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作戰(1 / 1)

魔龍馨女傳 公子楊瀟 6620 字 2024-03-17

呼蘭山大營裡,劉知言和王顯在中軍大帳之中相對而坐,兩人看著帳外的大雪心中有些焦急。劉知言說道,這可如何是好,大將軍尚未歸來。雪下的這樣大,他在外麵很容易迷路。王顯心中也是焦急萬分,不過他對楊瀟甚是了解說道,不會有事,待到雪停或者明天天亮,他們就會回來了。   此時已經是二更時分,劉知言和王顯在帳內等待楊瀟,兩人均是毫無睡意。   突然,遠處似乎傳來響箭的聲音。王顯愣了一下,立刻問道,劉兄,這是什麼聲音,似乎是奚人的響箭。劉知言並未聽清,站起身來走向帳外。王顯緊跟其後。   嘀,一聲尖銳的鳴鏑聲再次傳來。聲音雖然不大,但是劉、王二人均已聽清,這就是奚人的響箭。兩人對視一眼,王顯說道,不好,敵人夜襲。   劉知言立刻命令值守軍士敲響告警的鐘聲,同時又讓人立刻吹向號角。在衛兵的幫助下,劉知言和王顯立刻穿戴甲胄,甲胄雖然繁瑣,但是眾人一起動手很快穿戴完畢。   劉知言快步走出大帳,此時軍營裡有些混亂,往來軍士絡繹不絕。劉知言大聲喊道,不要亂,立刻讓各軍緊守各營,我軍實力遠在敵軍之上,大家不要慌。   這時,各軍團各營均有人前來中軍大帳匯報敵情。報,啟稟將軍,東麵營寨有大股奚國騎兵進攻,數量不明。報,大寨正麵有大量騎兵進攻,他們已經越過了壕溝。劉知言聽著一個又一個匯報,眉頭緊鎖。劉知言思慮片刻下令,中軍大寨軍士不要一起出動,分批去堵住敵人,萬不可一擁而上造成更大的混亂。   原來,奚國主力一直隱蔽在東北方一百五十裡之外的山巒之中,那裡是一處山間峽穀,可以隱蔽上萬大軍。隻是這段時間西方不斷有大量騎兵襲擾,所以唐軍的注意力始終在西邊,沒有大力偵查這個方向。   奚國可汗知道本國軍力遠不能跟唐軍相比,一直避戰不出,為的就是等待戰機。天氣突變降下暴雪,給了奚人難得的戰機。   唐軍士兵在這樣的天氣裡要想活命,必須穿戴兩層甚至三層棉衣。而奚人久居北地,對於嚴寒非常習慣,他們隻需要一層棉衣就能在這種天氣生存。   劉知言見到天氣如此寒冷,平地積雪厚達兩尺。饒是他久經沙場,也沒想到奚人會在這樣的天氣裡發動夜襲。   此時,喊殺聲已經響成一片,傳遞軍情的士兵向流水一般湧向中軍大帳。報,東寨被敵人攻破,我軍正在和敵人騎兵血戰。劉知言立即下令,中軍大寨裡的二軍團第一營給我頂上去,奪回東寨。士兵立即接下令箭,快步出帳。   報,呼蘭山北麵也有敵人,他們已經到了山頂,正在向這邊攻來。劉知言聞言大為吃驚,明白這股敵人威脅太大。但是他麵色不變隨即說道,讓一軍團第一營過去支援,告訴李承業,必須給我將這夥人全部殲滅,快去。士兵拿到令箭飛奔而出。   不多時,劉知言連續下達二十多道軍令。他此時已經對整體戰事了解清楚,站起身來走到地圖麵前對王顯說道,你來看,敵人是四麵出擊,沒有主要進攻方向,顯然他們沒有找到我軍營寨的缺陷。或者,他們兵力並不充足,即使打開缺口,也沒有後續部隊能夠擴大戰果。   王顯一直在旁邊聽傳遞軍情的士兵匯報,他和劉知言看法一致。於是,王顯說道,奚人全部主力不會多於一萬兩千,我軍有兩萬五千之眾。要論兵器鎧甲之精良,我們更是優於敵軍。情況已經很清晰了,趕快反擊,要快。   