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1)

黃龍鐵匠鋪 夜歸人ONZ 9248 字 2024-03-17

小寒後就進入了臘月,忙碌了一年的農民們都要準備物質過年了。對於大部分家庭,都還是比較期待過年的,尤其是小孩,過年意味著可以放鞭炮、可以穿新衣服新鞋、可以吃好吃的飯菜。可是對於家境貧寒的家庭來講,年關難度。新華家每年都是屬於年關難度的那一戶。   在70年代的中國農村,過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家家戶戶都會提前做好各種準備。在過年前,農村家庭會忙碌地進行各種準備工作。首先是準備年貨,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家庭會提前醃製蔬菜、條件好一點的家庭會醃製肉類,製作臘肉、臘腸等,以備過年食用。這些年貨通常都是家庭自給自足的,因為農村的市場經濟還不夠發達,人們更多地依靠自己種植和加工食物。此外,過年前人們也會趕集采購一些特別的年貨,富裕一點的會采購一些糖果類的,這些都是過年時的特別食品。   大寒之後,鎮上也比往常熱鬧許多,集市上人擠人。楓樹鎮每個月逢一、六趕集。也就是每個月的初一、十一、二十一、初六、十六、二十六趕集,各個村的人們聚集在這條一公裡左右的古街道進行交易。   臘月二十六按說應該是年末最後一個集,但是考慮到人們年底的需求,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還會有一場趕集。這幾天,新華沒去師父那學藝,年末鐵匠鋪基本沒什麼活了,臨近過年一般師父都會提前幾天給徒弟放假。   這天新華和二弟建華跟著父親到鎮上集市,他們去集市不是置辦年貨,而是去姐夫家。前天姐夫付本生提了一斤麵粉和一斤豆腐來家裡辭年,昨天姐姐小雲又提了兩斤白米回家。結果今天大早就有人從鎮上捎話過來說小雲夫妻倆昨晚吵架,姐夫把姐姐給打了,半邊臉都腫了嘴角都是血漬。母親一直心疼小雲,小雲在家做女兒的時候手下麵七個弟弟要照顧,跟著她家裡忙前忙後,嫁人也是胡亂給應下的,聽說這事眼淚就止不住。建華聽說姐姐被人欺負就火冒三丈氣不打一處出,抄起門口的鋤頭就要沖出去,被父親一把拉住:   “老二你給老子站住,你搞清楚狀況了沒有,抄起家夥就去拚命!兩口子過日子打打鬧鬧也難免,你這麼沖動過去把你姐夫給弄出個三長兩短,你讓你姐怎麼辦?”   新華順勢奪下建華手上的鋤頭。他這位二弟脾氣暴躁,除了父親他誰都不服,從小到大在村裡沒少跟其他小孩打架。就算比他高大的他也不怵。建華個頭比新華高出一點,也不算高大,但一身結實,打起架來有股狠勁,出手從不猶豫,往往對方還沒反應過來就被他幾拳給放到了。但是建華有一點好的,就是從不主動惹事,一般也不外理。這跟父親王書求從小的教育有關。父親從小教育他們要知書達理,不管上學多久,讀書多少,首先要做到講道理,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凡事要在一個理字上。按著這個原則,以後在社會上至少不會吃大虧。   按照父親的安排,新華和二弟建華跟著趕往姐夫家。姐夫家在鎮集市的末端,是一間狹長的房間,前房當作門店,中間是作坊和廚房,裡屋是臥室。三人徑直走到中間屋作坊,姐夫付本生正在推磨磨豆子,看到三人進來,低著頭招呼道:   “爸,您怎麼過來了”   “小雲呢?”王書求黑著臉問道。   “在裡屋裡”   此時小雲一個人坐在裡屋打掃衛生,看到父親和兩位弟弟進來,忙放下手中的活,用手遮擋著半邊臉低著頭道:   “爸,馬上過年了家裡事多,你們怎麼過來了?”   “你把手拿開,讓爸看看。”王書求過去把女兒小雲的手拉下來,半邊紅腫的臉馬上印入眼簾,嘴角還有血痂。   建華沖到中間作坊一把掐住付本生的脖子把他頂到墻邊:“說,是怎麼回事,把我姐打成這幅模樣。”