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鋒芒畢露(1 / 1)

吳顯看到下麵打的火熱自己也是心潮澎湃,手也是癢了起來,他穿上皮甲,左持盾牌,右拿長槍,腳踩馬蹬騎上馬匹,向下方沖去。   吳顯這麼做自然是有著自己的底氣本來原身的武力值就不底,再加上也許是穿越帶來的效應致使這具身體的恢復力與力量都比原來大了兩倍都不止,在經過韓佑幾人的一戰後更是像打開了某個開關一樣,吳顯現在已經完美了掌握這具身體,他感覺就算自己去參加奧運會的話一定會拿很多金牌。   二是說到底在這個時代如果主帥想讓士兵完全聽命自己的話,不光是主帥的威望與足夠的錢糧,主帥的武力也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吳顯站在馬上觀望了一會兒發現那些倭寇大部分已經死亡除了僅有一小部分溜掉外,如今還活躍在場上的是由倭寇首領組成的十一人小隊。   吳顯發現這個狀況之後吹了一個特別的口哨,原本剛想上前絞殺的護衛隊聽到口哨後便在周邊徘徊著,而吳顯猛地一夾馬腹便騎著馬向那十一人沖去,而趙德幾人則跟在吳顯後麵。   沒過一會兒,吳顯騎著馬就來到了那十一名倭寇麵前,他也不廢話右手長槍做出沖鋒狀的前刺去,雖然說倭寇大多都興奉武士道到什麼的,把那些武士刀吹得神乎奇跡,但是在戰場上用武士刀的倭寇死樣都極其難看。   於是基本上腦子沒問題的倭寇上戰場帶的都是長槍或者短刀之類的就比如吳顯麵前這群倭寇拿的也都是長槍或者刀,同樣吳顯也是看見他們沒有人一個拿弓或者弩無法遠程威脅自己才敢一人沖陣。   吳顯向他們向去,一手拿這馬繩靈活地控製馬的方向,避免馬背,馬腹倭寇伸出的武器刺到,右手靈活地揮動著那桿長槍,輕輕的往左右兩下一甩就有兩名倭寇當場被刺破胸膛如破布一般被吳顯利用動能加成甩出去老遠。   由於吳顯畢竟是第一次沖陣所以馬速控製的不是很好導致速度太快了,在僅擊殺了兩個人之後吳顯就捅穿了那十一人倭寇組成的陣營,在隊末的最後一人向吳顯沖來把長槍往前一頂似乎想先把吳顯的坐騎給捅穿,而吳顯怎麼又會讓倭寇得趁,猛地一拽韁繩戰馬前半部分的身體變騰空而起。   待倭寇的長槍刺空之後,吳顯又猛地一夾馬腹,戰馬的前蹄再狠狠地落下隻聽得啪嘰一聲倭寇的腦中就裂成了兩半,留出了許多黃白之物。   這匹戰馬吳顯也是喜歡的緊,自然不想再讓它再冒險,稱其他幾名倭寇還沒反應過來,吳顯翻身下馬對馬兒吹了個口哨,那匹頗通靈性的戰馬便往一邊跑去。   而這時剩下的九名倭寇見圍在周邊的其他人沒有向前的意思,雖然搞不清狀況但還是結成陣,慢慢的向吳顯推進。   吳顯活動了一下四肢軀乾,調整了一下盾牌與長槍的位置便向前沖去,吳顯為了靈活性沒有披上重甲,但是護心鏡與鎖子甲還有牛皮甲還是穿著的,其盾牌與武器也是用上好的精鐵打造而成。   或許是這些倭寇因為打慣了沒有銀響的大明沿海衛所兵以至於認為大明所致的兵器都是脆弱的很,前兩名站在前麵的倭寇見吳澤沖來一前一後包圍了吳澤,同時揮刀向下砍向吳澤。   而吳顯調整一下站位用背後堅硬的牛皮甲擋住背後倭寇的攻擊,正前方用盾牌頂住,吳顯背後的倭寇其手中的刀刃在砍入牛皮甲一點點後便卡在其中,費了好大勁好不容易拔出來後就發現刀上多了幾個豁口,而吳澤的牛皮甲上僅多了一道小小的口子,前麵的倭寇更慘手中的鋼刀往吳顯的盾牌上砍去後,盾牌隻是多了一道白點,而其手中的鋼刀直接是碎斷成了兩截。   吳顯氣息如常,持盾的左手向前一個發力,前麵的倭寇一個踉蹌向後退去,雖然後麵也穩住了身形但這個距離正好到了吳顯長槍的攻擊範圍之內,吳顯右手的肌肉瞬間緊繃向前一甩,一道破空聲之後,前麵倭寇上的脖子就多了一條細細的紅線,鮮血不斷的從傷口中流出來,倭寇倒在地上不斷的痛苦掙紮著。   吳顯緊盯後續逼過來的倭寇,手上動作不停,一個回馬槍正中後麵那個倭寇的腦門,手腕一甩,長槍便從從倭寇腦子中鉆出,吳顯全身微蹲將臉大部分藏在盾牌之後隻流出雙眼用來觀察,右手彎曲把長槍架在盾牌右邊,全身氣勢宏厚宛如一副百戰老兵的模樣,正在前行的倭寇被吳澤動作一唬,其中一個滿頭大汗的倭寇見狀下意識的後退幾步。   