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1 / 1)

黃龍鐵匠鋪 夜歸人ONZ 12958 字 2024-03-17

清明過後,雨水漸漸多了起來。穀雨時節,迎來了綿綿春雨。穀雨取自“雨生百穀”之意,此時降水明顯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降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穀雨與雨水、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民間在穀雨節氣有摘穀雨茶、走穀雨、祭海、吃春、賞花等習俗。連續的綿綿春雨並沒有影響新華學藝的熱情,這樣的時節,氣溫還沒回暖,外麵下著細雨,和師父在這小鐵匠鋪敲敲打打讓新華感到很是舒適。   學藝也快一年了,新華跟著師父也打製了不少鐵器,但是每次跟師父掄大錘,新華總會感到力不從心。自己又不願意表現出弱小的一麵,就隻能咬牙堅持。每次看師父掄大錘都覺得具有一種特殊的力量美,舒緩的雙臂,輕快的節奏,鏗鏘有力的撞擊聲,鐵錘撞擊燒紅的鐵塊綻放出的鐵花,就像一幅美麗的油畫,讓新華格外羨慕。新華開始隻是認為是自己力量不夠,於是一有空就拿著老二建華的練功石鎖進行加練力量。   相傳石鎖起源於中國唐代軍營,士兵常用石鎖、石擔子等鍛煉身體,後流傳於中國民間,演變為一項集力量、技巧、健身於一體的傳統競技項目。建華這對石鎖就是前幾年跟大哥新華較勁時,特地到石灣村找一名老石匠師傅手工鑿製的。石鎖是用一整塊長方形大石鑿製而成,因石頭材質不同石匠師傅的手藝各異,石鎖的精美程度也不一樣。七八十年代的農村人們普遍尚武,而石鎖又是最方便最便捷也相對最實惠的練功器具。因此很多家裡都會有一到兩把石鎖。也有的家庭請石匠師傅鑿製一對石鎖放家裡鎮宅。   建華看大哥突然發狠鍛煉力量,小時候那種爭強好勝的畫麵突然湧向腦海。   “大哥,怎麼突然想起舉石鎖了。”,“你現在練也來不及了,這對石鎖我已經苦練四五年了,你想短時間趕上我幾乎不可能的。”   “誰說我練石鎖是為了跟你較勁的,在方麵我可沒你這麼強的勝負心。”   “那你怎麼突然想起練這玩意,每天在金城叔拿掄大錘還不夠累的,回來還得加練?”   “別說了,我就是跟師父掄錘的時候,總是力不從心。我估摸著還是自己手臂力量不夠,想自己私下把力量練上去”   “大哥不是我說你,你平時不練,現在臨時抱佛腳,難哦。”,“再說你現在不至於弱成這幅樣子吧,一個小小的錘子都掄不好,小時候你揍我那會的力氣都哪去了。”   “建華,你是沒去打過鐵,掄大錘還真不是那麼輕鬆。別看它是小小一個鐵錘,掄幾下十幾下是沒什麼感覺,讓你掄幾百下上千下就沒那麼容易了,加上不是光掄起來砸下去就可以了,必須跟上師父的指引錘的位置,落錘要準要狠,這是其一。還必須要跟著師父指引錘的節奏,時而需要重錘,時而需要快節奏,這又是更加不容易。這樣一個動作你重復上千、幾千遍,在這樣一個強度下你的動作就會變形,落錘就沒那麼準,節奏就更加混亂了,該重的時候下不了力道,該快的時候跟不上節奏,這就是掄大錘的難處所在。你沒打過鐵,跟你講這些你也不明白。”   “大哥,你哄誰呢,掄個大錘被你說的這麼復雜。下次有空我跟你去掄一次。一百斤的石鎖在我手上跟玩試的,我就不信一個幾斤重的鐵錘有什麼難掄的。別到時金城叔看上我的天份,把我納入門下,把你這個榆木疙瘩逐出師門了。