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說了,由於八大王剿四川後,經過滅族式的屠殺,四川原住居民已基本絕跡。現在的四川人,大多已不是四川原住民的後裔,都是湖廣填四川時,從湖南湖北,廣西等地遷移過來的,而這一浩大的工程斷斷續續時間跨度長達百年之久。 聽我爺爺講啊,明末出期的時候,當時的四川主要是三股勢力:清軍、南明軍、還有就是前麵提到的張獻忠。另外還有一些數量繁雜的地方軍閥、山大王之類的,這些各方勢力相互攻伐,都在殺人。不斷打仗、不斷死人、不斷抓壯丁,人口越來越少。加之戰爭導致的災荒,又餓死一大批人,所以四川人口的銳減不一定都是八大王張獻忠的原因,蜀道難,易守難攻,每個朝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而那時南明的勢力主要在四川成都西南方的雅安洪雅縣,和成都南部的樂山一帶,清軍勢力在川北地區閬中一帶,雙方戰場往往在成都平原。殺得成都平原幾乎無一人一戶,當時(繞城以內)CD市區有房無人住,斷壁殘垣草木叢生。 在順治十六年,大清完全平定四川了以後,正準備大展宏圖的順治帝見到天府之國的四川雖然沃野千裡,但竟然沒什麼人了。所以清廷為了恢復和發展經濟,增加賦稅收入,便頒部一個“墾荒令”,就是從從其他省份遷移人口到四川來繁衍生息,這就是後麵我們提到的“湖廣填四川”。這裡的湖廣不是單指湖南廣東,而實際上是指湖南湖北,因為在元朝時設置了湖廣中書省,包括湖南湖北和廣東廣西部分地方,沿襲下來的習慣,人們仍然喜歡把湖南湖北稱為“湖廣”。既然要人家湖廣人背井離鄉的去入川開墾,當然得有一些優惠條件才行,中國人傳統向來是安土重遷,要是沒有豐厚的條件,很難遷徙到別處去。於是清廷開出了很多誘人的條件,鼓勵遷徙入川,隻要你去了四川開墾出土地,永遠就是你的。並且對這些墾荒者子弟“準其入籍考試”,也就說給你上戶後,你的子孫後代就有一個當官的上升途徑。那時的清朝初期,全國存在著大量沒有戶籍的流民,沒有戶籍就沒有土地,也不能參加考科舉,而隻要去四川墾荒一切就都解決了。而朝庭對那時四川的官員也有獎勵,隻要能為你所在的縣招來300人,做出了業績,達了低標,立馬升官漲俸祿,所以四川官員都很積極跑到湖南湖北招人。“墾荒令”搞了十餘年後,四川人口確實增加了不少。據四川內江隆昌縣縣誌記載,短短十年中“忽為攘攘肩摩地”,忽然人口增多,一派熙熙攘攘景象,街上走路都摩擦肩膀了。 “湖廣填四川”效果的顯著,除了朝廷“墾荒令”的獎勵措施鼓勵外,其實也有湖南湖北自身的原因。居史料記載就在康熙年間,湖南湖北常年發生過好幾次大規模的水災,以及蝗災、瘟疫等等。在各種自然災害的打擊下,大量的湖廣人紛紛向著鄰近各省逃荒,而那時的四川無疑是比較好的逃荒之地。總的來說,四川仍然是地廣人稀,隻要有勞動能力,逃到四川就有土地可開墾,那麼便可以養活一家子人了。在四川各個縣誌中都有類似的記載“災荒家貧……不能自食,率三子入川……”帶著一家人逃荒到四川,當時這種情況也不少見。所以就能解釋得了現在四川為什麼有很多地方,一個村或鄰近村基本上都是同一個姓氏,這就是當時一家人來到此地,一個兒子占一塊地,經過幾百年發展一家人便發展成了一個村,兩個兒子發展成兩個村,三個兒子發展成三個村。 我們窯溝村就是這種情況,雖沒有上麵說的一個兒子一個村那麼誇張,但村裡一直以來就是以吳,陶,陳三個大姓為主,由於還保存著族譜,所以我爺爺知道祖上是從湖北某處那邊遷過來的。說是以前啊,我們村有個吳家老太爺就跑到過湖北那邊去尋根,沒曾想還真的找到了祖籍。他們那一片有幾個村子基本上全姓吳,而拿出相互的族譜一對照,輩分排行也是一樣的。一般族譜的字輩排行,都是先祖們用一些比較有喻言的詞句來寫字輩,詞裡的每個字就代表一個輩份,並按字的順序一直排下去。而我們這支吳家的族譜上就是:“福壽忠廷永,喜嘉有慶新。世朝能大立,光顯應名成。文章逢泰運,嗣長遇遠春。仰源思先祖,祥開肇錫齡。時際昌隆盛,恩敷億兆寧。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敦篤懷仁本,萬代毓奇英”這60個字輩,比如我爺爺是顯字輩,而我爸是應字輩,而我就是明字輩。 言歸正傳,其實“湖廣填四川”還有一部分人是為了逃避徭役到四川的。那時候的清廷為了打李定國農民軍和對吳三桂作戰,曾在湖南湖北大肆濫用民力服徭役,比如為清軍運送糧草、修築工事等等。有些人不願乾就出逃了,為數不少的人跑到了陜西、貴州、四川,相比之下四川又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四川不用擔心入籍的問題,那時候沒有全國聯網身份信息,沒人知道你是逃役人員。來到四川直接當作流民,分地入籍不在話下。而對於以“人口是最大的資源”作為貫徹目標的當地官員,自然是拍手叫好,夾道歡迎了,他的縣人丁興旺了,業績自然就蒸蒸日上,加官進爵更是指日可待。 不得不說的是。這次規模空前的移民運動,對我們川地人口數量的增長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極大地推動了四川地區人口的增長。與此同時,隨著移民人數的增多以及政府移民政策的激勵,四川地區的大量荒地得到了開墾。隨著荒地的開墾,川地的農業種植麵積也在逐步擴大,再加上四川本來就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土地肥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更使得凋敝的經濟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更加重要的是這次湖廣填川運動推動了四川地區本土文化與新進文化的交融發展,產生了更加多元化的人文風俗和色彩,中華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紛繁多彩,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各民族文化之間融合交融,從而推動了中華民族的燦爛。 第二十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