虎之氣,此乃何山?”   趙九龍鄙視了張邦昌一眼,很會回答:   “龍虎山。”   “龍虎山,不錯,我要到那裡看看。”   太監呂鬆擔心:   “陛下不可,那裡雜草叢生,山路難行,別去冒險。”   張邦昌興致勃勃:   “無妨,隻需帶一二十人輕裝上陣,快去快回。”   “我陪皇上去看看。”   趙九龍帶著二十多人,護著張邦昌向大山走去。   突然,從左右樹林中,冒出一群蒙麵人。   “皇上小心,有刺客。”   這群刺客出去,沒先砍人。一男子興奮大笑:   “張邦昌這奸賊來了,我雷公山義軍,今日要為天下人除奸,給我砍了張奸的腦袋。”   趙九龍的反應夠快,帶著張邦昌慌不擇路,向前方逃去。   其它保護的侍衛,被蒙麵人擋住。   待後麵的援軍趕到時,趙九龍在一山下,坐在一具無頭屍體前放聲悲呼。   “快去向唐相報信,皇上被雷公山的反賊殺了。”   “陛下、陛下駕崩了。”   ……   看到張邦昌的屍體,唐恪很滿意。   屍體腦袋被割掉,渾身是傷,幾乎沒有一處完整的地方。   也隻有最痛恨張邦昌的義軍,才會如此痛下殺手。   趙九龍的表演,還在繼續:   “我和皇上快逃到山頂時,後麵的反賊追來。皇上受驚,從山上摔下來,被反賊殘殺,割下龍頭……”   張邦昌的一個粉絲官員怒斥:   “反賊追來,你們不從後麵的隊伍跑,跑去山上乾嘛?”   趙九龍白了中年官員一眼:   “那時情急,到處都是反賊,哪會想到那些?”   中年官員又質疑:   “那麼多反賊,你為何沒事?”   “不錯,為何單單是皇上被害,趙將軍卻沒事?”   質疑的人不少,唐恪幫腔:   “趙將軍的名聲,在民間一向不錯。可能那些反賊看在這些份上,沒要他的命吧!”   趙九龍在唐恪幾人的幫助下,剛洗脫嫌疑,馬上又建議:   “我大楚國不可一日無君,論其威望,也隻有唐相才有資格稱帝。”   “萬萬不可,”唐恪一臉悲憤:   “皇上才被害,我豈能稱帝?當務之急,是為皇上報仇。我決定,領軍去滅了雷公山的反賊。”   趙九龍暗罵一句,跪下請命。   “唐相,為了大局,你就登基吧!不然,我大楚國恐有分裂之危。報仇的事,我願為唐相分憂。”   梁敬差點破口大罵,他想到的說詞,全被趙九龍搶先。   現在再表現,也隻能屈居第二。   “相爺,事有輕重緩急。隻有你先登基,才能解除當前危機。雷公山那幫反賊?逃不了。”   “不可,”副相呂好問看向張業:   “皇上還有幾個皇子,二皇子才德兼備,可以繼承皇位。”   呂好問一說,張黨紛紛附合,唐恪差點發飆。   趙九龍惡狠狠道:   “二皇子,皇上才遭受如此大難,你還想當皇帝?”   張業驚聲道:   “不、我兄弟幾人都不當皇帝。這皇帝、你們誰愛當誰當。”   張業幾弟兄,沒任何人願為帝,張黨的人呆住。   唐恪大爽,沒再拒絕:   “既然如此,我再推,隻會寒了大家的心。罷了,這皇帝、我當了。”   “拜見皇上。”   這次,梁敬終於搶在趙九龍的前麵喊出。   ……   唐恪臨危受命,聽趙九龍的,決定一切從簡。   決定七天後,舉行登基儀式。   到時,將偽楚國所有的官員,全招到京城來,參加他的登基大典。   因張邦昌的家人配合,唐恪沒為難,賞了座豪宅和若乾銀兩給她們。   她們打著為張邦昌送葬的名號,已離開京城。   皇宮大殿,唐恪正在試穿龍袍。   “幾位愛卿,你們以為,楚國這國號?”   “不吉利,”趙九龍簡直成了搶話王,梁敬幾人望塵莫及。   “前楚國沒出幾個明君,連屈原那種忠臣都自殺,最後亡於秦。”   “現在,先皇半年的皇帝都沒當到,就被人殺死。這國號,得改。”   唐恪哈哈大笑,對趙九龍越來越滿意,簡直是他肚裡的蛔蟲,乾脆直接問趙九龍:   “趙愛卿以為,改什麼國號為好?”   這次趙九龍沒包辦:   “此事、最好皇上自己想。”   “沒事,你說來朕聽聽。”   趙九龍仔細一想:“唐如何?”   “唐朝?”梁敬冷笑:   “趙將軍想為李氏,恢復唐朝江山?”   如此沒文化?趙九龍直搖腦袋:   “唐朝就一定是李氏的?皇上姓唐,以姓為國朝名,古來還從未有過。定能千秋萬代,一統天下。”   “好好好,”唐恪一連說了三個好,可謂滿意之極:   “就聽趙愛卿的,將國號改為唐。”   梁敬幾人氣得牙癢,卻又無可奈何。   趙九龍的話,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的確有幾分道理。   趙九龍再次建議:   “皇上,可派一支兵馬,去清剿雷公山的反賊。”   梁敬難得逮住機會:   “皇上就要登基,這時候派兵去清剿?趙將軍,莫非你有什麼不可告人之秘?”   “梁大人說得是,”唐恪越來越寵信趙九龍,唐衛平也不爽他:   “雷公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我們宜徐徐圖之。”   唐恪怕京城出亂子,招了不少兵馬進京。   兵馬太多,趙九龍怕到時不好控製:   “隻是去逛逛,讓大家看看。就算皇上要登基,也想著為先皇報仇。”   梁敬幾人又妒又恨,這主意太妙。   張邦昌那派的人,許多都不知道內情。   對唐恪稱帝非常不滿。   如果這時候,派些人去,打著為張邦昌報仇的口號。   不但能平息眾怒,還能收買人心。   唐恪則對趙九龍越來越滿意。   “趙愛卿以為,誰可為將?”   趙九龍毛遂自薦:   “臣願領兵前往。”   “我還有許多事,要仰仗趙愛卿。”現在唐恪寧可放梁敬出去,也不會放趙九龍離開。   “重選一將。”   趙九龍暗自鬆了口氣,他真怕唐恪答應下來:   “劉並劉將軍老成持重,絕不會出亂子,可以領軍。”   劉並是唐恪的鐵桿追隨者,趙九龍推薦劉並,梁敬也沒多話。唐恪沒再考慮:   “就讓劉愛卿帶五千兵馬,去雷公山轉轉,梁愛卿隨軍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