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淩雲宮(1 / 1)

神州眾生曲 金烏化陽 8596 字 2024-03-17

既然武陵州牽扯進了這場神州格局之變,那就不得不提天下巨擘的修道名門淩雲宮!   是先有了淩雲宮?還是先有了武陵州?已經沒人在意。隻是提起武陵州世人便會想到淩雲宮!提起淩雲宮他們也忘不了武陵州!可淩雲宮的道人向來隻是潛心修道,極少過問神州紛爭之事,即便是世間有關淩雲宮的傳聞,也多是些斬妖除魔,煉寶鬥法的奇聞異事。在世人的口口相傳中,淩雲宮的修道之人似乎個個都是清心寡欲,能禦劍飛行的神通之輩,就好比那神秘的萬寨峰一般,讓人可望而不可及!   淩雲宮,坐落於武陵州的東南邊陲之地,此地周邊被群峰環繞,群峰之間本是一處大大的平地,如今卻已是瓊樓玉宇,再往南不遠處便是無邊之海,每逢朝陽升起之時,霧氣蒸騰,猶如處在雲海之巔。很久以前,淩雲宮創派祖師玄玉道人幸得機緣,悟得無上玄妙功法,在當初跟隨人族大能者平定異族兇獸之亂後,便想潛心修道,尋個有緣人將一生道法傳承下去,以防日後異族兇獸卷土重來,塗炭生靈!他遊歷神州,行到此處之時,見此地地勢猶如龍虎環抱,山峰峽穀間又有溪流通向南海,禦劍飛至空中,向下望去,又好似一隻展翅高飛的大鵬,見到如此寶地,便在這開宗立派,傳承道法!起初,門派中徒弟隻有寥寥數人,直到人族分裂,神州各個勢力崛起,相互之間開始了無休止的爭鬥。連年戰火,自會有妖邪趁機出來作祟,為禍人間!玄玉道人不忍人間眾生遭此劫難,便派弟子入世伏妖,眾弟子遊走神州各地,除魔衛道,漸漸的,世人便都知曉了淩雲宮的存在,期間,不少人慕名而來,拜師求道!就這樣,淩雲宮慢慢人丁興旺了起來,可也隻是有百名弟子而已,這百人之中還有不少人因修道之途苦澀難成,從而放棄了修道,退出了淩雲宮,玄玉道人也不強求,畢竟能習得上乘玄妙道法之人本就是少之又少!大概過了百年有餘,玄玉道人仙逝而去,他的大徒弟繼任了淩雲宮掌門之位,這時的淩雲宮依舊是玄玉道人在世的那般模樣,拜師退出的修道之人來來回回,還是在百餘數!   而真正讓淩雲宮名滿天下的則是武陵州的第一代君主唐明王,那時的淩雲宮掌門之位已傳到第四代玄鴻道人手裡。此時唐明王本是淩雲宮一名資質平平的弟子,他上山拜師其實隻是為了填飽肚子,在淩雲宮待了幾個春秋,雖說資質平平,可也學了不少本事,斬妖伏魔不敢說,至少遊歷世間是夠了。恰逢神州再起戰火,唐明王見天下群雄崛起,紛爭不斷,便想趁此亂世建功立業,便毅然決然的退出了淩雲宮。可想在亂世之中成就一番偉業,沒有人馬怎麼能行,要說唐明王的確是個不俗之輩,他憑借著自己的那點微末道行,四處行俠仗義,並宣揚自己是來自天下第一的修道大派淩雲宮,此次下山是奉師傅之命,前來救萬民於水火,想要不再飽受戰火侵擾者,可隨自己修行,隻要能吃得了修行的苦,便可進入淩雲宮,修行成仙長生之法,他日必可位列仙班!多年來,因為語言,信仰,風俗等各種原因,神州各方勢力打打停停,停停打打,自統率人族的王者死後,神州似乎就沒有長時間的消停過!流民飽受戰火侵擾,早已不堪重負,遇到能帶他們脫離苦海之人自是心甘情願追隨他而去,就這樣,唐明王的人馬日漸增多,沒幾年就變成了神州之上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流民自然也不傻,時間一長,便明白過來,這哪是帶他們脫離苦海啊,這不是帶他們往火坑裡跳麼?