哈哈哈——————”   建華調侃一番新華後就出門去了,最近建華經常神出鬼沒,也不知道在做什麼,神神秘秘的。新華被他這麼一調侃也沒往心裡去,仍然吃力地練習著舉石鎖。   快要臨近農忙,鐵匠鋪接了外生產隊一批打製鋤頭訂單。鋤頭,是一種我國傳統的長柄農具,其刀身平薄而橫裝,收獲、挖穴、作壟、耕墾、蓋土、築除草、碎土、中耕、培土作業皆可使用,屬於萬用農具,是農人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使用時以兩手握柄,做回轉沖擊運動。其構造、形狀、重量等,依地方依土質而異。   新華作為學徒仍然配合著師父,燒火爐、拉風箱、掄大錘。因為最近自己有針對性地加強了力量的鍛煉,掄起大錘時能明顯感覺要輕鬆一些。可是一旦掄上一段時間,自己還是會跟錘跟不準節奏也跟不上點。掄到後麵自己越發心煩意亂,節奏就完全被打亂了。   “錘子落點不對,跟著我的指引錘來。”,“錘子力道不夠,沒吃飯嗎?”,“節奏再快一點,這麼慢燒紅的鐵都涼了”。金城注意到了新華心態的變化,這時故意再激一激他,想拉爆他的心態,這叫置之死地而後生,是金城慣用的伎倆。   被師父這麼一激,新華咬緊牙關奮力想達到師父要求的力度和速度。這樣又掄了大概幾百下他感覺手已經完全不聽使喚了,整個身體越來越僵硬。看到就要撐不下去的新華,師父金城放下了指引錘。新華得以喘一口長氣,整個身體就癱坐在地板上。金城把剛打製還是半成型的鋤頭塊放到炭灰上,防止鐵塊過快降溫,從口袋掏出卷煙,自己卷起了旱煙。不管是手藝人還是農作者,歇氣的時候卷一根旱煙是他們最好的休息和放鬆的方式。   “新華娃,跟著我也快一年了。這大錘不好掄吧。當初那會還是你嚷嚷著要快點跟我一起掄捶,我讓你師娘上手你還不樂意,現在感覺怎麼樣?”,金城卷好旱煙,在火爐上將旱煙點燃吧嗒吧嗒抽了兩口。   “師父!我自己真沒用,學了快一年了,連大錘都掄不好”,新華懊惱地低著頭。   “我可能不是乾一塊的料吧,師父”,新華躊躇了半天把自己心中的疑惑道了出來。   “這麼快就懷疑自己了?剛進門那會的誌氣都到哪裡去了,就被這麼個小錘子個錘沒了嗎?如果你這麼容易就被打垮了,那你可能就真不適合做這一行。鐵匠這一行的苦,你還沒真正嘗試到哩!”   “師父,不是我這麼輕易被打垮,也不是我想輕易認輸,我實在是沒轍了。為了掄好大錘,我最近每天早上天沒亮就提前一個小時起床,晚上家裡忙完我又抽空,拿著建華那對練功石鎖進行手臂力量訓練。手臂力量上去了還是能感覺有點效果,開始掄錘那會明顯感覺輕鬆一些,但掄到後麵,強度一上來,我仍然會力不從心。”,“師父,我真的努力嘗試過了,是不是我真的沒這個天份,吃不了祖師爺的這碗飯。”   新華的問題金城早就看在眼裡,之所以一直沒指出來,是因為作為一名手藝人必須經過足夠的磨練才能打通任督二脈。而幫他打通任督二脈的時間點的把握也很重要。早了沒有效果,遲了可能會壓折掉。選在今天這個時機指點下徒弟也是金城經過深思熟慮做下的決定。   “新華娃,不管是拜師學藝,還是以後工作生活,遇到挫折,都要保持足夠的韌性。很多時候困難會迎麵而來也會很快就被你拋之腦後,也有的困難會一直粘著你,不放過你。這個時候你自己不能亂了陣腳,首先要保持冷靜,直麵問題和困難。要保持堅韌,有的時候,不是問題有多難,而是你一時亂了陣腳看不清解決困難的路。還有的困難是你自身能力難以解決的,這個時候就需要你足夠堅韌,跟困難去熬。人總能熬出頭的,你要相信這句話。上天不會把一個人憋死,除非他自己放棄了自己。”   “咱再回到掄大錘這件事,我其實老早就發現了你的問題所在,之所以一直沒有給你指出來,一是想磨練磨練你的心智,一是想看看你麵對困難的堅韌程度。咱們手藝人必須要經過足夠的磨練才能有所成就。就像唐僧西天取經,九九八十一難,一難都不能少,少了一難都取不到真經。”   “掄大錘是打鐵手藝的一項關鍵技術,要掌握好這項技巧需要一定的經驗和技巧。掄大錘的技巧離不開正確的姿勢和動作。你在掄錘時,要保持身體平衡穩定,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稍微外展。雙手握住大錘柄,保持手臂放鬆,肩膀自然下沉。下蹲身體,蓄勢待發,然後向上用力掄動大錘,將其砸向鐵塊。”   “要注意力的集中和用力力道的掌握。在打鐵時,要集中注意力,確保準確瞄準鐵塊的位置。同時,要掌握好用力的程度,不可過輕或過重。過輕的力量無法將鐵塊打造成想要的形狀,而過重的力量則容易導致鐵塊變形或破壞。要注意節奏和力量的配合。打鐵掄大錘需要有一定的節奏感,不可過快或過慢。過快的節奏容易導致失控,而過慢的節奏則會影響效率。同時,要根據鐵塊的硬度和形狀來調整用力的大小和方式,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要合理利用力點和角度。在打鐵時,要找準合適的力點,以確保力量的傳遞和集中。同時,要掌握好打鐵的角度,以便將力量有效地轉化為對鐵塊的作用力。合理利用力點和角度,可以提高打鐵的效率和質量。另外用力要穩,不穩就會飄,一飄動作就會變形。另外動作要和自己的呼吸頻率保持一致,這個感覺跟你拉手風箱是一樣的。順著自己的呼吸頻率你會發現發力就會順暢很多,要不然你就老會覺得胸口好像堵得慌。”   “在實際操作中,還應注意安全問題。打鐵掄大錘需要一定的力量和速度,因此要注意安全距離和防護措施。確保周圍沒有其他人員或物品,以免造成傷害或損壞。總的來說,打鐵掄大錘是一項需要經驗和技巧的鐵藝技術。掌握好正確的姿勢和動作,集中注意力,掌握用力的程度和節奏,合理利用力點和角度,以及注意安全問題,都是打鐵掄大錘的關鍵。隻有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和實踐,才能熟練掌握這項技巧,並將其應用到實際的鐵藝製作中。”   “這些要點告訴與你,你一時半會不一定能完全接受並理解。這些動作要領需要你平時慢慢去悟。總之,掄大錘雖然是件體力活,但是不是單用蠻力就可以做好的,當然力量也是很關鍵的一個因素。強大的力量加上科學的姿勢以及專注力和節奏感,才能把這個看似簡單的體力活給乾好”   新華聽師父說了這麼一大通,首先心理上的疙瘩已經消除了大半,人最怕的就是自我否定,找回自我認可後,就會感覺到豁然開朗。然後再跟著師父所講的動作要領自己嘗試著發力,確實感覺大不一樣。   經師父這麼一說教,他也終於理會了師父為什麼之前不教他,就是讓他自己先摸索嘗試,到處碰壁甚至到否定自己的時候,再把訣竅奧妙告訴自己,這就有一種醍醐灌頂之感,就像修煉武功的過程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脈。   掄錘這塊的功夫被師父打通了任督二脈之後,新華也就不覺得配合師父掄大錘是一件吃力的事情了。在自己的大錘的敲擊下,燒紅的鐵塊也更加容易鍛打成想要的形狀。   師徒二人將這批次的鋤頭打製好之後,鐵匠鋪暫時又得到了短暫的清閑。   春季雨水天,連續幾天都是春雨綿綿,山上的筍子也慢慢冒出了尖。