劉知言見到王顯與自己看法一致,不再猶豫立刻下令,第一軍團和第二軍團剩餘士兵全部跟我出營包抄敵軍,三、四軍團剩餘士兵負責支援各營寨堅守。兩人分工,劉知言出營剿殺敵軍,王顯負責留守,指揮剩下的兩個軍團士兵。   不多時,劉知言率領一、二軍團部分精銳殺出南寨,他仔細觀察,原來大營外唐軍挖掘的兩道壕溝已經被奚人用積雪填平,難怪敵軍會進攻得如此迅猛。   此時,奚國騎兵分散攻擊唐軍各寨,由於唐軍有序堅守並未大亂,少量丟失的營寨也被中軍大寨的援軍奪回。看到戰果無法擴大,奚國可汗立即下令全軍撤離,各軍向東北方分散撤退。   劉知言率領精銳部隊兵分兩路,分東西兩個方向清剿敵軍。忽然空中有連續不斷地響箭傳來,敵軍不再進攻,迅速掉頭撤退。   劉知言立即下令追擊敵軍,他親自率軍向北追殺十餘裡。此時,大雪又變得如鵝毛一般,迎麵看不到人影。劉知言擔心畫蛇添足,遭到敵軍伏擊。他一向穩重,立即下令全軍停止追擊返回呼蘭山大營。   饒是如此,劉知言一行五千多騎依然迷失了方向。原來大雪遮蓋了來時的馬蹄印,眾人隻得按照大致的方向返回,折騰了半夜,劉知言總算看到了大營的火光。外出接應的騎兵趕來,兩軍回合後一同回營。   這時,東方出現了一抹白色,天空開始放亮。劉知言回到軍營大帳。他追擊之時全身被汗水濕透,此時感到寒冷無比。卸掉鎧甲後,劉知言和眾位將軍圍坐在火爐邊,眾人猛灌幾口烈酒,身子總算是暖和過來。   王顯站在一旁,麵色沉重,一言不發。他已經接到各營傷亡匯報,情況不容樂觀。劉知言緩了一口氣問道,怎麼樣,傷亡情況各軍都報上來了吧。王顯答道,是,大致的傷亡數量已經有了,你看看吧。說完,王顯遞過一張書箋。   劉知言一邊問道怎麼樣,一邊接過紙箋借著火光查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最後幾個字,共計傷亡八千,劉知言瞬間眼睛睜大,又看了兩遍,似乎不敢相信。   這一戰唐軍雖然打退了奚人,但是傷亡八千,死傷幾乎對半。劉知言眉頭緊鎖問道,隻是這一夜就戰死了四千弟兄?王顯答道,是,我已經派人核實過了,基本是這樣。劉知言打退敵軍本來心中很是喜悅,此時他反到添了一絲擔憂。奚人的戰損尚未統計完畢,如果奚人主力沒被重創,那可如何是好。   這時旭日東升,天色已經大亮,大地一片白色。劉知言下令,立即派出大量偵查騎兵外出尋找楊瀟,同時向後方的丹陽衛傳令催運糧草。   待到日頭偏西,楊瀟一行回到呼蘭山大營。劉知言已經接到了士兵報告,心中一塊石頭落地。損失八千精銳固然是一大戰損,但是隻要這位大將軍不死自己回去還能交代,他平安歸來可太好了。劉知言快步出門迎接,兩人一同進帳。楊瀟已經聽說了昨晚的經過,連聲稱贊劉知言指揮有方比自己更知兵。   楊瀟擁抱了一下劉知言誇贊道,軍師將軍不愧是公主殿下親口稱贊過的人,若不是你指揮有方,我們不能這麼順利將奚人打退。劉知言說道,大將軍你過獎了,你平安歸來就好。王顯見到楊瀟平安歸來也放下心來。   楊瀟向劉知言和王顯詢問了戰鬥的經過,兩人簡單做了匯報。這時,奚人的損失也大致統計完畢,敵軍留下的屍體大約三千多具。   劉知言說道,敵軍的傷亡比例和我軍應當相差不多,照此推算他們傷亡六千多人。楊瀟點點頭說道,可以肯定至少傷亡五千以上。