,“我姐命苦,原想跟著你能稍微享點福,不是過來受你欺負的,你下次要再敢動他,老子就把你給廢了。”   付本生被建華掐著脖子,喘氣都費勁,結結巴巴的向老丈人求助:   “爸….爸….你讓建華鬆手,聽我解釋…….。”   “建華,把你姐夫給放開”   建華鬆開鐵鉗一般的手,付本生被掐得大嗆了幾個氣,建華惡狠狠地盯了他一眼。   “本生,你來說吧,怎麼回事?”王書求拉著床邊的一把凳子坐下。   原來付本生提著辭年的禮品到老丈人家辭年,第二天王小雲又從家裡量了兩斤白米送回娘家。那時候細糧都精貴著,當天晚上付本生在村裡一本姓家吃喜酒喝多了,回家看到家裡米桶少了不少米,一問才知道老婆偷偷拿著去娘家了。這本也不是什麼大事,付本生平時跟個悶葫蘆一樣話也不多,也沒啥其他不良嗜好,就是好喝酒,但酒量又一般,喝多了就愛發酒瘋,發起酒瘋就像變了個人,就覺得這個世界就老子第一。聽說自己老婆沒跟自己商量就從家裡拿東西回娘家頓時火冒三丈,上去就一個耳光把小雲扇倒在地,好巧不巧邊上一張板凳,嘴角磕到凳子角,把嘴角也給磕破了。小蘭扶著凳子起身不哭也不鬧,他知道自己丈夫的品行,喝了酒就是這副德性。第二天付本生酒醒了,看到妻子紅腫的臉和留著血痂的嘴,才依稀回想起昨天晚上的事情。   “小雲,你沒事吧”,“昨天晚上喝了點酒又犯渾了,你千萬別跟家裡講。你那二弟要曉得了肯定不會放過我”,付本生央求著妻子。   “再說也是事出有因嘛,我說我已經提了東西去辭年了,你怎麼還要提兩斤白米過去。我們家裡也算不上富裕,準備點細糧也都是過年倒是招待客人用的。你提了兩斤回去,我們自己可能就會短缺。”付本生繼續說道。   “本生,我家裡的情況也你也不是不知道。七個弟弟要養活,老七都還沒周歲,每天吃的紅薯拌糠,我大弟新華那年就是糠吃多了肚子脹的拉不出來差點命都沒了。現今雖然新華當學徒了,但還沒有自己的收入,家裡這麼多人,我在娘家隻有年三十晚上每人才吃的上一碗白米飯。現在我跟著你了,我想力所能及地讓家裡過年也稍微體麵點。別人家過年都是想吃好一點,我家裡過年就盼個能吃飽飯。”小雲昨天挨他那個耳光沒哭,但想起自己家裡境況反倒抽泣起來。   “我知道你家裡的情況,但是咱們自家也不富裕嘛,而且你現在既然嫁過來了,就是我們付家的人了。這個事情你起碼要跟我商量吧。”   “是,我是嫁到你們付家,但是我也是王家的女兒,家裡這個情況,我不可能不管。有我一口吃的我不會餓著我家裡的人。你當時過來提親,媒家也把我家裡的情況跟你講清白了的,你能接受這一點我才過門的,你現在又跟我家分這麼清?”   “好好……”,付本生知道妻子性格倔,再說又會吵起來,也不再說什麼,隻是求著妻子別告娘家。   小雲其實也沒打算告娘家,她本性剛烈,也怕家裡擔心。再者看到丈夫這德性心也軟下來了。沒成想早上同村的到鎮上看到她受傷的情況,就給捎話回去了。   “爸,我沒事,本生他也不是真有意要打我,昨天本姓家裡有喜事,多喝了兩杯。”,“他就這德性,我當時也不對,頂撞了他,現在沒事了。”,“馬上過年了,家裡也忙吧,你們還專門跑過來一趟。今年過年東西都置辦了嗎?細糧夠不夠?”   “姐,家裡都好,今年爸參加生產隊掙的工分比往年當教書先生多,加之姐夫的辭年禮,你又提過去的白米,今年家裡能過個好年。”新華答道。   “那就好,那就好。不夠再從我這提點回去,我這裡吃的夠!”。小雲說著看了看丈夫。   “對對,家裡不夠再提點回去。”本生忙接著話。   “不用了,小雲!嫁出的女兒潑出的水,你既然嫁過來了,就要多替夫家著想。但如果受了委屈娘家永遠是你避風的港灣。家裡的事情我都能應付,現在新華、建華都長大了。新華跟著你金城叔學打鐵,過兩年出師了,家裡狀況就會越來越好!”,書求站起身,“好了,你們兩口子沒事就好!夫妻二人要和睦,家和萬事興。新華、建華,我們回去”   今年這個年,新華家確實比往年好,按估算今年至少到年初五都能有飽飯吃,這對他們家來講已經是非常幸福的了。