頭左右觀看似乎在找到逃生的路徑,而吳顯抓住這個機會,如同投標簽一樣將長槍投擲出去,那倭寇那脆弱的鎧甲根本擋不住這萬鈞之力鎧甲連帶著身體被輕鬆地被擊穿。   吳顯則不緊不慢地從腰間抽出短刀,由於武器換了自然也就換了戰鬥的風格,吳顯將盾牌微微放下,步伐左右慢速橫跳著,再尋找著機會,而十一個倭寇僅過了五分鐘不到就被吳顯殺的隻剩五個人。   而對麵的五名倭寇陣腳大亂,倭寇首領見手下如此這般難堪,隻能憤怒得向他們吼著,好在吳顯穿越前學過一點日文大概聽懂了其中的意思,倭寇首領讓他們繼續向前進攻,他覺得吳顯已經體力耗盡,而其手下的其他倭寇礙於首領的威嚴隻能四個人硬著頭皮的兩兩一組,一前一後,一左一右向吳顯逼去。   吳顯見此情景不屑的一笑,若那名倭寇首領一起上的話對麵還能增加點氣勢,自己對上五個人還真有點難辦,但如今這場麵的話隻需要各個擊破就可以了。   吳顯不退反進,向右邊一組快速的沖去,而右邊的兩名倭寇見狀隻能做出防守狀。然而當吳顯即將跟右邊那兩名倭寇短兵相接時,其腳下一瞪方向一轉,迅速地向左前方刺去。   由於四個倭寇兩兩分組,前後位置也不是平行的,這就給了吳顯機會,那兩名倭寇本身見吳顯往右邊沖去便放鬆了警惕,暗自慶幸著,如今見吳顯沖來陳腳大亂,其中一人見狀便是直接撒腿就跳。   而另外一人見吳顯沖到臉上,隻能匆忙的出刀,吳顯不慌不忙地用盾牌頂住功勢,右手用短刀向其腰間揮砍,那名倭寇的鋼刀卡在盾牌之中又見吳顯的攻擊襲來,隻能雙手放開砍刀。   此舉救了那名倭寇一命,但並不能改變什麼,因為吳顯見倭寇雙手放開鋼刀之後,功勢由橫向揮砍改成向上砍去,鋒利的短刀迅速的劃破血肉,倭寇右手小臂以外被砍斷鮮血不止,吳顯又往前一踹並沒有管那名倭寇,畢竟如此大的出血量已經是沒救了。   吳顯把盾牌從左手取下,一個轉圈順勢將盾牌從向後扔去,正好命中從身後準備偷襲吳顯的兩名倭寇,那兩名倭寇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鼻血四濺,雙手捂臉,吳顯向前噗嗤兩刀又幫他們抹了脖子。   吳顯又向前走了一點正好走到那裡被他用長槍貫穿身體的倭寇屍體旁,把長槍拔出瞄準那個臨陣脫逃的倭寇,瞄準其頭部,幾瞬之後那名倭寇連喊聲都沒有發出就渾身癱軟的倒在地上,跟別的倭寇相比也算是比較痛快的死法了。   倭寇首領見狀也逃不出去了隻能大吼著向吳顯沖來,吳顯改成雙手持刀,待那倭寇首領跑進自己十五米內時從腰間掏出一個改良後的火槍,然後對著倭寇說道:“大人,時代變了.....”   砰的一聲,由吳顯改良過後的黑火藥所發出的威力十分強勁,鐵製的彈丸瞬間就穿過了倭寇首領的腦袋,十分鐘不到的時間,吳顯就擊殺了十一名倭寇,但吳顯對此還是仍不滿意,他感受了一下自己的體力竟然消耗了有三分之一那麼多,而且自己的打法也太費武器了,看來還是要再多加磨練才行。   而旁邊的趙德則是震驚無比,他知道少爺如今武藝精進,但沒想到這麼厲害,雖然這件事情自己也能辦到並且能比吳顯辦得更好,但考慮到吳顯的年齡,趙德還是對於吳顯佩服得很。   吳顯身邊的家將與護衛隊見吳顯完事後也向其稟告戰果,此戰斬首倭寇首級九十三人,土匪二百餘人,已方無一人死亡,僅有三人受到輕傷,吳顯揮了揮手對他們說道:“把那些倭寇連腦袋一起割下,至於土匪的話就割耳朵吧,弄完之後送到知府裡,對了送之前記得提前打個招呼不要嚇到人家......”   (三天後京城乾清宮內)   五十八歲對現代人來說隻是剛過中年而已,但對古代人尤其是明朝皇帝來說五十八歲已經算是高壽了,畢竟大明皇帝容融於水,在位四十八年的萬歷皇帝,終於也是馬上就要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雖然萬歷因國本之爭已經有三十年不上朝但有時還是會處理政務的,不過隨著年齡的增大,疾病纏身,再加上腿疾,這處理任務的次數與效率也是越來越少,越來越低,不過近些時日萬歷的精力好了很多,好像又回到了年輕的時候也開始處理些近日拖延的政務。   