王顯補充道,在昨夜那般嚴寒之下,即使奚人耐苦寒,受傷流血也會使他們的身體變得虛弱不堪,他們的傷亡隻怕會更高。眾人點頭表示同意。   楊瀟和劉知言等人商議後一致認為,奚國精銳損失過半元氣大傷,對唐軍已經不再具有威脅。楊瀟率領五千精銳追擊敵軍,剩餘大軍留守呼蘭山大營等待後續的糧草供給。   楊瀟隨即下令,各軍團挑選精銳騎兵五千每人攜帶兩匹戰馬,立即出發追擊敵軍。楊瀟出營後向東北方向追擊。楊瀟知道他們是要逃亡突厥,能追上也未可知。   五千騎兵不眠不休,餓了就在馬上用飯。兩天之後,楊瀟遇到少量掉隊的奚國騎兵,楊瀟下令全部斬殺不要俘虜。   再往前走,又遇到一大隊騎兵,楊瀟下令準備作戰。此時,那隊騎兵派出一人騎馬向這邊飛奔而來。楊瀟知道這是傳話的使者,下令先不要動手。   待到近前,楊瀟見這使者並未穿戴甲胄,隻是一身狼皮做的暖袍。使者開口說話卻是說的漢話,原來他是安祿山麾下東軍的一名騎兵。楊瀟大為歡喜,四大衛和範陽衛在這裡會師了。   使者彎弓搭箭連續射出兩支響箭,遠處的騎兵聽到後一陣歡呼,縱馬向楊瀟這邊奔來。眾人相互介紹,東軍帶隊的將軍不是安祿山,他是安祿山麾下一員勇將名叫崔乾佑。   崔乾佑聽到領軍之人是四大衛大將軍楊瀟後,連忙下馬躬身向楊瀟施禮。楊瀟聽說過崔乾佑的大名,知道他是安祿山麾下第一悍將,且這人和張開關係不錯。楊瀟立刻還禮說道,崔將軍久違了,你老兄和張開關係不錯吧,我也是張開的好朋友。崔乾佑聽到楊瀟提起張開頓時開懷大笑,爽朗地說道,我和張開賢弟是好兄弟,常常聽他提起大將軍你啊。楊瀟也是一陣大笑,客套了幾句。   眾人合軍一起趕往安祿山大營,一路向北走了十多裡來到一處矮山。安祿山的大營和呼蘭山大營一樣也是在山坡南麵安紮,這裡地勢險要,且能躲避呼嘯的北風。   楊瀟和崔乾佑等人一起縱馬直入大營,安祿山已經在大帳之外等候。他接到了崔乾佑派出的傳令兵匯報,知道楊瀟已經和東軍這邊回合。楊瀟剛入軍營就看到中軍大帳之外站立著一位身材極其高大魁梧之人,在這人的襯托下旁邊幾位將校好像小孩子。楊瀟來到大帳前,飛身下馬,崔乾佑等人也躍身下馬。不等崔乾佑介紹,隻聽一陣爽朗的大笑聲傳來,安祿山伸出雙手快步走向楊瀟。   楊瀟是四大衛大將軍,安祿山是範陽衛大將軍,兩人職位平級,權力也是大致相當。楊瀟見到安祿山如此客氣,心中甚是受用,立即伸手雙手,四隻大手握在一起。   安祿山滿臉堆笑說道,久聞四大衛大將軍楊瀟大名,今日得見甚是幸會。安祿山上下打量了楊瀟一番接著說道,聞名不如見麵,將軍端的是神俊英才,我安祿山不如你啊,哈哈哈哈。楊瀟知道安祿山是西域粟特人,沒想到他漢話說的如此純熟,人家是範陽衛大將軍資歷比自己老得多,說話居然如此客氣。   楊瀟握緊安祿山的手說道,哪裡哪裡,我楊瀟久聞安祿山大將軍的威名,早在泰安之時我就常常聽人說起過,說是西域有一隻雄鷹在範陽的天空中翱翔,說的就是你安祿山大將軍啊。眾人聽到安祿山和楊瀟互相吹捧,都是哈哈大笑。安祿山請楊瀟先進大帳,兩人相互謙讓一番,一同進帳。   眾人相互介紹,互相恭維客套。楊瀟向安祿山詢問軍情。安祿山看向崔乾佑說道,乾佑,你向楊瀟將軍匯報一下吧。崔乾佑點頭稱是,看向楊瀟說道,啟稟大將軍,我軍於十一月二十六日自雲中出發,一路謹慎行軍,於十二月一日到達這裡。四天之內我等作戰多次,共計斬殺奚國騎兵一千有餘,俘虜不到百人。昨天奚國最後一支部隊經過這裡,我軍一直追殺直到突厥邊境。