除了有比往年充足的細糧外,還有兩個雞蛋,是父親幫鎮上一朋友寫了份狀子,結果官司打贏了,對方為表感謝送了兩個雞蛋。那個年代吃飽飯都成問題的年代,雞蛋是很珍貴的。按照父親的安排,這兩個雞蛋一個準備年三十晚上打個蛋湯,大家忙了一年算是能嘗點腥味。另一個雞蛋母親則建議煮個水煮蛋給還未滿周歲的老七吃,連殼煮的雞蛋又補鈣營養價值又沒有流失。   這是吃的方麵,穿的方麵,母親幫新華和建華兩人做了一身新衣服,說是新衣服其實根本不算新衣服,講起來大家都還會覺得忌諱。但是麵對物質的極度匱乏,忌諱都成為了一種奢望。這要從大寒那天的事情說起,那天新華因師父交代了要早點過去,於是是母親趕早上山砍柴,母親背著七弟擔完柴下山時,看到山腳下趴著個人,母親忙放下擔子小跑過去。走進看估摸著是一個四十歲左右的男子,趴在草叢旁,臉埋在草堆裡麵。叫喊了幾聲沒動靜,母親用手推了推仍然沒任何反應。於是動手把他翻身過來,才發覺這人已經渾身僵硬,這天寒地凍的,也不知道是凍死的還是餓死的。嚇得她柴都忘記擔,急忙跑回家,書求看到妻子慌張地跑回家,忙問她:   “怎麼啦,慌慌張張的?”   “不得了,死人啦。“   “什麼死人了,你說清楚點“   “我在後山砍完柴下山看到一個人趴在草堆,走進看應該是已經沒氣了”,新華母親心有餘悸地答道。   “你看了是誰沒有?”   “不認識,我也沒太敢仔細看。”   “我去公社找人一起去看下”,說完書求就出門往公社方向走了。   等緩過神來,新華母親又折了回去把柴擔回家,擔到半路她又折回去,走到死人旁慌忙地從死人身上扒下外衣外褲再趕緊往回走。雖然這麼做很不地道甚至有點缺德,但是她轉念一想,人走都走了,何必再浪費東西,能讓他生前的東西再次利用起來方便他人造福他人也是一份功德。這樣一安慰自己,心裡負罪感就小了很多。後來聽說這名死者不是附近村的,具體哪裡的人也不清楚,這件事後來也就不了了之。屍體在公社停放了一個禮拜沒人來認領,幾天後就匆匆火化了。   從死者身上拔下的衣褲,加上家裡的一些碎步,新華母親花了三天時間改了兩套衣服出來。他們家子女多,平時都是老大的衣服穿不了了給老二,老二出不了了給老三穿,有句民間俗話是這樣說的:新老大,舊老二,縫縫補補是老三。這樣依次傳下去,到了老五、老六身上,就是補丁上麵搭補丁。從這一點來講,她這個做母親的確實覺得虧欠幾個小的了。但是沒辦法,隻有這樣才是最節省的方式。要不每年光做衣服的費用他們家就負擔不起。更何況,肚子還填不飽,有塊遮羞的布,盡量不凍著,就將就著過吧。人是很有韌性的,之前覺得難以接受的境況的,真走到那一步也能挺過來。新華還聽父親講起過,山背陳家有戶人家生了十個小孩,冬天沒有衣服穿一家人都躲在被窩,一兩套能防寒的衣服隻供不得不出門的穿。   母親之所以給新華、建華二人做衣服,一是他們身上的衣服已經明顯不合身了,再者他們換下來的舊衣服縫縫補補還可以讓手下的弟弟門接手。所以這個年對新華來講是幸福的,家裡境況正在朝好的方向發展,自己跟著師父學手藝也讓他對未來充滿憧憬。都說新年新氣象,他相信以後會一年更比一年好。   年三十作為農歷年的最後一天,大家做著做後的打掃工作,張燈結彩,貼春聯。燈籠不一定每家都會掛,但是春聯是每家每戶必備的,那時人們都會買些紅紙,然後送到那些毛筆字寫的比較好的又很有學問的人那裡去,請他們代寫。每年村裡的春聯都是王書求寫的,算是義務幫忙,作為村裡的知識分子,他自己也覺得有著這一份義務。幫忙寫了春聯,客氣的就會送個三瓜兩棗表示感謝。每年的除夕那一天也是最熱鬧的,大人們在廚房裡忙著燒飯做菜,小孩們則負責打掃衛生、貼春聯。那時候農村的廚房可不是象現在這樣的,一般的人家都是一進大門就是一座燒柴火的大灶,灶旁邊就是水缸和飯桌,一家人圍著灶臺忙活著好不熱鬧。   除夕的年夜飯也是最讓人期待的,忙碌了一年的人民把對美食所有期待都集中在這一餐。大概到晚上七點左右,搞完衛生貼好春聯,書求就招呼一家人坐下。作為一家之長,王書求每年都會在開飯前對即將過去的一年做一個簡短的總結,並對來年展開暢想,最後以幾句祝福語結束。