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此參加法武大會的勢力當中還有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那就是各地有名望的道門,雖然並不都能做到丁氏一家這樣名冠天下的影響力,可在地方上也是一方大法的存在,而且各個姓氏道門之中關係錯綜復雜,影響力不容小窺。 街上不時走過一群衣著鮮麗,看著像是俗世之人但卻有一股道派氣息,那些就是從各地趕來的道派世家派出來參加法武大會的世家弟子。在法武大會上光彩奪人過後,不僅自身知名度能夠提升,而且也會為所在的道派世家帶來豐厚的影響力,原比結親,聯姻來的還要堅固,所以法武大會也是道門世家增加影響力的一種快捷方式。 隻要有道派世家的人路過,菁菁就會忽而視而不見,又忽而轉頭觀望,表情時而輕鬆時而緊張,臉色之上在擔心、渴望、驚喜和害怕中來回變換。 天樂不知菁菁怎會有如此的表情變化,正想關心之時卻見一和尚站在兩人的飯桌旁。 “兩位施主,歇腳之所皆滿,貧僧可否討擾一方暫歇?” 菁菁本就對佛門中人有所好感,喜笑相迎,邀其一同就坐。 和尚衲衣陳舊,看起來像洗了無數次,都有些發白但卻乾凈,縫線處線頭大小不一,應該是縫補了很多次,而且和尚看起來和藹慈祥,有一種親切感。 天樂上下打量一番,脫口而道:“大師,你是來要吃的嗎?”還不等和尚反應,天樂又說道:“這頓飯我們給了,你走的時候我再給你拿點錢。” 和尚錯愕,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而一旁的菁菁一邊陪笑一邊扯著天樂的衣角,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天樂不知何事,還屁顛屁顛的湊向菁菁,小聲說道:“別給師傅說,他小氣吧啦的,不然又得找我麻煩。” “哈哈哈!”和尚開懷大笑,引得菁菁臉上青紅相間,一腳踩在天樂的腳趾頭,疼著天樂齜牙咧嘴。 “怎麼啦?”天樂以為菁菁是不小心踩到自己,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菁菁臉色所表達的意思。 “大師莫見怪,他山裡來的什麼也不懂,我在這裡賠不是了。” 菁菁尷尬的向和尚賠禮道歉,這讓天樂看不明白,不知他倆鬧的是哪一出? “勿怪勿怪,這小施主雖直言爽語,但也正是他心純念善的表現,越純真的人越有福的,我見兩位正是有福之人。” 這時天樂才明白,原來是自己一時多嘴冒犯了和尚,忙陪不是,“大師對不起,請您原諒我的冒失。” 和尚作揖念佛,“小施主叫我貧僧或是小僧即可。” “你比我還大,我還叫你小僧,哈哈哈……”天樂一時又忘了分寸,相言無禮,還好及時瞥見菁菁的白眼,這才收斂了起來。 和尚不介意,對天樂說道:“佛家清修對物欲已無所求,佛家弟子隻需一日溫飽即可,再者多數出家之廟堂都有田產以做寺廟之用,還有香客捐納的香火,這些都已足夠寺廟的正常運作,即使身無長物還可以以佛之誠信化緣所得,或是為主家做一場極樂法事獲一口水米也可解決溫飽,所以小施主不必為貧僧擔心無錢可食之困。” 天樂聽的認真,頓感和尚善言遂敬佩之,這時腦海裡又閃過一個念頭,說道:”我們所點的菜有肉味,我們同桌而食,肉氣會不會破了大師的戒律,要不我讓小二換素菜上來。” 菁菁也覺得有禮,臉上豁然,天樂見了像是做對了一件天大的事,立時就要喚來小二重新上菜,但是卻被和尚阻止。 “善哉善哉!小施主有此之心,甚喜。佛家之言勿妄,勿語,勿為,佛家弟子‘非想非非想’放可超脫迷界,心無雜物。況且修行靠的是自己,不能因為自身進修而耽誤他人的命運,佛教還有割肉喂鷹之說,怎麼能因自己戒葷而不讓別人吃肉的道理呢?那還怎樣去渡天下蒼生呢?” 菁菁合十回道:“大師德高,我們受教了。” 這時天樂又看了看和尚,奇怪道:”大師,您頭上怎麼沒有疤呢?” 雖有冒犯之意,但和尚始終和氣不怒,還耐心解釋,“修佛在心,心中有佛不必在乎外之模樣。頭上的傷疤乃是以焚身之禮來表達對佛的虔誠,隻有在對佛心動搖或是靠自我念力並不能掌握對佛的恒心之時才會以此烈火焚身之痛來喚醒對佛不動搖的恒心。世間禮佛卻還俗的居士很多,不剃度也沒有疤,他們對佛的禮一點也不低,盡心盡力,雖然生活世俗化但佛心向善,這不正是佛家追求如此世間的樣子嗎?” 天樂在竹屋時聽大師念經多了,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雖有煩,卻也耳濡目染心靜如初,看這和尚似乎很會說的樣子,又問道:“剛剛大師說我們是有福之人,你看看我們是什麼福人?” 和尚看了看天樂,說道:“你是福至禍至。”隨後又撇向菁菁,“你嘛,是禍至福至。” “大師,什麼禍什麼福,您說清楚點,我有點聽不懂,能不能說些明白點的話?” 好尚沒有回話,而是看向菁菁,說道:“我剛才見女施主時而愁容時而期盼,是否是擔心心中所念之事出現,卻又牽掛其中,這才有或遠或近藕斷絲連的情緒出現。” “大師,你還會看相啊!” 菁菁擺了臉色把天樂瞪了回去,又立時換了一副虔誠和善的臉,說道:“正如大師所說,確有一事讓我心神不寧,敢問如果心中所想之事發生,是福是禍?又會是幾時來呢?” “禍不單行,福所必至。如果你心念強烈,那麼近期必至,至於是福是禍,我剛才已經說了,你是禍至福即至。” 和尚說的話天樂聽的雲裡霧裡,臉色略有厭煩之氣,湊向菁菁小聲的問道:“這和尚說話稀裡糊塗,一會兒福一會兒禍的,聽不懂他在說什麼?” “大師的話自有其深意,你聽不懂也不要亂說。”菁菁沒有煩天樂,反而耐著性子安慰一般,看來與佛對話心性也會變得平靜。 不過天樂的回話又再次把菁菁變得犯了怒戒,一副與佛無緣的境地。 “那你說,我們兩人誰是福誰是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