萬歷他也知道自己是屬於回光返照活不了多久了,其實按照吳顯的觀念,萬歷他吃了幾十年重金屬藥丸還能活到58歲,如果不吃那些丸子的話,活到個七十歲應該也是沒有問題的......   在處理了一會兒政務之後,萬歷皇帝發現了一則揭帖(非官方的上書方式),他眉頭一挑頗為好奇地打開閱讀了起來,他發現這揭帖是一個叫吳顯的杭州府年輕舉人寫的,萬歷對此人稍微有點印象,畢竟當初一門三舉人並且一個比一個年輕的,在京城中是傳得沸沸揚揚的自己也有略有耳聞。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自己的身體給點勁說不定再過幾個月就能看到此人上殿視了,萬歷看完這則揭帖之後閉目許久,輕笑道:“有意思。”   在些揭帖中吳顯用一個意氣書生的口氣描繪了,不久前,有一夥倭寇聯合土匪進攻杭州府,而沿路衛所不戰而逃,杭州府世家躲避不出,任由百姓受到殘害,自己也算頗有家資臨時召集了幾千青壯跟倭寇大戰,苦戰許久之後斬首三百,終把倭寇趕下海。   但當自己拿到倭寇人頭打算跟官府換點賞銀補償那些受災的百姓時,卻被其告知備倭營在山東要讓自己去山東拿賞,並且叫囂著那些倭寇搶劫一番後自會退去,吳顯乾的是蠢事,一氣之下跟那位官吏毆打起來,還好知府跟自己父親是世交,又看在自己年輕並且馬上就要參加進士大考,便放過了自己,讓自己在家讀書三月。   於是他一氣之下便上了這一封揭帖,請求皇帝為自己做主,並且在信中痛罵其江南其他世家不作為,若皇帝肯給自己一批兵馬隻需數月便可使倭寇平息,便是遠征遼東也是義不容辭。   吳顯在寫這揭帖的時完全是照著一個覺得自己為國建功立業,而被冤枉受委屈的一介書生的口吻寫的,其中對皇帝特有的崇拜頗符合法家思想,對江南世家倒是扁低的很,萬歷本想的這不過是一個普通書生的發牢騷之物本想扔掉。   但一想到那些江南世家的口吻,自己當初爭國本也是自己跟世家的沖突,又想了想那可能會走自己前麵的病殃殃的兒子,長孫朱由校稍微靠譜一點外,其弟朱由檢,又完全是一個讀書讀傻的人,萬一朱由校出了什麼意外無子,朱由檢繼位豈不是要被那些齊楚浙黨與東林黨耍著玩兒?   同樣吳顯在揭帖處指出的世家勢力過大,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衛所兵丁根本毫無戰力,萬歷皇帝其實早都看出了這一點,但他知道這一動便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在自己醒悟時張居正、戚繼光以及其他一些將領都已隱退,或者被自己親手處死,早已無力回天,錯過了最佳的改變時機。   不過如今萬歷皇帝頗有意思的看著這揭帖似乎有那麼一絲變局,萬歷皇帝覺得他憑借一千沒有訓練過的民兵就能打勝倭寇,並且能斬首三百說明其治軍有點實力,而揭帖中盡是些對世家的報怨之語說明敵視世家再加上二十歲之前就考上了舉人,而其文風雖然不成熟但文筆老練各種典故也是信手捏來,想必進土也是易如反掌之舉,如此一來到是可以利用一二。   畢竟哪個皇帝不希望能掌有兵權,如今這些世家是不會再讓皇帝拿上兵權了,但如果是個讀書人的話,哪怕政見不一多少還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既然如此......他又想著江南沿海倭寇確實已知襲擾許久,若是這人真的能解決的話或許史書上還會記上一筆是他把吳顯提拔的.....   於是他叫了貼身太監對他說道:“擬旨,杭州府學生吳顯救國心切,其心可嘉,雖已是舉人,但其功名不夠無法擔任要職,不過其議尚可,自今日起,於杭州府設立江南備倭營,總管江南剿倭之事,並時刻準備支援遼東,其下可控七衛,每衛1500人,總計,10500人,總部可設1000人,共計11500人,其官員品級如同山東備倭營,待此子進土之後便可擔任江南備倭營指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