今日我軍外出巡查再未發現敵軍蹤跡,這便遇上了大將軍你。   楊瀟聽崔乾佑敘述軍情簡短明確,顯然人家對軍務非常熟悉。楊瀟暗想,這崔乾佑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將才,難怪如此受安祿山重用。楊瀟點頭稱贊道,到底是百戰宿將,安大將軍你真是指揮有方,頗具統帥之才啊。安祿山擺擺手笑道,客氣客氣,這些都是乾佑他們做的,我隻不過是為他們籌備一下糧草軍械罷了。楊瀟簡單寒暄幾句,接著問道,你們這邊作戰損失怎麼樣。   崔乾佑聽到楊瀟這樣問,看向安祿山。安祿山當即說道,楊瀟將軍也不是外人,有什麼就說什麼。崔乾佑點頭稱是說道,戰損不小,這些奚人真是兇悍,前兩天奚人騎兵到來之時我軍與之交戰,他們並不戀戰隻是一味逃命,我軍追殺損失不大。這兩日,到來的奚人多有戰傷,兄弟們有些輕敵,吃了大虧。我們也損失了五百多人。楊瀟稱贊道,殺敵一千自己隻損失五百,又是他國作戰,這十分難得了。   安祿山等人聽到楊瀟這樣說,心中大為高興,嘴上謙虛幾句。片刻後,安祿山詢問楊瀟西邊的戰況。楊瀟不願正麵回答,隻是簡單說道,奚人在雪夜偷襲,我軍沉著作戰打退了敵軍,雙方都損失頗大。安祿山久在軍中,自然明白楊瀟不願多言。他不再說這個,轉頭向手下人吩咐道,趕緊殺牛宰羊款待西軍的兄弟們。楊瀟客氣幾句,眾人說起了閑話。   楊瀟在安祿山這裡逗留了幾日,每天外出巡視再也未見奚人蹤跡。楊瀟明白奚人已經全數逃往突厥,這次出征奚國該結束了。   經過這幾日和安祿山的相處,楊瀟明白了皇帝陛下為何如此寵信這個粟特胖子。安祿山能言善辯,端的會洞察人心。楊瀟雖然一直討厭阿諛奉承之人,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但是他隨著年齡增加,不自覺的也學會了許多恭維言語。   有時候楊瀟明知道對方是在拍自己馬屁,卻依然非常受用。楊瀟想到,或許是拍自己馬屁的人亦是位高權重,自己得到同等地位人的肯定,心中滿足吧。   楊瀟對安祿山的印象極好,對崔乾佑的才乾也是非常肯定。安祿山贈送楊瀟大量禮物,楊瀟也以厚禮回贈。一場盛大的宴會之後,楊瀟告辭離開。安祿山送出二十裡,楊瀟再三請回,安祿山不再堅持和楊瀟揮手告別。   楊瀟率領大軍返回呼蘭山大營,眾軍士在安祿山營中吃的好喝的好體力充沛。大軍一路並不睡覺休息,全速往回趕路。   說也奇怪,大軍隻用了一天一夜便返回呼蘭山大營。或許是歸鄉情切,大家行軍速度比往常快了許多吧。眾人相見,隨軍參軍在大帳之中向眾位將軍匯報作戰情況。   楊瀟下令,全軍拔營返回丹陽衛。眾人思念家鄉,行軍極為迅速。三天之後,全軍返回了丹陽衛大營。   回到丹陽衛後,楊瀟心中平靜下來。劉知言和楊瀟、王顯商議這次出征的作戰匯報該怎麼寫,三人都是滿麵愁容。   劉知言一向穩重,建議按照實際書寫。楊瀟沒有說話。王顯堅決反對寫出全部實情。經過一番爭吵,劉知言明白了楊瀟的意思,隻好做出妥協。   大軍在丹陽衛短暫休整,將士們分批回家。楊瀟、劉知言、李豫、王顯等將領向南返回。三日後,一行人回到迎陽衛。   在迎陽衛歇息了一夜後,楊瀟一行人返回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