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殘暴的“8大王”(1 / 1)

在我們這邊,乃至整個四川都流傳著八大王剿四川的故事,一代一代口口相傳,老少皆知,是一段蜀人不能遺忘,刻骨銘心的歷史。而奶奶從小就給我們講過不隻一遍,所以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映象,我們那邊有很多的地名就是因為這個故事而流傳下來的,比如明德鄉的殺人坪,合興鄉的萬人坑,孔雀鄉的砍頭石等等,都與那八大王脫不了關係,八大王是何許人也?又為什麼發誓屠完四川人呢?其實這個故事有很多版本,但核心人物都脫離不開一個歷史名人,他就是在陜西老家定邊縣十八寨響應王嘉胤起義的屠城惡魔--張獻忠,“八大王”是大巴山的人們對張獻忠的別稱。他是明末清初與李自成齊名的農民起義軍領袖,當年曾率部轉戰大巴山地區,下麵我給大家講講我奶奶版的八大王剿四川的故事。   說的是這張獻忠啊,小的時候家裡很貧窮,但生性頑劣,脾氣暴躁。所以直到十多歲時才入私塾念書,私塾先生是一位客居陜西的四川人。入學之初,張獻忠還比較用功的,但當識得“人之初,性本善”等一些文字後,便覺索然無味,漸漸失去了對讀書的興趣,常在上學路上,挖一大坨濕黃泥藏於書包中。而上課的時候,先生在上麵講課,他卻在下麵捏泥人,待泥人捏好後,居然將其排列成一排,並拿出一把隨身攜帶的鋒利小刀,一個一個把泥人的頭給砍了下來。說的是有一天,張獻忠又在課桌下玩砍泥人頭的遊戲,上麵的先生發現後非常生氣,當場嗬斥張獻忠:“你小小年紀,上課不用心讀書也罷,競藏如此殺機,真可惡之極!“並用戒尺狠狠在他手板上打了十下,但張獻忠哪是能吃虧的主,與是就大罵並與先生理論起來,一時間教室裡是烏煙瘴氣一片,這時私塾外剛好路過一位牛鼻子老道士,他被這叫罵聲驚動便靠近課堂窺視了許久,當他看到教室裡的張獻忠時,不由得皺起了眉頭,掐著手指一個勁兒的算了起來。散學後慌忙上前堵住正要回家吃午飯的教書先生報了句道號說道:“在下玄為子!我看先前先生所打那孩子,骨相清奇不同凡人,眉宇間有肅殺之氣,疑是天剎星下凡,將來恐怕會成大事。足下應順其自然,不可逆天而行“。私塾先生見道長這麼說不由的一驚,正要多問,便見那老道士長揖一笑道:“天機不可泄露也!“說罷飄然而去。從此以後,私塾先生再也不敢打那張獻忠,反而不時的給他很多的照顧。   由於家境不好,張獻忠讀了幾年私塾就放棄了學業,後跟隨其父從陜西到四川販鹽。那時正直明朝末年,朝政腐敗,苛捐雜稅多如牛毛。而四川境內更是稅卡林立,經多次盤剝,鹽販到陜西後,利潤所剩無幾;稅丁們似虎狼一樣,對鹽販子輕則喝斥,重則打罵。張獻忠看到這一切,不免由此心中埋下了對四川貪官汙吏的仇恨。而更有一件偶然的小事,甚至可以說是荒唐的小事更加深了他的仇恨。說得是在一次販鹽途中,父子倆在大巴山裡趕著路,這時他突然內急,便慌慌張張跑路邊的草叢裡拉起了稀來,待排泄完畢後,見身旁有一叢類似艾麻葉的闊葉植物,便未及細看,順手扯了一片葉子來擦屁股。可誰知這一擦,痛得他幾乎跳了起來,屁眼子就像開水燙了一樣,又感覺有千萬道鋼針刺入骨髓,疼得是他哇哇直叫!當天是不能遠行了,隻好就近找個客棧住了下來。當天晚上,張獻忠躺在床上,咬牙切齒地說到:“這四川,不但人惡,草也這麼惡。便發誓到:“有朝一日!我非要把他們斬盡殺絕!,”其實啊,他用來擦屁股的葉子並不是艾麻葉,而是四川境內生長的一種活麻葉,粗看與艾麻相似,細看卻不大相同,活麻稿桿和葉子背麵,都長滿了尖硬如刺的白毛。人的皮膚挨上,輕則疼痛,重則起血泡,肛門與屁股本是人體的敏感部位,被活麻一擦,其痛苦程度可想而知。   數十年後,張獻忠成了率領千軍萬馬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在進軍四川前就下定決心:要剿滅所有四川人,以報昔日被欺侮之仇。為保護有恩於他的私塾先生,他事先派人潛入四川,告知私塾先生:在大門兩邊,掛上菖蒲和艾蒿,作為免剿標誌。那年端午節,他率軍取道大巴山進入四川,令部下大開殺戒,實施了血腥屠殺。所到之處,不分老少,一律格殺勿論。據說,當時大巴山乃至整個四川的百姓,幾乎被斬盡殺絕,簡直是人間煉獄,到處是血流成河。隻有幾戶人家,躲藏在懸崖上的蠻子洞裡才幸免於難。當然,他以前的私塾先生及家眷親屬,都安然無恙。至今,每逢端午節,大巴山的人們,還要在大門前掛上菖蒲與艾蒿,用以驅災避邪。   以上的故事,是民間有關“八大王剿四川“的傳說。但我查了一下,據正史記載:明末清初,張獻忠並不是一開始就專剿四川,而是在四川與清軍進行過數次大血戰,從而導致張獻忠屠夫開始發狂,大約是順治三年,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那時候他敗象已顯,眼看要窮途末路了。或許是張屠夫末路瘋狂報復社會吧,他在成都附近川西平原和川中一帶進行大肆屠殺。順治四年,張獻忠兵敗南充,被清軍圍困在了西充縣鳳凰山上幾月有餘,最後彈盡糧絕,最後他本人被皇太極的長子愛新覺羅.豪格一箭射死在鳳凰山上。現在西充的鳳凰山上都有一個張獻忠墓,據當地人講這就是他的埋骨之地。不過隻有身軀沒有頭,那頭當年就被豪格割下,便拿回給他老子順治帝復命去了。   說的是直至張獻忠被剿滅時,全川人口銳減到僅剩八萬餘人,而清朝定都北平後,便采取了“湖廣填川“之舉,從湖廣等地強製遷移了大批民眾到四川定居。所以有前幾章就有提過,我爺爺都稱我們這一支是“湖廣填川”的後代。我們現在的四川人,十之八九是從湖南湖北遷徙而來的,正因如此,四川話相似於荊楚之音就不奇怪了。我在想,明朝以前的四川話肯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四川最古老的巴人、蜀人早就不存在了,而他們大概主要是氐賨人和僚人部族血統,跟現在的四川人在文化、血統上有很大不同。八大王剿四川”的真相掩藏在歲月之中,留待後人甄別評說,而當時蜀地荒野千裡,十室九空的慘況,正是清初長達百餘年的大規模移民才有了現在四川的繁榮與昌盛。雖說我們算不上是巴蜀原始部族的後代,但長久以來,四川給我們的歸屬感和安全是很強的,所以四川人一直以來對那個血剿四川的八大王張獻忠,就有著刻骨銘心以及無法磨滅的仇恨。。   第二十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