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抓到假使(1 / 1)

奸宋 腦裡有個洞 4700 字 2024-03-17

殘月高升,冷清的墻頭,突然冒出一個蒙麵人頭。   這種事是趙九龍的專業,其它人來反而不放心。   趙九龍讓人在外麵監視半天,最後隻有一個人進出這裡。   初步估計,裡麵的人應該不多。   趙九龍來得正是時候,大廳還亮著燈。   簡直是宋金大團結,不止太上皇的三個使者,金國的三人也在。   六人正在喝酒聊天,滿肚子怨氣。   “媽的,就為五十兩銀子,不知要將我們關到什麼時候?”   “關幾天倒沒什麼,我擔心萬一趙九龍打來,就憑這些人?能抵擋多久?”   趙九龍大喜,除這六人,宅院中隻有一個老頭。   趙九龍踩完點,再次進來時,月已西沉,這次他帶來十幾人。   根本不用耍什麼花招,一群人沖出幾個房間,一陣劈裡啪啦聲傳來後,輕鬆搞定。   張家宅院,六雙眼睛,驚恐看著趙九龍。   “老實交待,是誰讓你們這樣做的?”   這麼多張嘴,誰的嘴硬誰吃虧。都沒用刑,蔣立乖乖招供。   “我們是梁敬大人的侍衛,奉他之令冒充使者。”   “梁敬來了?”趙九龍非常高興。   對方不但狡猾,運氣還很不錯,每次都能逃脫。   “他現在在哪裡?”   趙九龍知道也沒辦法,梁敬住在刺史府。   他得到一個意外的消息。   河間府守將阿爾慶,親率一萬五兵馬打來。   這次金軍一改往日殘暴的性格,比較溫和。   每攻一地,都要事先宣讀金帝的聖旨。   凡願投金的,為官兵百姓都可以。   願為官者,統統官升一級,按不同的等級給予賞銀。   就連沿途百姓,也很少被他們騷擾。   金帝完顏晟聽取幾個手下建議,知道再用以前那套殘暴之法,可能會提前滅國。   下令各地,實施溫和的管理方式。   就算以前殺過金軍的義軍,隻要願投降,也可以既往不咎。   這一手很高明,許多地方的人,還處於金軍的淫威之下。   一個壞人突然變得不壞,比好人變得更好更讓人心服。   所以後世的偽軍才會如此之多。   沿途有幾個地方的官兵投降,比戰死的人更多,   金軍如滾雪球似的,人員不減反升,已有兩萬兵馬。   已快要打到趙州地界。   趙宣和很擔心:   “萬一他們來,我們還未拿下這裡?可能被他們裡應外合。”   趙九龍也擔心這事,他們的大軍,大概還有三天才能到。   估計六七天之內,難擺平這裡。   這麼久,很有可能被金軍打個措手不及。   “傳令:讓馬將軍帶領大軍,去守柏鄉縣。”   趙宣和不解:   “去守那裡乾什麼?”   柏鄉縣是金軍來這裡的必經之路。   “他們想要保糧道,要麼拿下那裡,要麼隻能在那裡對峙。”   ……   梁敬已折服許進明,成為趙州軍的幕後大老板。   在他的英明領導下,局勢已朝他們有利的麵發展。   現在他們除提防義軍,管理好軍隊,坐等金軍到來。   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打破他們的寧靜。   “大人不好了,蔣立他們不見了,這是他們留下的紙條。”   許進明差點氣瘋,趙九龍擄人離去時,還留了張紙條。就算對方不信,也能惡心一下。   “老子不侍候你們了,想用那點銀子買我們自由,沒門。”   許進明第一次對梁敬發火:   “梁大人,這就是你派來乾大事的人?”   “他們絕不會如此,”梁敬很肯定:   “我那些人,都是知根知底的,絕不會做這樣的事,他們很可能已落入別人之手。”   許進明選擇相信梁敬,不要說梁敬,就算他派的人,也不可能如此叛逆。   “這下糟了,萬一他們落到五馬山寨那幫人手裡?”   “隻怕比這還糟,”梁敬一臉凝重:   “很可能是趙九龍乾的。”   許進明驚呆。他已領教到趙九龍的手段,想得夠多:   “這可如何是好?他可能會拿那些人大做文章。就像上次趙用那樣,你那些人,對你忠不忠?”   這種事,趙九龍做得出來。至於忠不忠?梁敬白了許進明一眼:   “那麼幾人,總有些貪生怕死之人。落到趙九龍手裡?誰敢保證他們能守口如瓶?”   許進明沒再廢話:   “給我全城搜索,一定要將他們找到。”   “我們要做兩手準備,”論躲藏逃亡,趙九龍比梁敬更有經驗,梁敬對許進明的人沒信心:   “如今之計,我們隻有先下手為強。”   ……   王胡那邊帶來一個喜訊。   “我已說服吳邦澤,他想見見九爺。”   吳邦澤是許進明軍中的中高層將領,影響遠大於王胡,趙九龍決定親自去見見。   吳邦澤將趙九龍佩服得死去活來。   一早,吳邦澤接到一封趙九龍的信,讓他去某某客棧。   來到客棧後,又有人給吳邦澤一封信,讓他去城外某地。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吳邦澤乾脆連幾個侍衛也不帶,單刀赴會。   終於在相約之地,見到傳說中的趙九龍。   “拜見九爺。”   “吳將軍勿需多禮。”   趙九龍客套話完,獻寶似的,拿出趙宣和的信。   趙宣和在信上什麼都寫了,揭露兩國使者之事,是金國奸人梁敬的奸計。   在信上將吳邦澤吹上天,可與馬擴相提並論。   並將趙州之事,托於吳邦澤。和趙九龍一道,忽悠更多人過來,盡量減少人員損失。   和其它人的反應一樣,吳邦澤雖不認識趙佶的字,很激動,但更多是擔心。   “趙州這幫人,幾乎都是些普通百姓和草莽,怕不認識太上皇的字。萬一他們不信?”   趙九龍早有準備,大手一揮,押來幾人。   “他們是那天的使者?”   “是假使者,”趙九龍已將幾人收拾得服服帖帖,幾人親自證明。   “我們奉梁敬的命令,假冒使者,穩定軍心。”   吳邦澤大喜:   “有他們的證詞,大家再無所疑,我有把握招到不少人過來。”   事到如今,隻能冒些險:   “你將有把握不出賣你之人,招來讓他們親自聽聽。”   吳邦澤的人還未招好,第二天一早,他們又被集合到操場。   也不怕讓人懷疑,又是那一套。   先是讓大家集體大訓練,然後跑來幾個身上有傷的人。   “大人,不好。金國使者被五馬山寨的叛軍襲擊,烏大人他們被叛軍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