可唐明王用兩點抓住了人心,第一,隻要是加入他大軍的人,他會想盡一切辦法讓他們填飽肚子。第二,就是公平,賞罰分明!這兩點也是亂世流民最看中的兩點,唐明王向他們保證,用不了多久便可建立一個屬於他們的國度,一個讓他們吃飽穿暖的國度,如此這般,得盡人心。   可風聲終就是傳到了淩雲宮,麵對淩雲宮來人的責問,唐明王什麼也沒說,而是跟著他們回到了淩雲宮,他要親自向玄鴻道人訴說來龍去脈。等見到玄鴻道人時,唐明王對清心寡欲的玄鴻道人提出了他無法拒絕的條件,玄鴻道人雖修為甚高,可麵對世俗之事卻是遠遠比不上唐明王,莫說玄鴻道人,歷代淩雲宮掌門皆是如此,一心求道,不問世事,不然這麼多年來,淩雲宮也不會隻有這百餘弟子!他承諾玄鴻道人,日後由他負責為淩雲宮供奉香火,並舉薦資質上乘的人讓淩雲宮挑選,入門修道,弘揚道法!淩雲宮眾人隻管潛心修道即可!淩雲宮的修道之人無論是入世歷練,還是斬妖除魔,隻要報出名號,他必敬若上賓!如此這般,唐明王借著淩雲宮的威名廣招人馬,淩雲宮則是擺脫了僅有的世俗煩惱,門下弟子日漸增多!鴻玉道人更是繼玄玉道人之後,第一個道行突破玉衡之境的修道之人。這便是日後武陵州與淩雲宮能名滿神州的原因!   深夜,淩雲宮太清殿內,一發須皆白的老道盤坐於大殿中,殿中供奉三尊神像。老道麵朝三尊神像,雙眼若睜若閉,看似行將入睡,卻又像是在等待著什麼人來訪,這老道便是如今淩雲宮的掌門玄陽子。門外兩人負手而立,一人麻布青衣,道袍寬鬆,眉長入鬢,細長溫和的雙眼,秀挺的鼻梁,他昂首目向夜空,似要在夜空中尋找一顆星辰。另一人身著青衣道袍,腰間束一條絲帶,腳踏步雲靴,劍眉星目,一臉浩然正氣,此時雙目緊盯前方!   黑夜裡一人緩緩向太清殿走來,待走到近前時,這人向殿前兩人拱手作揖道:“兩位道長,在下前來拜會真人,還望通報。”未等兩人答話,隻聽大殿內傳來滄桑聲音,“你來了,進來吧。”   那人趕忙走進大殿,進入大殿第一件事,就是向著老道跪了下來,正想要叩首,卻被一股無形之力拉了起來。玄陽子說道:“你我雖有師徒之名,卻無師徒之實,無需跪拜。”   那人兩手作揖低首回道“恩師雖未傳我功法,卻為我解疑答惑,今朝我雖然已離開道門,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怎可不拜!”說著又跪了下去,這次卻再沒有遇到任何阻擋,三次叩首後,他盤膝而坐。   這時玄陽子姿勢未變,身體淩空升起,轉向來人後緩緩落下。   玄陽子開口道:“難得你有這份心,這麼久了還記得我這個老人家。”   那人急忙說道:“凡塵俗世,身不由己,脫不開身,還請師傅諒解,愚徒實屬無奈!”   玄陽子麵無表情的說道:“我又沒怪罪於你,莫要緊張,你離開道門重回俗塵,以你的身份本就是勞心傷神,傳你的清心咒想必你也無暇念誦吧。”   那人聽後嘆了口氣,說道:“我本以為回歸俗塵,不爭,不辯,遇事善言以勸,便可輕鬆應對世間種種,可人心如海,我依舊是如一孤帆。”   玄陽子微微一笑說道:“天地分陰陽,陰陽生萬物,萬物各有其道,以一法行萬道,則需萬變!若是不變,難行其道。你如今所修之道,非黎民之道,而是王道。善言以兵,諸事順當,善言無兵,諸事敗亡!以你的心智,想來不是不明白,隻是不敢做不確定之事罷了,在其位用其道,一切自有定數!”   那人聽聞此言,眼神中出現了一絲堅毅,開口道:“承蒙恩師指點,不棄愚徒!”   玄陽子繼續說道:“你今日前來,從傍晚等到此刻,不止求道一事吧,還有何事?