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九龍帶著兩百騎兵臨城下,城門已關閉。 城樓上,王源大喜,指著趙九龍: “他是趙三,範大人,快打開城門,抓住他,大金和梁大人定有重賞。” 範許功沒王源高興: “趙將軍,你來此何為?” 這稱呼有戲,趙九龍裝作一臉麵善: “範大人,我們奉太上皇之令,來此鏟除奸臣。現張邦昌等大人已翻然悔悟,隻剩下範大人了。” “範大人別聽他的,”王源並非普通將領,他是唐恪的侄女婿,對唐恪很是忠心: “他早就和張邦昌勾結,陷害皇上。你要投過去,一定沒好下場。” 趙九龍皺著眉頭: “我們除的是唐恪那些大奸,範大人這樣的忠臣,太上皇也贊賞有加,豈會沒好下場?” “太上皇?”範許功更顯緊張: “太上皇在哪裡?” 趙九龍拿出一封信: “太上皇雖未來,這是太上皇寫給範大人的信。” 王源大笑: “太上皇會贊賞範大人,還親自給範大人寫信?範大人,你相信嗎?” 範許功老臉一紅,他更不相信。 範許功和一些宋官一樣,被抓後,毫不猶豫投了偽楚,明哲保身。 他這樣的小人物,就算趙構記得,也不會將他數上第幾。 趙九龍正想著如何將信送給範許功,寇興拿著一張弓: “將軍將信給我,我給他送去。” 寇興將信綁在箭頭上,在離城樓百多米開外張弓搭箭,一箭射上城樓。 雖沒射中什麼東西,這一手已經相當不錯了,贏得陣陣喝彩聲。 王源還帶著鄙視之色,看過信的範許功驚喜道: “真是太上皇的信,太上皇他肯原諒我了。快快打開城門,迎接趙將軍。” “且慢,”王源看著信: “範大人別被他騙了,說不定,這封信是偽造。天下學太上皇字者甚多?” 範許功很有把握: “我也在學太上皇的字,要是他的字跡都認不出,算是白學了。” 趙九龍大喜,趙宣和連張邦昌孟氏都能騙過,騙範許功小菜一碟。 最重要的是,範許功認得出趙佶的字體。 眼看吊橋就要放下,突然,城樓上的王源撲向範許功,一刀架在範許功頸間。 “都別亂動,否則,我殺了他。” 全呆住,範許功氣得聲音也在發抖: “王源,你想作甚?” 王源的臉也有些扭曲: “下令兵馬出城,抓住趙三,換回皇上他們。到時你就是大大的功臣,遠比投宋更好。” 趙九龍直想罵人,眼看就要成功,居然來這一出? “範大人,萬不可再當罪人。否則,太上皇再不會原諒你。” 趙九龍站著說話腰不疼。範許功要是不怕死,以前也不會投偽楚了。 被王源威脅,頸間劃出一道傷口,再不敢裝傻。 “打開城門。” “不好,範許功被他威脅到了。”趙宣和調轉馬頭: “我們快跑。” 現在跑來得及,趙九龍非常不甘心。 都已成功,範許功那草包,居然被王源挾持住? 寇興一臉無所謂: “不用逃,就他們這些人?來多少死多少。” 趙宣和在馬上急得直跺腳,一千餘人兵馬出城,將他們包圍。 在城樓上的王源哈哈大笑: “趙三,你也有今天?範大人,快下令攻擊,抓住趙三。” 情況緊急,趙九龍將他的鬼爪武器也抄到手中: “範大人,你現在還來得及。下令抓住王源,重投大宋。” 範許功鬱悶道: “趙將軍,我也不想這樣。我要下這命令,保證比王源先死,對不住了。” 範許功大手一抬,一道聲音傳來: “老爺不可。” “夫人,重兒,你們怎麼來了?” 範許功的家人趕到,範夫人哭喊: “老爺以前錯過一次,難道還想錯第二次?張邦昌也能放棄皇位,重投大宋,老爺為何放不下性命?你若死,我來陪你。” “爹爹。”幾個兒女跪下大哭,王源急了: “範大人,別聽她們的。這是好機會,抓住趙三,救出皇上,我保舉大人為宰相。” 範許功已是淚流滿麵,慘然一笑: “我範許功窩囊了一輩子,臨死還能得到太上皇原諒,值了。大家不用管我,抓住王源,投大宋。” 王源還待威脅,範許功抓住他的刀,抹向自己的脖子。 一抹腥血,從範許功頸間流出。 “老爺(爹爹)……” 一群人沖上,將王源砍成肉泥。 趙九龍等人,被這一幕深深震憾到,沒留意範夫人。 範夫人拿著王源的刀,刀上還沾著範許功的血。 “老爺,我來陪你。” 說完,範夫人一刀抹向自己的脖子,倒在範許功身上。 趙宣和嘆道: “真乃節婦,安定後,朝廷當大賞她們。” 趙九龍感觸最深,這麼一個怕死的人,居然也能死得如此轟轟烈烈? 範夫人雖一介女流,完全不輸於男子。 趙九龍在她們屍體前跪下: “範大人範夫人安息,你們的家人,我們會照顧。” …… 趙九龍又開始走下坡運,他收完許州的兵馬, 陸續收了些小縣的官兵,共得到近兩千人。 還想去鄭州,鄭州是大城,兵馬相對多些。 探子來報:“梁敬等人已到鄭州城。現鄭州的兵馬,已有五六千人。” 趙九龍沒敢去鄭州送死,返回汴京,曹宏等人,已帶著眾雷公山的兵馬趕到。 劉關張三人來訪: “大人。你才回來,他們都快打起來了。” 趙九龍懵住:“他們為何要打起來?” 劉祥榮三人以前想招攬趙九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現在已隻能仰望,一心想巴結好他,說出一事。 收復汴京後,老大的位置空缺。 張邦昌的人,推薦張邦昌為老大。 “張大人才是汴京之首,要不是張大人,你們能進城?張大人最有資格帶領大家。” 曹宏的人,推薦曹宏為首。 “曹將軍以前就是禁軍將領,天子親信,又是功臣之後,當為汴京之首,帶領大家除奸賊,抗擊金軍。” 兩邊為些爭論不休,至於趙九龍?也有提到,隻是將他當成二把手人選。 “我們三人擁護大人,隻是官微言輕,爭不過他們。” 趙九龍搖搖頭,人多想法多,這幫人已在想著爭奪勝利果實。 孟氏為此事大傷腦筋,將趙九龍叫去: “趙大人,十一弟怎麼說?” 趙九龍差點將那事忘了,很自然將趙佶當成背鍋俠: “太上皇說:如今汴京形勢很不樂觀,他暫時不願進城。” 孟氏點點頭,開始她還以為大局已定。現在就算趙佶想進城,她也會勸阻。 “將軍能不能派人送太上皇去南邊,沒必要在這裡冒險。” 這事趙九龍不願意,他還想借趙佶的名義,隨時給大家發號施令。 “太上皇說過,他雖不進城,心同大家在一起。他在外麵,同樣可以做些事。” “十一弟終於懂事了,”孟氏很欣慰: “現在張大人和曹將軍的人吵個不停,你去問問十一弟的意思,省得他們再為這些事,影響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