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觀音玉(1 / 1)

菌奴 虞笙文安 3543 字 2024-03-17

文安製定的贓罰均田是什麼意思?   贓罰指追贓助餉:抄官員的家充實國庫。均田顧名思義:將土地平均分給農民,農民死後一部分田收歸國有,另一部分世襲傳承給後代,稱為永業田。這兩個製度在歷史上都有跡可循,最後都因各自存在的問題最終被歷史之神封存於歷史長河之中。文安之所以選中這兩個政策自然是因為他了解贓罰均田這兩項政策被淘汰的原因。   讓天啟皇帝輕視贓罰均田的缺陷,執行這兩項製度就是文安人生中的第一個工作。   文安知道攻克朱由樟得先從他的身邊人下手,文安盯上的人叫做馮延,馮延是陪朱由樟長大的大伴兒,一個很聰明很有能力同時也很有野心的宦官。馮延的偶像是當朝權宦九千歲魏忠賢。   說這馮延,每次道聽途說魏忠賢在朝堂上代天啟皇帝行天子之權,威風不亞於昔日秦朝指鹿為馬的趙高,他的心裡就有一種抓耳撓腮的滋味。   馮延想,他魏忠賢一個大字不識的太監都可以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我自然也可以。   他魏忠賢可以當九千歲,我馮延難道當不得?都是太監,我馮延至少還能分清於於籲,隻能算半個文盲。馮延是一個非常渴望進步的無根之人。   按照大明朝的慣例,隻要朱由樟登上皇位,魏忠賢現在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實際)便是馮延的囊中之物。馮延比誰都清楚這一點。他馮延也想過一把九千歲的日子。   馮延渴望朱由樟登上皇位,他籍此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相比起朱由樟登上皇位,馮延其實更害怕朱由樟和趙甄之間的流言蜚語傳到天啟皇帝耳中。畢竟朱由樟就算當皇帝不成,隻要朱由樟不出事,他馮延抱著朱由樟的大腿未來至少也能保證衣食無憂。可要是朱由樟和趙甄之間的流言蜚語發酵,皇帝大怒之下會怎麼收拾他馮延這個知情不報的宦官?馮延想想就覺得不寒而栗。朱由樟愛慕皇嫂這件事不僅是朱由樟的心病,也是他馮延心中的心病   俗話說心病還須心藥醫。馮延的心病是什麼?是不安感。問普天之下什麼東西最能消除人心中的不安感。在馮延的認知中是皇權。可是啊!馮延不由得長嘆一聲,他的主子是一個怕和信王朱由檢競爭的完蛋玩意兒。   文安摸透了馮延的心理:馮延渴望朱由樟榮登皇帝之位。在牽上了馮延這條線後,文安馬上就搭上了朱由樟這座橋。   文安見到朱由樟當即下跪叩首,這是平民拜見王爺的標準禮儀。   一葉知秋。通過文安麵見朱由樟,毫不遲疑的叩首就可以看出他和武安兩個人的差別。在文安看來,禮儀隻是虛名,叩首無關乎尊嚴與人格,若是下跪叩首可以減少人與人間之間交流不必要的麻煩,文安不介意使用這類區分上下等級尊卑關係的武器。   如果下跪叩首,低頭哈腰可以博得別人的好感,能更好的幫助文安謀求他想要的勝利果實,文安可以無視閑言碎語,對別人卑躬屈膝,竭盡諂媚之姿。   在文安心中,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品嘗失敗的苦澀更令人痛苦的了。   隻要不讓文安品嘗失敗的味道,他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相比文安,武安屬於另一個極端,莫說是朱由樟這個太平王爺,即便是天啟皇帝,若是皇帝拒絕武安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的要求,武安就不會皇帝的召見,若皇帝得寸進尺,執意要武安上朝借此展示天子權威,武安會一刀讓皇帝在陰曹地府唉聲嘆息。   