山筍子是廣大農村人們最喜歡的一道菜,獲取方式也容易,沒有額外的成本,且味道鮮美爽口,製作方式也多樣。可水煮可清炒亦可以涼拌,吃不完的,就曬成筍乾。因此也成為人們餐桌上格外受歡迎的一道菜,尤其是在那個食物緊缺的年代。   春雷滾滾,春雨綿綿,每逢清明過後,穀雨時節,是野生小山筍瘋長的季節。小山筍吸收著春天的雨露陽光,從土地裡冒出地麵,在山間都能見著小山筍的身姿。清晨的大山薄霧還沒完全吹散,潮濕的空氣中彌漫著大山散發的誘人清香,讓人格外覺得心神暢爽。   忽晴忽雨的天氣,讓小山筍更加容易破土而出,村裡人知道扯山筍的季節來了。山筍漫山都有,但作為這個季節最受歡迎的做菜食材,附近山上的筍子基本長一紮就被扯一紮。但是在楓林鎮靠西邊的一座大山腹地,那有一大片野竹林,地勢陡峭,是扯山筍的好去處。一般幾個小孩子去那扯山筍,家裡大人一般放心,就拿山魈背人的故事嚇小孩子。不過筍子山的誘惑實在太大了,艷蘭早已按耐不住要去西邊山坳扯山筍的心,這天躲過大人的眼光,帶上一個大布袋,約著新華哥朝筍子山進發。   新華和艷蘭沿著蜿蜒崎嶇的山路上行,陡峭的地方必須新華拉著艷蘭才上得去,隨著一步步攀登,靜靜的山林頓時活躍起來,路旁的小鳥從身邊驚飛,“狗婆蛇”不時穿過山道。經過近1個小時的爬行,他們終於倒了目的地——筍子山。艷蘭興奮地朝著山穀喊:“喂,我們來了。”   那真是一片神奇的山林,青鬱鬱的竹海望不到邊,一陣山風吹來,竹枝隨風擺動,景色美不勝收。新華和艷蘭分頭鉆進竹林,開始扯竹筍。富饒的大山長滿了小竹筍,大的有拇指粗,小的如鉛筆桿,頂著筍葉,長的、短的,東一個,西一個躲在長草叢中、荊棘叢裡,向陽的山坡最多。   艷蘭急不可待的鉆進山林,山林棘刺叢生,扯筍子時常常被棘刺掛住,手上腳上到處是紅紅的掛痕,衣服褲子也被掛爛。   “艷蘭,你悠著點,沒人跟你搶。劃破了衣服不值當,劃傷了皮膚更加遭罪哦!“   “沒辦法咯,我是看到這遍地的筍子滿心歡喜,就有點小激動”,艷蘭不好意思的回道。   扯山筍子是一件非常有趣且有成就感的事情。當你貓下腰發現一個個山筍破土而出,你內心是滿懷歡喜的。彎下腰去扯的時候,發現體型健碩的山筍,你會更加驚喜,甚至會扯出來跟同伴攀比,看誰扯的筍子又長又大。看著自己的籃子或者袋子漸漸豐滿,內心的那種滿足感又會油然而生。   春天的天善變,有時上山時還是晴朗的,進山後就下起大雨。沒扯一會,天就淅瀝淅瀝下起了雨,新華和艷蘭不得已暫時停止扯筍,找了一片茂密的竹林躲了進去,竹叢枝葉扶疏,為他們能擋點風遮點雨。艷蘭衣服在扯筍子的時候就被露水沾濕了現在又淋了點雨,加之山裡的風一吹,冷的打了個哆嗦。躲進竹林後,也就有意無意的緊挨著新華。新華趕緊脫下自己的外衣裹在艷蘭身上。   “新華哥,我還是有點冷,你再挨我緊一點”   新華又把身子往艷蘭這邊靠了靠。   “新華哥,你用手抱著我把,這樣我們都暖和點”   “額——”,新華猶豫了一小會,攝手攝腳地伸出手,艷蘭就勢靠到了他懷裡。他慢慢的緊緊抱住艷蘭,少女特有的體香侵入心脾,讓新華突然覺得有點恍惚。   新華和艷蘭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在他心目中艷蘭就像他的親妹妹一般。但隨著年紀的增長,青春期的到來,給他們二人之間帶來了一種朦朧的羞澀感。以前一些無拘無束的親昵動作,現在就會覺得有點別扭甚至有點躁動不安。