簡單的儀式後,大家才能開始動筷。   今年對這個貧困的大家庭來講屬於變化的一年,王書求辭了教書先生,小雲出嫁,新華跟著師父學手藝。都說人挪活樹挪死,變才會通,有改變才會帶來希望。飯後母親開始分發壓歲錢。別家可能都是五分,一毛的。但是他們家每人隻能給到一分錢的壓歲錢,雖然錢不多,卻代表著一份寓意和祝福。   壓歲錢,又名壓“祟”錢(“祟”就是不吉利的東西。古人借這個習俗來表達來年不要有任何不吉利的事情發生)。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年。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在除夕夜,母親將用紅紙封好的壓歲錢放在小孩的枕頭底下。放壓歲錢時,母親自會說些祝孩子們平安健康成長之類的話。   那時候還沒有春晚,條件好一點的家庭已經裝上了15瓦的鎢絲燈泡,那會電壓很不穩定,這種鎢絲燈裡麵的鎢絲很容易被燒斷,燒斷後拿著燈泡輕輕搖晃,燒斷的鎢絲可能剛好又搭上了,燈泡又可以繼續亮。新華家一直堅持的用煤油燈,不是覺得鎢絲燈燈不方便,而是,裝電需要錢,電燈又要耗費電費,相比較還是煤油燈性價比高。那時候已經開始流行手電筒了,收音機也漸漸走入普通老百姓家。誰家裡要有一臺半導體收音機的話,就會成為全村羨慕的對象。每天固定時間就會有左鄰右舍聚集到有收音機的家裡收聽外麵的世界,一般也就收聽個半小時,主家就會把收音機關閉,還不忘加一句,“不聽了不聽了,這東西費電著呢!”   年三十晚上,大家都會守歲,俗稱“熬年”。建華一家人圍著火爐聊著天,不到一歲的老七好像也知道今天過年了,安靜地趴在母親背上不吵不鬧,瞪大著雙眼觀察著這個新奇的世界。老六圍著大家時而逗下七弟,時而到父親跟前吵著要抱。老四老五外麵跟著同村小孩放鞭炮。興致高的在年三十晚上會守歲到天亮,也有的零點之前就睡了。不管守歲到幾點,他們這邊都有個習俗,就是在零點之前會放鞭炮把家裡大門關上,俗稱“關財門”,寓意著舊的一年到了盡頭。第二天早上清早又會打開財門放鞭炮迎接財神爺,俗稱“開財門”。   大年初一是最熱鬧的,有的守歲到天亮的很早就開了財門迎財神,所以除夕晚上到初一早上基本都是鞭炮聲不絕於耳。新華昨晚陪著父母守歲到十一點關了財門就上床睡覺了,他上床睡覺的時候弟弟門都已經睡著了,隻有二弟建華頭枕著雙手掙著雙眼似乎在沉思什麼事情。   “老二,怎麼還不睡呢?”新華問道。   “我睡不著”   “怎麼?有心事?”   “哥,你現在已經拜師學藝了,至少有了努力的方向了”,建華沉默了一會開口道,“我以後還不知道乾什麼,我不想以後就這樣跟著父親每天到對上麵朝黃土背朝天的掙工分,重復做著重復的事情,像個機器一樣。”   “我之前也跟你一樣迷茫過,每個人在不同時期都會有不同的迷茫,我記得咱倆小時候那會,父親就經常教我們讀書認字,教我們做人的道理,父親也希望我們能做個讀書人,以後能走出農村邁向更為廣闊的天地”,“可是後來弟弟們出生隨著家裡的境況越來越艱難,我們連學都沒得上了,七八歲就開始跟著母親乾農活,那會我也非常迷茫”,“有次父親帶我上山砍柴,看出我做事興致不高語重心長地跟我說: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人就像一個機器、一把砍柴刀、或者是一顆釘子,是沒有太多選擇的,很多時候都是社會選擇了你,社會需要你是一顆釘子的話你就是一顆釘子死死釘在那,需要你是一把砍柴刀刀時候,就會把你打磨的鋒利用來砍柴。我們要做的就是修煉好自身這塊材料,當需要把你打磨的時候你必須要是一塊好料子。”   “在我們村,你覺得父親可能算個讀書人懂的多跟一般人不一樣,在整個鎮上父親可能是很平庸的,在到咱們縣城,地區,省,甚至整個中國,父親啥也不是。在我們地球,中國現在還屬於貧窮落後的國家。