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闊深邃的西海之底,座落著宏偉壯麗的龍宮。金碧輝煌的宮殿中,鑲嵌著五彩斑斕的珊瑚與寶石,海底的光芒透過水麵,使得整個龍宮顯得神秘而美麗。龍宮的宮墻上,繪有龍族的歷史與傳說,顯得莊嚴而神聖。 西海龍王,一位身姿高大、威嚴凜然的龍族君主,身穿華貴的龍袍,頭戴金冠,兩頰生著絡絡胡須,似海浪一般波動。他的雙目猶如深海中的明珠,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當夜叉來到龍宮,將陳禕的懇求轉達給龍王時,龍王陷入了沉思。他知道,私自降雨將觸犯天條,但又不忍心看到人間遭受旱災的苦難,而且陳禕的父親陳光蕊曾有恩於龍族。 猶豫片刻之後,龍王決定親赴天庭,請求玉帝指示。他化作一道長虹,直沖雲霄,不久便抵達了華麗莊重的天庭。 天庭之上,雲霧繚繞,琉璃瓦發出耀眼的光芒,彩鳳在宮殿之間飛舞,仙樂縹緲,伴隨著天兵天將的巡邏聲。寶瓶池邊,靈芝遍地,仙鶴在池水邊和諧地覓食。 玉帝的寶座高高在上,他身著細蘊仙衣,頭戴高冠,麵容莊嚴,目光如同深邃的星空。玉帝手持執笏,神態平和,卻透著不容挑戰的威嚴。 龍王跪拜在玉帝麵前,詳細地陳述了女兒國的旱災情況以及陳禕的請求。他的聲音充滿了懇求與擔憂:“萬歲,女兒國百姓苦不堪言,懇求陛下指示,是否允許臣下降雨以解人間之急。” 玉帝聽後,臉上的表情平靜如水,他緩緩開口:“降雨乃是龍族之責,陳禕乃如來弟子轉世,此事涉及佛門糾紛,天庭不便過問。此事權限之內,卿可自行定奪。” 龍王的眉頭微微皺起,他能感受到玉帝言中之意——既不明確支持,也不直接拒絕。這等於把決定權又推了回來。 “臣明白,臣這就返回西海,相機行事。”龍王起身,向玉帝行了一禮,轉身化作一道流光,離開了天庭。 在西海的深處,華麗而神秘的龍宮中,龍王回到了他的宮殿。這個海底的王國閃爍著海洋的光輝,珊瑚與寶石裝飾著殿堂,海草如綢緞般飄揚,而各種奇異的海洋生物在宮殿周圍自由遊弋。 龍王剛從天庭回來便召見了他的智囊——龜丞相。龜丞相是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身穿古樸的丞相服,背負著厚重的龜殼,眼神中透露著沉著和睿智。 “龜丞相,我剛從天庭回來。”龍王的聲音低沉而有力,“玉帝對於給女兒國降雨的事情沒有明確表示態度,但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幫助陳禕。” 龜丞相微微躬身,詢問道:“那玉帝是否已經明確指示給女兒國降雨了嗎?” 龍王搖了搖頭:“玉帝對此事似乎故意含糊其辭,既沒有明確表示支持,也沒有拒絕。但他的話中似乎暗示了我應當自行決斷此事。” 龍王的眼中閃爍著深沉的光芒,繼續解釋道:“你知道,陳禕不僅是佛門弟子,還是佛祖的二徒弟金蟬子的轉世。如若我們能幫助他度過這次難關,這對於增強道家的影響力將是極為有利的。” 龜丞相點了點頭,理解了龍王的用意,他回答道:“陛下英明。若能將佛門的弟子轉而成為我們道家的助力,確實是件大好事。我這就去安排降雨的事宜。” 龍王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知道自己的這位丞相總是能夠理解他的意圖,並且將之付諸實踐。 “那就勞煩你了,龜丞相。我們需要盡快行動,以減輕女兒國百姓的苦難。”龍王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急迫。 龜丞相恭敬地回應:“遵命,陛下。”說完,他轉身緩緩離去,開始著手準備降雨的諸多事宜。 女兒國的上空原本湛藍明亮,突然間,烏雲密布,黑雲遮住了陽光,而且越積越多。隨著雲層的匯聚,一種期盼已久的激動氛圍在女兒國人群中蔓延。