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會對異性產生一種愛慕、喜歡的心理,這種心理就像一個青蘋果羞澀又帶著點甜味。這種情感作為雙方當事人,他們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這種情感能帶給他們歡樂同時也會帶來些許煩惱。他們兩人緊緊擁抱著感受著彼此的體溫和心跳,彼此享受著這份純真的感情。   青梅竹馬的愛情,是一種充滿純真和美好的感覺。兩個人從小一起長大,共同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培養了深厚的感情,也體會了相互扶持的溫暖和力量。他們彼此之間充滿了默契和信任,就像是兩個靈魂相互依托,永遠不會孤獨。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關係也逐漸轉變為愛情。小小的暗戀開始慢慢轉變為坦誠的表白,他們在彼此的心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當一方遇到困難時,另一方總會義無反顧地前來支持和鼓勵。   “新華哥,這樣靠著就不冷了,你冷不冷?”   “我不冷,有你靠在懷裡,暖和著哩。”   “多希望咱們可以就這樣一直相互依靠著,相伴到永遠永遠。”   永遠是多久是多遠新華從來不敢想,能想的都是眼前的生活與茍且。他從來都沒有仔細想過他們兩個人的未來會怎麼樣,一直以來他都把艷蘭當作自己的親妹妹,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春的懵懂,他感覺兩個人已經不能單純的以兄妹看待了。但到底應該如何看待他們之間的關係,或者說應該如何處理他們以後的關係,新華卻很迷茫。   春天的雨水來的快去的也快,等雨稍微小一點,他們又繼續轉進竹林,沒多長功夫,他們兩扯的小山筍子,布袋已經裝不下了。於是乎把袋子捆綁好後打道回府。   上山容易下山難,扛著比自己體重輕不了多少的筍子,新華有點艱難卻又高興地走在回家的羊腸小道上,艷蘭跟在後麵時不時搭把手。   累並快樂著是他們這次出來扯山筍子當時最真實寫照。回家的路上,餓了摘野果吃,渴了喝口山泉水,一路上歡歌笑語,雖然天氣仍然陰沉著感覺隨時可能再下雨,但是卻感覺到生活充滿了陽光。   翻過一道道山,淌過一條條溪,日暮時分,兩人終於平安到家。   扯回來的鮮竹筍散在院中,老三愛華、老四喜華、老五保華都湊過來一起剝殼,老七興華撅著小屁股高興地在筍堆裡翻弄,他們還把筍殼做成各種玩具,剝下來的筍殼可以做成傘或寶塔,也可以做成一個簡易的口哨。   看到自己的孩子們置身這充滿活力的場麵,父母們樂開了花。盡管日月拮據,辛勞疲憊,小小竹筍也能拂去心頭的愁苦,帶來希望與力量。   扯筍是歡快的,但是其實剝筍就是件有點令人煩憂的事情了。俗話說:一籮筍三籮殼,有人吃沒得人剝。小孩子湊過來主要還是圖個樂,真正剝筍還得看大人們的。初級剝筍者一般是就這筍子外殼一層一層地剝,而真正的高手就是把筍子揪在手上繞幾個小圈圈殼直接就去了,細皮嫩生的小竹筍也就出來了。這種剝法不僅快捷而且剝的還乾凈,隻是對手法的要求比較高,一是要熟練掌握動作要領,而是要注意力道。力道稍微大一點細皮嫩生的小竹筍就會斷成兩截。   白白的筍肉剝好了,或水煮或清炒或涼拌,吃不完的,就曬成筍乾。陽光裡的農家小院,簸箕裡曬著的竹筍,是歲月中常見的水墨丹青。   