管你有沒有Ane的庇護,你要是不想讓我好過,我也不會讓你好過。在武安心中,這個世界上沒有比違背自己設置的底線更令人沒有尊嚴的事情了。武安寧折不彎,他寧可品嘗失敗的滋味,也不願違背他給自己設置的底線!沒有人能逼得他跪下,這是武安的底線。這就是武安,與文安截然相反的極端。沒人會不喜歡武安的不羈與灑脫。   朱由樟冷眼審視眼前的俊美男子。若一尺按照二十三厘米計算,經過性狀替換改造身高體重樣貌的文安是一個標準的八尺男兒。相比之下,朱由樟就要比文安矮小瘦弱許多。這跟朱由樟還沒有發育完全有一點關係。   文安可以用來指代文安。   文安五官端莊秀雅,自有一股文質彬彬的氣質,叫人看著舒適自然。文安有一張男子看了想與之舉杯賞月把酒言歡,女子看了容易心生好感的好皮囊,改變長相是性狀替換的妙用之一。   比起文安,朱由樟身形陰柔,體態半男半女,他這副眉清目秀的皮囊若是生在清貧人家,必是一個送進大戶人家做龍陽書童的好苗子。   不過說一句公道話,任誰整天和宦官廝混在一起,整天和貌美的丫鬟吟詩作畫打情罵俏,身上的陽剛之氣也多不了。   朱由樟打量了一番文安,便道:「唐先生,請起!」文安先鞠躬,再道:「謝獻王殿下。」朱由樟此時故意不語,其中寓意不言而喻。文安是朱由樟的下級,他得送見麵禮,這是大明官場的規矩。   武安不喜歡大明王朝,有一部分原因是這裡存在一個武安非常厭惡的糟粕,也就是講理之前先送禮。探究這個製度的形成說起來非常復雜,這裡長話短說:簡而言之就是在大明朝,在科舉結束後,成功考取功名的考生要給錄取自己的考官送一份見麵禮以表感恩,並認其為自己的老師。   本來送禮表示感恩是一件你情我願的事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原本用來表示學生對老師感激之情的習俗變得越來越詭異,並逐漸從一個小圈子擴大到全社會……發展到天啟年間。人與人階級層次分明,你見階級比你高的人第一麵叫拜碼頭,你得送見麵禮,這個見麵禮很重要,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越貴重越好,越貴重越說明你心誠,越說明你是一個懂感恩的人。   你不心誠,你不懂感恩,你憑什麼要別人對你另眼相看,你憑什麼要別人提攜你?其間邏輯大抵如此。你可以瞧不起,但你要想在大明官場混,你就必須得遵守。   這種官場的潛規則與自汙之說有異曲同工之處。   武安說這就是巧立名目收斂財富,卻說得如此好聽。這是真虛偽!   文安倒是覺得如魚得水,他掌握的昭璋風骨不能造重型武器,造一些漂亮美觀的裝飾品還是沒問題的。   文安準備的東西叫做和田淑妃玉。   文安拿出一塊精心雕琢的和田玉觀音玉佩。朱由樟心想:「這個叫文安的人還挺舍得的啊。」這個時代,玉是上流社會的通行證,是貴族的本色。和田玉更是玉中之玉。   朱由樟接過玉佩,不由得心裡一驚,因為雕的太過精細完美了,他越看心中越歡喜。這玉質中無一絲雜質,毋庸置疑是絕世真品。再細細品究,玉佩雕刻的觀音菩薩惟妙惟肖,其形翩若驚鴻、婉若遊龍、雲髻峨峨、皓齒內鮮。隻是他朱由樟越看越覺得玉佩雕刻的觀音菩薩用的原型借鑒的他的嫂子趙甄趙淑妃。   這是借鑒?這明明復刻!要是皇兄看見我手上的這塊玉,他心裡會怎麼想?   「此玉名為何物?」   文安答道:「稟獻王殿下,此玉名為觀音玉。」獻王意味深長的看了文安一眼:「好一個觀音玉。」   文安不會說這個世界上沒人比他送的這塊和田淑妃玉更投朱由樟所好。但這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