既然你都來了,但說無妨。”   那人繼續道:“恩師慧眼,確還有一事,今日武陵州來了一貴客…………”那人將今日雄武殿上之事向老道盡數道來。   玄陽子聽完後說道:“長孫無夜那小兒,終究還是沒忍住。切莫小看旗雲國,此國之內臥虎藏龍,藏匿的秘密怕不會比向來以神秘著稱的萬寨峰少多少!”   那人皺著眉頭又問道:“敢問恩師,對萬寨峰怎麼看?”   玄陽子捋了捋胡須說道:“萬寨峰的族人常年與異族兇獸打交道,皆是悍勇無匹!論國力,神州之上恐怕也隻有武陵州能與萬寨峰同臺對弈了。至於旗雲國所說的修煉獸化之術的事,我看多半是憑空捏造!”   那人說道:“異族兇獸如今真的還存在麼?我也隻是聽父王提起過,可卻從未聽聞神州出現過有關異族兇獸的事!”   玄陽子說道:“那你以為我淩雲宮為何常年要選拔資質上佳之人修行練道?當真隻是為了那看不見摸不著的世俗之名麼?”   那人聽聞此言,恭敬的說道:“此次前來,也是想請恩師出山,以恩師修為又有何懼!”   玄陽子笑了笑說道:“武陵州與三國的紛爭,乃凡塵俗事,我等修道之輩本不應參與,但如今涉及到萬寨峰,待我去請示你師祖玄天道人,世人稱你師祖為通天道人,他所知曉的天地之事不是我所能及,或許他會同意!但是我就算了,你讓老道我去與他們講經論道我還能略盡綿薄之力,可如今我修道也有百餘載了,縱使有再高的道行,這副朽軀也難以抵抗天命,怕是還沒動手就大喘氣了!又如何助你?”看著那人慌張的神色,玄陽子接著說道:“你莫要擔心,淩雲宮能屹立神州,弟子千數有餘,豈能盡是無用之徒?你且回去,靜待佳音即可。”   那人聽玄陽子這般安排,也不再說什麼,隻得叩別玄陽子,退出太清殿,悄無聲息的消失在了黑夜中!   而在他走後,玄陽子並沒有去打擾已經閉關多年的上代掌門玄天道人,隻因玄天道人早有安排,今時的淩雲宮,掌門雖是玄陽子,可道行最高之人卻非是他!淩雲宮所習道法,乃是創派祖師玄玉子從無量玉簡之上所悟,名曰:四象七星訣。四象是指借助,風,火,雷,雲四種天地自然之力。七星則代表七層修為境界,分別為天樞,天璿,天現,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修為達天權者可以自身修為為引,施展淩雲宮絕學縛神引靈劍訣,達到玉衡者可借風火雲雷天地法相之力,禦劍而行更是不在話下!隻不過如掌門玄陽子也隻是修煉到天權之境的巔峰,便再無法突破瓶頸!可正如他所說,淩雲宮道法修為在他之上的不是沒有,隻是深藏不漏!   幾十年前,通天道人外出雲遊,回來時,帶了兩名孩童,並將兩人收為關門弟子,這兩人的修行也由他親自傳授,說來也怪,這兩人本應在玩鬧的年紀,卻能安安靜靜的修行,淩雲宮眾人從未他們在人多的地方出現過,或者打鬧過!仿佛這兩人不存在一般,至於這兩人的修為道行處在哪種境界,也不得而知!淩雲宮眾人曾經一致認為玄天道人一定會將掌門之位傳於二人之一,直到九年前傳給了玄陽子,謠言才不攻自破!   如果說還有什麼人能讓這個快兩百歲的老者動容,那便是他這兩個徒弟,淩雲宮門徒無數,可要說道行修煉最高的弟子,那必然是這二人!可這二人卻對這淩雲宮掌門之位毫無興趣,一人一心迷戀武道!另一人癡迷參悟天道,無欲無求!所以本應名滿天下的兩人卻是無人知曉!早在數年前玄天道人閉關之前,便囑咐過玄陽子,若是神州日後發生有關萬寨峰的紛爭,便讓他這兩位關門弟子前去,尤其是涉及到馭獸令,萬萬不可大意!   