扯山筍也就穀雨前後一個月左右,再往後就到立夏時節,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東南方,太陽黃經達45°。歷書:“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時至立夏,萬物繁茂。立夏後,日照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立夏這天家家戶戶會用白水煮雞蛋,俗稱立夏蛋。立夏蛋,滿街甩,鬥蛋通常是小孩子們的遊戲。要用熟雞蛋,一般是用白水帶殼煮的囫圇蛋(蛋殼不能破損),經冷水浸過,然後裝在用彩色絲線或絨線編成的網兜裡,讓孩子掛在脖子上。鬥蛋的規則挺簡單,說白了就是“比比誰的蛋殼硬”:大家各自手持雞蛋,尖者為頭,圓處為尾,蛋頭撞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鬥過去,鬥破了殼的,認輸,輸了的要把破碎的雞蛋作為戰利品交給勝利者。鬥到最後留下的那個鬥不破的小強,被尊為“蛋王”。至於為什麼要鬥蛋,民間的說法是:“立夏胸掛蛋,小人疰夏難”,也有說“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癥狀,患者多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子尤易疰夏。   新華印象中隻有在自己四歲那年,母親為其煮過立夏蛋,之前年紀太小了不會鬥蛋,之後弟弟們多起來家裡越來越拮據,家裡在溫飽線上徘徊自然沒有條件再去鬥蛋。今年家裡條件有所好轉,前不久滿強哥隊上一把鋤頭鋤箍眼裂開了,是新華幫著修復的,滿強哥過來取鋤頭的時候帶了兩個雞蛋過來,要說滿強這個會為人處事,不僅做事滴水不漏,還總不會讓對方覺得吃虧。   拿著這兩個雞蛋新華就計劃著在立夏這天讓母親煮著給五弟去鬥蛋,家裡的小孩能去參加鬥蛋,也是向大家展現他們家的一種新的氣象,也讓弟弟他們能在同齡人當中挺直了腰板。而不要再像他和建華小時候,什麼活動都隻能看著同村其他小夥伴們參與而自己隻能在旁邊羨慕的觀望。   這天一大早母親就煮好了兩個雞蛋,因為多年沒有參加鬥蛋活動,家裡找不到裝蛋的網兜,還是母親用舊毛衣拆下的一些毛線臨時編製了一個網兜。網兜做好母親把煮好的立夏蛋裝進去掛在老五脖子上。老五保華帶著裝有兩個立夏蛋的網兜出門去了,老四喜華跟在後麵,兩兄弟就像出征的戰士昂首挺胸氣宇軒昂。   此時的禾坪已經聚集了一波小孩,大家三五成群自發的組好隊,擁擠的人群中間露出了一個個樂開了花的笑臉。有的小孩過來的路上雞蛋就被磕碰碎了,這時候已經禁不住食物的“誘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保華湊進一撥人群,拿起胸前的雞蛋迎著人群中人們胸前的雞蛋就猛的撞上去,“砰。。”,大夥被這突如其來的碰撞給愣了一兩秒,聽到這清脆的碰撞聲,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一方的雞蛋被擊碎了。保華依然昂首挺胸一副自信滿滿成竹在胸的樣子。等對方緩過神來檢查自己的雞蛋,才發現自己的雞蛋已經被擊碎。對方哇的一聲就哭了起來,指著保華道:“你耍賴,趁別人不注意搞偷襲”   保華一臉不屑地看著對方:“你不知道兵法有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鬥蛋就跟打仗一個道理,願賭服輸。”   