我時常仰望星空,宇宙這麼大,我們地球又是那麼渺小,更何況我們個人。所以我們個人再大的苦惱,在這個宇宙中都是那麼的不值得一提。”   “把眼下的事情最好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就像父親說的,當社會需要你成為一把利劍的時候,你自身要是一塊好鋼。早點睡吧”。說完,新華把被子蒙上沒多久就睡著了,建華聽了大哥這番話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建華心氣高頭腦也靈活,做事有勇氣,有一顆不甘平凡和勇於闖蕩的心,他覺得自己不可能一直呆在農村做苦力活,他向往外麵的世界。新華後來也不知道那晚二弟建華到底睡了沒有,他在劈裡啪啦的鞭炮聲中反倒睡得特別踏實。過去的一年的過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在除夕的這個覺上。   初一,父親早上五點就開了財門,新華睡夢中一直能聽到鞭炮聲,但是自家的鞭炮聲一響他就知道是父親起床開財門了。每年初一開財門都是父親和母親一起,一般放完鞭炮開完財門都會互道一聲“發財發財!”,然後會對新的一年許下願想。鞭炮聲把睡夢中的小孩都鬧醒了,小朋友們穿好衣服起床也都會互道一聲“發財!”,互道一些祝福語。母親已經開始準備“拿財“的團盒。   大年初一洗漱完,一家人會坐一桌“拿財“,所謂“拿財“是個吉稱,就是坐一起吃點花生瓜子紅薯乾,把大年初一吃的這些乾貨比作“財富“所以叫“拿財”。每個人麵前都有一杯茶水,一家之長會一次倒三次茶,每倒一次會說一句吉祥話,然後大家乾杯,再互道祝福。   拿完財母親會把桌上的“財”用袋子裝起收好,這叫聚財,而且年十五都是不能往外倒“財”的。收拾好目前就開始熱飯,初一一整天都是吃除夕的剩菜,有個講究是初一不能動刀,初一動刀不吉利,另外吃往年的剩飯剩菜證明是年年有餘。吃完早餐一家之長就會帶著兒女出門拜年,堂客們就在家裡負責招待來家拜年的客人。年初一大家首先都會到祠堂集合祭拜祖先。一般是由族裡威信的長者牽頭,帶領全村人舉行祭拜儀式。祭拜完祖先,各家就到村裡挨家挨戶拜年。除了兩家鬧矛盾不和睦的,一般每家每戶都會相互拜年。也有的兩家之前有點矛盾的,一方如果想緩解關係,也會趁著初一放下隔閡主動到對方家拜年,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那麼兩家之間的隔閡往往就在互道祝福中間消除了,畢竟大年初一誰都想得個好兆頭。過年其實也是一麵鏡子,反映了很多問題,要看誰家人緣好,就看他家裡坐著喝茶的人多不多,關係不是特別好的一般道一聲祝福寒暄下就會走下一家,隻有親戚或者關係比較要好的才會坐下喝杯茶;要看一家是否富裕,就看他拿出來招待的物質豐盛不豐盛;要看一家禮性好不好,就好初一招待來拜年的人的態度。   小孩們跟著大人挨家挨戶拜完年,口袋裡麵早就塞滿了花生瓜子紅薯乾。大人們拜完年昨晚沒休息好的就回家補覺了,其他的就在關係比較好的家裡坐著聊天。老二建華老三愛華帶著老六振華在祠堂前坪看舞龍舞獅表演,每個公社都有一支舞龍舞獅隊,挑選全公社精乾的青年組成,農活不忙的時候就組織訓練。過年過節以及公社或者各村有什麼重大活動就會邀請過來進行表演。老四喜華和老五保華跟著村裡差不多大小的小朋友一起放鞭炮玩。他們自己已經沒有鞭炮了,每年父親省下一筆經費過年給小孩買鞭炮,不多,就是想讓自己的孩子也能體驗下過年的喜悅。一般他們自己的鞭炮在除夕就放完了。初一這天他們就是看著別人放或者在別人門口撿沒有點燃的遺漏的鞭炮放。他們這個年紀還經常喜歡攀比自己口袋的零食,會相互交流誰家的零食好吃。新華拜完村裡的年就跑去師父家拜年去了,村裡舞龍舞獅以及小孩子門放鞭炮的活動,他都沒有興趣參加了,這個年讓他已經有了一種長大成人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