玄陽子在那人走後便示意殿外兩人進來,那兩人進來後,一人盤腿坐下,另一人則是斜著身子半躺了下來,一副懶散的樣子…看著那懶散之人的姿態,玄陽子仿佛已經習慣了。   玄陽子向兩人說道:“兩位師弟,恩師閉關前的囑托,如今已然發生,看來要勞煩兩位師弟走一趟了。”   那端坐之人開口說道:“師兄放心,恩師囑托,我二人必不會疏忽!”   玄陽子點了點頭說道:“雨商,你們兩人親身前去,我自是放心,但是定要把握好方寸,切勿辱沒了我淩雲宮的名聲。”這話仿佛是說給另一半躺之人聽的。那人也不做聲,眼睛望著大殿內的三尊神像,不知在想些什麼!   玄陽子嘆了口氣,他內心知道,這二人對玄天道人而言,如兒如徒!在修武悟道的修行路上,更是驚才艷艷。尤其是那懶散模樣的師弟羽洛白,如今的修為是高是低讓他這個師兄也捉摸不透!   玄陽子一改嚴肅之態看著二人說道:“恩師曾言,你二人之所以有今天的修為,源於一。而師兄我雖修道百年有餘,可最終還是沒守住這個一!以至修為隻能如此,你二人定要謹記,這二十多年來,師傅不準你二人與世俗有所接觸,也是怕塵世亂了你們的道心。”二人聽聞此言皆是點頭誠心受教。   玄陽子見一提恩師,羽洛白便正經起來。接著說道:“此次派你二人下山,雨商!”說話間看了看墨雨商,繼續說道:“你一心想達四象七星決巔峰,可常年在我淩雲宮修煉,未能與天下強者接觸,此次讓你下山,你就當是歷練!當年我淩雲宮創派祖師有緣得見無量玉簡,方才悟出四象七星決這等不世功法,可這功法晦澀難懂,以至於傳到我們這一輩也隻剩了兩重。傳聞上古時期大能者最早所悟功法,便是借助風,火,雷,雲四象之力!淩雲宮歷代掌門行遍神州都想尋得這四門功法,可也隻是我等恩師機緣巧合下見識到了殘缺不全的玄雲無相訣,你若是有緣與那納蘭連城等眾修為高深之人會麵,可向其討教一二。”   羽洛白這時說道:“掌門,你說我們一幫修道之人去摻和這天下紛爭之事,是不是有違道心?”   玄陽子淡淡說道:“讓你們修道,不是修仙!修道難道就不用吃飯了麼?淩雲宮與武陵州就想魚和水。我們修道之人雖不參與天下紛爭,可要解決溫飽。”   洛白,你所悟之道與你師兄所修之道不同,到了瓶頸,想要突破,隻能靠你自己,即便恩師也幫不上你,回來之後,你便下山,去遊歷天下吧,或許對你修行有幫助!這也是師傅吩咐的,如今時機已成熟,也該放你二人下山了。天下所存萬物,皆有其理,能否有所遇,遇之又能否有所悟,就看你二人造化了!”   羽洛白二人聽後點頭答應,遂向掌門玄陽子道別,二人辭別玄陽子走出大殿。   墨雨商望著夜空說道:“師弟,這次前去,希望你我二人能如師傅所言,得緣造化。”   羽洛白笑了笑道:“師兄何須執著,萬事自有定數。”   墨雨商也無奈笑了笑說道:“你才多大,卻越來越像掌門師兄了!”羽洛白哈哈笑了兩聲。   荒野破廟,一少年與中年男子在廟中引燃篝火,邊取暖邊烤著食物。那中年男子說到:“明日傍晚便可抵達武陵州了,二少主到時就隻能用你的新名字了,切記不能因為萬寨峰的習慣暴露自己!”   那少年正是納蘭雲天!納蘭雲天不耐煩的說道:“納西大哥,我知道了,你一路上都叮囑我多少遍了,放心吧!”   那被叫做納西的中年男子又說道:“宗主交於你的錦囊你一定要保管好!切莫丟了!”   納蘭雲天翻了個白眼,想來一路上沒少聽嘮叨!   第二日正午時分,天空飄著細雨,武陵州驛館。二層的客房之中兩人相對而坐,中間的桌子上放著碳爐,碳爐上煮的熱茶冒著熱氣,茶葉的清香讓人心曠神怡。   