書求作為村裡的知識分子,經常給小孩們講書,他的這些孩子尤其喜歡聽他講三國。所以保華從小就對這些戰爭謀略有所聽聞。   按照鬥蛋規矩,失敗的一方把被鬥碎的雞蛋作為戰利品上繳給勝利的一方,盡管心中不情願,但既然過來參與鬥蛋活動就要接受遊戲的規矩。   看到保華意氣風發的樣子,被擊敗的一個同伴站出來要挑戰保華,保華一個跨步上去對著對方胸口雞蛋就是精準的一擊,又是砰的一聲,保華看都不看自己的雞蛋,仍是一副誌在必得的神情。對方低頭一看自己雞蛋已經裂開了一個口子。   “你怎麼又不講規矩,我都還沒準備好!”   “兵貴神速,打仗誰還等你準備好才開戰的。”說著一把從對方胸前奪走了雞蛋。   憑借著出手果斷勇猛,保華又陸續擊敗了幾個對手。站在旁邊的喜華都看傻了眼。   “老五,你之前沒參加過鬥蛋,第一次就出手不凡啊,還得是母親煮的雞蛋皮實。”   “四哥,我之前雖然沒參加過鬥蛋,但是每一年的鬥蛋我都會觀戰,觀戰了多年我漸漸摸索出了鬥蛋的一個現象,一般主動出擊的,勝率往往會大一些,有句話怎麼講的,叫狹路相逢勇者勝。”   聽保華這麼一講,喜華才恍然大悟,同時對自己這位五弟不得不刮目相看。保華跟建華性格有點相似,都是大開大合,有勇有謀。   保華憑借這老練的手法和勇猛的戰鬥作風,贏了六個雞蛋,雖然自己的雞蛋最後敗下陣來,喜華覺得懊惱不已,但是他自己一點都不懊惱,勝敗乃兵家常事。   “四哥,勝敗都是常有的事,老天爺不可能讓我們一直贏下去的,能贏一次就夠本了,贏兩次就是賺到,何況我們現在贏了六個雞蛋了。”   帶著贏回來的六個雞蛋,二人歡喜的回到家中,把雞蛋交給母親。母親沒想到他們兩個出去還能贏這麼幾個雞蛋回來。   “你們出息了,你大哥給你們準備兩個雞蛋,隻是想讓你們參與下鬥蛋活動感受下節日的氛圍,沒成想你們還能收獲幾個雞蛋回來,今天過立夏節,剛好六個雞蛋,喜華保華你們把雞蛋分給弟兄們,一起過個節,吃了立夏蛋,祛病保平安。”   隨著夏日的來臨,氣溫逐漸升高,大家退去了厚厚的棉衣,紛紛換上了短衣短褲,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路邊的小草和新長出來的樹枝被火熱的陽光烤得都耷拉著腦袋,鐵匠鋪也迎來了一年最難受的時刻。   炎炎夏日,即使是坐著不動,我們也依然會覺得燥熱。當今社會人們常調侃道“到了夏天,我的命就是空調給的”,這句話也道出了我們忍受不了炎熱夏日的心聲。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這麼一些匠人,他們憑借著我們難以想象的毅力,炎炎夏日頂著滾滾熱浪,圍著火爐,堅守著這份傳統的手藝。“六月爐邊鐵匠,臘月江上漁翁”形象的表現出了打鐵匠的艱辛與堅韌。   夏日的清晨,天剛鎢絲亮,就能聽到“叮當旦當”的打鐵聲。這“叮當旦當”的打鐵聲中,伴著苦楝樹上不停嘶鳴的蟬聲,構成了鄉村夏日特有的協奏曲。   高溫天氣也隻有抓住清晨這一兩個小時好乾活,打鐵鋪裡的風箱拉得“謔謔”地響,火子在風箱的強力吹拉下,爐火被燒得旺旺的,金城打著赤膊,流著大汗,鐵鉗伸進旺旺的爐火中,把燒得鐵紅的鐵塊夾起,放到鐵墩上,用鐵錘進行鍛打。   印象中的鐵匠都是些光胴胴,鐵砧邊灒出的鐵屑火星兒亂飛,他們情願用肉皮去抵擋,也不願燒壞了衣服。鐵匠的皮膚都油浸浸得發亮,汗水流出,經爐火炙烤,皮質就一層層加厚。新華作為新手學徒還沒退去新手的稚嫩,而區分一名學徒是否稚嫩隻要看他能否光著膀子毫無顧忌的輪開大錘。