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仰望天空,心中充滿期待。小孩子們歡呼著,在街上跑來跑去,而老人們則在門前默默祈禱,臉上寫滿了希望。 就在這時,一道震耳欲聾的雷聲響起,電閃雷鳴,龍王的威嚴身影在烏雲中現身,他的出現引起了地上百姓的一片歡騰。龍王的出現意味著即將下雨,乾旱將會結束。 突然,天空中傾瀉而下的雨滴如同黃豆一般落了下來,嘩嘩地落在乾裂的大地上。大地發出滋滋作響的聲音,一個時辰之後,雨水覆蓋了江河、湖泊、小溪、池塘、農田和水渠,每一處都在雨水的滋潤下煥發出生機。長期乾旱造成的焦土開始吸收雨水,漸漸地顯露出勃勃生機。 在宮殿內,陳禕和他的百官都跪在地上,麵朝天空,雨水淋在他們的身上。他們感謝上蒼的恩賜,感恩龍王的慷慨降雨。陳禕的臉上洋溢著釋然的笑容,他深知這場雨對女兒國來說意味著什麼,他第一次在沒有徒弟的幫助下辦成了一件事。 與此同時,女王在內侍的攙扶下,來到太廟前,虔誠地跪在女媧娘娘的神像前祈禱。她的雙手合十,眼中充滿了淚水,這是感激的淚水,也是對女媧的信仰。她的聲音溫柔而堅定:“女媧娘娘,感謝您的庇護,您的子民終於可以擺脫苦難了。” 雨水持續地下著,它不僅僅帶走了乾旱,也洗凈了人們心中的焦慮和絕望。整個女兒國在這場及時雨中重獲新生。 此刻的女兒國,不再是一片焦土,而是一個充滿生機和希望的地方。百姓們在雨中歡笑,孩童們在雨中嬉戲,老人們則在雨中感慨。雨水不僅僅是水,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女兒國新的開始。 在被擋在劫界外的唐軍營帳,此刻充滿了沉重的氣氛。一直以來,他們憑借著強大的軍力和精良的裝備在多個戰場上所向披靡,然而,此次卻在女兒國外停滯了長達半年之久,而且一所所獲。 尉遲敬德離開長安已經整整一年多了,至今寸功未立,出發前他信誓旦旦地向皇帝立下軍令狀,不破女兒國,誓不還師。前些時日,唐王已在奏報中催促了尉遲敬德,讓其保證斷水後務必破城。 麵對女兒國的突然降雨,所有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挫敗。營帳內,李績和秦瓊,兩位經驗豐富的將領,正圍坐在沙盤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商議著戰事。 李績皺著眉頭,雙手撐在沙盤上,語氣中透露出疲憊:“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完全打亂了我們的計劃。女兒國的旱情一解,我們斷水的策略也就失效了。” 秦瓊也顯得頗為沉思,他緩緩說道:“是啊,我們原以為斷水可以迫使女兒國投降,沒想到天公不作美,如今整個軍營士氣低落,再這樣曠日持久,恐怕要出亂子……” 兩人沉默了一會,尉遲敬德說道:“如今的局勢對我們非常不利,實在不行,我帶人強攻一次?” 窗外,狂風暴雨依舊,雨水在帳篷上敲擊出沉悶的聲音,似乎在嘲笑著他們的無力。唐軍的士兵們在帳篷外來回走動,麵色凝重,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不安和擔憂。 秦瓊嘆了口氣,憂慮地說道:“軍中士氣低落,若是再碰到劫界,士兵頓時化為灰燼,一旦軍士有了畏敵情緒,後麵的仗就難打了。保不出會鬧出炸營(士兵無目的的嘩變),屆時你我的人頭都難保!” 後世有詩雲: 唐軍困於劫界外,斷水策略成徒勞。 女兒國見天降雨,解旱之喜滿朝朝。 將帥帳內深思議,李秦俱是愁眉鎖。 沙盤上兵行險著,棋逢對手情何措。 士氣低落軍中傳,暴雨之下難藏憂。 李績沉聲言策破,秦瓊默許心茫然。 狂風暴雨擊帳角,天嘲軍策恨難逃。 雨落長空映戰袍,戰鼓沉默心更煩。 籌謀再難求破局,戰局迷茫困將軍。 雨後戰場泥濘路,唐兵徒望雲端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