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章 聚變工程實驗堆進程加快(1 / 1)

距離采訪已經過了幾天,但國際合作會議才剛剛提上日程。   這幾天裡,國際間,共享常溫超導材料的製造方法與應用授權成為了備受矚目的話題。   提出要求的國家說的好像有理有據,中國是ITER計劃(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的參與國之一。   參與該計劃的各國應當共享各自在聚變能領域研究的技術、經驗和資源,以推動聚變能技術的發展和實現聚變能在未來的商業應用。   而常溫超導材料作為可控核聚變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中國應當將其共享。   實際上,在之前的環流三號取得成果後,就有外國媒體喊話中國:“事關可持續能源的未來發展,必須要共享技術!”   而中國也確實將環流三號麵向全球開放,這是泱泱大國的氣度與自信。   可這次情況不一樣,常溫超導材料除了在核聚變領域起著重要作用。   在包括但不限於:電力輸送、醫療領域、磁懸浮領域、能源存儲等方麵都不可或缺,甚至於是帶來革命性的變革。   因此,中國提出了舉辦一場科學會議,邀請各國代表來華討論,協調其中的利益糾紛問題。   收到消息後,ITER計劃參與國全員出動,一些大型科技公司也提交了與會申請。   作為常溫超導材料的研製者,李天弈三人同樣被邀請參與會議旁聽。   除了各國代表外,還有水果公司CEO、遙遙領先創始人等芯片和科技領域的大佬們。   雖說目前常溫超導材料還不能普及,但相對應的研發工作已經可以開展了。   對於這些商業巨頭們來說,一步慢步步慢,搶占先機尤為重要,等到真正全麵應用的那一天再來開發,黃花菜都涼了。   看到這陣仗,李天弈向兩人低聲道:“這來的都是大人物啊。”   說話間,他又看到了一位熟人,科學狂人馬思克。   會議開始後,先展示了一段LT-14的測試錄像,接著就是各國代表間的唇槍舌劍。   主要爭論點在於能否公開其製造方法,使用授權這方麵,他們也都清楚,沒有足夠的利益是談不下來的。   喋喋不休的爭執之後,我國會議代表總算是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法,可以公開LT-14的製造方法,並且允許ITER計劃的各參與國在聚變實驗相關領域無償使用。   但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也需要按照國際熱核試驗堆的方式,由參與國共同承建,所需材料在一年內必須交付完成。   這既是要求,也是底線,各國代表在與本國的領導層溝通之後,同意了這個條件。   在ITER項目上,已經有些讓人失望了,項目進度一拖再拖,從計劃的2016年開機到推遲到2025年啟動實驗,到2022年時,又發現了問題,導致一直到現在,點火時間也不能確定下來。   而中國現在缺的不再是技術,是材料,有了足夠的材料之後,原定2035年建設完成的CFETR將會大大提前,甚至能在ITER完成試驗也說不定,畢竟中國速度從未讓人失望過。   完成會議後,各方都得償所願,我方代表又單獨接見了其他一些想要獲得使用授權的企業,具體的談判內容李天弈不知道,但想必能夠賓主盡歡。   之後的重心就在聚變工程實驗堆上,有了充足的材料來源後,建設進度節節攀升,與此同時,更換了新的超導材料的托卡馬克裝置也都開始了新一輪的放電試驗。   除了負責常溫超導材料的大量製備以滿足實驗需求外,李天弈又開展了第一壁材料的優化工作。   畢竟他就是搞材料出名的,繼續讓他搞材料也更讓人放心,之所以沒弄中子屏蔽層,是因為最近有了新的科研成果,已經有團隊在做這項工作了。   春去秋來,又是大半年。   “天弈,我們得諾獎了!”田玉拿著手機興奮的喊道。   在研製出常溫超導材料時,盧行圖就讓他參與諾獎物理學獎的提名,如果說之前的高溫超導材料是有可能獲獎,那麼常溫超導材料提名後獲獎基本上就是板上釘釘。   李天弈拒絕了以個人的方式提名,選擇與田玉和盧行圖一起,作為團隊參與提名。   此時已經是十月金秋,這九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已經先後獲得了青年科學獎、科學探索獎等一係列獎項,但聽聞諾獎的消息,仍是感覺心潮澎湃。   這段時間,他們完成了第一壁材料的優化工作,一種新型的鎢基合金,相比於鉬和鈹,有效的提升了耐熱性和耐輻射性的上限。   各種材料的更新已經完成,EAST在更換完配置後,新的放電實驗即將開始。   “老師,緊張嗎?”   看著盧行圖一臉忐忑的樣子,李天弈不禁調侃道。   見李天弈仍是嬉皮笑臉的模樣,盧行圖一臉嚴肅。   “廢話,這次把目前最先進的技術與材料都用上了,要是還達不到點火標準,對眾多科研人員該是多麼沉重的打擊。”   “而且美國去年就已經實現了可控核聚變的凈能量增益,我們已經落後了一些,這次實驗,是能否實現反超的關鍵,你說我能不緊張嗎?”   李天弈之所以毫不擔憂,是因為實驗之前,他就讓李北冕模擬測算過。   EAST已經完全符合了核聚變的點火標準,數據是不會騙人的,即使出問題,也隻會是操作不當。   隨著準備工作的完成,盧行圖下達指令:“注入氘氚氣體,開始加熱!”   不過幾分鐘的時間,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氘氚氣體就被加熱為等離子體。   “檢測到中子產生,聚變反應正常!”   在等離子的溫度和密度足夠高時,聚變反應產生。   反應時間接近之前的極限時,盧行圖沉聲說道:“保持氣體注入,時刻注意反應的穩定性!”   “超了!超了!”看到記錄再次被刷新,有研究員興奮的喊道。   “不要激動!做好你的工作,如果出現異常,各負責人隨時報告。”   五百秒...   六百秒...   一千秒...   盧行圖的臉上終於浮現出笑容,一千秒啊,已經達到了點火標準。   “不要著急,讓子彈再飛一會,我們要的是萬無一失。”   又是兩百秒過去,眼見盧行圖還不下達指示,李天弈走到他跟前低聲說。   “老師,差不多了,都一千二百秒了,你不是想等到兩千秒吧!”   聞言,盧行圖咳了一聲,向工作人員喊道:“維持氘氚氣體注入,取消加熱。”   雖然氘氚氣體被直接注入,但聚變反應仍在進行。   此時,盧行圖望著屏幕中的反應,一時間居然呆住了。   “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在喧鬧的歡呼聲中,盧行圖終於回過神來,大喊道:“各位,我們創造了歷史!”   下一刻,排山倒海般的掌聲響起。   反應維持到四十多分鐘時,盧行圖下達了停止注入氣體的指令,本次實驗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經此一役,利用可控核聚變產生源源不斷的能源已不再是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