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廁所蓋得差不多後,冊無比嫌棄地拆掉了原來的簡陋廁所,把糞坑也給填平了,然後大出了一口氣,舒倘了。 風少野也帶著滿滿的成就感回到鹽場幫忙。 這幾天漲潮,海水已經成功順著溝渠湧入蓄水坑,灌出了一個幾百平米的鹹水池。 曬泥場還在陸續搭建,一部分已經乾透,契等人編織的竹扁運過來往上麵一鋪,就可以開始曬鹽泥了。 見狀,風少野將原來煮鹽經驗最豐富的人集中起來,想考考他們:“你們誰知道我為什麼這樣改造鹽場嗎?” 男人們有的說蓄水池更方便運海水,有的說在竹扁上曬乾海水可以直接到得鹽,有的說可以一次製更多的鹵水…… 風少野搖搖頭道:“有的說對了,有的沒說對,但沒有一個人說到最重要的部分。” 眾人麵麵相覷,然後其中一人道:“大人,喜肯定知道,他最聰明。” 風少野剛來一個多月,勉強把寨裡的男人們認齊,但除了拙以外,比較熟悉的隻有冊、離、射、契、追、浪等人,對其他人還不太了解,隻知道這個喜比較瘦弱,平時沉默寡言,沒什麼存在感。 他比拙隻小了十幾歲,卻是他的子侄輩,兒子比離還大,之前燒磚的時候,被風少野安排在那裡負責壓製磚坯了。 現在聽大家一說,風少野才知道喜被大家認為是比冊和離還聰明的人,會辨方向,會看天氣,會觀星象,還是第一個把大魚的魚皮製成衣服的人。 風少野趕緊派人去把喜請過來。 喜到了鹽場後,一言不發地看了一圈,邊看邊思考。 不僅是風少野,其他族人也想看看他能否猜出族長的用意。 看到太陽明晃晃地照在曬泥臺上,再看到已經鋪好的一部分竹扁,喜兩眼一亮,對風少野深施了一禮,說道:“大人真是英明,用這個方法隻要幾個人就能煮出比以前多得多的鹽!” 喜猜對了。 其實說起來也簡單,比起他們以前直接在海泥上澆水取鹵的笨辦法,風少野隻是多了一道曬鹽泥的工序,把鹽泥攤在竹扁上曬乾,搗碎後澆水,再曬再澆,直到泥中的含鹽量趨近飽和,再倒進鹵池裡澆水,獲得濃度極高的鹽水。 而且鹽水經過重重過濾,尤其是導水管中加了木炭後,流出來的鹵水會變得清澈很多,煮出來的鹽粒也會更加潔白乾凈。 經過風少野和喜的解說,大家總算明白了新鹽場的意義。 喜道:“以後我們就不用再日復一日地挖海泥了,取水也變近了,鹵水濃度更高了,還省了我們很多砍柴燒火的功夫,善矣哉!”這也是個有文化的老農民。 風少野笑道:“其實還可以繼續改善,讓取水變得更加簡單。” 眾人紛紛道:“請大人指點!” 風少野卻搖了搖頭:“我暫時也沒想好,需要你們邊做邊研究,一起想辦法。” 沒有木桶塑料桶,取水真是太困難了。 以前他們是用大陶缸從海裡抬水,可想而知有多廢時廢力。 現在能做出水槽,問題是怎麼把池裡的水運到高處,導進水槽裡。 水車是肯定造不出來的,或許隻能靠人力舀水了,多少會比抬水效率高一點。 一時想不出什麼好辦法,風少野隻好先帶著製鹽組的人去搭建鹵水場,並給他們解釋過濾的作用和方法,直至將底部導水管安好,在出水處挖了一個坑,放好接鹵水的缸。 契也將竹編的錐形容器送來了,放進鹵池裡,尺寸剛剛好。 於是喜帶著製鹽組的人去灘塗地挖鹽泥,開始嘗試新的製鹽法。 眼看鹽場開始運作,風少野決定開始認真搞吃的。 因為他發現這幾天大家吃的越來越稀了,大部分時候都是穀米、筍乾、海帶、蝦貝和地裡產出的菜蔬亂燉一鍋,除了鹹味就是腥味,難吃不說,量還少,尤其是主食大米,都快變成配菜了。 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們去年收獲的稻穀已經所剩無幾了。 …… 寨中心最大的那座石屋側麵是灶房,再過去是一個小小的舂米坊,舂米坊旁有一座全寨最堅固、也是遮雨防潮做得最好的石屋。 那就是天芎寨的糧倉。 風少野此時正彎著腰在裡麵巡視。因為糧倉的地板高出了地麵半米多,屋內齊著石墻頂部又加蓋了一層防潮的草棚吊頂,總高不到兩米,以他一米八幾的個頭,在裡麵一不小心就會磕到頭。 糧倉裡側三分之二的空間圍著蘆草席子,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穀子就堆放在裡麵,現在隻剩下小小一堆,可能兩百斤都不到。 外麵這側掛著筍乾、海菜乾和少量魚乾、肉脯,地上還有些芋薯和不知名的莖塊、草藥。 酒缸快見底了,米缸也隻有小半缸混著糠的大米。 門外,拙、離和他負責做飯的妻子尉,都麵帶愧色地陪站著。 拙說道:“累族長跟我們一起吃糠咽草,拙等慚愧!” 風少野搖搖頭:“這本來就是我的責任,與你們何乾?” 頓了頓,他又問道:“想來你們應該年年如此吧,甚至可以說,現在比起你們剛上島時還算好的。那你們以前是如何熬到秋收的?有什麼捕食之法?” “往年我們每天都要想辦法采海菜和捕魚。”離說道。 原來是這樣。 這段時間他先是讓大家砍竹伐木、製作工具,接著又鼓搗磚場、鹽場和廁所,又不讓婦女們下海采海帶,雖然多了螃蟹和八爪魚等海味,但相應的山上的鮮筍也過季了,可以說入少出多,存糧當然消耗得快。 以前他們的捕魚之法有兩個:一是坐船在近海叉魚、網魚,二是在一處小海灣內利用海潮堵魚。 海潮每天早晚都有,但每月月初和月中會各有一次大潮,潮差最高會達到五六米,這就為堵魚提供了天然條件。 那個海灣名叫下滬口,在蓬萊島東南部,被一條狹長的半島圍起來,灣口最窄處隻有十幾米。 風少野過去看了一下,的確是個堵魚的好地方。 堵魚的工具叫“滬”。
第二十七章 建設新鹽場(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