新華跟著師父窩在這悶熱的鐵匠鋪渾身就沒乾過,擦汗的毛巾擰了一次又一次汗水。   “新華娃,跟你說了多次了,把衣服脫掉,會涼快很多,你看你這身衣服一直都是濕透的,捂著對皮膚不好”   新華瞅了瞅師父黝黑發亮的皮膚上布滿著被打鐵花灼傷的斑斑點點,猶豫不決。   “你別看我這些被灼傷的斑點,總比燒壞衣服強,男子漢身上帶著傷疤更有男人味,你師娘就喜歡我這樣的。哈哈——”,“再者夏天太熱了,你身上裹著這塊濕噠噠的布能舒服嗎?”   被師父這麼一講,新華終於邁開了這一步,把濕漉漉的衣服給脫掉。還別說,光著膀子屋內的熱浪襲來都能感覺到一絲絲清涼,這是汗水揮發臨時帶走的熱量。   一個鐵匠鋪如果沒有學徒,鐵匠就隻能一個人在作坊裡打鐵,煩悶、枯燥,連個講話的人都沒有,特別考驗一個人的毅力和耐力。有個學徒作伴就不同,兩個人閑扯幾句,師父時不時拿徒弟開涮,又會平添一份樂趣。看到新華脫掉衣服光著膀子的樣子,金城內心暗笑了一聲,新華終於脫去了這份稚嫩了。   簡短的玩笑後,師徒二人又投入了緊張的鍛打中,金城左手用鐵鉗夾起通紅的鐵塊,右手掄主錘,新華掄長中捶,也叫“探錘”,就是輔助鍛打的作用。主錘打一下,探錘的人立馬打一下,師徒兩人現在已經能配合默契,隻有兩人配合默契打鐵聲打得才有節奏有韻律。   金城憑著經驗不斷翻動鐵料,使之變方、變圓、變長、變扁、變彎、變尖等等,打出自己要打的器具。如果是打利器,則要在刀口處嵌進鋼去,把鋼打得和鐵完成融合在一起,磨出來的利口處鋒芒畢露。打出的菜刀必須鋒利堅硬,切肉宰骨頭都不會刃口,用好久都不用研磨刀口。如果是鏟、鍘、鋤、鐮刀等,則碰上石頭都絲毫不影響其刃,農人用起來得心應手才是好器具。   隻要與生活有關的鐵製器皿,金城都能用他的經驗和智慧把它們打出來,小到門插、門環、刨子、銼子、小刀、鍋鏟、鐵鉗等等,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大到鐵耙、犁耙、板刀等等。打好的器具,還要把它用兩塊很大很重的鐵夾夾住固定好,用鋼銼一點一點銼平磨好,讓鐵器表麵平滑光亮。   銼平銼亮後的器具,還要用鐵印在器具的某個角上用鐵錘敲上自己鐵器的專屬字號。字號,相當於現在的品牌。起字號是有講究的,字號要好認好記,一般是起自己名字中的一個字來作為字號,如“清”字號、“華”字號、“和”字號、“士”字號等等。但如果有人用了這個字號,就不能再用了,隻能另取一個,每個鐵匠都有自己特定的字號,是不能混淆的。   金城的鐵匠鋪在黃龍縣也算小有名氣,他的字號取的是“金”,一是取的他名字的一個字,另一層意思即使取“金木水火土”中金屬的含義。   字號的作用主要是用來區分鐵匠的產品,如果有返修的器具,看一下字號,鐵匠就知道是自己打的,就會二話不說重新把它修好。同時如果器具使用反響特別好,人家就會尋找這個字號的鐵匠鋪來買。質量好的話,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會在民間傳開來,這樣,鐵匠的生意自然就打開來了。   可以說,一個字號代表了一個鐵匠鋪的商業形象,良好的銷路,是一個鐵匠鋪生命力的所在。鐵器質量的好壞,完全與鐵匠的悟力與做工精細有關。曾經有學徒見師傅的鐵器售賣得特別好,就認為師傅沒把絕招教給他。某日請師傅大餐一頓後,向師傅請教絕招,師傅頷首一笑,慢慢而道:“燒紅了的鐵,不要用手去拿!”一時成為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