煮茶的人開口道:“有幸能與二王子一起品茶,真是在下機緣,隻可惜未帶我旗雲國獨產清茶,如此天氣品茶論道豈不快哉!”   二王子唐聖元道:“夏侯爺過贊了,我不過也是尋常之人,隻不過是生在王侯之家罷了!若要細論,與他人一樣,每日二食一眠,無有區別!茶好不好,也要看與誰共品!”   夏書侯眼睛看著麵前的茶爐道:“非也,茶有百種,雖都可稱之為茶,卻有貴賤之分,高低之別!”   唐聖元道:“黎民也好,王侯也罷!日後皆是一捧黃土,又有何區別!”   夏書侯道:“上等茶和劣等茶經過水的浸泡最終都會失去滋味,失去滋味就會被潑掉,但是飲茶之人往往會記住上等茶的滋味!因為好味道,這棵茶樹也會被悉心照料!當然了,茶的好壞除了茶葉本身,煮茶的人也很重要,同樣的幾種上等茶,懂茶之人煮出來的味道自是強過尋常之人!”說著將煮好的茶給唐聖元遞了過去,謙讓道:“二王子嘗嘗我的手藝,看我可是煮茶之人?”   唐聖元道:“茶是好茶,手藝也不錯,雖然茶葉不能選擇誰來煮它,可喝茶的人卻可以選擇誰來煮茶!你看這爐中碳火,它的用處就是煮茶,可是火候很重要,火候一旦把握不好,這壺茶就毀了!你說呢?”說著目光如炬的看向夏書侯。   夏書侯道:“隻要謹慎小心些,想掌握火候並不是難事。”   說到此處二人同時哈哈大笑了起來!   夏書侯說道:“二王子大才內斂,在下佩服!日後想必定是二王子順應王位。”   聽到此話,唐聖元立馬麵部凝重盯著夏書侯說道:“我父王如今依然健在,即便有朝一日我父王殯於天命,也是由我大哥繼任王位,夏侯爺這番話要是傳出去,豈不是陷我於不忠不義!”   夏侯書立馬照著自己嘴巴拍了幾下,佯裝懲罰。邊打邊說道:“我口無遮攔,該罰,該罰,”   唐聖元冷哼一聲,道:“我奉勸往後夏侯爺謹言慎行,好自為之。莫要想在我武陵州挑起事端!”說罷頭也不回的走了出去。   待他走後,一女子走了出來,對夏書侯道:“父親,這二王子看來對這王位興趣不大啊!”   夏書侯道:“若真是如此就好了,人心難測,善人不常譽己,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而惡人偽其性也!若是日後這二王子繼任武陵州君王之位,倒是個大麻煩!”   說罷又看了看身邊的女子道:“鄂雲堡那邊動向如何?”   那女子道:“聽聞鄂雲堡近期要立儲君,赫連老賊的幾位王子私下裡鬥得甚歡,怕是無暇顧及此次四國之宴!”   夏書侯語重心長道:“月兒,你還是太年輕,赫連老賊行事向來心狠手辣,心機城府更是深不可測!他那幾個子嗣也不是省油的燈,我看他這次八成會來,而且會帶著日後鄂雲堡的繼承人!隻要赫連老賊同意,唐王也亦不會拒絕。”   被喚作月兒的女子道:“父親所意難道是說,赫連老賊有意騰出地方讓其他幾位王子血鬥,自己帶著儲君周遊列國,好為儲君日後繼承王位掃清障礙?都是自己骨血,赫連老賊手段好生狠辣!”   夏書侯淡然一笑道:“王侯之家,所行之事豈同庶民!這次之行,不管鄂雲堡來的是哪位王子,你定要密切注意!你雖為女兒身,可生在我夏府,縱使你母親與我都不願你走這條路,可奈何造化弄人!若是當年你二叔沒死,你那弟弟尚在,也不至於讓你吃這份苦!”說到此處夏書侯暗自神傷!   月兒溫柔的勸道:“叔叔與叔母當年出使沙蠻,不幸遭人伏擊,雖已尋得屍身,可未見弟弟的屍身,說不定尚在人世!父親莫要悲傷,我定會不惜一切找回吾弟!況且如今選擇是我自願而為,不會責怪雙親!誰說女子不如男!”   夏書侯眼神真切的看著他的這個女兒,欣慰的笑了笑,道:“但願你一生無憂!”