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上,隻剩下數千士兵。 今天是唐恪的好日子,大家還算規矩,都在等領導廢話完,回去吃頓大餐。 趙九龍和一些將領登上點將臺,引起陣陣熱議。 “怎麼是殿前軍的趙將軍?唐將軍他們呢?” “大家靜靜,”最關鍵的時刻來臨,趙九龍也很緊張: “告訴大家一個不幸的消息,唐恪已決定,舉國投金。” 眾兵大怒,這次的嘈雜聲更響。 “他為何要如此做?以後,豈不是不能找金狗報仇了?” “那昏君,一上臺就投金,我們不乾了。” 趙九龍稍稍鬆口氣,看來,大家對金國的仇恨仍未消除。 “他還要讓大家編入金軍隊伍中,對付中原同胞、屠殺我們的親人。” 反正這時候造謠也沒人追究,趙九龍將唐恪說得、秦檜都自嘆不如。 同來的將領佩服萬分,眾兵的怒火,被趙九龍幾句話就點燃,大吃一餐的心情沒了。 有些人,甚至大罵唐恪。 趙九龍好不容易,才將大家的聲音壓住。 “唐衛平等人,也要隨唐恪投金國。我們決定,反了他們,重投大宋,與金國戰鬥到底。” “與金國戰鬥到底。” …… 大殿,孟太後聽完匯報,激動道: “趙將軍真乃國之棟梁,此番能和平收復汴京,將軍當為首功。” 趙九龍也沒想到,他的計劃會如此成功。 那些士兵輕鬆被他忽悠,隻有幾百人不願再當兵,已被放還回家。 “當下要盡快派人到各州,控製住那裡的兵馬,以安民心。” 偽楚實占四州一府之地,各地還有些官兵。 這些官兵雖不多,當下他們的兵馬太少,能得點算點。 張邦昌想到一人: “如今汴京已收復,何不將太上皇請來,以定軍心?” “張大人說得是,”這事、孟氏雙手贊成: “十一弟在外麵,一定吃了不少苦。回來,也能少遭些罪。” 趙九龍頭痛,這事可能隻有他不贊成。 他認為,趙宣和的字雖能模仿趙佶,臉肯定不行。 “太後,等會我去問問,希望太上皇能回來。” 難得找到趙佶這麵大旗,趙九龍不敢說出實情。 準備將惡人,拿給趙佶當。 張業提議: “各州縣,多是唐恪的人。何不說服他,讓他寫信說服那些人?” 唐恪被帶進大殿,孟太後親自出馬: “唐恪,你罪大惡極,本該九族盡滅。你若配合我們,讓各地官兵來降,可不誅連九族。” 唐恪哈哈大笑,看向趙九龍: “你們也有急的時候?四州之地,盡是我的人,他們絕不會降你們。” 趙九龍倒不是很擔心,各地雖有守城官將,都是些帶不了頭的人,他們的兵馬也不多。 隻要劉並控製住那五千兵馬,不難讓那些人投降。 “太後這是在給你機會,也是在給他們機會。一旦我們出兵,你們再沒機會了。” “要我說服他們也行,除非?放了我和我家人。” “休要得寸進尺。”孟氏大怒。 唐恪犯的罪太大,就算孟氏,也沒權利免他的罪,頂多不追究他那些親戚的罪。 “唐恪,要是還想為你唐氏一族留後,這是唯一的機會。” 唐恪冷笑:“我都死了,還要唐氏一族留後乾嘛?” 無論如何威脅,唐恪也不答應。 一士兵跑來: “劉將軍那邊出事了。” 趙九龍的運氣沒能延續。 劉並派人帶信給曹宏,讓對方協助控製兵馬。 太倒黴,派去的士兵被梁敬截住。 梁敬大驚,與唐黨眾將商量,趁劉並動手之前,先解決掉他。 可憐的劉並,連泡都沒能冒個,被梁敬等人害死。 還好劉並在軍中的威望高,劉並被害死後,其手下與梁敬等人火拚起來。 最後梁敬雖得勝,隻剩下千多兵馬。 趙九龍的計劃被打亂,他還想盡收偽楚兵馬,再聯係南邊和各地義軍,來這裡助守。 現在他得到的這點兵馬,一旦金軍打來,自保都難,根本等不到那些人來救援。 “他們一定會招集其它州縣兵馬,快派人去那些地方,另招曹將領他們來防守汴京。” 趙九龍顧不得在城內享福,親自帶著一群人,去另幾州搶人。 汴京被收復,許多百姓,從四麵八方聞聲訊趕來。 大街小巷,全是慶祝的聲音。 趙宣和不知從哪裡冒出來,激動得雙眼通紅。 “快帶我進宮。” 趙九龍將劉並的事說出: “梁敬比唐恪更難對付,他一定會去四周招人,向金國求援。” 梁敬招人還不是最麻煩,加上雷公山的五千兵馬,他們現在共有一萬兩千多兵馬。 金國知道這裡的事,一定會派兵前來鎮壓。 他們這點兵馬?又是些雜牌軍?幾乎不可能守得住京城。 “我現在有事,派人帶你進宮。” 趙宣和呆住,臉上的激動沒了。 “現在進宮有什麼用?我也和你一起去跑一趟。” …… 趙九龍的猜測沒錯,隻是比梁敬晚了一步。 梁敬第一時間,派出人到各地招集兵馬。 許州州府衙門,通判範許功拿著信的手在發抖。 “怎麼會這樣?那趙三不是皇上麵前的寵臣?他怎麼會背叛皇上?” 將領王源嘆道: “皇上也被他騙了,此人腳踏兩隻船,其實早就和張邦昌狼狽為奸。” 範許功是唐黨,留下守城,還想著唐恪會給他加官進爵。 “這可如何是好?現在皇上他們落到趙三手裡?我大唐完了。” 這時候還想著新朝?王源白了範許功一眼: “有梁大人在,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我們還沒完。梁大人已派人到金國求援,一旦金國兵馬到來,就是他們的死期。” “如今梁大人已趕去鄭州,範大人,快招集兵馬,隨我去鄭州會合。” 範許功的人還未完全招齊,一士兵來報: “大人,有支軍隊向我們這裡趕來。” …… 現在另幾州,每州最多隻有一千多點守兵。 趙九龍為趕時間,僅帶著兩百騎趕到許州。 趙宣和很不滿: “這點兵,萬一他們不聽?如何自保?” “這倒不擔心,”趙九龍帶的兵雖少,全是騎兵。 並且邵青、寇興等猛將都在。就算勝不了,自保應該沒問題。 “守許州的人,是通判範許功,此人你可認識?” 趙宣和沒讓趙九龍失望: “此人是大觀元年進士,平庸無能,以前隻是一小縣縣令。投偽楚後,才得升官。” 趙九龍愁著眉: “小縣縣令?怕是不認識趙佶的字。” 趙宣和盯了趙九龍一眼: “趙佶的字獨步天下,許多文人紛紛仿之。範許功再怎麼也是個進士,不可能不認識趙佶的字。” 趙九龍升出一點希望: “你仿趙佶,給範許功寫封信。” 趙宣和有點擔心: “範許功那種小人物,會相信趙佶寫信給他?” 趙九龍嘆道: “無論如何,也要賭一賭。實在不信?我們再想其它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